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素养检测十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1、2题。1.下面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地面支离破碎土墩奇形怪状A.B.C.D.2.下列省区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A.山东省B.云南省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广东省【解析】1选D,2选C。第1题
2、,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平行。第2题,风蚀雅丹地貌分布在干旱地区。读下面的地貌景观示意图,回答35题。3.该类地貌景观常见于我国的()A.海南岛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 D.准噶尔盆地4.关于该类地貌景观地区的气候特征描述最符合的是()A.全年高温多雨B.夏季高温多雨C.全年降水稀少 D.冬季寒冷干燥5.该类地貌景观形成于()A.流水侵蚀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波浪侵蚀【解析】3选D,4选C,5选C。第3题,图中为荒漠景观,地貌为风蚀地貌,主要发育在我国西北地区。第4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很难到达,全年降水较少;受大陆影响显著,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第5题,我国西北地区远
3、离海洋,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因此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图中地貌为风蚀地貌。下图为某旅游爱好者于9月下旬拍摄到的沙漠日出景观。读图完成68题。6.图示地区当时的主导风向是()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7.该照片最有可能拍摄于()A.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B.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沙漠C.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D.印度河流域的塔尔沙漠8.影响图中沙丘移动速度的因素有()植被状况沙丘水分下伏地面地转偏向力A.B.C.D.【解析】6选B,7选A,8选C。第6题,9月下旬全球各地日出东方的位置,而图中沙丘大致为西北-东南方向延伸,沙丘缓坡朝向西北方向,为迎风坡,则可知该地主导风向为西北风。第7题
4、,新疆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强劲,易形成移动沙丘。其他三个地区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区,风力较小,不易形成沙丘。第8题,沙丘的移动速度受到风力大小、植被状况、沙丘水分、下伏地面等因素的影响,和地转偏向力无关。下图是“某地区的等高线图”(单位:m)。读图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9、10题。9.该地区的盛行风是()A.东南风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10.此处地形可能分布在我国的()A.云贵高原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珠江三角洲【解析】9选B,10选B。第9题,根据图中等高线分析,该地形为沙丘。图中沙丘的西北侧坡度缓,所以该地的盛行风向为西北风。第
5、10题,沙丘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多种假设,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材料二刘东生(19172008)被誉为“黄土之父”。他在黄土研究过程中,在陕西洛川县黑木沟发现的黄土剖面,断面高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下面的土壤发红,断面的最下边,土壤中包含着大量鹅卵石。(1)如用图表示黄土高原的黄土形成过程示意图,则在戈壁、沙漠、黄土三者中,图中A代表_,B代表_,
6、C代表_,风向主要是_风。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水平变化规律是_。(2)刘东生在陕西洛川县发现的黄土剖面中,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形成这个120米厚的黄土之前,这里曾是 ()A.荒漠B.草原C.森林D.水乡(3)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主导外力作用是_,而现在的主导外力作用是_。为此,刘东生根据现在黄土高原的实际,建议中央考虑修改“植树种草”的提法。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可能的是()A.蓄水植树种草B.植树造林C.退耕还林D.退耕还牧【解析】第(1)题,风从西北吹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第(2)题,鹅卵石说明黄土高原在形成以前曾是水乡。第(3)题,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作用的结果,
7、现在的主导外力作用是流水的侵蚀与搬运。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少适合退耕还牧。答案:(1)戈壁沙漠黄土西北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2)D(3)风力沉积流水的侵蚀与搬运D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该地区风蚀坑规模扩大、沙丘高度不断增加。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12、13题。12.根据风蚀坑的形态,推测该地盛行()A.偏东风B.偏南风C.偏西风 D.偏北风13.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A.风速快 B.植被多C.坡度缓 D.降水多【解析】12选
8、C,13选B。第12题,根据风蚀坑的形态,风蚀坑分布在沙丘西侧,迎风坡一侧风力侵蚀能力强,推测该地盛行偏西风,背风坡一侧侵蚀弱,应是沉积为主,不会形成风蚀坑。第13题,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植被多,减弱风速,利于沙尘沉积。风速慢。沙丘迎风一侧坡度陡。沙漠区,降水少。“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沙丘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伸50千米,洁白的新月形沙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咸水湖。读图回答14、15题。14.关于“千湖沙漠”中沙丘的形成原因,其解释可信的是()A.沿岸地区寒流的减湿作用导致气候干旱 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炎热干旱天气C.雨林被大量砍
9、伐,信风长期吹蚀裸露地表 D.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15.图中新月形沙丘()A.缓坡大致朝向东方B.有14月移动速度快C.陡坡风力大于缓坡D.缓坡降水多于陡坡【解析】14选D,15选A。第14题,“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沿岸洋流为暖流;赤道附近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只受信风吹蚀,没有沙源则不会形成沙丘;“沙丘从海岸一直向内陆延伸50千米”说明沙源来自海岸线附近,由此推断,沙丘是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形成的。第15题,沙丘缓坡是迎风坡,陡坡是背风坡,该地冬季受东南信风带控制,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所以沙丘缓坡大致朝东,冬季移动速度快,夏季移动速度慢
10、;迎风坡风力大于背风坡;该地降水时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信风控制时为少雨季节,并且沙丘相对高度小,坡向对降水影响小,所以陡缓两坡降水几乎没有差异。二、非选择题(共24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哈密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的哈密地区,呈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盆地北部即天山南坡为洪积倾斜平原;东部和西部是丘陵和戈壁,南部为库木塔格沙漠,古称莫贺延碛;中部为地势平缓、土地肥沃的洪积平原。盆地内有很多距今约3 000年前的古城堡和古墓群,出土大量木器、陶器、青铜器等文物,为研究地理环境变迁提供了证据。下图为哈密盆地古城堡、古墓群和现代城镇分布及附近地貌景观图。(1)描
11、述图中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2)简析古城堡及古墓群远离现代城镇的原因。(3)说出图中区域交通线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析】第(1)题,图示地貌属于干旱地区的风蚀地貌且具有层理结构,可据此推测其形成过程。第(2)题,结合图示现代城镇和古墓群相对位置可知,人类活动向河流上游地区移动,导致古城堡及古墓群逐渐废弃,这是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造成的。第(3)题,结合上题分析,根据图示区域环境特征,从气候和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等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答案:(1)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后经地壳抬升,长期在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下形成。(2)古城堡及古墓群均为古代绿洲所在地,由于人口的增长及人类的不合理经济活动,使古代绿洲荒漠化加剧,绿洲被废弃;古代绿洲被废弃后,人类活动逐渐向河流上游移动,形成新的绿洲(城镇),从而使得古城堡及古墓群远离现代城镇。(3)气候干旱,多风沙天气,夏半年太阳辐射强烈;水资源短缺;沙漠广布,不利于路基建设;沿线地区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沿线地区城镇稀少,后勤补给不便等。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10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