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28131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1853年太平天国正式开科取士,规定:“人人都可考,凡应试者皆及第”,考试内容为拜上帝教的教义,考试还打造出科举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据此判断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A实现了男女平等的主张B向民众普及了天主教教义C争取到士人的广泛支持 D表达了对封建正统的反叛解析:选D。由规定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与传统的封建正统思想是相对立的,故选D项;仅由打造出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不能得出实现了男女平等的主张,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排除A项;拜上帝教和天主教教义有很大不同,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传播的是拜上帝教的教义,排除B项;材料信息未体现士

2、人的广泛支持,排除C项。2(2020扬州中学月考)国学大师钱穆说太平军“他们太不懂政治国号太平天国,早可预示他们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中最能反映该论断的是()A永安封王失去民心B天朝田亩制度脱离实际C天京事变自相残杀D资政新篇束之高阁解析:选B。太平天国颁布土地纲领,本想借此抓住民众心理,却由于脱离实际导致失败,这说明他们不懂政治,故B项正确。3(2020淮安一模)洪仁玕主张向西方学习,一个根本性的内容,就是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的经济立法,促使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希图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一主张()A与天朝田亩制度一脉相承B通过立法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C继承并发展了天朝田亩制度D实

3、际上否定了空想农业社会主义解析:选D。由材料“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的经济立法,促使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可知,洪仁玕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从而否定了天朝田亩制度,故选D项。4(2020南京期末)下图是19世纪40至60年代满人和汉人出任巡抚的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西方侵略者在中国扶植代理人B清政府逐渐强化中央集权C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政权结构D科举考试增加汉人录取率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4060年代包含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材料中汉人出任巡抚越来越多,这是清政府在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下,维护统治,笼络人心的需要,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政权结构,故C项正确。

4、5(2020泰州期中联考)英国传教士米赫斯认为:“革命军确有进步及改革之能力与走向,此清朝所绝不能有所表示者如基督教国家对此运动加以阻挠而打倒之,诚为大可惜之事也。至其所奉特异的基督教,虽仍有可议之处,然已远胜于中国人一向之偶像崇拜矣对于双方战争,务宜不再被牵涉入此旋涡,避免与各方面发生任何政府间的关系。”这表明米赫斯主张()A对太平天国运动采取中立政策B避免英国介入义和团运动C对辛亥革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D对北伐战争奉行中立政策解析:选A。根据“革命军”“基督教”“其所奉特异的基督教”可知,米赫斯谈论的是太平天国,而不是义和团、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故排除B、C、D三项;根据“务宜不再被牵涉入此

5、旋涡,避免与各方面发生任何政府间的关系”可知,米赫斯主张对太平天国运动采取中立政策,故选A项。6(2020南通月考)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是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犯了许多严重的错误,有人则认为是敌我力量悬殊所致。这种不同()A反映了不同的政治立场 B由评价者所处时代决定C可用唯物史观加以整合 D有待更多史料验证对错解析:选C。材料体现了从内外因不同角度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可结合唯物史观加以指导和整合,故选C项;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并未表明其人的政治立场,排除A项;由材料不能看出观点持有人所处的时代,排除B项;材料中的观点从不同角度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有据可依的,排除D项。7(

6、2020无锡一模)山西票号,又称“汇兑庄”,是我国商品生产和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从1853年至1863年,汉口、扬州、南京等地的票号相继撤庄。该现象反映()A银行制度取代传统汇兑模式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C清朝政府压制商品经济发展D社会动荡阻碍南方经济发展解析:选D。撤庄发生在18531863年,正值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且地点也是太平军活动地区,故选D项;题干与银行制度无关,排除A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19世纪末,排除B项;从材料看不出清政府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8(2020苏州调研)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章太炎在东京国民报上发表正仇满论,指出:“夫今之人人切

7、齿于满洲而思顺天以革命者,非仇视之谓也”,1903年又在苏报上发表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认为“载湉小丑,未辨菽麦”。这说明章太炎()A主张反清革命 B反对民主共和C提倡保皇立宪 D支持君主立宪解析:选A。由题干中的“今之人人切齿于满洲而思顺天以革命”“载湉小丑,未辨菽麦”(“载湉”是指光绪皇帝)等信息可知,章太炎主张反清革命,故选A项;题干中没有关于民主共和的信息,故排除B项;由题干中的“革命”可知,C、D两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91901年前后,梁启超撰文指出中国传统史学具有“只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等四弊,提出新史学应“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本其公理公例”等观点,在当时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

8、这一现象说明()A维新思想已成普遍共识B国人民族意识日渐觉醒C梁启超开始对清廷不满 D西方学说已被广泛接受解析:选B。“只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等四弊”中“国家”是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故选B项;“只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不是维新思想的内容,排除A项;“提出新史学应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本其公理公例等观点”不属于政治革命的范畴,排除C项;从材料看不出西方学说已被广泛接受,排除D项。101905年至武昌起义期间,孙中山多次在宣言、誓表、军约等文件中沿用明末以来民间秘密会社中“天运”纪年的办法,以此暗示自己具有“天命预兆”。这一做法()A表明孙中山封建残余思想严重B是团结各反清力量的策略之举C意图用各

9、种方式宣传革命思想D佐证了“天运”纪年法是正统解析:选B。由材料“孙中山多次在宣言、誓表、军约等文件中沿用明末以来民间秘密会社中天运纪年的办法,以此暗示自己具有天命预兆”可知,这一做法通过具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方式调动反清力量,是团结各反清力量的策略之举,故选B项。11(2019扬州模拟)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根据下表概括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省份政体模式湖北民主共和制江苏单一的中央集权制浙江议会为权力核心的代议制A.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B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C地方权力是

10、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D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解析:选D。由材料“民主共和制”“单一的中央集权制”“议会为权力核心的代议制”可知,武昌起义后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故D项正确。12(2020苏州一模)辛亥革命后,随着专制政权的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这一现象()A揭示了民国政治统治的弊端B推动了近代政党政治的产生C直接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为国民革命的开展奠定基础解析:选B。根据“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可知,辛亥革命后对议会席位的

11、谋求催生了近代政党政治,故选B项。13据下图,从1900年新政启动,至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先后发生的民变多达一千三百余起。据此可以推断()清末十年民变次数统计A废科举导致矛盾激化B转型时期社会流动性有所增强C反洋教斗争愈演愈烈D军阀混战引发大量的社会冲突解析:选B。材料“民变多达一千三百余起”,说明新政激化了阶级矛盾,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社会流动,而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故为社会转型期,故选B项。14(2020苏州高三调研)清皇室在某道诏书中宣布:“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

12、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表明()A清政府面临的最主要的压力来自南京的革命政权B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把持了清政府的军政大权C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由革命势力和军阀均分D清王朝以和平退让的方式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解析:选D。由题干中的“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和“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等信息可知,清朝皇室在人心所向的大趋势下,被迫退位,以和平退让的方式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故选D项。15孙中山曾自我慰藉地说:“维持现状,我不如袁;规划将来,袁不如我。”“局外人小察,多怪弟之退让。然弟不退位,则求今日之假共和,犹未可得也。”这表明()A共和未成皆

13、因孙中山之退让B袁世凯是经民主选举产生C民主共和不适合当时的国情D适时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解析:选D。由材料“维持现状,我不如袁;规划将来,袁不如我”“然弟不退位,则求今日之假共和,犹未可得也”可知,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孙中山对袁世凯的妥协退让,避免了战火相争,彰显政治智慧,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6(2020常州一模)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辛亥革命亲历者后任军政府司法部部长张知本口述)首义发生,其远因近因甚多。尤以是年三月黄花岗之役,青年学生壮烈牺牲,已博得全国同情;及同年七月因川省铁路国有风潮,激起遍地怒火。首义前数日,或汉有孙武之制造炸药失慎案,致革

14、命党人名册被搜,清廷按图索骥,有一网打尽之可能。党人为势所逼乃匆促举事,清湖广总督瑞澂仓皇出走,革命党人遂不战而有武昌。摘编自沈云龙辛亥革命及国民党的分裂材料二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看,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明显超过1840年的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摘编自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张知本所认为武昌起义发生的原因,并阐述此类史料的价值与可能存在的问题。(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二中“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的观点,写一篇小论文

15、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解析:(1)原因:由材料一“青年学生壮烈牺牲,已博得全国同情”可得出黄花岗起义博得全国同情;由“因川省铁路国有风潮,激起遍地怒火”可得出四川保路运动激起民众怒火;由“革命党人名册被搜,清廷按图索骥,有一网打尽之可能”可得出清政府严酷镇压的危急形势等。价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事人的口述史料由于是其亲身经历,所以一般可信度较高,可与文献史料形成互证。问题:由于是个人口述历史,所以难免存在较强的主观色彩,因而仍需结合其他史料加以检核印证。(2)参考思路:题干中的第一部分观点是“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结合所学辛

16、亥革命的史实可知这一观点是合理的。分析论证可以从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给中国带来的转折性变化即可。另外一部分观点是“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这是由于从那时起中国的社会性质就开始发生变化,而且中国的社会转型就已经开始了,所以可以说上述观点有失偏颇,据此将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过于置后,结合所学史实可知,是其忽视了此前诸如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历史事件对社会转型的影响。答案:(1)原因:黄花岗起义博得全国同情;四川保路运动激起民众怒火;清政府严酷镇压的危急形势等。价值:当事人的口述史料一般可信度较高,可与文献史料形成互证。问题:有较强的主观色彩,仍需结合其他史料加以检核印证。(2)参考思路: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政治结构上,结束君主专制,转向政治民主化的趋势;社会经济结构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加速了农村经济的变化和城乡经济的联动;思想上,由武昌起义之前民众同情革命转向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但是,据此将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过于置后,忽视了此前诸如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历史事件对社会转型的影响。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