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地 理 试 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卷面分值:100分) 第卷 (单项选择题25道,每题2分,共50分)利马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也没有雨檐,百货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回答1-3题。1利马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A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B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C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D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空气中尘粒多,水汽易凝结2关于图中甲、乙两
2、处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候类型不同,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B气候类型相同,都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C甲处气候是在地形、东南信风与暖流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D乙处气候是因地处热带低地,受东南、东北信风带来的水汽影响而形成的3与乙处所在气候区比较,丙处所在气候区的昼夜温差较大,主要是因为丙处A白天大气的反射用弱,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弱B白天大气的吸收作用强,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C裸地面积广,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强 D蒸发量大,云量多,大气保温作用强 表1为世界某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4-6题。地点纬度气温()降水量(mm)一月七月一月七月全年230813
3、.328.440.0210.01614.13948-4.726.02.6196.0682.948583.518.454.353.6647.454171.813.4225.0117.02399.04. 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A. 巴西高原东南部 B. 中国华北平原C. 美国五大湖流域 D. 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岛5. 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A. 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 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 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6. 下列关于、两地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B. 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
4、带C. 地较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D. 地较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下图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乙加勒比海里约热内卢甲海拔(米)30002000100001001020(纬度)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B. 乙地所在国家工业集中分布在该国西部C. 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东南向 D. 乙地所在国农业集中分布在该国北部8. 关于甲地与所在大洋对岸(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地海水的盐度比对岸海域更高 B. 甲地上升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C. 甲地大陆沿岸一派油橄榄林风光 D. 甲地对岸的沿岸一片草原景观读世界某地区局部图,完成9-10题。9图中河流R、S、T段水
5、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ARST BRSTCSTR DTSR10R处的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为A终年受信风带控制B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D受赤道低压和信风交替控制读下图,回答11-12题。11图中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 B自然带主要为落叶阔叶林带 C中小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黑土分布广12有关图中A、B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气温较周边高 A地气温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B地河流流量大、含沙量也大 B地河流汛期长且无结冰期A B. C. D. 下图表示四种气候类型的月均温和年降水量状况,读图回答13-14题。 年降水量(mm)月均温()1
6、0250300600900120015001800210003051520-5图例年降水量月均温甲乙丙丁 13. 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相一致的城市分别为 A伦敦、悉尼、莫斯科、开普敦 B圣保罗、开普敦、孟买、北京C圣保罗、开普敦、北京、巴西利亚 D巴西利亚、伦敦、开普敦、北京14. 当丁气候类型处于少雨季节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中海沿岸多雨 B中国江淮流域正值伏旱天气C青藏高原景区正值旅游旺季 D我国江南地区桃红柳绿黄河多年平均年输沙量达16亿吨,居世界大江大河之冠,而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仅为500多亿立方米,黄河水沙极不平衡。使黄河下游河道不断向“槽高、滩低、堤根洼”的“二级悬
7、河”发展。据此回答15-16题。15.下列四幅图中,可表示黄河下游的是(实线为河流,虚线为潜水线,单位:米)16. 当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后,黄河中游大雨后的流量曲线将会是下图中的读某大洲区域分布图,回答17-18题.17. 对图中A、B、C三支洋流叙述正确的是 AB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 B三支洋流水温由高到低为BACCA洋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 DC处海水等温线向北弯曲18. 对图中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B. 甲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 乙处形成了世界著名的纽芬兰渔场 D. 乙处海岸地壳比较稳定右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50纬线图”,图中数字表示经度数,P、
8、Q之间和M、N之间为陆地,据图回答19-20题。19. P点附近的盛行风向是A. 东北风 B. 西南风 C. 西北风 D. 东南风20. 关于P、Q、M、N四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P、M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B. Q、N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C. P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D. N地全年温暖湿润下图中甲为“某区域示意图”,乙反映甲中的P地河谷及其附近地质剖面,P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读图回答21-23题。21. 甲图中R地的气候类型是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22. 乙图中河谷处的地质构造为A. 向斜B. 背斜C. 谷
9、地D. 山岭23. 乙图中的泉,涌水量最大的季节最可能是A. 我国东部沿海台风活动频繁B.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C. 亚欧大陆上受冷高压控制D. 南亚盛行西南季风下图是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和印度洋局部海区图,已知左图中X、Y为两条纬线,一条数值为2326,另一条数值为30,M、N为两条等压线, 一条数值为1020百帕,另一条数值为1022百帕。读图回答24-25题。24. 根据图示信息,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等值线的数值为1020百帕 BX为2326S CY为2326N D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向25. 关于甲、乙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地所在国家主要是混合农业 B. 乙地所
10、在国家大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 C. 甲地附近海域为西澳大利亚寒流 D. 旅游业是乙地所在国家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第卷(非选择题5道,共50分)26. 读某区域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1)A所在地形区的名称是 ,B地区形成的地貌名称是 ,B地区在一年中 10的日数多于A地区,但积温反而低于A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2)图中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 。(3)在B地区发展农业,主要的不利自然条件有 、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果对土地利用不当,最易产生的生态问题是 。(4)C河段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水文特征有 、 。27. 读“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面问题。(1)若甲处气压升高到1040百帕
11、,我国大部分地区吹 风,此时乌鲁木齐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巴拉那河处于 (汛期或枯期)。(2)图中A、B为两条锋线,下面四幅图中与B锋线表示的天气系统一致的是 (3)图中甲、乙、丙三地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若图中各处水汽比较充足,此时在四处降水强度可能最大的是,在未来48小时内风力有可能持续增大的是图中处中的 处。(4)能够反映图中、三点未来几天天气变化坐标图分别是下图中的 、 和 。28. 读世界某种地理事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黑色阴影区,在气候上属于 气候,在自然带上为 。(2)图中C地气候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 (3)图中D处海域洋流的流向为 (向北或向南),按成因该洋流属于
12、,它对沿岸气 候的主要作用是 。(4)图中A处有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典型代表地区,该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 、 、 。29. 2005年10月2日13时30分(当地区时),“和平之旅”使者歌德堡号仿古木帆船于图中A港启航,经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于2006年8月29日10时30分(抵达地区时)抵达图中B港。2007年6月9日,该船顺利返回A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在A城市出席了“哥德堡”号仿古船返航仪式。(1)图中B城市所临海区有 渔场,其形成原因是 、 。(2)如果“哥德堡”号仿古木帆船在2006年2月到达北印度洋海区,此时该海区吹 风,航行是 水(顺或逆)。(3)
13、图中C城市的气候类型在图示区域分布广泛的原因有 、 、 。(4)图中阴影区域能够建立大型钢铁厂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 。30下图两幅图,一副为北非简图,另一幅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1)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 、 。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是 、 。(2)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 。(3)该地区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的原因有 、 。(4)影响该地区陆路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 、 。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地 理 试 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卷面分值:100分) 第卷 (单项选择题25道,每题2分,共5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第卷(非选择题5道,共50分)26、(1) 、 、 (2) (3) 、 、 (4) 、 、 27、(1) 、 、 (2) (3) 、 、 (4) 、 、 28、(1) 、 (2) 、 (3) 、 、 (4) 、 29、(1) 、 、 (2) 、 (3) 、 、 (4) 、 30、(1) 、 、 、 (2) 、 (3)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