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 ,大小:14.09KB ,
资源ID:112836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283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六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古诗三首竹石_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六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古诗三首竹石_人教版.docx

1、六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古诗三首竹石人教版郑燮(16931766),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作七品县官。兼擅诗、词、曲、文、联、印、书、画,为“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以“诗书画三绝”名世。童年、少年、青年郑燮先世居苏州,明初迁居兴化。曾祖新万,字长卿,庠生。祖湜,字清之,儒官。父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生。生母汪氏,继母郝氏。郑燮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十月,时令“小雪”。按兴化民间风俗,“小雪”为“雪婆婆生日”,燮与“雪婆婆”同时降临人间,全家都很高兴。故根据尚书洪范篇中“燮友克柔”字句,祖父和父亲为他取名燮,字克柔。又因所居附近有座木板桥,故后来郑燮自号

2、板桥。郑家人丁不旺,燮又是长房长孙,他出生后家人欣喜之余又有些担心,生怕夭折,就取个乳名“丫头”。因脸上有几颗淡淡的麻子,故又俗称“麻丫头”。郑燮出生时家境已陷入贫困,仅靠祖产田和少量地租维持全家生活。后来,父亲岁科两试一等取得廪生资格,每月向官府领取廪膳,生活才得以改善。可好景不长,燮三岁生母汪氏病故,全靠乳母费氏照料。费氏为祖母侍婢,勤劳、善良、慈爱,仁厚,时兴化水灾、大饥,郑家养不起婢仆,费氏舍不得郑燮,三顿回家吃饭仍到郑家操持家务。汪氏病故后,父亲娶继室郝氏无子,视燮亲出,照料如生母。故郑燮后来回忆说:“无端涕泗横阑干,思我后母心悲酸。十年操家足辛苦,使我不足忧饥寒。”(七歌)父亲立庵

3、品学兼优,他考上廪生后在家开私塾,郑燮随父就读。外祖父汪诩文亦博学多才,隐居不仕,对外孙非常关心,常指导读书、作文,故郑燮自称“文学性分得外家气居多。”郑燮幼时读书似无过人之处,且因相貌不美同学都瞧不起他。但他自尊心极强,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同时对看不惯的事物敢于直言,甚至怒斥,因而同学家长都告诫子弟不要和他往来。他学习“精”、“博”结合,尤重于“精”。经、史、子、集无不涉猎,重点文章节则反复诵读,且惜时如金。二十一史中他最推崇史记,认为项羽本纪描写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这围几段最精彩。他对孔、孟很敬仰,但对朱熹空谈性理看不惯。他学习注重“切于日用”,做到深入理解、融会贯通,对杜甫、白居易、

4、陆游等诗人的诗,特别爱读。郑板桥故居郑燮故居周围多种青竹,夏日新篁初放,郑燮多乘凉于竹阴下,秋冬之际,常对着掩映在窗纸上的扶疏竹影凝思,以至临摹描画起来。除师法自然外,郑燮也重视继承传统。他从唐代墨竹画的开创者箫锐到清初石涛,都作了研究,苏轼、文同、徐渭等,都是他敬仰的大师。后来,他到仪征毛家桥读书,毛家桥多竹,又为他画竹提供了条件,并与竹结下不解之缘。从此,他“无竹不居”,竹成了他绘画最重要的题材。他爱画竹,更爱竹的品格,竹的傲岸不屈、劲节虚心,也就成了郑燮人格的写照。康熙五十一年春,郑燮回到兴化,从陆震学填词。陆指导他先学婉约派柳永、秦观,再学豪放派苏轼、辛弃疾。陆认为诗与词不同,以婉丽为

5、正格,以豪宕为变格,练习时要千斟万酌以求一是。从后来郑燮的词作看,二者兼有。康熙五十四年,郑燮与徐氏女结婚。生一男名犉,早夭,又生两女。为养家糊口,他被迫到仪征江村设塾授徒。但没有功名,不被人看重,且人不敷出,因思作画卖画。当时的扬州扼南北漕运咽喉,大批盐商聚集,为其繁荣和文人墨客施展才华提供了条件。于是郑燮又到扬州,边读书作画卖画,以等待进身机会。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郑燮中秀才的具体年代已不可考,然从七歌印章看,约为康熙六十一年(其时郑燮三十岁)或稍前。但就在这时,郑家又遭遇大不幸。父亲病故,无米无柴,又不断有人催债。迫于生计,郑燮只好继承父业,居家坐馆。为躲债,他曾逃到镇江焦山,暂

6、住在别峰庵一个兴化和尚处。在那里,有幸结识了风雅好客之士马曰琯,马很赏识郑燮诗才且同情他的遭遇,送给白银二百两为之解围。马曰琯同当时聚集在扬州作画卖画的金农、黄愼、高凤翰等人过从甚密,马的住宅成为他们经常聚会之处,郑燮参与其间,共同研习诗词书画,因其兴趣、爱好基本一致,这就为后来蜚声中国画坛的“扬州八怪”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不久,郑燮又幸遇画家程羽宸慷慨解囊,得赠白银一千两,不仅为他一洗穷愁,且为他实现游览宿愿提供了一时资助。雍正二年至三年(17241725年),郑燮出游江西与北京。待手头花光重新为生计发愁时,他不得不于雍正六年再次回乡读书,究心经史,以为进身寻求阶梯,同时习书作画。雍正九年,

7、郑燮三十九年,妻徐氏病故,又到年关,翌年乡试,糊口且难,更何况赴试盘缠!听说刚到任的汪知县是个好官,郑燮写了一首诗给他,寻求资助。汪果然出重勉励他参试,郑燮终于如愿以偿,于雍正十年中举。但因无钱送礼,仍未能求得一官半职,只好继续作画卖画,以救贫困。他除画竹外,又画兰、石,以寄托“不求闻达只烟霞”的一时忧怨。雍正十三年,又来到焦山双峰阁读书,迎接来年大考。乾隆元年(1736年)春节过后,四十四岁的郑燮赴京会试,得中进士。但仍人仕无门,只得带着进士空衔回家修补,谁知这一等就是六年。无奈,郑燮只得再次到扬州卖画,这样,同“八怪”中人及各方面文士的交往也更密切了,甚至还成了两淮盐运使卢见曾的座上客乾隆六年,郑燮进京待补终于交上好运,被乾隆叔父慎郡王允禧看中,视为当代李白。允禧作随猎诗草、花间堂诗草请郑燮写刻并作序,燮欣然应允。当时清王室内部派系斗争激烈,慎郡王虽未掌大权,倒也顺风顺水,雍正即位后封为贝子、贝勒,乾隆即位又加封为郡王,郑燮被他看中可谓奇遇。于是,乾隆七年春,郑燮便得授山东范县知县,从此开始了他的为官生涯。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