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福建省三明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29703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福建省三明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解析》福建省三明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解析》福建省三明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解析》福建省三明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解析》福建省三明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解析》福建省三明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解析》福建省三明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解析》福建省三明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解析》福建省三明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解析》福建省三明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解析》福建省三明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解析》福建省三明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解析》福建省三明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解析》福建省三明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解析》福建省三明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解析》福建省三明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52016福建省三明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写字算不算得是艺术,本是一个问题。但我们不妨从历史考察一下,看看写字是不是可称为有艺术价值。就现存最古的甲骨文字看,可知道当时文字制作者,在点线明朗悦目便于记忆外,已经注重到它个别与群体的装饰美或图案美。到铜器文字,这种努力尤其显然(商器文字如画,周器文字极重组织)。此后大小篆的雄秀,秦权量文字的整肃,汉碑碣的繁复变化,从而节省为章草,整齐成今隶,它那变革原因,虽重在讲求便利,切合实用,然而也就始终有一种造形美的意识存在,因为这种超实用的意识,浸润流注,方促进其发展。我们若有了这点认

2、识,就权且承认写字是一种艺术,似乎算不得如何冒失了。写字的艺术价值成为问题,倒恰好是文字被人承认为艺术一部门之时。史称熹平时蔡邕写熹平石经,立之于太学门外,观看的和摹写的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到晋有王羲之作行草书,更奠定了字体在中国的艺术价值,不过同时也就凝固了文字艺术创造的精神。从此写字重模仿,且渐重作者本人的事功,容易受人为风气所支配,在社会上它的地位与图画、音乐、雕刻比较起,虽见得更贴近生活,切于应用,令人注意,但与纯艺术也就越远了。字的艺术价值动摇,浮泛而无固定性,令人怀疑写字是否艺术,另外有个原因,不在它的本身,却在大多数人对于字的估价方法先有问题。一部分人把它和图画、音乐、雕刻比

3、较,便见得一切艺术都有所谓创造性,唯独写字拘束性大,无创造性可言。并且单独无道德或情感教化启示力量,故轻视它。这种轻视无补于字的地位,自然也无害于字的艺术真价值。轻视它,不注意它,那就罢了。到记日用账目或给什么密友情人写信时,这轻视它的人总依然不肯十分疏忽它,明白一个文件看顺眼有助于目的的获得。轻视字的艺术价值的人,其实不过是对于字的艺术效果要求太多而已。糟的倒是另外一种过分重视它而又莫名其妙的欣赏者。这种人对于字的本身美恶照例毫无理解,正因其无理解,便把字附上另外人事的媒介,间接给他一种价值观。把字当成一种人格的象征,一种权力的符咒;换言之,欣赏它只为的是崇拜它。前年中国运故宫古物往伦敦展览

4、时,英国委员选画的标准是见有乾隆皇帝题字的都一例带走。中国委员当时以为十分可笑。其实中国艺术鉴赏者,何尝不是同样可笑。近年南北美术展览会里,常常可以发现吴佩孚先生画的竹子,冯玉祥先生写的白话诗,注意的人可真不少。几个比较风雅稍明绘事能涂抹两下的朝野要人,把鬻画作画当成副业收入居然十分可观。山东督办张宗昌虽不识字,某艺术杂志上还刊载过他一笔写成的虎字!书画并列,尤其是写字,仿佛更容易玩票,无怪乎游山玩水时,每到一处名胜地方,当眼处总碰到一些名人题壁刻石。若无世俗对于这些名人的盲目崇拜,这些人一定羞于题壁刻石,把上好的一堵墙壁一块石头脏毁,虐待游人的眼目了。所以说,“分工”应当是挽救这种艺术堕落可

5、能办法之一种。本人人都有对于业余兴趣选择的自由,艺术玩票实在还值得加以提倡。然而必需认识分工的事实,真的专家行家方有抬头机会,这一门艺术也方有进步希望。1937年4月(摘编自沈从文龙凤艺术)1下列关于写字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骨文字点线明朗悦目,初具装饰美或图案美,且便于记忆。B.铜器文字更注重装饰美或图案美,或如画,或重结构组织。C.汉代碑碣上的文字极其繁复但富于变化,以造形美为目的。D.章草笔划简省,今隶讲究整齐,便利实用,注重造形美。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蔡邕写熹平石经时,观看者和摹写者人山人海,可见当时人们已将写字视作一门艺术。B.王羲之写行草书,标志着

6、将写字提升到书法创作高度,但影响所及,又阻碍了艺术的进步。C.吴佩孚画的竹子、冯玉祥写的白话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自然引起当时不少人的注意。D.英国委员看重写字者的名声和地位,以致选画时见有乾隆皇帝题字的画,便运往伦敦展览。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使是轻视写字的艺术价值的人,在生活实际中也会意识到写字顺眼的重要性。B.每一个字都有独特的个性美,并随着书写者的演绎表现出来,形成自己的价值。C.名胜古迹总有一些名人题壁刻石,是名人附庸风雅或人们盲目崇拜的结果。D.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艺术玩票亦无可厚非,但要正确区分对待。【答案】1C2C3B【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

7、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项,“以造形美为目的”表述错误,原文是说“始终有一种造形美的意识存在”,这种“意识”不等同于“目的”。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C项,“吴佩孚画的竹子、冯玉祥写的白话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理解错误,从文中可知,作者举这两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其实中国艺术鉴赏者,何尝不是同样可笑”这个观点,所以所含意思是“没有艺术价值”。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形成自己的价值”曲解文意,文中是说“糟的倒是另外一种过分重视它而又莫名其妙的欣赏者把字附上另外人事的媒介,间接给他一种价值观。把字当成一种人格的象征”,这是作者批评的一种现象。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

9、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节选自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文同,字与可,梓州梓潼人,汉文翁之后,蜀人犹以“石室”名其家。同方口秀眉,以学名世,操韵高洁,自号笑笑先生。善诗、文、篆、隶、行、草、飞白。文彦博守成都奇之致书同曰与可襟韵洒落如晴云秋月尘埃不到。司

10、马光、苏轼尤敬重之。轼,同之从表弟也。初举进士,稍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知陵州,又知洋州。元丰初,知湖州,明年,至陈州宛丘驿,忽留不行,沭浴衣冠,正坐而卒。(节选自宋史文同传)4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文彦博守成都奇之致书同曰与可襟韵洒落如晴云秋月尘埃不到B.文彦博守成都奇之致书同曰与可襟韵洒落如晴云秋月尘埃不到C.文彦博守成都奇之致书同曰与可襟韵洒落如晴云秋月尘埃不到D.文彦博守成都奇之致书同曰与可襟韵洒落如晴云秋月尘埃不到5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官吏不包含在内。B.太守,是州郡的

11、最高行政长官,宋代撤郡设州没有“太守”这一官名,但习惯袭用旧称。C.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殿试)及第者之称。D.卒,指死亡,礼记载:“天子死曰崩,诸候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文写“袜材当萃于子”“万尺竹之辩”“太守馋笋”等这些调侃打趣戏笑,恰好反映了作者与文与可亲密无间的深挚感情。B.苏文叙写文与可拒人求画、以绢为袜和转荐他人之事,表现了文与可的淡泊率真,传达出作者对文与可的怀念之情。C.苏文为悼念亡友之作,可第一段尽是戏笑,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是以乐写哀,与下文的“哀哭”映照,表达了作者的

12、痛惜之情。D.宋史记载文与可中进士后,先后知陵州、知洋州、知湖州,将其政绩曲折地展现出来,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其仕途不顺的深切同情。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2)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答案】4C5A6D7(1)各地拿着丝绢前来求画的人,不断地涌进他家里,以致脚踩着脚。(2)而我也记载了过去和与可开玩笑的话,从中看出与可和我之间的亲密深厚、没有隔阂的情谊就像这样。【解析】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句意进行判断。文彦博是人名,“文彦博守成都”是指文彦博做成都太守时,结构完整,因此此处应断开,由此

13、可排除B、D两项;“致书同曰”此处省略了主语“文彦博”,“同”指的是“文同”,这句话的意思是:文彦博给文同写信说,因此中间不可断开,由此排除A项,可得答案。5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官吏不包含在内”错误,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的统称。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D项,“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其仕途不顺的深切同情”,文中没有体现。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关键词:(1)四方:各地;请:求取;蹑:踩着。(2)载:记载;畴昔:过去;如此:像这样。【备注】【参考译文】(一)起初,与可对自己的墨竹画并不看重。各地拿着丝绢前来求画的人,不

14、断地涌进他家里,以致脚踩着脚。与可很厌烦这些人,把丝绢抛在地上骂道:“我要拿这些丝绢去做袜子!”致使士大夫把这当成话柄相传。后来,与可自洋州回京师,我去徐州任知州,与可写了一封书信给我,说:“我近来告诉士大夫们说,我们墨竹画派近在彭城,你们可以去那里求画。这回袜子材料应当集中到你那里了。”信尾还写了一首诗,其中大致说道:“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我向与可说:“竹子长万尺,应该用二百五十匹绢,我知道您是懒怠做画,只是想要得到这些绢而已!”与可无言可对,就说:“我说错了,世上哪里有万尺长的竹子呢?”我对这做出了解释,回答他的诗说:“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道:“苏公真能说

15、会道啊!若有二百五十匹绢,我就要买田还乡养老了。”于是把他所画的筼筜谷偃竹赠给了我,说:“这竹子虽不过数尺,却有万尺的气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曾经让我作洋州三十咏诗,筼筜谷就是其中的一首。我的诗说:“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那天正和他的妻子在谷中游赏,烧笋当晚饭吃,打开信封看到诗,禁不住大笑,嘴里的饭喷了满桌子。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死于陈州。那一年的七月七日,我在湖州晾书画,见到这幅墨竹图,便停止了晾书,失声痛哭起来。以前曹操祭奠桥公文中有车过坟前就会腹痛的话,而我也记载了过去和与可开玩笑的话,从中看出与可和我之间的亲密深厚、没有隔阂的情谊就

16、像这样。(二)文同,字与可,是梓州梓潼人,是汉代文翁的后裔,四川人仍以“石室”称其家。文同方口秀眉,以学问著称于世,操行风度高雅纯洁,自号为笑笑先生。他擅长诗歌、文章、篆书、隶书、行书、草书和一种笔画中丝丝露白的飞白书法。文彦博任成都太守时,认为他是奇才,写信给他说:“与可兄襟怀坦荡,风韵洒落,如晴云秋月,一尘不染。”司马光、苏轼尤其敬重文同。苏轼是文同的从表弟。文同起初考中进士,不久迁升为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又担任陵州知州,后担任洋州知州。元丰初年,他担任湖州知州,第二年,他到陈州宛丘驿,忽然留住不走了,自己洗完澡,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端坐而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归嵩山作王 维清川

17、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注】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长薄:绵延的草木丛。闭关:佛家闭门静修。8本诗的“落日满秋山”与王维早年诗句“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所表现的意境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9这首诗的情感写得很有层次,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8同:都突出天地辽远和视野开阔的特征,或都渲染出空旷、静寂的氛围。异:“落日满秋山”以落日余晖洒满秋山的景象,突出环境的苍茫、沉郁(萧瑟、凄清)的色彩。“长河落日圆”则状写黄河浩荡、红日西沉的画面,侧重展现大漠的奇特壮美、雄浑寥廓。9前两联描绘草木绵延、流水依依、暮

18、禽知返的景色,反映出诗人的安详闲适;颈联描绘黯淡凄凉的傍晚野外秋景图,衬托出诗人的凄清悲苦;尾联叙写诗人闭门谢客、不问世事,突出诗人的恬静淡泊(冲淡平和)。【解析】8本题考查古代诗歌对比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了这两句诗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意境,再进行对比分析。“落日满秋山”描写了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辽阔空旷,却又那么苍凉;“长河落日圆”描写了傍晚时分,辽阔天地间,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波光,诗人用一个“圆”字准确地写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河水仿佛能吞吐日月,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写出了大漠的奇特壮丽。9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诗下注解进行

19、分析。随着诗人笔下归途中的景色移换,可以看出诗人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淡泊。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河川、草木、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从容不迫。这里写诗人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反映出诗人出发时的闲适;颔联移情及物,“流水”“暮禽”仿佛有了人的感情,它们和诗人结伴而归,进一步体现出诗人的悠闲自得;颈联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反映了诗人越接近归隐地越觉得凄清的心境;尾联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点明了辞官归隐的宗旨,感情又趋向平和。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在阿房宫

20、赋中,用“ , ”两句,告诫世人应以历史为鉴,才能避免重蹈覆辙。(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 , ”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3)韩愈在师说中以“ , ”两句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答案】(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3)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1)鉴;(2)佛狸;(3)卑、谀。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菜大爷刘奇叶菜大爷是居住在城郊西村的一位退休工人。菜大爷姓蔡,“菜大爷”不是他的真名,而是邻里送给他的一个雅号。菜大爷的

21、住房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建造的砖瓦民房,后面有个小菜园子。退休后,他把下地种菜当作一种乐趣。菜园子一年四季都能产菜,除了供给他与老伴儿老两口平常生活吃菜外,总是还剩余不少菜。于是,菜大爷在闲余之际也挑着自己种的菜到菜市场上去卖。菜市场离菜大爷的家很近,穿过一条街道就到了。买菜的很有眼光,尝过菜大爷的菜后,下一次哪怕菜大爷卖得比其他的摊位贵,也会被一扫而光。人们知道,菜大爷种的菜用有机肥料施肥,吃起来好吃又健康,属于真正绿色环保的蔬菜。菜大爷除了平常注意累积肥料,还经常去附近的养猪场挑猪粪施肥。渐渐地,前来买菜的人们都知道了菜大爷的菜好,亲切地称他为“菜大爷”。知道大伙儿对他种的菜十分钟爱,每次上市

22、场卖菜归来,菜大爷心里头总是乐滋滋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但菜大爷觉得现在的生活很不借,他喜欢这种自娱自乐卖菜的滋润生活,所以一直没有答应儿子离开这个城市,他也打心里舍不得这个菜园子。隔壁的邻居老李头也卖菜,但他的菜是从外地贩来的蔬菜,属于无机肥料种植的那一种,味觉营养都没法跟菜大爷的菜比,人们一般不喜欢买他的菜,所以老李头每天卖菜总是早上出去,很晚才归来,有时候还要剩余些许残菜回来。偶尔,老李头会同菜大爷一块去市场卖菜,两人年龄相仿,又是邻居,还算谈得来。一天,老李头天没亮就贩回满满一担的蔬菜,在家里照常分拣为几元一把的小份后,刚要挑市场上去卖,突然感到肚子一阵绞

23、痛,顿时瘫倒在地上。这一切正好被菜大爷瞧见了,他赶紧叫车把老李头送进了医院急救,接诊医生说是急性阑尾炎,需要做切除手术。手术后的第二天,菜大爷去医院看望老李头时,老李头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老伴儿正在给他喂粥,一见菜大爷来了,老李头两口子一个劲地道谢。见老李头手术很成功,菜大爷也为他高兴。聊天中,一贯热心肠的菜大爷问老李头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没有,如果有就尽管说,邻里邻居的互相照应嘛。老李头听了,却欲言又止的样子,菜大爷便追问他是什么事情。原来,他是心痛前日贩回的一担蔬菜还放在家里没有卖掉,担心自己住院几天后,那一担蔬菜会白白地烂掉,怪可惜的。菜大爷听了,未加思索地答应帮老李头把菜挑去市场上卖了。回

24、去后,菜大爷二话没说,到了老李头家便把那担蔬菜挑去了市场。才到菜市场口,买菜的人们就一窝蜂围拢上来,容不得菜大爷说明一下这菜的来源情况,那担菜又被一扫而光了,哪有菜大爷陈情解释的空隙?望着一副空空的担什和一堆零零碎碎的钱币,菜大爷愣在那里好一阵,仿佛做了一件大亏心事似的。当天下午,菜大爷把卖菜的钱如数交给了老李头,说了一声家里有事就走了。老李头高兴地接过钱一点,居然比平常赚的钱要高出一倍多。他心里对菜大爷钦佩得五体投地!半个月之后,老李头出院了,特地买了两瓶好酒去敲隔壁菜大爷家的门,结果敲了半天没有人应。老车头问其他邻居,邻居说,菜大爷老两口搬儿子那儿去了。菜大爷为什么突然搬走了呢?好久好久,

25、老李头仍没有想明白。(选自2016年第4期小说月刊)(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开篇交代“菜大爷”雅号的由来,一方面暗示菜大爷受到了邻里四周的爱戴,另一方面也为下文写他特别重视清名埋下伏笔。B.小说写菜大爷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这是倒叙手法,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避免了平铺直叙。C.小说中两次写到菜大爷的菜“被一扫而光”,突出了顾客对菜大爷的信任,说明不管是否绿色环保,只要是菜大爷卖的菜,顾客都欢迎。D.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物的内心,比如菜大爷替老李头卖完菜后,“望”的动作,“愣”的神情,寥寥数语,就刻画出他的愧疚。E.

26、小说语言质朴,笔调从容,在淡定的叙述中,展现了当前社会的世态人情,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的感慨和敬意,富有浓郁的市井生活气息。(2)小说突出了菜大爷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3)小说设置老李头这个人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小说以菜大爷突然搬走为结尾有什么好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DE(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 、C不给分)(2)勤劳实在。退休后还自己种菜卖,自娱自乐。乐于助人。送老李头上医院,帮老李头卖菜。重视清名。不愿辜负邻里信任,一次失信就离开小城。(3)对比:用老李头的菜与菜大爷的菜作对比,揭示菜大爷受邻里欢迎的原因。推动情节:老李头生病

27、,引出菜大爷替老李头卖菜的情节,将故事引向高潮。同时,凸显菜大爷乐于助人的品质。深化主题:文章结尾通过写老李头的疑惑,含蓄表达出作者对菜大爷的理解及敬意,深化小说重视清名的主题。(4)情节结构上:与上文“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仿佛做了一件大亏心事似的”形成照应,使情节衔接更加合理。人物形象上:突出菜大爷因自感辜负邻里信任而产生的愧疚之情(或突出菜大爷因自感有负诚信做人而产生的愧疚之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表达上:借老李头的疑惑巧妙地表明作者的态度,表达对菜大爷的敬意。艺术效果上:菜大爷替人做了好事反而愧疚地搬家,这种情节的陡转产生了戏剧化效果,耐人寻味。【解析

28、】(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暗示”说法不恰当,文中明确表明了大家对菜大爷的热爱。B项,“倒叙手法”错误,这里是插叙手法。C项,“说明不管是否绿色环保,只要是菜大爷卖的菜,顾客都欢迎”错误,是因为顾客认为菜大爷卖的菜都是绿色环保的。(2)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正面和侧面描写。菜大爷退休后自己种菜,看到大家喜欢他种的菜,心里头总是乐滋滋的,说明他勤劳能干;送李老头上医院帮他卖菜,说明他乐于助人;帮李老头卖菜后,仿佛做了一件大亏心事似的,说明他重视清名。(3)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

29、力。分析小说中人物设置的主要作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侧面烘托、推进情节、渲染氛围、升华主题等。小说中李老头的这一形象的设置,首先与菜大爷形成对比:说明菜大爷菜好卖的原因;推进故事情节:因为李老头生病,菜大爷送他上医院,表现了菜大爷乐于助人,同时有了下文菜大爷帮李老头卖菜,使故事情节继续发展;升华主题:结尾处李大爷的困惑,含蓄表达出作者对菜大爷的理解及敬意,深化小说重视清名的主题。(4)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情感变化、艺术效果上入手进行分析。情节结构上:与上文 “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相应,使情节设置更合理

30、;人物形象上:突出了菜大爷因自愧辜负邻里的信任的愧疚之情,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情感变化上:通过结尾李老头的疑惑,作者含蓄地表达出对菜大爷的敬佩;艺术效果上:菜大爷因帮助别人而陷入愧疚,最后搬家,具有戏剧性,引人深思。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作家导师童庆炳1936年12月27日,童庆炳出生在福建省连城县莒溪乡一个清贫的农家。读小学时,童庆炳常考第一名,作为家中老大的他被父亲强令辍学回家,走上扛担挑柴之路,可他心有不甘,发誓哪怕是当乞丐也要把书读完,要成为一个大写意的人。1955年,师范毕业的童庆炳通过参加苛刻的保送大学的考试,进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遇上了黎锦熙、黄药眠、启功等一大批名师巨匠,

31、这给了他充分深入研读经典的机会。1958年7月,童庆炳提前一年毕业,在北师大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任助教。1961年开始“疯狂”地研读红楼梦。经过两年的潜心研究,童庆炳写了一篇近两万字的论文:高鹗续的功过,这篇论文发表后,童庆炳受到了学界的注意,开始了教学研究之路。1963年9月起,童庆炳被教育部先后派到越南国立河内师范大学和阿尔巴尼亚的国立地拉那大学任教,在阿尔巴尼亚任教期间,他多次到中国大使馆文化处,想找一些书看。有一天,文化参赞悄悄地告诉他,图书室就在地下室,要想进去也不难,带一把改锥和一个手电筒就可以了。于是,童庆炳在午休时间溜进了那个不大的地下室,顺着手电筒的光线,他看到了满屋的书,差

32、一点惊呼起来。他首先看中了1946年由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纂出版的鲁迅全集,后来又找到了诗经楚辞左传史记等书籍以及王维、李白、杜甫等人的诗歌选集,还有歌德、席勒、海涅等作家的经典作品。以这些书籍为友,童庆炳觉得自己空前的“富有”。回国后,他烧了一年锅炉,“靠边站”了一年。这段赋闲时间又给他创造了一次自学的良机:当时,北师大图书馆已经允许借书,童庆炳基本上每周或每半个月都会借一次书。他的床头、桌上和枕头永远摞着一尺多高的书籍和读书卡片、笔记本。在童庆炳的夫人曾恬看来,如果说在越南教书时,童庆炳所看的书相当于让他读了个硕士的话,那么,在“文革”期间,他等于是读了个博士。多年的读书、思考和探究,终于

33、迎来了开花结果的丰收季节,童庆炳几乎是以一年一部理论作品的频率出现在文艺界,在60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出版了30余部著作,发表了近300篇学术论文,外加两部小说和一部散文随笔集。1985年,北师大文艺学开始招博士生和硕士,他竟不辞劳苦地超额带了13个,并且这些“童家军”经过他一丝不苟的调理和引领,如今基本上都成了中国文艺学界的中坚力量。教学中,他经常对学生强调,要用生命来投入,才能真正把学问做好。童庆炳既从事理论研究,又进行文学创作,这与黄药眠当年对他的谆谆教诲有很大的关系。黄药眠说,你应该去写写小说、写写诗歌和散文,不论写得怎样,你都会有体验;这样,讲课时就知道哪些概念是重要的,哪些是不太重要

34、的。在黄药眠的鼓励下,1980年,童庆炳与夫人曾恬根据听来的故事,加上几十年的生活体验,写了第一部十万余字的中篇小说生活之帆;此后,童庆炳发表了第二部长篇小说淡紫色的霞光,2000年6月,他出版了散文随笔集苦日子 甜日子。既有创作体验,又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这让童庆炳在文学理论研究及教学上能够自由挥洒。1988年秋天,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联合举办了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学员有莫言、刘震云、余华、毕淑敏、迟子建等。从1989年春开始,童庆炳给这个班的学生开设了“创作美学”课程,每周四节,共十六次,即十六讲。童庆炳对所讲的问题都力求做到既有根据,又有新见;既讲中国自己的文学理

35、论,也讲西方的现代文学理论;既分析大作家的作品,也分析研究生班学生已发表的习作。如结合主要理论观点透辟分析过莫言的红高粱、刘震云的中篇小说新兵连、毕淑敏的中篇小说昆仑殇等。莫言的红高粱里写道,一泡尿撒到红高粱上面去,酒就酿出来了,变成二十八里香了。童庆炳就问莫言:“你怎么解释这样的描写细节?”莫言说:“童老师,这是真的,尿撒在高粱上是会发酵的。”童庆炳说:“不完全是这样。这样传达细节,是中国人文化中的一种习性。就像鲁迅小说里的人物华老栓那样,他认为人血馒头可以治病。这写的不是迷信,而是一种文化习俗。作家需要对一种消极的文化习俗进行艺术的描写。”在课堂上分析这些作品时,作家们听得两眼发光,津津有

36、味。(有删改)相关链接莫言在获奖之后有一次和我聊天,他说:“我真后悔,可以说是后悔极了。我那时很年轻,还不能理解老师们的话,没听从老师们的劝告,应该好好地学理论,好好地学外语。”(童庆炳莫言后悔当年没学好理论)(l)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作为文艺理论界的泰斗,童庆炳曾精心培养过该领域众多知名学者,也培养了一批文学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可以说是他最为得意的弟子了。B.志向高远是童庆炳爱上读书的动因,他潜心研读经典,写出了高鹗续的功过,论文发表后,他开始受到学界的注意。C.在越南任教期间,童庆炳边教书边读硕士,等到“文革”结束,他博士也毕了业,多年的读书,终于迎来了

37、开花结果的丰收季节。D.童庆炳在文学理论研究及教学上有深厚造诣,学校安排他给创作研究生班学生开设课程,这与黄药眠当年对他的谆谆教诲有很大的关系。E.童庆炳经常对学生强调“用生命来投入”,实际上这也是他读书、写书和教书情状的一种精神写照,最终成就了他“成为一个大写意的人”。(2)童庆炳是作家导师,他的文学理论观点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文本中有一处童庆炳在课堂上解释“尿撒在高粱上是会发酵的”的细节,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4)“莫言后悔当年没学好理论”,莫言为什么后悔?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答案】(1)BE(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2)广泛

38、阅读古今中外经典作品。如红楼梦鲁迅全集诗经楚辞左传史记等。潜心研究,撰写学术论文和理论作品。如写作高鹗续的功过,曾一年出版一部理论作品。进行文学创作实践与体验。如发表生活之帆淡紫色的霞光,出版散文随笔集苦日子 甜日子。名师巨匠的指导和引领。如黄药眠引领他进行文学创作,使他对理论与文学的关系体验更深。(3)印证童庆炳对所讲问题既有根据又有新见的授课特点。通过童庆炳的精彩讲解和作家们听课时“两眼发光,津津有味”的侧面描写,多方突出童庆炳高超的授课艺术。描写细致入微,体现传记的真实性、可读性。(4)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在创作中才能够更自由挥洒。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看问题才能既有根据,又有新见;才能更清楚

39、知道自己作品好还是不好,及写得好不好的依据。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才能取得童庆炳那样的成就。莫言借此表达对导师童庆炳的敬重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可以说是他最为得意的弟子了”文中并未提到。C项,“边教书边读硕士”“博士也毕了业”理解错误,文中说的是相当于读硕士、博士,而不是真的读。D项,“这与黄药眠当年对他的谆谆教诲有很大的关系”错,与黄药眠谆谆教诲有很大关系的是童庆炳的文学创作。(2)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描写童庆炳文艺理论观点形成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如“遇上了黎锦熙、黄药眠、启功等一大批名师

40、巨匠,这给了他充分深入研读经典的机会”“多年的读书、思考和探究”“他的床头、桌上和枕头边永远摞着一尺多高的书籍和读书卡片、笔记本”“既从事理论研究,又进行文学创作”,从中可知名师巨匠的指引、多年的思考探究、广泛的阅读、理论研究和创作结合使得童庆炳的文艺理论得以形成。(3)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能力。首先要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一故事的描述印证了文中童庆炳对所讲问题既有根据又有新见的授课特点,同时也使得下文中写作家们听得两眼发光,津津有味更真实,也使整个传记增加了可读性。(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后悔没学好理论肯定是因为学好理论有好处,那么找出学好

41、理论的好处可得答案。童庆炳的成就得益于他既有理论研究又有文学创作,可见学好理论对于文学创作具有显著的作用,同时莫言的话也是对自己老师的一种敬重之情。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市民对在公共场所大肆喧哗的陋习早已_,虽然很多人深受其苦,但往往又认为是小事,并不太愿意计较。因为明星的一句话或一张照片,便让追星族直接由路人转为粉丝,或一改粉丝身份直接取消关注甚至在网络上进行攻击是_的事。为了防止被抢票软件破解,12306网站不断将登录的图形验证码更新,_的图形验证码让一些网购车票的旅客颇伤脑筋。A.屡见不鲜 层出不穷 司空见惯B.层出不穷 司空见惯 屡见不鲜C.司空见惯 层出不

42、穷 屡见不鲜D.司空见惯 屡见不鲜 层出不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司空见惯:某事常见,不足为奇。根据句中“早已”可知,市民是常见这些陋习的,没有什么奇怪的,依据句意选择“司空见惯”合适。屡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多含贬义。根据句句意,这些现象没有什么新奇的,并且句子说的是“进行攻击”,可见,贬斥意味浓,故选“屡见不鲜”合适。“屡见不鲜”和“司空见惯”都有见多了,不以为奇的意思。但“屡见不鲜”含有的“不足为奇”,客观性强,语义重;“司空见惯”还可以表示“某人认为某物或现象常常见到”,主观性强。层出不穷:连接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根据句中“不断更新”可知,这

43、些图形验证码是接连不断地出现的,故选“层出不穷”。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千百年来,庄子那种独具魅力的追求逍遥的理论,深刻影响了后世人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为人们开辟了一条通往自由的人生之境。B.在当今时代,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软实力”硬不硬、强不强、大不大,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关联。C.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D.许多地方以较低的价格征用耕地盖起高楼大厦,这给国家不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也给老百姓造成极大的利益伤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

44、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应将“人生之境”改为“人生之路”。C项,成分残缺,“培养”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减少使用塑料袋”后加“的习惯”。D项,关联词位置不当造成不合逻辑,应将“不但”放在“给国家”前。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从2011年获得拉斯克奖,到2015年获得诺贝尔奖,中医药早已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这让人们对中医药未来多了自信。借助诺奖劲风,如果能_,_,_,_,那么,_。如此,_。加快建立激励机制重新审视定位中医药让古老的中医药在现代科学体系里光大发扬打破束缚发展的痼疾才能让更多“屠呦呦”造福民众诺奖就不再只是世界吹向中国的一阵风A.B.C.D.【答案】

45、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通读题干,联系上下文从而得出答案。可以看出句与题干中“借助诺奖劲风”相对应,那么句应放在第五空处,使整个句子完整呼应,因此可排除C、D两项,也可以看出句位于最后;剩下的四句都是对中医药未来发展的规划,从逻辑关系看,只有重新确立新的,打破旧的,建立机制,才能发扬光大,因此可得。 1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东晋时期,代表作家是陶渊明。_。田园诗是他的独创,或表现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自己怡然自得的心境,或歌颂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的友谊,为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他的咏怀诗围绕着_的矛盾,表现理想不

46、能实现的苦闷以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崇高品格。他的诗歌出语平淡,不事雕琢,风格清新,意境醇美,是情、景、理的统一。_,后代诗人像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柳宗元、韦应物、苏轼、陆游等人,都受到他的精神品格的影响,从他的诗中得到了艺术的养料。【答案】陶渊明的诗歌按内容(题材)可以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 出仕与归隐(或理想与现实)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第空,前面写代表作家是陶渊明,后面写他的田园诗、咏怀诗,可知填入的内容应是说明他的诗可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第空,从下文中他的诗所表现的品格,可以得出这里要填入的是他的诗的主要

47、矛盾:出世与归隐;第空,下文主要写他对后世诗人的影响,可知应填入的是说明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17下面是中国2016年一套两枚猴票丙申年的主体图形。你喜欢哪一枚?请选定一幅,并从内容和寓意上说说你的理由。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字。【答案】示例一:我喜欢第一枚。这枚图案描绘了一只正在攀枝摘桃的猴子,手托寿桃,面带笑容,形象活泼可爱。含蓄地表达了祥猴献寿的生肖贺岁主题。示例二:我喜欢第二枚。这枚图案描绘了一只安详盘坐的母猴,双手分别抱着一只可爱的小猴,小猴亲吻大猴。直接地表达了和谐团圆的主题。【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自己喜欢的是哪一个,然后

48、再对图案进行描绘,说明喜欢的原因。图一的猴子攀枝摘桃,面带笑容,手捧寿桃,表达了祥猴献寿的贺岁主题;图二是大猴抱小猴,小猴吻大猴,表达了和谐团圆的主题。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美国耶鲁大学北部原有一处杂草丛生的荒地,如今却长满了韭菜、香菜等美国百姓闻所未闻的蔬菜。原来,不少中国留学生父母们来到美国探亲,看到这片荒地,就向学校申请开垦。校方经过评估,提出如能遵守不用杀虫剂、分享蔬菜、及时照料等约定,就支持他们种菜,并为他们提供化肥。美国网友及媒体看到碧绿的菜地纷纷点赞,认为中国大爷、大妈为耶鲁增色;中国网友却说“果然中华民族的天赋就是种菜”,“这要在国内社区,得算侵占绿地吧”。你对“耶鲁种菜”这件事怎么看?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关注点,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答案】略【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写作时可以从美国网友点赞的原因入手:荒地变绿地,环保无害;也可以从中国网友的态度入手:国内很多绿地被人种上了菜,破坏环境;可以从学校态度入手:学校同意种菜是经过评估,并且是有条件的;从家长的做法入手:远在异乡,种菜也是一种对家乡的思念;家长们种菜是通过申请,学校同意并按要求进行的。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