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形成,世界处于“冷战”阴影之中。随着世界各种力量的不断较量、分化和组合,世界格局呈现出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在风云突变的世界格局中,新中国采取灵活的外交方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线索一: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两分天下,“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线索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和日本迅速崛起、第三世界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崛起等都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线索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欧洲进一步走向
2、联合,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国力迅速增强,俄罗斯国力得到恢复,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线索四:新中国外交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现第一次建交热潮,参加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70年代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新时期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并开展新型区域合作。第10讲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冷战”的兴起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2)美国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3)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存
3、在着大国沙文主义。(4)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5)美苏两国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夸大了对方对本国的威胁,加剧了两国间的冲突与对抗。2目的: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3表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开始1947年,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1948年,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1949年,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军事1948年,“冷战”出现第一次高潮,爆发了柏林危机。为了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4、1949年,美国策动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约1955年,为了对抗北约,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签订华沙条约,华约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4.影响(1)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威胁之下。(3)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4)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三者的关系(二)“冷战”中的“热战”1朝鲜战争(1)概况:1950年6月,
5、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953年,交战各方签订停战协定。(2)影响: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2越南战争(1)概况:1961年,美国顾问指挥西贡军队发动“特种战争”,企图剿灭南方爱国力量;1965年,“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美军直接大规模参战;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2)影响: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此时在军事实力上大体赶上了美国。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一)世界多极化趋势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国际地位下降,
6、不得不依附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发展较快,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西欧各国强烈意识到只有联合才能保障自身安全与发展。(2)形成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又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3)发展:建立了关税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并加强科技合作。(4)影响经济上:政治经济一体化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政治上:西欧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国际关系上:严重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迫使美国调整对欧政策。欧洲“一体化”说明: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于
7、经济领域并逐渐扩大到政治、军事方面。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1)原因“冷战”爆发后,美国扶植日本。在美国占领期间推行的民主化改革,铲除了明治维新以来残存的封建因素。日本政府重视科技与教育。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2)表现:19561972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3)影响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战后日本外交政策的四个阶段(1)全盘接受美国政治经济改革的“政治侏儒”外交(20世纪四五十年代)。(2)美国庇护下的“经济外交”(20世纪60年代
8、)。(3)以美日关系为基轴的“多边自主外交”(20世纪70年代)。(4)“政治大国”外交(20世纪80年代以来)。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诞生了许多新兴独立国家。各国积极谋求维护自身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的有效途径。(2)标志: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1961年在贝尔格莱德举行。内容:通过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是不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国家结成联盟。不结盟不是消极地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的裁军。(3
9、)影响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4其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共同构成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美苏“冷战”中“中间地带”崛起的三个重要表现“中间地带”即在美苏“冷战”中独立于两大阵营之外的“第三世界”。(1)万隆会议是不结盟运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中间地带”崛起的第一个重要表现。(2)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是“中间地带”崛起的第二个重要表现。(3)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是“中间地带”崛起的第三个重要表现。(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1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1)东欧剧变从1989年开始,东欧大多数国家实行多
10、党制,共产党和工人党在很短的时间内丧失了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90年,德国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合并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方式,实现了统一。1991年,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相继解散。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全线崩溃。(2)苏联解体背景: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国内政局逐渐失控,民族纷争迭起,各派政治力量斗争激烈,一些加盟共和国先后脱离苏联独立。过程a1991年发生的“819事件”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b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c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告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完全解体,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11、苏联解体的原因2“冷战”后的世界形势(1)特点: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但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2)原因缓和:两极格局瓦解,大国间的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动荡:两极格局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相对平衡的局面,被“冷战”掩盖的民族及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矛盾逐渐暴露出来;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3多极化趋势加强(1)表现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主导的单极世界,积极推行单边主义,但地位相对削弱。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2)影响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
12、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美国不同意多极化格局理论,它坚持单极格局判断。因为它以综合国力标准评判其他“极点”力量,认为除自己外,谁都难符合这一标准。如何看待当今的国际格局?提示:在国际关系的任何一个领域,美国实际上已不得不与其他国家进行协商,多极化进程已启动,美国的单极世界预想难以实现。1美国的战略追求(1)原因: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消失,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希望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2)表现“911”事件之后,美国指责以本拉登为首的“基地”组织是恐怖活动的策划者,迅速展开反恐行动。2001年10月,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2003年3月,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此
13、战争造成中东局势进一步动荡。2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欧盟1993年在欧洲共同体基础上成立,继续向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迈进,到2013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俄罗斯联邦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推行多极化外交,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日本在保持经济大国的同时,将追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作为长远战略目标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正在发挥并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1“冷战”的起源在欧洲和亚洲,战后领土划分反映了战后严峻的现实和苏联、美国间的新裂痕
14、。苏联接管了德国东部地区,美国、英国和法国占领了德国的西部地区。处于苏联控制区内的首都柏林继续由四大国控制。到20世纪40年代末,战后的领土安排造成了德国的分裂。正如丘吉尔在1946年所说的那样,“一条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思维激活二战后美苏的国家利益之争是导致“冷战”的根源。220世纪70年代的“崭新的世界格局”(20世纪70年代)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
15、力范围组成的世界。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思维激活史料表明,随着欧洲经济复苏、中国实力提升等新形势的出现,20世纪70年代,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3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面临的新问题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已经不再是左右各国外交的最重要因素,取而代之的是民族主义的高涨。如何处理民族国家追求本民族富强而导致的相互碰撞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思维激活民族主义成为冷战后国际关系的不稳定因素,如何协调各国国家利益、促进国际合作成为当前国际关系面临的重要内容。探究1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史料一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国家的人民维持他们的自由体制和国家完
16、整,抵制谋求把极权主义政权强加于他们的侵略活动就危及世界和平而且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杜鲁门1947年3月在国会的讲话史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到经济健全的状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1947年6月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史料一中的“自由国家”和“自由体制”分别指资本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制度,“极权主义政权”指社会主义政权。(2)史料二反映了马歇尔计划实施的目的和作用。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共同目的。二者有何区别?提示共同目的: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主地位。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
17、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苏反共;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进而遏制苏联。比较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异同1相同点(1)背景:都发生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2)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2不同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原因针对希腊、土耳其危机而提出针对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秩序面临威胁而提出内容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影响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态势,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18、的宣言书,标志着冷战的开始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同时也拉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探究2两极对峙格局的影响史料一“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史料二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史料一说明,“冷战”既使国际局势出现紧张,又
19、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2)史料二反映了“冷战”对科技的影响。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对美苏“冷战”的评价。提示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做出辩证评价。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1)积极影响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
20、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2)消极影响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美苏两国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探究3欧共体与多极化趋势史料一(20世纪60年代)美国跨国公司大批涌入欧洲,欧洲的公司董事、银行家、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官员们和各国政府都充分了解这种局势。他们认为,建立更大的公司来对付日益激化的国际竞争是关键所在。如果听任美国工
21、商企业在我们西欧国家的关键工业部门称王称霸的话,那么,西欧和英国都不会有光明的前途。决定西欧工业发展方向和速度的将不是我们,而是他们了。英国前首相威尔逊的讲话(1969年11月)史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史料一反映出随着美国跨国公司的发展,欧洲出于保障自身经济安全和提高经济竞争力的考虑,推动一体化不断发展。(2)史料二中“一股股新的力量”指的是欧
22、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这是由大国之间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国家利益的变化造成的。(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西欧走向联合?(2)史料二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提示(1)欧洲走向联合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只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法德两国逐渐实现和解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前提。欧洲联合的特点是从经济领域联合开始,逐渐走向政治领域联合,合作规模不断扩大。(2)新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影响: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
23、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欧洲走向联合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合作由单一经济领域向多个经济领域扩展。合作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领域。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合作的方式由单纯的政府间合作到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开创了出让部分国家主权建立共同管理和协调机制的区域和平发展模式。(2)影响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西欧国家的政治地位,促使欧洲各国长期保持合作和欧洲的和平发展。加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促使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加强了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改善和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以获得固定的原料来源和广阔的市场。探究4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史料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
24、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史料指明了多极化趋势与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关系以及多极化的作用。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将对世界秩序产生哪些积极影响?提示有利于各国间的对话与交流;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世界和平。多视角认识多极化趋势(1)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关系
25、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3)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4)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运用唯物史观认识二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时间事件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参众两院发表咨文并同时对全国广播,其主张被人们称为“杜鲁门主义”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签署欧洲煤钢联营协定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法,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策主张1962年古巴导弹
26、危机,美苏两国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以苏联让步收场1964年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谴责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的掠夺和控制,提出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1965年日本对美国贸易从入超转为出超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80年为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等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最终这届奥运会的参加国和地区只有81个1991年苏联解体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等以上表格中的历史事件体现出了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展变化的诸多趋势,请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趋势并结合所学的世界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
27、成理)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变化。解答此类试题首先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取出主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论证,最后总结说明。从表格信息可以得出两极格局之下的世界呈现出全面冷战、局部热战的动荡局面,从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德国分裂、柏林危机、朝鲜半岛的分裂以及古巴导弹危机等方面论证,最后从两极格局之下的世界冷战与热战并存方面总结观点。也可提炼其他观点,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示例一:趋势:两极格局之下的世界呈现出全面冷战、局部热战的动荡局面。说明:1947年,伴随着“杜鲁门主义”出台,世界逐步进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之中。一方面,全面冷战愈演
28、愈烈。在欧洲,两大阵营的对抗尤为激烈,出现了德国分裂、柏林危机等;在亚洲,美国和苏联的冷战造成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在美洲,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人类与核战争擦肩而过。1980年美国等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反映出美苏之间的冷战不仅体现在政治、军事上,连体育赛事也无法幸免。另一方面,局部热战时有发生,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等局部战争接连不断,造成世界长期的动荡不安。结论:两极格局之下的世界冷战与热战并存,体现了两个超级大国、两大阵营势均力敌、相互对抗的基本态势。示例二:趋势:二战后的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加强。说明:二战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世界逐渐进入两极格局时期。但是,从20世
29、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两极格局之下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在欧洲,欧洲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开始谋求政治上的独立自主;在亚洲,随着经济的逐步恢复与繁荣,日本提出了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在国际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亚非拉地区,伴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开展,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获得民族独立之后,又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以上这些新兴力量,对于美国和苏联主导的国际关系格局带来了较强的冲击与挑战。结论:二战后,两极格局之下产生了若干新兴力量中心,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日渐加强。多极化趋势的积极影响和蕴含的矛盾(1)积极影响:有利于抑制和削弱
30、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2)蕴含的矛盾:西西矛盾,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经济贸易、维和问题、地区主导、控制与反控制等。南北矛盾:民主制度问题、地区利益、人权问题等。突发性的局部冲突、民族冲突、恐怖主义等。大国之间的竞争。新高考等级考试示范1命题点:两极对峙格局下的法国外交(2021湖北选择性考试模拟14)苏联拥有先进核武器后,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质疑北约还能否保护欧洲安全,认为法国应该排除对美国的“屈从”,按照自己的意愿在欧洲和世界
31、行动。这表明法国力图()A脱离美国主导的西方联盟B争夺欧洲霸权C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D单独对抗苏联尝试解题_C根据“认为法国应该排除对美国的屈从,按照自己的意愿在欧洲和世界行动”可得出,随着西欧实力的增强以及冷战局势的变化,法国力图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以最大限度维护国家的利益,C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主旨的误读,排除;法国没有想争夺欧洲霸权,排除B项;“单独”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2命题点:冷战史研究(2021重庆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测试14)著名历史学家加迪斯认为:“20世纪80年代,冷战史学家们是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而不是在事件结束以后来描述冷战的。我们不清楚最后的结局,只能确定主要角色的
32、某些而非全部的动机历史学家对已经发生过的事件之描述的详尽程度,超不过地图再现地上景物的详细程度。冷战的结束,以及至少是苏联、东欧和中国的档案部分开放,会使得我们的描述更接近事实。”这表明()A历史研究能够超越时代的局限B档案的开放可以推动历史研究C历史学家可以还原历史的全貌 D历史学和地理学之间密不可分尝试解题_B根据“我们不清楚最后的结局,只能确定主要角色的某些而非全部的动机历史学家对已经发生过的事件之描述的详尽程度”“冷战的结束,以及至少是苏联、东欧和中国的档案部分开放,会使得我们的描述更接近事实”可知,关于冷战的相关事件在相关的档案公布之后会更有利于研究,故表明档案的开放可以推动历史研究
33、,B项正确;根据“超不过地图再现地上景物的详细程度”可排除A项;C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超不过地图再现地上景物的详细程度”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来说明20世纪80年代历史学家对冷战事实的了解并不详细,D项理解有误,排除。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素养对接运用唯物史观理解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第2题情境创设情境属类:学术情境情境立意:理解档案的开放与历史研究的关系 经典题新情境考法借鉴【考法示例】还原社会情境,灵活考查世界政治格局(2020全国卷35)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
34、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表明()A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C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D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知情境:本题还原二战后美苏两国开展文化往来的社会情境,要求辨析当时的美苏关系。明立意:以1958年美苏之间的文化往来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抓关键:“1958年”“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是解答本题的钥匙。理思路:“1958年”“美苏” 这两个信息,让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肯定是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冷战!而且还会想到这种对峙一直持续到1991年底。时而缓和、时而紧张是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总特征。同时,你还会注意
35、到,题干好像不是在强调美苏两国的“对峙”,其侧重点在于在对峙的背景下,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这说明,美苏之间既有对峙,又有文化的交流,这才是题干要呈现的最主要的信息,答案(C项)就在这里。【真题体验】1美苏意识形态的对立影响政府政策(2019全国卷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B由材料“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可知,意识形态影响政府的政策,
36、故B项正确。2西方国家对苏联的遏制(2017全国卷34)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D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的寓意是:斯大林格勒曾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发生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座被毁的城市得以重建,引起西方国家的恐慌,说明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3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2016全国卷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
37、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A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的最终目的是要控制欧洲,进而遏制苏联。因为美国深刻认识到,没有任何一个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国家能抵挡得住苏联,而美国远在美洲,故而马歇尔计划间接地使欧洲国家联合起来,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就是典型的例子,故A项正确。4美苏争夺中间地带(2016全国卷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
38、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D材料关键信息:一是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二是美国新闻署资助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联系这一时期美苏争霸的史实可知,这一做法是为了拉近这些国家与美国的关系,故选D项;A项和材料中到非洲国家演唱无关,故排除;美国黑人爵士乐演唱家的非洲巡演属于文化活动,与展示美国经济实力无直接关系,故B项排除;材料所述与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时间(20世纪60年代)不符,故排除C项。5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2018全国卷35)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
39、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A材料中变化最大的是非洲加入联合国的国家数量,说明联合国成为第三世界新兴国家的平台,体现了第三世界力量的发展壮大,故A项正确。模拟题培素养仿真演练1(2020云浮模考)1946年2月,时任美国驻苏联大使乔治凯南向华盛顿发回一封8000字“长电报”,提出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扩张,又不会引起全面军事冲突。同年9月,时任苏联驻美国大使诺维科夫向莫斯科发回“长篇报告”,断定美国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的主要障碍。由此可见美苏()A出现严重战略误判B“冷战”全面升级C战争形势骤然紧张D由合作
40、转向对抗D根据材料“提出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扩张”和“断定美国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的主要障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美苏由二战期间的合作转向对抗,故选D项;根据所学美苏冷战的史实可知不是战略误判,排除A项;冷战开始于1947年的杜鲁门主义,此时冷战尚未开始,排除B项;根据材料“又不会引起全面军事冲突”结合所学冷战史实可知不是全面的军事战争,排除C项。2(2020宜昌一模)1947年5月,杜鲁门主义正式实施,美国先后向希腊、土耳其提供了7亿多美元的军事援助。1948年4月,马歇尔计划开始执行,美国共向西欧国家提供了总额为132亿美元的援助。这两次行动反映出美国()A力图遏制共产主义影响B推动了战
41、后欧洲一体化进程C企图打破雅尔塔体系D主要以战争和经济手段扩张A美国的这两次行动意在拉拢、控制西欧国家,巩固资本主义阵营,以对抗苏联,遏制共产主义的影响,故选A项;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于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排除B项;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美国的做法是巩固该体系而非企图打破,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与苏联冷战的表现,战争并不是其扩张手段,排除D项。3(2020潍坊模考)下表为20世纪6070年代国际限制核武器部分条约:年份条约1963年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1967年拉丁美洲禁止核武器条约1968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71年禁止在海底试验核武器条约1972年西方苏联
42、限制核战略武器条约据此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B冷战中理性外交有利于世界和平C美苏争霸的双方处于均势的状态D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对抗逐渐消失B20世纪6070年代国际限制核武器的原因在于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军备竞赛回归理性和各方力量积极推动,这种理性外交有助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故选B项;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后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题,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美苏争霸是否处于均势的状态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美苏争霸中双方意识形态对抗一直存在,排除D项。4(2020惠州调研)从1958年9月14日法国总统戴高乐和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首次会晤到19
43、63年10月阿登纳去职,双方会晤达15次之多,会谈时间达100多小时,书信往来40余件。法德意在()A摆脱美苏控制B谋求共同发展C缓和冷战形势D走向联合争霸B法德密切会晤意在加强两国关系,谋求共同发展,而非联合争霸,故选B项,排除D项;法德两国皆没有被苏联控制,排除A项;法国和联邦德国属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两国领导人密切会晤与缓和冷战局势无关,排除C项。5(2020珠海月考)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地,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该观点表明()A“冷战”结束有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B“冷战”
44、结束后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尚未定型C动荡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D美苏联盟体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B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随之瓦解,于是各种不安定现象层出不穷,“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旧的世界格局已经解体,而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故选B项;两极格局解体之后,民族矛盾、种族冲突、宗教冲突、领土纷争等各种不安定现象层出不穷,世界局势并不稳定,排除A项; C项说法与目前的国际局势发展方向不符,排除;在美苏两极格局之下,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针锋相对,世界并不和平,排除D项。6(2020长沙月考)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实施“两洋战略”:一方面联合欧洲,利用“北约”的东扩,从大西洋向东挤压;另一方面利用同日本等地区盟友的双边关系从太平洋向西挤压。美国实施“两洋战略”的主要条件是()A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B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C中国发展,第三世界崛起D欧洲国家由联合走向分裂B美国的“两洋战略”是美国霸权主义的体现,其实施的原因是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故B项正确;A项是美国实施“两洋战略”的外部条件,非主要条件,排除;C项是对美国实施“两洋战略”的限制性因素,不是有利条件,排除;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