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文复习专题(二)【复习指导】炼字【题目形式】请分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答题格式】第一步:解释词语本意;第二步: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第三步:点出词语的效果(手法或由词性产生的效果);第四步:分析词语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第五步:由词语效果所体现出的意图。注意: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还原内容。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佳篇演练】(一)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
2、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着柔和温暖。2.此诗除了描绘了边塞之静,同时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想要为祖国建功立业的心情。(二)山 行清姚范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注】蘼芜(m w):香草名。1.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1.“窈窕”一般是形容人形体美好的,在这里形容春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轻柔的春风带给人们美好的感觉。2.结合全诗,分析“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沐浴着春风,轻快地行走在山间,踏着夕阳,听着鸟鸣,看着周围美丽的自然
3、风光和田园风光,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三)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这是一首哲理诗,主要特点是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或借别人的诗句来解读诗中蕴含的哲理。站得高,望得远。(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用“自”好。因为“自”在诗中是自然之义,用在此处使得“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原因解释不显得绝对。 用“只”好。因为“只”字在诗中念起来通顺上口,更符合诗人的处境和心情。 (四)绝句两首(其二)唐
4、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山青花欲燃”这句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作出分析。暗含了山花的颜色;在青翠欲滴的山岭衬托下,红色的花朵就像一团将要燃烧的火焰一样,画面感强烈,生动的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一种漂泊在外的孤独感和强烈的思乡之情。(五)夜 雪唐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1.这首诗没有从下面哪个角度来描写夜雪( C ) A.触觉 B.视觉 C.嗅觉 D.听觉2.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 凄冷孤寂 的心境?3.试分析诗中“讶”字的表达效果。“讶”,是惊讶的意思,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作者对雪悄然来临感到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