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菱湖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学分认定考试(10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27911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菱湖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学分认定考试(10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北省菱湖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学分认定考试(10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北省菱湖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学分认定考试(10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北省菱湖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学分认定考试(10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北省菱湖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学分认定考试(10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湖北省菱湖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学分认定考试(10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湖北省菱湖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学分认定考试(10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湖北省菱湖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学分认定考试(10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湖北省菱湖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学分认定考试(10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湖北省菱湖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学分认定考试(10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湖北省菱湖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学分认定考试(10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湖北省菱湖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学分认定考试(10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湖北省菱湖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学分认定考试(10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湖北省菱湖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学分认定考试(10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湖北省菱湖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学分认定考试(10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北省菱湖高中高三学分认定考试历史一、单选题1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即郡县制、尊儒制度、科举制度、国有专营制度展开。由四大基本制度共同支撑的“大厦”是A儒学独尊B国家财政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2秦朝“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的制度设计是A三公九卿制B推行郡县制C土地私有制D统一了货币3西汉时期,盐业官营的形式,是在产盐区设置的盐官备煮盐用的“牢盆”,募人煮盐,产品由政府统一收购发放。铁业官营的形式,是由产铁区设置的铁官采冶铸造,发卖铁器。盐铁官营A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经济基础B增加了百姓的赋税负担C推动了煮盐冶铁技术的发展D

2、稳定盐铁价格保障民生4商周“工商食官”,春秋战国自由商人崛起,秦汉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隋唐柜坊与飞钱的出现,宋元坊市界限的打破与营业时间限制的突破、纸币的产生,明清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A发展水平世界领先B发展过程极为艰难C发展阶段特征明显D抑商政策制约发展5清代海关货税除正税外,还有各种数倍于正额的附加征课。1810年,一艘由西方进入广州的(一般规模)船,需要交纳的税费包括:正税、付征收人员净费、规银、进口规银、放关规银、拨归慈善用的粮道放关银、海关检查员各种小费等等,总计3278463两银。清政府的税收政策A体现了闭关锁国的政策B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C保护了民族工业

3、的发展D反映了对海关的严格监管控制6李约瑟在中华科学文明史中说:“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材料所述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B天文观测技术的落后C总结历史教训的需要D经验总结的推理结果7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一位哲学家:“他将佛家顿悟之说施用于中国儒学的思想体系内。”黄仁宇意在强调A董仲舒以“君权神授”发展儒学B李翱从“性命之源”的高度理解儒学C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提升儒学D王阳明以“致良知”强调内心修为发展儒学8梭伦改革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四个等级,赋予

4、各等级公民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此措施A消除了贵族特权B保证雅典全民参与民主政治C促进了工商业发展D保障了政权向所有公民开放9梭伦改革时期,雅典出现了三个分属不同背景的政治派别:代表平原地带氏族贵族利益的平原派;代表沿海地区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的海岸派;代表山地贫穷农牧民的山地派。梭伦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海岸派利益的是A颁布“解负令”B划分四个选区C设四百人会议D划分公民等级10下图材料中的时间轴所列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A工业文明进程中生产组织模式的发展变化B人类社会由孤立分散走向整体世界的过程C西方殖民扩张不断发展深入的历史进程D经济全球化“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11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实现

5、了生产过程中精细的劳动分工,每一件成品的生产过程都被分解,由许多细小的单一操作工序完成。工场手工业的复杂分工A提高了生产劳动的技术性B生产劳动操作日趋复杂化C为机器取代手工创造条件D反映英国的世界领先地位12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年份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611873 33 50 38 18741890 17 52 21 35 18911900 16 35 26 48 A美德工业产值超过英法B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C老牌国家经济陷入停滞D垄断组织推动生产力发展13马克思曾告诫巴黎工人,在敌人敲打城

6、门的时候贸然进行武装起义,只能是绝望的蠢举。可是,巴黎工人在普鲁士军队围困,“国防政府”又以工人为首要敌人的情况下,忍无可忍,还是举行了起义。这反映了巴黎公社A缺乏科学理论指导B缺乏前人的经验借鉴C斗争具有自发性D属于无产阶级性质政权141875年,英国怡和洋行的“海洋”号轮船在黄海海域将中国轮船招商局的“福星”号货轮撞沉,造成中国大量财物损失和63人罹难。然而“海洋”号及其船长却被上海的英国领事法庭放走,没有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究其原因是英国在中国享有A领事裁判权B领海航行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自由通商权151910年,上海总人口1186万人,公共租界人口达5015万人;上海传统的商业繁华区从南

7、市移到美英法租界所在的北市;上海的主要工厂也设在租界内。租界日新月异,成了新上海的主体。材料反映了上海A城市日趋半殖民地化的特点B成为中国新兴城市的排头兵C外来文明推动其城市化进程D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桥头堡16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A阶级矛盾激化B中国主权丧失殆尽C民族矛盾缓和D清政府角色的变化17当我们评价一次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的时候,可以用主观尺度进行评价,即观察这一革命是否完成了其领导者预先为之规定和设计的任务。以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为尺度

8、衡量辛亥革命的成败,比较合理的结论是辛亥革命A基本失败B基本上取得了胜利C完全失败D取得了完全的胜利18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论战,在“要不要推翻清政府”的问题上,革命派认为,必须坚决推翻“蔑弃我国家权利之异族专制政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满洲去,则中国强”。革命派此立论的缺陷在于A斗争目标不够明确B缺乏广泛群众基础C斗争方式脱离国情D忽视国内民族平等191931年,国民政府针对性地大幅提高日本进口商品的税率,其中,棉库绸的税率提高800,毛织品提高200,纸品提高8到20,人造丝、鱼类、烟草和煤的税率也有大幅提高。实施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中国民族工业发展B以经济手段应对民

9、族危机C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冲击D增加财政收入以全力剿共20图5反映的史实是 A国共合作打军阀B世界合作反法西斯C国共合作打日本D中苏友好反对美国211840年后,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材料反映了中国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C政府放弃抑商政策D对外贸易居出超地位2220世纪发生许多特有的政治事件: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次世界大战发生在这个世纪;人们第一次组建了世界范围的政治性国际组织;以十月革命为开端的社会主义制度的

10、确立及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以上政治事件最能印证20世纪A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B世界局势多极化发展趋势C世界整体联系日益紧密D两种社会制度共存与斗争231958年,戴高乐上台后,法国政府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法德合作;积极发展独立的核力量;1964年,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66年3月,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并要求美军和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撤离法国。这集中说明法国A努力推动欧洲共同体的发展B挑战美国霸权,谋求大国地位C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力D成为国际政治力量中重要一极241950年1960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0年1960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表 年份 总人口(万人

11、) 城镇人口(万人) 百分比(%) 1950 55196 6169 112 1960 66207 13073 197 A社会主义制度确立B人民生活水平提高C工业化进程的推动D民主政治的发展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复兴的时期。韩愈及其以后的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提倡回归经典。中国的古典并没有丧失,只是经过韩愈以后重新检讨,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从丝绸之路传入的西方影响,包括基督教、佛教、摩尼教,分别在中国扎根。唐宋时代,外来的文化力量非常强大,契丹、女真、蒙古以及中亚等外族进入中国,使中国不再是单纯的华夏民族。中国文化接受了外来的刺激,也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在此基础上

12、,韩愈、柳宗元、李翱的工作,终于引发了后来理学、新理学和禅宗的活跃气象。 材料二 1096年,欧洲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发动,通过东征,欧洲人发现在教会垄断的文化圈外,还有许多不同的思想观念。特别是他们发现古希腊留下来的文化遗产都被教会一手遮天,不为欧洲一般人所知。东征带回的许多古希腊文典籍,由教会外学者翻译为拉丁文,这就开启了文艺复兴的契机,让欧洲人可以重新检视其文化遗产。欧洲人也经由东征,发现了遥远的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欧洲人重新发现过去、并开始认识远方的人类文明,他们扩大了视野,不再甘于只接受独断的基督教文化。他们重新认识古典,并且设法将古典文化和基督教文化

13、作一番融合。 以上材料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文化复兴和西方文艺复兴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文化复兴和西方文艺复兴的相似之处,以及对文明发展的启示。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教育大事记 年代 大事记 1952年 按照苏联模式进行院系调整,保留少数文理科综合性大学,按行业归口建立单科性高校,政府接办改造了65所私立高校。重工轻理,取消不少学校的政法财经等人文学科。 1958年 全国高校从1957年的229所增加到23500所。 1966年 高校停止招生,大批青年上山下乡。 1977年 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

14、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录取学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1996年 国家开始了双向选择、自由择业的试点,到1998年大学生由国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基本取消,当年7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是自主择业的。 1999年 当年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增长速度达到474%,2000年的扩招幅度为3816%。 2000年 2000年之后,国家开始批准建立独立学院,中国高校出现了公办、民办、办公办民(如独立学院)三种方式并存的局面,从而基本上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

15、大事记等 上表反映了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任选其中两个发展阶段,概括其特点并说明原因。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D 【解析】尊儒制度和科举制支撑了儒学独尊,与题干要求不符,故A项错误;郡县制和国有专营制度支撑了国家财政,与题干要求不符,故B项错误;君主专制与题干材料四大制度无关,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四大制度都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2【答案】B 【解析】三公九卿制是秦朝中央官制,与传统领主特权无关,故A项错误;据材料“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可知推行郡县制打破了原有的分封制,故B项正确;土地私有制是土地所有制,涉及经济方面相关内容,与传统领主制无关,故C项

16、错误;统一货币是经济方面的措施,与传统领主制无关,故D项错误。3【答案】A 【解析】据材料“产品由政府统一收购发放”和“铁业官营的形式,是由产铁区设置的铁官采冶铸造,发卖铁器”可知盐铁官营有助于中央政府强化经济基础,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增加了百姓的赋税负担,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盐铁官营,无法体现推动了煮盐冶铁技术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稳定盐铁价格保障民生,故D项错误。4【答案】C 【解析】材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商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情况,并未涉及比较项,不能说明发展水平领先世界,故A项错误;材料只说明发展特点并不能说明发展过程极为艰难,故B项错误;据材料“商周工商食官,春秋战国自由

17、商人崛起,秦汉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隋唐柜坊与飞钱的出现,宋元坊市界限的打破与营业时间限制的突破、纸币的产生,明清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可知发展阶段特征明显,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抑商政策制约发展,故D项错误。5【答案】A 【解析】题干中提到海关货税十分繁重,可以有利于减少外国商品进入中国,从而体现出了闭关锁国政策,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中国产品出口国外,故B项错误;1810年中国的民族工业还并未出现,故C项错误;题干中体现不出清政府对海关的严格监管控制,故D项错误。6【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吕后当政与儒学正统思想不符,史书记载发生日食影射其统治,将人事和自然现象相连解释,把“天”描述

18、为人格化的神,正是天人感应思想的体现,故A项正确;根据题干材料关键词“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可见题干材料所记之事是史书编造,故B.C.D项错误。7【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而佛教传入中国是在西汉末期,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关键词“佛家顿悟之说施用于中国儒学的思想体系”可知材料体现内心的自我修行,李翱的“性命之源”思想认为人性来源于天性,而不是内心,故B项错误;朱熹“存天理,灭人欲”强调明理在于格物致知,而不是内心修养,故C项错误;王阳明“致良知”的内心体悟“理”的方法论,强调内心修为,故D项正确。8【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

19、词可知考查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财产等级制在一定程度上初步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故A项错误;梭伦改革中只是财产较多的前三个等级的公民有资格当选“四百人会议”的代表,财产较少的第四等级的公民被排除在“四百人会议”的代表之外,而生活在雅典的(非公民)妇女、未成年人、外邦人、奴隶等根本没有民主权利,故B项错误;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提高了公民中新兴工商业者的地位和权利,促进了雅典工商业发展,故C项正确;财产较少的第四等级的公民被排除在“四百人会议”的代表之外,故D项错误。9【答案】D 【解析】“解负令”是解除贫穷公民的债务,因而是维护了贫穷农牧民的利益,故A项错误;划分四个选区是为了打破氏族贵族对地区

20、的控制,因而维护了其他各派的利益,故B项错误;设四百人会议有利于让更多的公民参与政治,因而是维护了各派的利益,故C项错误;按财产划分公民等级,有利于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社会等级的提高,因而维护了海岸派利益,故D项正确。10【答案】D 【解析】工业文明进程中生产组织模式的发展变化主要是指工业革命,并不能体现地理大发现等事件,故A项错误;人类社会由孤立分散走向整体世界的过程主要指地理大发现,并不能体现布雷顿森林体系等事件,故B项错误;西方殖民扩张不断发展深入的历史进程主要指早期殖民扩张,并不能体现其他事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抽“地理大发现、早期殖民扩张、改良蒸汽机的推广、近代工厂的出现、垄断组织

21、的形成、发电机、内燃机的创制与使用”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中经济全球化,“关贸总协定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纪贸易组织建立”体现了二战后期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中走向有序化,故D项正确。11【答案】C 【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到与技术性相关的信息,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生产劳动的复杂化,故B项错误;题干中提到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精细的劳动分工,这为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创造了条件,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及英国在世界工业的领先地位,故D项错误。12【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展现的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并不能从增长量的变化推断工业产值的变化,故A项错误;据材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

22、业年平均增长率(%)”中英美法德各国有增有减的变化可知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故B项正确;仅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变化,不能说明老牌国家经济陷入停滞,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垄断组织推动生产力发展,故D项错误。13【答案】C 【解析】“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和“缺乏前人的经验借鉴”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B项错误;根据材料关键词“巴黎工人在普鲁士军队围困,国防政府又以工人为首要敌人的情况下,忍无可忍,还是举行了起义。”可见巴黎公社斗争具有自发性,故C项正确;巴黎公社属于无产阶级性质政权说法正确,但材料并无涉及,故D项错误。1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词“1875年,英国怡和

23、洋行轮船在黄海海域将中国货轮撞沉然而其船长却被上海的英国领事法庭放走,没有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可见此事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结合所学可知究其原因与近代时期英国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有关,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1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词“租界日新月异,成了新上海的主体。”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上海城市的半殖民地化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上海是中国新兴城市的排头兵,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外来文明推动其城市化进程,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侵略中国的桥头堡,故D项错误。16【答案】D 【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到阶级矛盾,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中国主权,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

24、到民族矛盾,故C项错误;题干中提到清政府为外国侵略者“昭涤垢雪”,体现出了其从仇视外国侵略者到开始讨好外国侵略者的变化,故D项正确。17【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以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为尺度衡量辛亥革命的成败。”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完成了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即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基本取得了胜利,故B项正确,A.C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未实现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的主张,故D项错误。18【答案】D 【解析】题干中提到必须坚决推翻“蔑弃我国家权利之异族专制政府”,说明其斗争目标明确,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群众,故B项错误;题干中提到采取革命的斗争方式,这是符合当时

25、中国国情的,故C项错误;题干中提到“满洲去,则中国强”,说明革命派将整个满族同胞放在了对立面,忽视了国内民族平等,故D项正确。1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词“1931年,国民政府针对性地大幅度提高日本进口商品的税率”并结合所学可知与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有关,反映了国民政府不愿事态扩大,通过经济手段应对民族危机,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20【答案】C 【解析】国共合作打军阀属于内部矛盾,与中华民族解放无关,故A项错误;世界合作法西斯主要是针对德日意三国而言,与材料中华民族解放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根据图片中代表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两面旗帜,以及中华民族解放万岁的标题这两个信息,可

26、知与国共合作、抗击外族侵略有关,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苏友好反对美国,故D项错误。21【答案】A 【解析】题干中提到“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说明当时出现了自然经济解体的现象,故A项正确;晚清时期的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1840年清政府并未放弃抑商的政策,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故D项错误。22【答案】C 【解析】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次世界大战发生在这个世纪,说明和平与发展并不是20世纪的时代主题,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世界局势多极化发展趋势的信息,故B项错误;两次世界大战发生,世界范围的政治性国际组织,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

27、都体现出了世界整体联系日益紧密,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出两种社会制度共存与斗争的信息,故D项错误。23【答案】B 【解析】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法国实力的不断发展,开始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大国地位,故B项正确;题目材料主要讲法国扩大其影响力,但不是单独对社会主义国家,故C项错误;二战后世界格局是美苏两极格局,法国还不是国际政治力量中的重要一极,故D项错误。24【答案】C 【解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于1956年,与题目时间1950年不符,故A项错误;题目表格主要是讲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加,没有涉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表格可见1950

28、年1960年中国城镇人口增加明显,结合所学可知这与当时中国“一五计划”的工业化和“大跃进”的工业化有关,故C项正确;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与民主政治发展并无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25【答案】(1)唐宋文化复兴:中外及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频繁;经济繁荣:文化政策开明;科举推动文化教育发展。 西方文艺复兴:十字军东征客观上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反对宗教神学价值观,解放思想。 (2)相似:传统文化的基础;外来文化的影响:社会发展的要求。 启示:文明发展需要开放、交流:文明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政治支持;文明发展需要继承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解析】(1)本小

29、问背景,需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思考,据材料一“从丝绸之路传入的西方影响,包括基督教、佛教、摩尼教,分别在中国扎根。唐宋时代,外来的文化力量非常强大,契丹、女真、蒙古以及中亚等外族进入中国,使中国不再是单纯的华夏民族。中国文化接受了外来的刺激,也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可知思想文化方面唐宋时期中外及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频繁,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思想文化方面还有科举制的推动,经济方面经济繁荣发展,政治方面文化政策开明,据材料二“1096年,欧洲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发动,通过东征,欧洲人发现在教会垄断的文化圈外,还有许多不同的思想观念”、“东征带回的许多古希腊文典籍,由教会外学者翻译为拉丁文,这就开

30、启了文艺复兴的契机,让欧洲人可以重新检视其文化遗产”和“欧洲人也经由东征,发现了遥远的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可知思想文化方面十字军东征客观上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据材料二“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欧洲人重新发现过去、并开始认识远方的人类文明,他们扩大了视野,不再甘于只接受独断的基督教文化。他们重新认识古典,并且设法将古典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作一番融合”可知阶级方面和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反对宗教神学价值观,解放思想,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2)第一小问相似,据材料一“中国的古典并没有丧失,只是经过韩愈以后重新检讨,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材料二“特别是

31、他们发现古希腊留下来的文化遗产都被教会一手遮天,不为欧洲一般人所知。东征带回的许多古希腊文典籍,由教会外学者翻译为拉丁文,这就开启了文艺复兴的契机,让欧洲人可以重新检视其文化遗产”可知传统文化的基础,据材料一“从丝绸之路传入的西方影响,包括基督教、佛教、摩尼教,分别在中国扎根。唐宋时代,外来的文化力量非常强大,契丹、女真、蒙古以及中亚等外族进入中国,使中国不再是单纯的华夏民族。中国文化接受了外来的刺激,也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和材料二“欧洲人也经由东征,发现了遥远的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欧洲人重新发现过去、并开始认识远方的人类文明,他们扩大了视野,不再甘于只接

32、受独断的基督教文化。他们重新认识古典,并且设法将古典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作一番融合”可知外来文化的影响,据材料一“在此基础上,韩愈、柳宗元、李翱的工作,终于引发了后来理学、新理学和禅宗的活跃气象”和材料二“他们重新认识古典,并且设法将古典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作一番融合”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社会发展的要求;第二小问启示,从第一小问传统文化的基础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可知文明发展需要开放、交流,同时还可知文明发展需要继承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据文化复兴的背景可知文明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支持。26【答案】评分说明:概括特点基本准确,根据史实对特点形成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不得少于两个阶段。 示例一: 特点:19

33、52年高校院系调整;政府办学:重工轻理,削弱人文学科。(任答l点得2分) 原因:加强了党对高校的领导,计划经济的反映;“一边倒”外交政策下受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工业化对人才的需要。 示例二: 特点:2000年办学方式多样化:高等教育大众化。 原因:市场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办学弥补国家教育投入的不足。【解析】第一小问特点,需要选定时间段,结合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和相关内容概括,如选定1952年,据材料“按照苏联模式进行院系调整”可知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据材料“政府接办改造了65所私立高校”可知政府办学,据材料“重

34、工轻理,取消不少学校的政法财经等人文学科”可知重工轻理,削弱人文学科,再如选定2000年,据材料“国家开始批准建立独立学院,中国高校出现了公办、民办、办公办民(如独立学院)三种方式并存的局面,从而基本上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可知办学方式多样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第二小问原因,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如选定195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方面计划经济的反映和工业化对人才的需要,政治方面加强了党对高校的领导, “一边倒”外交政策下受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如选定2000年,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方面市场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政治方面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办学弥补国家教育投入的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