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江苏八市联考)据考工记的记载,制木器的工人有七种,制金属器的工人有六种,制皮器和设色、刮摩的工人都有五种,制土器、陶器等的工人有两种。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手工业和商业发达B手工业得到发展C民营手工业发达D打破了官府对手工业的控制解析:选B。题干论及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业发展概况,如制木器、制金属器、制皮器、制土器等,故选B项;题干没有论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情况,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的发展概况,排除C项;在明朝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项。2(2020无锡三诊)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煮盐
2、者,钛左趾,没人其器物”。后世的历朝历代,也大都心照不宣地沿用了这一做法。这主要体现了()A历代将汉武帝作为治国榜样B汉代经济制度为后代所推崇C富商大贾与小农之间的矛盾D政府对国计民生行业的控制解析:选D。材料强调的是后世对汉武帝专卖制度的沿用,说明历代政府对国计民生行业的控制,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后世对汉武帝专卖制度的沿用,“历代将汉武帝作为治国榜样”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汉代经济制度为后代所推崇”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铸铁器、煮盐”的手工业者,没有涉及富商大贾与小农,故C项错误。3东晋南朝纸的种类很多,有赤纸、麻纸、敕纸、法纸、藤角纸等。王羲之为会稽内史,一次就给谢安9 万
3、多张,朝廷曾下令“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这种现象()A体现了区域专业化生产的特点B促进了文化高度发展C说明了官营手工业主导造纸业D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解析:选B。材料“东晋南朝纸的种类很多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反映的是东晋南朝纸的种类多,朝廷下令以纸作为书写工具,这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故选B项。4元代王祯农书记载:“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该记载反映了()A铁制农具的出现B水利工程的兴修C灌溉工具的改进 D冶炼技术的发展解析:选D。根据材料“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可知,该工具为水力鼓风冶铁的水排,故选D项。5(2020南通、无锡二市联考)商朝
4、王室设置“多贾”一职,为王室购买奇珍物品,管理王室商业,并允许多贾参与祭祀祖先的仪式;唐宋时期,设置市舶司,管理海上对外贸易。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A重视对商业的管理 B工商皆本思想发展C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D海外贸易空前发达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商朝王室设置机构管理王室商业,唐宋时期,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均体现了中国古代政府对商业管理的重视,故选A项。6西汉初年一度“纵民铸钱、冶铁、煮盐”,汉武帝时期,国家设盐铁丞,各郡县设盐官或铁官,专门负责经营盐铁的制造和销售。这一变化()A确保了盐铁生产的质量 B削弱了豪强的经济实力C减轻了民众的生活负担 D开启了盐铁官营的先河解析:选B。题干中
5、由汉初“纵民铸钱、冶铁、煮盐”到汉武帝时期国家盐铁专营,打击了豪强,故选B项;古代官营手工业下质量有保障,盐铁官营主要是与商争利,不是确保质量,排除A项;题干中盐铁经营权的变化使利润由豪强转移到国家,未涉及民众,排除C项;盐铁官营最早始于齐国管仲改革,排除D项。7(2020泰州调研)南宋前期的鄂州,因是江防重地,故城市建筑规模不大。但由于商业发展的需要,在城外发展起了南市。这个南市“列肆如栉”,使鄂州成为一大都会。各地州县也有类似鄂州的现象。这类现象的出现表明()A市场交易不受政府监管 B南宋政府推行抑商政策C城市坊市制度逐渐瓦解 D草市发展助推城市繁荣解析:选D。材料“在城外发展起了南市”指
6、的是草市,“这个南市列肆如栉,使鄂州成为一大都会”说明草市发展推动了城市的繁荣,所以D项符合题意。8据考证,南宋的都城临安,与以往都城的方正格局截然不同,南北长,东西窄,皇宫位于城市的南端,从皇宫北面的宁和门往北通向城市中心的是一条用石板铺成的御街,最引人瞩目的是在御街中段新设立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生意兴隆。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A都城设计不再体现皇权至上B“市”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C“钞引”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都城布局出现革命性的变化解析:选D。通过题干可知,南宋都城临安的城市布局和过去单一的政治中心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故选D项;皇权是古代建立都城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排除A项;题干没
7、有述及“市”的时间限制,排除B项;题干中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并不是普遍现象,排除C项。9(2020宿迁三诊)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而商贾往往以是牟大利”;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无处不需”“四方贾客各辇运而鬻之”。据此可知,明清时期()A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迅速B专业性的生产区域较为普遍C区域之间市场需求有很大不同D商品交换突破狭隘地方市场解析:选D。材料说明景德镇瓷器远销国内外市场,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均有销售,据此可知,此时商品交换不再局限于地方市场,故D项正确。10据文献丛编记载,苏州织造李煦奏折中所记苏州米价如下表所示(部分)。年份米价指数
8、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每石0.99两100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每石4.46两451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每石4.30两434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后高产农作物引进B农业在其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下降C白银大量流入使物价水平提高D手工业发展使农业人口大量流失解析:选C。清朝前期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大量白银流入,从而使得白银价格下降,反映在物价上,就是使得物价水平相较以往有所提高,故选C项。11清代民众所信奉的财神有五六种之多。其中“武财神”关羽信者众多,仅北京一地,关庙就有116座,不但数量远超文圣孔庙,而且有些关庙的建筑规模也远超孔庙。这反映了清代()A儒学信仰危机
9、开始出现 B文学形式出现大变革C经济变迁影响价值取向 D城市功能呈现多样化解析:选C。材料信息反映了清朝时期崇尚“武财神”远远超过孔子,说明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故选C项;儒学出现信仰危机是在魏晋时期,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文学形式的变革,排除B项;材料中涉及的是人们的观念的变化,不是城市功能的变化,北京仍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排除D项。12(2020南京三诊)战国时商鞅主张重农抑商,西汉时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了工商皆本。这些古代商业思想()A是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的反映B都站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C
10、颠覆了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政策D是古代经济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解析:选A。“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了工商皆本”与工商业的发展有直接关系,故A项正确;“商鞅主张重农抑商,西汉时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本末俱利”是支持国家对商业进行控制的,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的经济政策一直都是重农抑商,没有动摇过,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在起初起到促进农耕经济发展的作用,使古代农业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故D项错误。13在明清时期的徽商心中,谋生和求利是有所区别的,谋生在当时不单是谋取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担负起家人甚至是整个家族的生存和发展。这表明当时
11、()A徽商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价值观念B以义为上成为徽商的基本准则C利义兼顾成为商人普遍的价值取向D传统经济政策受到严重的冲击解析:选B。材料中当时徽商的谋生是要“担负起家人甚至是整个家族的生存和发展”说明当时徽商重视道义,故选B项;材料仅仅展示了当时徽商的理念,并未说明徵商颠覆传统的价值观念,排除A项;材料重点突出徽商重义,并未体现商人的普遍价值取向,排除C项;明清时期我国仍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排除D项。14(2020江苏高考压轴卷)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工程达2 270处,清代更是多达3 234处。此外,遇到灾荒,明清两朝还实行救火赈灾、减免农业税等政策,帮助农民渡过饥荒。由此可见,
12、明清时期()A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备B水利工程事业发达C重农抑商政策空前强化D积极贯彻重农政策解析:选D。据材料“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工程达2 270处,清代更是多达3 234处。此外,遇到灾荒,明清两朝还实行救火赈灾、减免农业税等政策,帮助农民渡过饥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明清时期积极贯彻重农政策,故D项正确。15(2020扬州期末)明朝正统九年二月,广东潮州府民滨海者,纠诱傍郡亡赖五十五人私下海,通货爪哇国。正统十年三月,福建缘海民有伪称行人正使官,潜通爪哇国者。由此可见明代()A开放对爪哇国贸易B民间贸易突破“海禁”政策C“海禁”政策走向瓦解D对外走私已成为普遍现象解析:选B。根据
13、材料可知,明朝正统年间,广东潮州府及福建缘海出现私人与爪哇国进行贸易的现象,反映了民间贸易突破“海禁”政策,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6(2020江苏高考压轴卷)会馆产生于明朝,盛行于清朝,是明清时期社会发展的产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清时期伴随着传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全国许多地区的工商业者就已经建立了会馆、公所等组织。从成员构成看,会馆大多对成员的地域籍贯有较严格的要求,主要是由同一籍贯的商人组成,因而其名称往往都冠有地名。会馆起初只是同乡会性质的组织,后来则逐渐发展成为同籍商人聚议商务贸易的行会性组织。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会馆作为同乡会,其基本职能就是“联桑梓,敦乡谊”,为流寓异地
14、的同籍商人营造良好的乡缘人际关系。工商会馆的同乡联谊活动与商业经营联系密切,有力推动了工商会馆向市场化发展的进程。因此,很多工商会馆到清代便已转化为定期的商品交易市场。同籍商人还通过会馆集议行规业律,规范商业行为,又通过会馆仲裁商业纠纷,制裁不正当竞争行为,体现了高度的商业自觉。加之,中国商人多数是力农致富,经商发家,对乡土有浓郁的眷恋情结,在异地发家后,他们往往通过“炫耀郡邑”,张扬故乡的文化,以为自己争得荣耀和社会地位。会馆从不同层面综合反映了明清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与历史变迁。摘编自宋伦明清工商会馆的产生及其社会整合作用以山陕会馆为例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会馆的产生原因
15、及其显著特征。(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明清时期工商会馆的影响”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解析:(1)依据材料一“明清时期伴随着传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全国许多地区的工商业者就已经建立了会馆、公所等组织”等信息,可从传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浓郁的乡土情结等方面指出明清时期会馆的产生原因。依据材料一“会馆大多对成员的地域籍贯有较严格的要求”等信息,可从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由同乡会变为行会组织等方面指出明清时期会馆的显著特征。(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明清时期工商会馆的影响”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16、首先明确观点,明清时期工商会馆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但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然后结合史实从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两方面进行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即可。答案:(1)原因:传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浓郁的乡土情结。特征: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由同乡会变为行会组织。(2)论点方面论据方面论证方面明清会馆的出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但未能实现社会转型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联络同乡,增进情谊;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形成定期商品市场;限制不正当竞争,规范商业行为);张扬故土文化,增强凝聚力。未能实现社会转型:容易形成地域隔阂和行业藩篱,不利于社会经济长远发展;未能转化为新的经济因素,实现社会转型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