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练习高 一 化 学(侧文)(考试时间:90分钟卷面总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Zn 65第I卷 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题2分 共48分)1是放射源,可用于农作物诱变育种,我国用该方法培育出了许多农作物新品种,对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核素 B质子数是60C与互为同位素 D中子数是332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 )A磷 B钙 C铁 D溴3与NH4+具有相同电子总数和质子总数的是 ( ) ANa+ BF- CNe DK+4下列物质中,最易与氢气化合的是 ( )AF2 BCl2 C
2、Br2 DI2 5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原子具有相同的 ( ) A最外层电子数 B核电荷数 C电子层数 D核外电子数6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C B氟离子的结构示意图:C甲烷分子的结构式: DN2的电子式: 7下列物质中,只含共价键的是 ( )AKCl BH2O2 CNaOH DCaCl2 8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木炭燃烧 B生石灰与水反应C酸碱中和反应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9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CH4和CH3CH3 BH和 HCH3CHCH3 和CH3CH3CH2CH2CH3 CO2和O3 D
3、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在化学反应中,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 B.共价化合物一定含共价键,可能含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不含共价键 D.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11下列有关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性质,从左往右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电子层数逐渐增多C最高正化合物逐渐增大D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12下列有关碱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碱金属都可以保存在煤油中B碱金属的金属性强弱为:Li Na K cab Bbadc Cdbac Ddabc 24将标准状况下的甲烷112 L与224 L O2混合后点燃,恢复到原状况时,气体的体积为
4、 ( )A11.2 L B33.6 L C22.4 L D44.8 L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2分)25.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八种元素,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相关问题: 族周期AAAAAAA0一二三四在这些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写出和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分子的电子式_、_用电子式表示与形成化合物的过程:。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碱性最强的是 ;显两性的是 ,该两性物质与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将单质通入与组成的化合物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说明单质的氧化性
5、比 (填“强”或“弱”)。26AF是由部分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其中A、B、C为单质,转化关系如下:ABCDEFB反应 反应反应点燃 请回答: (1)若B为黄色固体,A为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组成的单质,C为双原子分子组成的 单质,E能使品红溶液褪色,1 mol F中含有10 mol电子。 组成C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实验测得起始参加反应的B和最后生成的B质量相等,则起始参加反应的A 和C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2)若D为淡黄色固体,焰色反应为黄色,组成C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 电子数的2倍。 下列关于D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能与水发生化合反应 b.既有氧化性,
6、又有还原性 c.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d.是由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反应中转移电子0.5 mol,则生成B的质量是 。27全世界每年因钢铁锈蚀造成大量的损失。某学生欲探究在蒸馏水、氯化钠溶液和醋酸溶液三种条件下铁锈蚀的快慢,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序号实验内容请回答:(1)在一周的观察过程中,他发现实验序号为 的试管中铁钉锈蚀速度最慢。(2)实验中发生的是 (填“析氢腐蚀”或“吸氧腐蚀”)。写出正电极方程式,正极_,负极_。(3)下列防止钢铁锈蚀的措施合理的是 (填字母)。a.在自行车的钢圈表面镀镍b.在地下钢铁管道上连接铜块c.改变金属内部结构制成不锈钢 (4)已知铁钉样品质量为4.00g,经实验测得未锈蚀铁的质量分数为70%,则未锈蚀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为_(标准状况)。28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1)该反应在 s时达到平衡状态;(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从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4)已知在一定条件下,断裂1mol X、1mol Y和1mol Z中化学键分别吸收436kJ、151kJ和298kJ能量,则上述反应为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该反应生成1mol Z时的热效应为_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