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跟踪演练强化提升1.(15分)材料旧金山会议于1945年4月25日正式开幕。与在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只提出有限的补充意见不同,中国代表团在会议期间对联合国及其宪章进一步表明看法,提出新的提案。根据四大国商定,所有提案在提交大会或各委员会前,必须先经四大国审查批准。5月初,中国代表团向四国审查修正案小组会提出了对联合国宪章草案的三项新的修正案。旧金山会议历时两个月,6月25日,全体大会通过联合国宪章,为联合国的正式成立奠定了法律基础。次日,大会举行宪章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在四
2、个发起国中按字母列于首位,因此会议后期代替宋子文出任首席代表的顾维钧在联合国宪章上第一个签署了自己的名字。四个月后,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宣告成立。摘编自金光耀国民政府与联合国的创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旧金山会议召开的背景和主要内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团参加旧金山会议的影响。(9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据材料“旧金山会议于1945年4月25日正式开幕”得出旧金山会议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背景下召开的;第二问据材料“中国代表团在会议期间对联合国及其宪章进一步表明看法,提出新的提案”得出筹建联合国,商讨并制定联合国宪章。第(2)题据材
3、料“5月初,中国代表团向四国审查修正案小组会提出了对联合国宪章草案的三项新的修正案”得出中国为联合国宪章的制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等。答案:(1)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2分)内容:筹建联合国,商讨并制定联合国宪章。(4分)(2)影响: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中的表现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外交实践上的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为联合国宪章的制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为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也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9分)2.(15分)材料1948车8月在波兰的弗罗茨瓦夫,来自45个国家的500多位科学家、作家和艺术家首先举行了世界文化界人士保卫和平大会,并成立
4、了国际联络委员会。其中有法国著名核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及其夫人,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苏联作家法捷耶夫、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等。1949年4月20日至25日,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法国巴黎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同时进行,有2 287名代表参加,代表72个国家,12个国际组织和25%的世界人口。1950年爱因斯坦发表电视讲话,反对美国制造氢弹。1950年11月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会尊奉的原则是“世界上不同的制度可以和平共处”。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和平
5、运动兴起的背景。(9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中“来自45个国家的500多位科学家、作家和艺术家首先举行了世界文化界人士保卫和平大会,并成立了国际联络委员会”得出由文化界人士发起,并且成立了民间组织进行推动等。第(2)题根据材料可得出主要由世界知名人士积极推动,根据所学可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并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局面,严重威胁世界和平。答案:(1)特点:由文化界人士发起;代表具有广泛性;由国际民间组织推动;超越意识形态分歧。(6分)(2)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造成巨大灾难;知名人士和社会舆论的积极推动;核战争的威胁;美苏“冷战”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6、(任答3点9分)3.(15分)材料为了利用古巴的特殊地理位置对美国形成威慑,以此弥补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差距,赫鲁晓夫决定向古巴运送中程核导弹和重型轰炸机。这一行动从1962年7月起实施,到10月份,已有42枚导弹被秘密运往古巴。苏联的行动被美国的U2侦察机发现。10月16日至22日肯尼迪在权衡几种方案的利弊后决定对古巴实施武装封锁,迫使苏联让步。美国在整个封锁行动中的目的是向赫鲁晓夫传递信息,而不是使其丢脸,美国的强硬决心和谨慎措施获得了成功,10月26日下午,苏联愿意在联合国监督下撤走导弹,条件是美国公开承诺不入侵古巴并从土耳其撤走类似的武器。美方表示可以接受。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1
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苏在古巴导弹危机中没有发生军事冲突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和平解决的影响。(9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美国在整个封锁行动中的目的是向赫鲁晓夫传递信息,而不是使其丢脸,美国的强硬决心和谨慎措施获得了成功”“苏联愿意在联合国监督下撤走导弹,条件是美国公开承诺不入侵古巴并从土耳其撤走类似的武器”可以归纳。第(2)题从该危机对苏联、美国、古巴及整个国际关系影响的角度分析。答案:(1)原因:双方的谨慎与克制;苏联部分要求得到满足;美国实力强于苏联,苏联作了妥协;美国处置措施得当。(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2)影响:使人
8、类避免了一场核战争,美苏关系得到暂时缓和;苏联大力发展核武器,加剧了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古巴的生存和安全得到了基本保障。(9分,言之成理即可)4.(15分)材料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明确地以欧洲“文明”来衡量世界各国的国际行为及法律权利,从而在国际法中形成了一套规范国际关系的“文明”标准。按这一标准,世界上的国家被划分为“文明”“野蛮”和“愚昧”等不同类别,不同类别的国家获得不同的国际承认,具有不同的法律人格和法律地位,在国际法上享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野蛮”和“半野蛮”(“半文明”)国家被排除在国际法适用范围和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社会”之外,从而构建出一种国际法意义上的等级性世界秩序。值
9、得警惕的是,19世纪末国际法中形成的这种“文明”标准在今天的国际关系中并没有完全消失,甚至有“回归”的迹象。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明显带有“文明”与“野蛮”的二元思维痕迹;一些学者提出“文明标准的回归”,主张建立一种全球性的新“文明”标准;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把伊拉克、伊朗和朝鲜称为“邪恶轴心”,把美国反恐说成是保卫“文明世界”的战争。而且,西方国家以所谓“人权”标准来干涉非西方国家,甚至明确提出以“人权”作为一种新的国际文明标准。这些都是试图将西方“文明”强加于非西方世界的表现,是19世纪末国际法中“文明”标准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与构建一个由不同文明组成的多元和谐的国际社会是背道
10、而驰的。刘文明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中的“文明”标准(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法学家对近代“文明”标准界定的基本特点。(6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文明”标准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9分)【解析】第(1)题从“文明”标准产生的背景看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根据材料“以欧洲文明来衡量世界各国的国际行为及法律权利”“从而构建出一种国际法意义上的等级性世界秩序”等关键信息,可从“文明”标准产生的背景、制定者、确认方式等方面概括。第(2)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文明”标准对西方、非西方以及世界产生的不同影响等方面分析,也可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来分析。答案:(1)特点:欧
11、洲近代“文明”标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西方文化在全球扩张的产物;“文明”标准由西方国家制定,带有明显的“欧洲中心”色彩;“文明”标准实际上被西方国家通过“国际法”加以确认。(6分)(2)影响:各国被人为划分为不同等级,导致形成等级性国际关系和世界秩序;进一步维护了近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和利益;以西方标准处理国际关系,容易激化西方国家与其他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给世界带来动荡;为当今多极化趋势背景下部分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提供了思想来源。(9分)5.(15分)材料反战和平思想源远流长。作为一种系统的思想,它最早出现在基督教教义之中,“荣耀归于上帝,和平属于世人”。战争没有正
12、义与不正义的区分,一切战争都应该遭到反对。20世纪40年代末,受到人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痛苦记忆以及对和平的深切渴望的直接影响,召开世界和平大会,开展和平签名运动,发布和平宣言等来进行反战运动。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越南战争,美国对越南战争的不断升级,人员伤亡数字的持续上升,以及民众对越南战争正义性的怀疑,引起了美国民众对这场战争的强烈不满。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反核和平运动在西欧各国蓬勃展开。但是由于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刚性特征以及民主政治过程的内生属性,其实际效用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就决定了这场以反战和平运动为斗争主体的和平的革命仅仅是一场作用有限的革命,它难以将永久实现世
13、界和平的终极目标推向深入。摘编自刘宏松当代反战和平运动浅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的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潮及其原因。(8分)(2)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反战运动不能实现世界永久和平的认识。(7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据材料从20世纪40年代、60年代、70年代末80年代初分别概括,第二问原因,20世纪40年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60年代是越南战争,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苏军备竞赛等。第(2)题认识要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是反战和平运动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二是反战和平运动难以将永久实现世界和平的终极目标推向深入。答案:(1)20世纪40年代末,受到人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痛苦记忆以
14、及对和平的深切渴望的直接影响,召开世界和平大会,开展和平签名运动,发布和平宣言等来进行反战运动。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越南战争,美国对越南战争的不断升级,人员伤亡数字的持续上升,以及民众对越南战争正义性的怀疑,引起了美国民众对这场战争的强烈不满。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反核和平运动在西欧各国蓬勃展开。(5分)原因:20世纪40年代主要是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后期主要是美国侵越战争;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苏的核军备竞赛。(3分)(2)认识:当代反战和平运动运用各种和平的手段,对战争和非人道武器的使用被合法垄断的国家当成政策工具提出了有力的质疑和挑战。但是由于无政府
15、状态仍然是国际社会的基本特征,一些在全球或地区层次上居于强势地位的国家所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使这场和平的革命仅仅是一场作用有限的革命,从而也难以将永久实现世界和平的终极目标推向深入。(7分)【备选习题】1.材料一越南战争从美国一方看来具备有限战争的色彩,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因冷战政治的制约而不能在越南为所欲为。反过来,越南的抗美救国战争却因冷战获得巨大的境外支持,从而得以长期立于不败之地。越南战争中美国在军事资源、力量和技术上占有全面的优势从技术形态上看,就越南方面而言,有低技术武器的大量使用;就美国方面而言,美国几乎把越南当作新武器的试验场,新一代轰炸机、导弹、火炮步兵武器及战斗辅助设备等都纷
16、纷在越南战场亮相。材料二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在越南战争中拥有巨大的军事优势,但始终无法将这种优势转化为胜势,最后不得不黯然采取脱身政策。美国把越南民族解放斗争片面视为共产主义势力的扩张而企图加以扼杀,忽视了越南民族主义所蕴涵的巨大能量与坚韧斗志,原以为胜利唾手可得,结果却是久战不决美国在西欧盟国离心力日益增强的情况下,片面在东南亚追求霸权利益,忽视英法两个主要盟友在该地区的传统利益和现实政策,结果在越南战争中失去英法的军事支持和政治合作。而侵越战争的非正义性,使美国政府公开宣战和进行战争动员的底气不足,它没有也不能向美国民众充分说明为什么要在越南从事战争。以上材料均摘自越南战争的经验教训、特
17、点及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越南战争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使美国“最后不得不黯然采取脱身政策”的因素。【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因冷战政治的制约而不能在越南为所欲为”“越南的抗美救国战争却因冷战获得巨大的境外支持”表明越南战争受到国际大环境冷战的影响;“美国在军事资源、力量和技术上占有全面的优势”表明战争具有非对称性等。第(2)题依据材料“美国把越南民族解放斗争片面视为忽视了越南民族主义所蕴涵的巨大能量与坚韧斗志”表明美国对越南的分析有一定偏差等。答案:(1)特点:战争受到冷战政治的直接影响;战争具有典型的非对称性;技术形态具有多样性。(2)因素:2
18、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经济的“滞胀”;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美国在越南问题的政治分析上缺乏远见;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失去英法的支持;美国干涉越南具有非正义性,战争动员不足,美国民众反对。2.(2017汕头模拟)材料1978年,阿富汗通过政变建立起亲苏政权。同年底,苏联旋即与阿富汗当局签订条约,企图将阿富汗变成苏联的“卫星国”,这激起了阿富汗人民愤怒的反抗,在阿富汗多座城市爆发了武装抵抗活动。苏联当局为保住他们对这个经营多年的国家的控制权,决定直接出兵干涉。1979年12月,苏联突袭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随后,约8.5万苏军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和交通线,并扶植流亡国外的卡尔迈勒成为国家领
19、导人。与苏联的主观设想相反,一如当年美国在越南那样,苏联陷入了一个难以自拔的泥沼。尽管现代化装备的驻阿苏军一度增加到15万,却丝毫看不到取胜的前景。阿富汗人民不畏强暴,奋起抵抗。苏军侵阿八年多,伤亡达3.5万人,耗资多达400亿美元,背上了沉重包袱而狼狈不堪。1989年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苏军全部撤出阿富汗境内。这是阿富汗人民在国际反霸权主义力量支持下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篇(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苏联入侵阿富汗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历史影响。【解析】第(1)题苏联入侵阿富汗的背景从当时的国际格局美苏冷战、六七十年代多极化
20、趋势出现、勃列日涅夫改革强化苏联的军事实力、苏联对外扩张、阿富汗建立的亲苏政权遭到阿富汗人民反对的角度思考。第(2)题从对苏联、阿富汗和国际的角度来考虑影响,根据材料特别突出对苏联的影响,如巨额军费拖垮苏联的国力;加速苏联的解体;败坏了苏联的国际名声等。答案:(1)背景:美苏冷战;美国陷入滞胀;勃列日涅夫改革强化苏联军事实力;苏联对外扩张;阿富汗人民反对亲苏政权;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影响:巨额军费拖垮苏联的国力(使苏联在美苏冷战中处于劣势);加速苏联的解体;败坏了苏联的国际名声;壮大第三世界等世界反霸权主义势力。3.材料中苏边界冲突是指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苏交恶高潮时一系列中国和苏联之
21、间的武装军事对抗。苏联不断挑起边境流血事件,导致中苏边界冲突升级。其中的珍宝岛保卫战几乎导致了苏联和中国两国之间的战争。珍宝岛冲突爆发后,苏联领导层反应十分强烈,以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元帅、部长助理崔可夫元帅等人为首的军方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准备动用在远东地区的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达几百万吨级的核弹头,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等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由于美国的强烈反对以及中国的积极备战,苏联人终于放弃了对中国核打击的想法。10月20日,中苏边界谈判在北京举行,由珍宝岛事件引发的紧张对峙局面开始缓和。1969年中国面临的核危机也随之灰飞烟灭。(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2
22、0世纪60年代末中苏边界冲突的背景。(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中苏核危机得以解决的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首先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两国分歧日益严重;其次,中苏由于之前的同盟关系,双方始终未触及的边界争端日渐凸显;最后,面对苏联方面强大的政治、军事压力,中国积极调整对外战略松动对美关系,联合世界一切政治力量重点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第(2)题根据材料“美国的强烈反对”得出两极格局下,苏联的想法遭到美国的强烈反对;根据材料“中国的积极备战”,得出中国对苏联的核战争威胁进行了积极备战。答案:(1)背景:中苏边界存在争端;中苏关系恶化;中国调整对外战略。(2)原因:核战争是一把双刃剑;美国的强烈反对;中国积极备战。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