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27MB ,
资源ID:1130250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3025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后练习(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后练习(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x

1、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8年1月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区进入到拉尼娜状态(海温持续异常偏低的现象),拉尼娜现象又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据此完成第12题。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拉尼娜发生时太平洋赤道地区大气环流的是() 2.拉尼娜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B.整体性C.综合性D.开放性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低的现象,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其产生原因是赤道逆流增强,在信风作用下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当信风加强时

2、,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海面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由此引发拉尼娜现象。因此当拉尼娜现象产生时靠近赤道的南美洲地区气流下沉,海水上泛;而亚洲东部受暖流影响,气流上升。故选A项。第2题,拉尼娜现象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变低、信风的增强密切关联,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并且会对全球局部地区的气温和降水产生影响。因此拉尼娜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选B项。答案1.A2.B下图为某区域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3.引起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地壳上升B.植被破坏C.气候变化

3、D.农业开发4.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独特性B.地理环境的区域性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析第3题,主要考查影响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因素。比较三个阶段的变化可知,地壳上升导致陆地东西两侧的水分条件变化,从而导致植被发生变化,所以根本原因是地壳上升,A项正确。第4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一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项正确。答案3.A4.D读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完成第56题。5.下列描述中,对应正确的是()A.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是形成黄

4、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6.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A.B.C.D.解析第5题,松花江和淮河水文特征的最大差异是松花江有结冰期,淮河一般没有结冰期,这是由两地气候差异造成的水文差异,故A项正确;喀斯特地貌是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属于气候对地貌的影响,故B项错误;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流水的侵蚀作用造成的,属于水文对地貌的影响,故C项错误;黑土退化主要是不当的耕作方式造成的,故D项错误。第6题,结合所学知识,沙丘景观是由风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属于气候对地貌的影响,故D项正确。答案5.A6.D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

5、态问题。读下图,完成第78题。7.当地破坏植被,致使水土流失严重,体现了()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8.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地下径流增多解析第7题,由题干及图可知,该地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这一过程,是因为植被这一要素发生了变化,导致土壤等其他要素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而图中并没有其他区域,故B、D两项错误;也没有产生新的功能,故C项错误。第8题,植被破坏会使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水分下渗减弱,进而使该地区蒸发减弱,

6、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地下径流减少,故C项正确。答案7.A8.C青海湖裸鲤是一种特有的高原洄游性鱼类,其生长极其缓慢,每年大约只长50克;裸鲤洄游会形成“群鸟猎鱼”等奇特的景观。读图,完成第910题。青海湖湿地物种食物链9.若过度捕捞裸鲤等鱼类,短期内一定会导致图中()A.渔鸥数量减少B.沼泽植物数量增多C.鸬鹚数量减少D.水生昆虫数量增多10.下列因素中,与裸鲤生长缓慢相关的条件是()A.地势高,空气稀薄B.气温低,生长周期短C.天敌数量多D.饵料不足解析第9题,据图可知,青海湖湿地物种间形成了食物链,裸鲤是鸬鹚的唯一食物,如果裸鲤数量减少,鸬鹚必然会因为没有食物而数量减少;而其他物种

7、的食物不只有裸鲤,所以短时间内物种数量不会明显减少,C项正确。第10题,裸鲤生长在青海湖中,自身生长缓慢与青海湖水温低和食物不足有关,与地势和气温没有关系,所以D项正确。答案9.C10.D能力提升埃及的阿斯旺大坝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可是当这个大坝建成20多年后,人们发现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质肥力持续下降,下游土壤盐碱化面积扩大,库区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水质恶化,下游的河床遭受严重侵蚀,海岸线内退等现象。根据上述材料,完成第13题。1.埃及阿斯旺大坝建成后的一系列现象体现了()A.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D.地理要素的“牵一发而动

8、全身”2.材料中所说的这些现象,是由于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A.气候B.土壤C.水文D.生物3.阿斯旺大坝形成了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水库。库区形成人工湖泊对自然要素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使生物多样性锐减B.地方气候变得温和湿润C.地下水位下降D.洪涝加剧解析第1题,阿斯旺大坝建成后改变了尼罗河每年定期的泛滥,导致下游河水减少、土壤肥力下降等一系列后果,体现了地理要素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第2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阿斯旺大坝库区由于水文条件的变化引起了其他要素的变化。第3题,水域对地方气候有调节作用,使地方气候变得温和湿润。答案1.D2.C3.B(2018全国卷,911)地

9、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第45题。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毫米)汾川河洪峰情况1253.0无明显洪峰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续表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毫米)汾川河洪峰情况5290.7洪峰流量346 m3/s6254.4洪峰流量1 750 m3/s4.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

10、量5.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历时长强度大下渗少植被截流少A.B.C.D.解析第4题,考查植被的作用。由材料可知,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所以无法减小降水变率,故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大幅度增加,植物根系增多,保持水土能力增加,地表径流含沙量减少,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获取由于植被增加导致该地降水量增大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增加,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下渗量增大,地表径流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故D项错误。第5题,考查河流洪峰产生的原因。依据表中数据可知,第5次降水只有2天,历时时间较短,故错误;2天时间内降水量达到90.7毫米,相对比降水强度大,故正确;由于该月降雨天数

11、较多,且连续性较强,土壤含水量趋于饱和,使下渗量减少,且该次降水强度大,历时短,地表径流增加,形成河流洪峰,故正确;由于植被覆盖率没有变化,植被截流量不变,故错误。因此该题正确答案为B项。答案4.B5.B下图为某区域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第67题。6.按照字母顺序将“色暗、肥沃的土壤,地理位置,冷湿的温带季风气候”填入,顺序正确的是()A.B.C.D.7.该地区森林面积锐减对本地区的土壤和河流的影响主要有()土壤腐殖质增多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减少降水多时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A.B.C.D.解析第6题,根据图中b与“冷湿性森林与

12、草甸草原”的关系,可确定b为气候,而气候的形成与地形、地理位置(a)密切相关;该区气候及其植被条件下发育了相应的土壤(c)。第7题,植被破坏,土壤腐殖质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增大。答案6.D7.B8.(研究性学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 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2)运用地理

13、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解析第(1)题,图中罗布泊湖岸线的变化反映出该湖的面积不断缩小,故越靠近湖泊中心湖岸线海拔越低,从而可以判断出A地到B地的地势逐渐降低。第(2)题,不同时期形成的三角洲不同,这虽然是沉积现象的表现,但是它与当地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导致的河流入湖水量的变化密切相关。答案(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