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跟踪检测(五) 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淮南模拟)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极力推动鸦片贸易合法化,其意图在1858年通过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签订得以实现。1905年自由党上台后,英国议会主动提议逐年削减并最终停止对中国鸦片出口。这种变化说明()A鸦片贸易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B工业革命的发展使鸦片贸易无利可图C英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受制于政党利益D自由主义者开始反思鸦片贸易的罪恶解析:选A工业资产级的利益是推销商品掠夺原材料,而鸦片贸易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无力购买商品,故A项正确;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是1840年,推行鸦片贸易合法化,说明鸦
2、片贸易是有利可图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1905年自由党上台提出逐年削减并最终停止对中国鸦片出口,但并未充分体现政党的利益,故C项错误;在材料中并未有反思的意思,只是客观陈述英国对鸦片贸易的态度的转变,故D项错误。21840年8月,道光帝授命琦善向英军表示:林则徐上年禁烟是“措置失当”,“必当逐细查明,重治其罪”。这()A表明清政府转向妥协立场B是笼络英军的缓兵之计C是出于保护林则徐的需要D体现出天朝上国的大度解析:选A“林则徐禁烟”是道光帝所批准的,但材料中其又“向英军表示”要“重治其罪”,故A项正确。3(2016贵阳一模)“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
3、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严格区分鸦片走私与中英正当贸易B依法剥夺洋商在华贸易与居住权C清政府对他国具有立法权、执法权D是清朝皇帝天朝上国思想的反映解析:选A根据材料“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将鸦片永断来源”可知,清政府允许外国进行正常的贸易,但是明令禁止鸦片贸易,故A项正确;根据“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可知,并未剥夺洋商的在华贸易权,故B项错误;材料论述外商在华贸易,而非对他国立法、执法,故C项错误;材料部分体现了天朝上国的思想,但更多体现的是清政府对外贸易的管理和主权,故D项错误。4中美望厦条约第33条规定:“合众国人民凡有擅自向别处
4、不开关之港口私行贸易及走私漏税,或携带鸦片及别项违禁货物至中国者,听中国地方官自行办理治罪,合众国官民均不得稍有袒护;若别国船只冒合众国旗号做不法贸易者,合众国自应设法禁止。”此规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商业利益原则制约B美国国家力量有限C欧洲列强极力干涉阻挠 D美国传教士的反对解析:选A条约反映了美国禁止美国商人从事走私漏税、携带违禁货物等不法贸易行为,这与美国商业利益原则有关,故A项正确。5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
5、料。”据此可知()A这一现象出现于19世纪中期B如果外国人寻衅滋事,地方官可以裁办C中国内地实现向外国人的全方位开放D清地方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游历护照开始出现,所反映的是天津条约内容,始于1858年,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中列强获得领事裁判权,侵犯中国司法主权,故B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但是全方位开放表述不准确,故C项错误;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故D项错误。6(2016长沙模拟)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传教士大量进入中国传播洋教,民间随之出现了大量关于洋教和传教士的流言。当时上海等城市所流传关于洋教和传教
6、士的流言远远多于乡村社会,但是乡村社会的教案却远远多于上海等城市。乡村社会教案更加频繁是因为()A乡村社会出现洋教与传教士B当时乡村自治体系根深蒂固C城市的洋教传教士比较集中D城市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慢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可知,上海城市的洋教与传教士的流言多于乡村社会,但乡村社会的教案却多于上海城市,说明乡村社会对洋教与传教士反抗更激烈,思想更保守,这与乡村自治体系根深蒂固有关,故B项正确。7(2017宁德质检)1875年,清政府制定了“海防”和“塞防”并重的国防战略。十年后,将海防建设作为重点,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这一变化是基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B海疆与京
7、畿地区的安全考虑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D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反应解析:选B国防战略的变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是基于海疆和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故A项错误,B项正确;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和发展与清政府的海防和塞防无关,故C项错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战争后,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8(2016武汉模拟)据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记载,最初五卷中“天朝”出现约5次。至光绪年间,“天朝”已经式微,几乎不用了。“天朝”使用次数减少后,出现在史料中的自称主要是“大清国”“中国”。这典型地说明了当时的中国()A逐渐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影响深远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清
8、政府的统治危机日益严重解析:选A“天朝”是清政府天朝上国观念的反映,使用次数减少说明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外交观念逐渐近代化,故A项正确;“天朝”使用次数减少说明“天朝上国”影响逐渐减弱,故B项错误;清王朝自称“大清国”“中国”是符合近代外交规范的,不能说明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故C项错误;这种变化是清政府外交近代化的表现,不能反映统治危机日益严重,故D项错误。9有学者认为:从1840年至1945年这百年来,爱国主义演进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萌芽,但并未完形,爱国主义重在行动。在第二阶段,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爱国主义从自发到自觉,从情绪到理性,现
9、代爱国主义观念形成。这两个阶段最确切的分界线应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辛亥革命 D抗日战争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的两个阶段的描述,第一阶段的爱国主义重在行动,但并未完成,结合所学主要是地主阶级的抵抗派和洋务派的行动,第二阶段中“新型知识分子”指的是资产阶级,“现代爱国主义观念形成”指的是学习西方,积极推动中国的近代化。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登上历史舞台,积极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10(2017海口调研)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就某一重大事件电奏清政府:“(若)辽、台并失,(则)南北皆危,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这表明()A马关条约给
10、中国带来重大危害B有识之士反对中国与日本屈辱议和C中日战争爆发在当时已不可避免D清政府在和或战问题上仍举棋不定解析:选B“辽、台并失”是指日本要求割占中国的辽东半岛和台湾,刘坤一等电奏清政府希望不要接受日本要求。此时马关条约还未签订,故A项错误;刘坤一等有识之士反对中国与日本屈辱议和,故B项正确;此时中日战争已经爆发,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清政府在此问题上的态度,故D项错误。11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该战之后()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
11、勾结镇压中国人民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D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解析:选C“威海之海军大替矣”说的是威海卫之战日军占领威海卫,全歼北洋水师,由此可以判断是甲午中日战争。A项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B项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故C项正确;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故D项错误。12(2016德阳诊断)1899年,慈禧册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计划废黜光绪帝,但溥儁不获外国公使承认,慈禧被迫停止废立计划。义和团运动中,载漪与载勋等利用义和团排外。1901年,清政府与联军议和时,载漪被指为“首祸”要求
12、惩办。1902年,清政府下令将载漪、溥儁父子流放新疆。据此可知()A列强开始干涉中国内政 B晚清政府进一步走向沉沦C晚清统治集团发生分裂 D义和团运动引发朝廷内争解析:选B据材料内容可知晚清政府进一步走向沉沦,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6龙岩质检)近代以来,西方传教士在华的文化活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中美国来华传教士的活动具有代表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美国传教士来华始于19世纪30年代,由于他们的基督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距离实在太远,他们率先在中国办起了教会学校以传播教义。鸦片战争后,他们先后在广州、宁波、福州、上海等地
13、创办教会学校。19世纪60年代,中国创办的京师同文馆、上海同文馆、广州同文馆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有许多都效仿教会学校。此外,全国各地兴办的新式私立学校的教学内容和程式,也仿效教会学校。1838年美国传教士裨治文撰写一部名为美理哥合省国志略的书,对美国政治制度来源、组织与功能作扼要叙述,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增补的有关美国的材料,几乎三分之二来自这部书。1866年,在清政府的支持下,第一部翻译成中文的完整的国际法著作万国公法问世,清政府中央和各省以及对外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与外事有关的各级官员均获得此书。美国传教士在中国翻译和出版的书籍的数量没有精确的统计,但属于自然科学著作的为数不少,如介绍西方科技的
14、格物入门、格物测算、地学浅释和大量的西医西药书籍。传教士在华的办报活动,较早且影响较大的当推裨治文的英文报刊中国丛报。该报在其创刊号中,毫无掩饰地指出其主要宗旨和任务,就是要通过出版中国丛报广泛了解中国各种情况,中美望厦条约的一些不平等条款就是根据该报提供的情报拟定的。19世纪下半期,传教士主办的报刊中,影响最大的要算介绍西学的万国公报。康有为、梁启超的许多主张出自于那里,连光绪皇帝也阅读万国公报。摘编自梁碧莹美国传教士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传教士来华从事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原因。(10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并说明西方传教士在华文化活动对近代中国
15、产生的重大影响,并分别作出简要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5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在中国办起了教会学校”“在中国翻译和出版书籍”“在华的办报活动”概括其活动的内容;从传播教义,服务殖民侵略等方面分析原因。第(2)问,从材料中三段文字的最后一句话中去分析其对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并作简要评价。答案:(1)内容:举办教会学校;翻译和出版书籍;创办报刊。原因:传播宗教;为殖民侵略服务。(2)客观上冲击了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一大批新式学堂创办起来。开阔了国人认识世界的视野;有助于国人对西方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和自然科技的了解和认识。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为近代中国先进
16、知识分子学习西方提供了必要条件和来源;资产阶级政治运动逐渐开展。推动了中西文化交流;介绍西方的报刊、杂志、著述在中国纷纷出现,留学教育相继开展。有利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侵略;使东西方文化冲突与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中国反洋教斗争此起彼伏。14(2016南昌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美国汉学家史景迁认为,讲述中国近代历史的时候,总是从19世纪中国受的屈辱和侵略开始切入。40年前他在开始教授中国历史时就觉得这非常不合理,如果要更好地研究中国历史,我们应该从十七八世纪的中国开始研究。因为当时的中国在世界上表现出一种更自信的姿态。我们应该研究是哪些因素促成了中国在明朝之前的这种蓬勃发展和增长。
17、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怎样导致了中国在19世纪末的衰落,我想这可能是更好的一种研究方法。时代周报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相关史实,你认为史景迁的观点是否合理,并对此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材料的观点进行认证;也可以对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认识,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解析:首先提炼材料观点,材料中史景迁否定传统的认为中国近代史开端于鸦片战争的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史开端于明清时期;其次表明态度,对于史景迁的观点,可以赞同,可以否定,也可以对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认识;最后按题目要求对选定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1)观
18、点:认为史景迁的观点不合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开始于鸦片战争。理由:西方对中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主权受到侵犯,社会性质开始改变,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矛盾也开始了改变,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中国人民开始反抗外来侵略,促进了民族觉醒。可见,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都源于鸦片战争,这是无法回避的史实。(示例2)观点:认为史景迁的观点合理,十七八世纪的明朝,中国已经开始了向近代社会的变革。理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导致了政治腐败。商品经济的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有重农抑商、海禁政策的阻碍。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发展,对宋明理学思想进行批判和反思。综上所述,史景迁的观点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