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第四章第一讲 一、选择题1(2013哈尔滨检测)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分别属于()A个体、种群B个体、个体C种群、种群 D种群、个体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有关内容。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可以看出应该是个体水平的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这是种群水平的特征。答案:A2.(2013宝鸡模拟)如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解析:开始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年龄组成为稳定型,最后出生率
2、远大于死亡率,故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答案:A3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B第4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C第8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第8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D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解析:根据题意,表示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可推知第10年种群数量最少。答案:C4(2012全国高考)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
3、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解析:根据12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可推测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天敌的迁入可能使种群中某一年龄的个体减少,影响其年龄结构;由图可知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若雄性个体大量减少,会影响该种群的出生率,从而使种群密度降低。答案:D5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
4、的是()A随机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量为X1、X2、Xn,则样方内生物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为(X1X2Xn)/nB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C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D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志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解析: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答案:D6.右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的兔中,未标记的有60只、标志的有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A1
5、50只 B200只C300只 D400只解析:第3年种群的数量是200(只)。由种群增长速率的特点可知,第3年的数量等于,故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为400只。答案:D7(2013新课标全国卷)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
6、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联系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及能量流动的特点,逐项进行解答。鹰是黑线姬鼠的天敌,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引起黑线姬鼠种群密度下降,A项正确。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为2801002140100只/hm2,B项正确。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与种群中个体的数量无关,C项错误。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含有的能量越少,D项正确。答案:C8在容积恒定、营养物质一定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酵母菌,经过足够长时间,酶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是()解析:开始酵母菌数量少,营养物质充足,酵母菌快速增长,直到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呈
7、“S”型曲线,经过足够长时间,营养物质不断减少,直到耗尽,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数量减少。答案:D9(2013福建理综)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选项实验内容减少实验误差采取的措施A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多次计数取平均值B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预实验确定浓度范围C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发病率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D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观察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细胞并统计解析:A、D两项正确,统计次数和数量越少,误差就越大,通过增加统计的次数和组数可以减少误差;B项错误,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为减少误差应逐渐减小2,4D的浓度
8、梯度,预实验的目的是摸索实验条件和检验实验设计的可行性,避免造成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浪费;C项正确,调查群体数量越小误差就越大,调查发病率时,应随机抽样调查,并调查足够大的群体。答案:B二、非选择题10(2013山东理综)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_只/m2。样方编号123456样方面积(m2)111111田螺数量(只)151815191514(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右图中曲线_(填“”或“”)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
9、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_点时收益最大。(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_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_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_以促进水稻的生长。解析:(1)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关键是随机取样;田螺的种群密度为(151815191514)/616只/m2。(2)分析曲线图可知,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越大,所需的防治成本越低,作物的价值也越低,但成本和价值的变化幅度不同。收益等于作物的价值减去防治成本,其随着控制后有害生物密度的增大而先增后减,因此,曲线代表作物的价值,曲线代表防治成本,而要得
10、到最大收益,应将有害生物密度控制在图中的B点。(3)引入生物防治以后,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够将鸭的粪便分解成水稻所需要的无机物,促进水稻的生长。答案:(1)随机取样16(2)B(3)农药分解者(或:细菌、真菌等)无机物11(2012山东高考)如图中,曲线、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1)图中曲线_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_保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_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
11、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_。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3)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功能。(4)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出现图中的三种情况。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表现为“J”型增长,因此需控制“J”型增长数学方程式中_参数,以实现人口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展。解析:(1)图中曲线I的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一段时间后,其种群数量仍在原始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说明该种群的栖息环境的破坏程度最轻;当曲线趋近于零时,其栖息地已严重破坏,种群濒于灭绝,此时,不宜采取就地保护措施,可以采取易地保护措施;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
12、力的影响,环境阻力(自然选择)可引起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流入与其具有竞争关系的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增多。(3)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4)要控制呈现“J”型增长的人口数量,需控制“J”型增长数学方程NtN0t中的参数。答案:(1)就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基因频率(2)增加(种间)竞争(3)信息传递(4)12下图甲是依据我国3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图乙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图甲可知:1953年我国人口属于_型,可看出计划
13、生育政策初见成效是_年。(2)人口也可以当作一个种群来看待。但某校一个班的学生不能当作一个种群,请根据种群的概念,分析其原因_。(3)分析图乙,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ac的条件是_,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_。(4)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_(填图乙中的字母)点之前进行,而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_(填图乙中的字母)点。(5)一个新物种进入某一生态系统后,没有出现如图乙所示的种群数量变化,请根据你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解析:(1)1953年我国人口属于典型的幼年多老年少的增长型,计划生育政策从1982年开始见效。(2)种群是指一个自然区域中同一物种的全部个体的总称,某校的一个班既不是一个自然区域,又不包括同种的全部个体,故不属于一个种群。(3)ac曲线相当于“J”型曲线,其形成条件应是无环境阻力的理想条件,而e点达到K值,其增长率为0。(4)防治害虫应在害虫未大量增加之前,即b点之前,而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在时,即c点。(5)新物种进入某一生态系统后,若没出现乙所示种群数量变化,则可能因不适应环境而死掉,或因环境中无天敌等而呈现“J”型曲线。答案:(1)增长1982(2)学校不是一个自然区域,一个班的学生不包括各个段的年龄组成(3)食物充足,天敌较少(或理想环境、无环境阻力)0(4)bc(5)不适应环境而死掉(或适应环境只表现出“J”型增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