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编欲求出彩,入题要怪5招教你独辟蹊径,不落俗套第1讲组合式材料想的比别人广题型解读“组合式”任务驱动型作文往往围绕一个大话题,提供一些既独立又有内在关联的材料(词语或句子或语段),这些词语或句子或语段所呈现的并列、递进、对比等内在关系,取决于考生的组合延伸能力。此类考题往往就这些词句提供一个写作任务,让考生根据任务对材料相关词句进行组合,并延伸出新的认识,进而进行写作。思维流程分析不同词句各自的含义(内涵);组合词句,确定角度和立意(在此步骤中,要有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才能组合延伸出好的角度和立意);根据写作任务,谋篇布局,展开写作。典题(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
2、,根据要求写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1明确名句各自内涵我们来仔细分析这六句名句。第一句的下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出自这两句,强调的是坚强与进取;第
3、二句不难理解,与此有关的关键词应该是:家国情怀、思乡思亲等;第三句出自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李清照因桂花色淡香浓、迹远品高推崇其为“花中第一流”,这一句强调的是内在美;第四句如果能联系作者魏源和其著名论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话,也就不难理解,本句强调个人要放眼四方,怀有高远的理想;第五句强调的是正视现实、敢于担当、勇于进取的品质;第六句重在责任、自信、抱负等。这些内涵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相吻合。一句话概括,本题考查的核心内容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以上问题的解决,有赖于考生平时对诗词名句的积累和理解分析能力。理解了这六句的含意后,考生的思维要从感性向抽象提升,将单句分类并组合,形成鲜明的论点,进而谋篇布局。2将材料多角度组合延伸立意角度示例写作点拨(1)把握两三个内涵相通的名句。比如搭配,立意为:如何做到自强不息有些观点可以相互佐证,如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鲁迅的“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可以从励志这一角度将两者逻辑化地贯通起来。如何才能做到自强不息呢?至少应该从敢于正视、敢想敢说、敢作敢当开始。而关于勇于承担和自强不息的素材古今中外很多,需要强调的是,要尽量避免素材雷同,恰当运用身边的时新素材写
5、出来的作文更具个性。(2)对两个不同的观点进行对比,辩证分析。比如搭配,立意为: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有些观点是对立的,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和魏源的“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好像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仔细分析,就能从中找出内在的联系来,特立独行、独善其身和“受光于天下”之广阔胸怀,是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对此立意,考生要注意往纵深处挖掘,写出自己对人生的思考来。(3)将几个平行观点统一到一个主题下。比如搭配,立意为:我理想中的人格类型运用平行结构,将几个内涵统一在一个主题之下,比如分别对应的自强不息、特立独行、勇于承担都是成功所需的优秀品质。关于自强不息的人物素材
6、,近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就有很多;内秀和特立独行的典型代表人物有传奇才女张爱玲、力保老北京城的梁思成等;勇于担当的人物素材更是不胜枚举。行文时要注意将所选取的平行观点有机结合,切忌生搬硬套。(4)着眼总体,深入探讨个人、国家、时代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着眼于名言警句所代表的个人立场与时代精神,探讨个人与时代、国家之间的关系。例如以为基础,探究如何全面提升个人境界;或以为基础,表现个人对家国情怀、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索;或以为基础,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等等。也谈“成功之道”甘肃一考生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努
7、力拼搏、积极进取。当然,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精神更是成功者的必备条件“凡古来能成大事者,必其自胜之力甚强者也”是梁启超的自勉,“自强为天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是康有为的宣言,清华大学更是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勉励莘莘学子。然而,具备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就可以取得成功吗?并非如此。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常常想:“外国人能得到世界冠军,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能?”1958年,他在一次誓师大会上发出这样的誓言:“我要在3年内夺取世界冠军!”为实现这一远大理想,他拼搏奋进,终于在一年后的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力克群雄,夺得了男子单打冠军,后来又在第26届世乒赛上和队友一起夺取了男子团体冠军。理想
8、有多远,成功的舞台就有多大。容国团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不仅依靠自强不息的精神,还得益于心中远大的理想。正如魏源所说:“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理想是心灵之光,是人生坚实的支柱,心灵之光够亮,人生支柱够高,人的成就才够大。阿里也有崇高的理想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他通过自己的顽强拼搏成了举世闻名的拳王。然而,在一次拳击比赛中,他被对手打碎下颚,比赛以他惨败告终。舆论界一片哗然,嘲讽、挖苦之声不绝于耳,面对这种情况,阿里并没有一蹶不振,他从失败中找原因,毫不松懈地苦练,之后,他两度打败该拳手,重新获得了胜利。敢于正视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把失败变为顽强拼搏的动力,是阿里成功的关键。可身为能
9、量守恒定律发现者之一的德国青年医生迈尔就无法与阿里相提并论了,他的论文多次受到权威杂志主编的压制,未能发表,他自费出版后也并未受到学界的认可和重视。因此,迈尔的精神受到极大刺激,他于严重失眠后自杀未遂。后来,他患上了精神错乱症,长期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饱受折磨。这让我想到鲁迅说过的一句话:“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没有直面艰难困苦的勇气和胆量,就不能举起理想的旗帜,也经不起磨砺、挫折和打击。是啊,一个人如果拥有了坚定不移的理想与信念,就有了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精神。奔走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那敢于直面艰难险阻的勇气,往往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助推器。因此,自强、理想与勇气是一个
10、人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本篇作文立意精准、深刻。在考场上,考生能将周易、魏源和鲁迅的名句联系起来,统一在“成功之道”这一主题下,实属不易。此外,考生行文时以容国团、阿里、迈尔等人的素材为论据,递进式层层深入论证,体现出了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到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相较于许多观点单一、仅在同一层面更换例子重复论证的三段论式作文,这篇作文明显技高一筹。(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及要求,写出你的立意)(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11、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我的立意 参考立意按题干要求,选择两三个关键词的共同方面立意:(1)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2)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3)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热情的中国、开放的中国;(4)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谈谈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5)将“京剧”与“广场舞”并置,谈谈传统与传承、传统与流行等;(6)将“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
12、相勾连,谈谈文化悠久与严峻现实等;(7)将“长城”与“一带一路”相互对照,谈谈发明、创造、创新等。(8)从“大熊猫”延伸到动物保护乃至生态保护的迫切,借“空气污染”“食品安全”论述过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讲好中国故事”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第2讲多义类材料想的比别人妙多义类材料,往往有两个或多个主旨,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炼出不同的主旨,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角度去写。多义类材料的审题立意原则是:多向辐射,多角探义。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
13、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也就是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既可以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也可以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进行质疑);既可以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申),也可以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
14、中的相似点)。典题(2017江苏高考)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材料共三句话,第三句蕴含着命题人的情感、态度、倾向,是写作关键,包含了四个写作角度:前两个角度偏重于感性,适合写记叙文;后两个角度偏重于理性,适合写议论文。“车”,是一个具体事物。对这种话题,常见的写法是“实题虚写”。考生可以由实到虚,由古及今,勾勒出时代发展,如过去家庭以拥有自行车为自豪,到现在私家车的普及;可以以小见大,彰显人间真情,如父母用
15、车接送孩子发生的真情故事;可以据往知来,讨论变迁的生活理念,如从追求快的生活节奏中去感受时代的脉搏;也可由表及里,咀嚼暗藏的人生哲理,如“车到山前必有路”。当话题有多义时,选择最佳立意就非常重要。当然,这里说的“最佳”,与考生对文体是否擅长、材料储备是否充分有关。木车上的人生江苏一考生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幻想着车辆能如闪电一般穿越所有障碍,瞬间直达目的地;我们常为交通的堵塞感到焦躁不安,却从未想过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曾有这样一位思想者,他乘坐着一辆简陋而缓慢的木车,为了自己的理想往返奔走在苍茫大地上,终其一生,不知疲倦。他就是为我们所熟知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鲍鹏山先生在风流去中讲过关于孔
16、子的一个故事:在一条汤汤而流的小河边,孔子师徒找不到渡口了,于是子路上前向在远处水田耕作的农夫问路,却得到“天下混乱,举世皆然,何不避世归隐,躬耕陇亩”的劝诫。难道孔子不明白这些吗?几十年来,他历尽艰辛,学而不厌,“十年磨一剑”,却连“霜刃”都“未曾试”,心中的满腔豪情与伟大抱负无人可以言说,也无人理解,如何能没有感慨?如何能没有惆怅?但是,他却握紧手中的缰绳,坚守着“君子固穷”的信念,立下了“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的泣血誓言。君子安能效穷途之哭?那是无能者的怯懦表现。他不羡慕避世田园、闲云野鹤的自由隐士,也不向往车来车往、门庭若市的俗世生活,他只是孤独地驾着那辆破旧的木车,周游于列国之
17、间,往来于天地之间,渺小,而又伟岸。枯叶铺地,北风呼啸。这样一位似乎不可理喻的执着行者依然在木车上颠沛着、流离着,这在越来越懂得进退有度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然而,正是这样的倔强,让世界感到了畏惧。我们从那辘辘的木轮声中,听懂了“政治”的真正含义,那是对人生、对土地、对宇宙的求索。他不倦地向各个阶层诉说他的理想,诉说他对这个世界的思考。他将自己满腔的热情注入春秋之中,向世人展示了他“穷”却依然愿意兼济天下的政治胸怀。他用燃烧的激情驱逐了整个冬天的寒冷,破除了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而后又化作一盏明灯,照亮了亘古的长夜。道路艰险,却阻不断万丈激情。无数个如孔子般固执的思想者,正手持缰绳,驾
18、着颠簸的木车向我们缓缓驶来,他们载着满腹思想,驶进茫茫的历史长河之中,驶向我们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于车来车往中,我们看见他们孤独地向我们招手,那眼神中流露出的是欲将自己的绝世思想一吐为快的渴望,亦是愿将我们引向光明未来的义不容辞的坚定。目标虽远,只要心中的志向坚若磐石,前途便也不再艰险。唯愿孔子们驾着木车“导夫先路”,在车来车往中,引领我们走向未来与希望。面对时代性较强的作文材料,本文从古代名人身上找到一个小的切入点对接,不仅使文章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而且以古释今,表达出深刻事理。考生在孔子的众多特质中,找到其与材料的对接点驾车周游列国,并择取周游列国时最具典型意义、最能显示孔子精神的事例,但
19、最后升华时,又不只限于孔子,而是对“孔子精神”做了延展,扩大到整个中华文明史中如孔子一般的人。选材典型,切入角度巧妙,立意高远。(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及要求,写出你的立意)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20、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我的立意 参考立意这则材料可从多角度进行立意:探险者发现蝴蝶,便主动离开,不去惊扰蝴蝶,据此可以有“学会尊重和体谅别人”“学会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等立意;蝴蝶的迁徙其实是对人类的躲避,这足以说明,在强势的人类面前,生态已经很脆弱,生物已经被逼到了生存的绝境,据此可以有“人与自然须和谐相处”“停止向自然进军”“维护生态秩序”等立意;蜡烛是探险者向自然进军的工具,它给探险者带来光明,却对蝴蝶造成惊扰,据此可以有“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剑”“遵循科学发展观”等立意;蜡烛之光是微弱的,但小小蜡烛却影响了蝴蝶的生活环境,据此可以有“小节不小,细微处同样不容忽视”“小细
21、节会决定大变化”等立意。第3讲比喻式材料想的比别人高在高考作文中,比喻式材料作文占有一席之地。如山东卷的“星星”、江苏卷的“凤头、猪肚、豹尾”、辽宁卷的“今年花胜去年花”、江西卷的“雨燕减肥”、广东卷的“雕刻心中的天使”“回到原点”、湖南卷的“大树去旅行”等。比喻式材料作文审题立意3原则:1准确把握喻体的特点,弄清喻体的含义。2既要有整体意识,不能只抓住一点不放;又要选择最佳立意。3要善于从所提供的材料(含命题、话题)中找到理解的突破口(关键词句)。(材料是用来帮助我们理解比喻的)典题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
22、明。这个话题作文的材料只有一句话,里面有三个关键词:春、草、青。其中,春是条件,也是原因;青是结果,也是表现。但理解这句话的关键还是在一个“自”字,“自”就是自动,不需要人为干涉,有功到自然成的意思。所以,我们也可以将此看作一个关系型的作文题目。就是“春”与“青”的关系。春既可以理解为机遇,也可以理解为条件,一个人成功的条件。当然这个条件还有一个附加条件,就是“草”要有草的生命、精神,才能最终实现“自青”,可将春来草青和党的领导像春风吹拂联系起来,组成比喻,构思成文。这样文章既扣住了原话题,又打开了思路。按照此思路写下去,还可以衍生出更多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构思,一定要将原材料中涉及的内
23、容提出来,再写出和它相似的本体。行文中将这个比喻写明白,无论如何也不会跑题了。春来草自青春来草自青,秋来黄叶落。我更喜欢把“秋来黄叶落”改成“秋深枫叶红”。凉秋,悲悯中,却袭来几分颜色。秦王扫六合,合纵连横的战国六雄最终归统于咸阳之下。时势造英雄,春天到来,告别雪化冰凝的时节,二世之后,项羽灭秦,成为天下的霸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理使然,众生随英雄而为。曾几何时,眼神定格在乌江畔,回旋于霸王别姬的悲凉,乌骓赠亭长,奈何霸王已看破江东之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西楚霸王永远都是无冕之王,青青草色是他“大丈夫生当如此”的豪气,是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雄气,是他“破
24、釜沉舟”的勇气,春为他而来,秋送他而去。自古英雄皆寂寞,而他不寂寞。春来的时候,他不寂寞;秋深的时节,他也不寂寥。那抹枫叶的红,红透了虞姬的霓裳,红透了乌江滔滔江水。高祖挺咸阳,却为汉中王。他知道春天还没有来到,黎明前的黑暗总为人所畏惧,冲破黑暗的勇气不是等待普照的轮回。他只是一棵平凡的小草,而他的周围却围绕着更多的小草。春天来了,一棵草不足以“又绿江南岸”,他是天明的号角,他是报春的鸟儿,他就是吹绿草儿的春风。帐下汉初三杰,手旁谋士如云。青青的草色是他“彼可取而代之”的凌云之志,是他“大风起兮云飞扬”的豪气干云,是他“四面楚歌”的奇谋异略,萧何、张良、韩信就是帮他把春染青的草儿,春天来了,群
25、草争艳,青草的芬芳笼盖大地,青得彻头彻尾,芬得点点滴滴。寻寻觅觅,万里江河,春色满园。野火不尽,春分又起,玉门关外,刘、项的英雄气概响彻云际。无关胜负成败,青青草色已然赋翠中原,休养生息,盛世繁花拂面翠翠湖岸,春泥护花,风住沉香,英雄与此永恒天地。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青青草色的春季留住芬芳,兴起艳丽。考生在审题立意上,注意挖掘比喻义,化抽象为具体,首先将“春来草自青”与“秋深枫叶红”相联系,并最终聚焦于历史上秦朝兴亡、项羽起落、刘邦屈而奋发三件大事,有力地论述了“春来草自青”中所蕴含的历史兴衰规律。另外,本文是一篇联古通今的散文,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善于运用课本中的材料。我们平常都觉得作文
26、无话可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素材就在你的周围。文中将“青”代表为“豪气”“志气”“壮志”等,巧用了过秦论、鸿门宴、王安石的诗、李清照的诗等素材,很好地诠释了主题。(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及要求,写出你的立意)一位先哲曾经说过,使我们疲惫的,往往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我们要随时倒掉鞋里的每一粒沙子。请以“沙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我的立意 参考立意材料中的“远方的高山”比喻远大的目标,而“鞋里的一粒沙子”则比喻我们自身存在的小缺点或前进途中的小困难,“随时倒掉鞋里的每一粒沙子”,意思就是我们要随时改掉自身存在的小缺点,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小困难。据此我们可确立以下主旨
27、:“清除心灵的沙粒”“随时改正缺点和克服困难”“不要忽视小缺点”等。第4讲图文式材料想的比别人巧图文式材料作文指的是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一幅或几幅图画,并配以适当的说明与提示性文字。从高考来看,主要考查漫画作文。1题型特点(1)图画含蓄生动的构图,隽永深刻的寄寓,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能够引导考生关注现实,观照人生,领悟生活的本质。(2)图画富含寓意的特点要求考生能明了画家运用夸张、比喻、影射、双关等手法的真正意图,能够着眼整体,透过画面看到作者的创作意图,亦即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审题技巧(1)仔细观察,弄清图画内容要注意看标题、画面、画中字以及夸张之处,因为这些共同构成了整幅图画,
28、共同揭示着寓意。(2)分析关系,把握图画寓意考生要分析画面组成要素间的关系,并展开类比联想,对接现实,推断出作者创作图画的目的,明确漫画的寓意。典题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从这幅漫画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餐桌上有几个猫在吃鱼,且它们只知吃鱼却不捉老鼠。那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达,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改善了,可以提供给猫吃的食品明显增加了。所以,猫就可以不费力气地吃到美味的鱼。猫只吃鱼还有一个直接原因,人们对饮食的选择、量的控制不合理
29、。因为选择的多了,人们剩下的食品也多了,让猫吃掉,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餐桌上的猫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它们的问题在于嘲笑那个吃老鼠的猫。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猫的职责和本分是什么?就是吃老鼠、抓老鼠。由于猫的这个本分和天性的存在,老鼠就不会泛滥成灾。就整个生物链来说,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职责。只有每个个体都各司其职,整个植物链、动物链才会达到最“和谐”的状态。所以,对于吃老鼠的猫来说,它是恪尽职守、忠于它的天性,是应当受到赞扬的,而不应当受到嘲笑。充分理解了漫画的这一层内涵,再进行立意就不难了。具体可从如下角度进行立意。1从捉老鼠的猫的角度:社会中的一部分“富二代”。尽管父母把“安逸的生活”为
30、其准备周全,但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打拼来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2从吃鱼的猫的角度:社会中的另一部分“富二代”。他们贪图安逸和享乐,一生无所追求,对社会没有作出积极的贡献。3站在整幅漫画的角度:联系现实,为时代鸣响警钟。有鱼吃不捉老鼠的猫越来越多,坚守职责去捉老鼠的猫反倒被当成了另类。这种“有鱼吃不捉老鼠”的现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职责永不凋零的花朵河南一考生将士牢记着自己的职责,在国泰民安时依旧艰苦训练;白帆牢记着自己的职责,在风平浪静时依旧鼓足勇气;蜜蜂牢记着自己的职责,在丰衣足食时依旧辛勤工作。而当那吃着鲜美的鱼的小猫依旧不忘职责去捕鼠之时,我们是不是也该叩问自己的心灵我们的职责是否该铭记于
31、心?职责是一盏长明灯,它亮在我们的整个生命中,让我们时刻铭记着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当朋友把幼小的孩子和柔弱的妻子丢弃给他时,他明了自己身上那份卸不下的职责。从此,他日夜奔波,将汗水汇成了一条长长的河,滋润着朋友家人的心田。然而生命对他过于苛刻,朋友的妻子患病在床,年幼的孩子又需要照顾,他还要在外打工维持生计,所有的艰难一时间都重重地压在这个并不健壮的男人肩上。这时的他就是抛弃他们而寻求自己的生命之美本也无可厚非,可这个伟大的男人从未忘记过那份职责,他坚强地承担着,用自己的行为向我们谱写着一首充满仁义的职责之歌。他就是朱邦月,一个感动了千万人的牢记职责的英雄。 职责是一朵芬芳的花,它开在我们人生
32、的各个角落,让我们时刻感受着它的芳香和美丽。在四川地震中,一个中年男子为了自己的职责护住了身下的四名孩子,他似乎微笑着,感受着人们用无限的崇敬为其铺就的天路,那路旁的花朵是孩子们的微笑,那芬芳也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任时光流逝岁月变迁,他那份为了职责而奉献的精神却成为永恒,在这个世界屹立成一座永不褪色的丰碑。谭千秋,这个在危难之时固守职责的人民教师所带给我们的感动,将如其名字般千秋永传颂! 职责是一曲悠扬的歌,它回荡在我们生活的不同阶段,传颂着我们不同的生命之美。在封建制度的压迫下,他不得不为自己的忠诚之语付出沉重的代价,宫刑,这个折磨着他灵魂和身体的酷刑,如一把扎在他胸口的刀,让他生不如死。但就
33、在这最痛苦之时,他没有舍弃自己的职责而安度晚年,他忍痛写作,为了“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的职责,为了父亲生前的遗愿,他苟且偷生,倍受鄙视却终于著成了“史家之绝唱”。司马迁这个可怜的人啊,在巨大的痛苦中仍坚守职责,这是一种怎样伟大的情怀? 当我们拥有了可以不去捕鼠亦可以生活美满幸福时,别忽略了那朵永不凋零的花朵职责!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本文考生从漫画材料意味深长的讽刺中,只提取了“职责”作为立意;从风马牛不相及的将士、白帆、蜜蜂,抽取出贯通之处职责;从古之贤者到现代感动中国的英雄人物,唱出回肠荡气的职责之歌;最可贵的是考生不是向人说教,自始至终都将“我们”作为叩问的对象。尽管行文
34、修辞还有稚嫩生涩之处,但对考生来说,为文为人无疑都是一次成功的洗礼。其深得文章起承转合之法,无疑为考生中的佼佼者。(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及要求,写出你的立意)观察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我的立意 解析第一步,完整准确地理解漫画内容,聚焦漫画核心。漫画主要由两个人、一把椅子和两个紧握的“发光”的拳头组成。“发光”的拳头的碰撞以及年轻人和老人关于让座的观点,凸显了漫画体现的焦点问题,即法律与道德的博弈。第二步,挖掘漫画的社会意义。考生先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
35、(漫画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需要注意的是,漫画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漫画所要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表及里。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漫画所揭示的主题如何看待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这种关系等。参考立意公交让座不能道德绑架,道德不可违背法律;“坐”有权,不可将法律与道德对立;在法律与道德的碰撞中,应有自己的选择。第5讲思辨类材料想的比别人深思辨类新材料作文试题特点:对于试题所探讨的话题,材料中往往蕴含或在结尾处提供两个或多个观点。这些观点在结构上一般是并列关系,在内涵上一般是对立统一关系。思辨类新材料作文,从矛盾的对立面来看,可分为两大类:1二元矛盾型。就是对于试题所探讨的话题,材
36、料中往往蕴含或在结尾处提供两个对立的观点。如2015年浙江卷试题材料的第一部分赞同文章与人品是一致的,而第二部分则认为文章与人品不一定一致,两个观点呈并列、对比关系。2多元矛盾型。就是对于试题所探讨的话题,材料中往往蕴含或在结尾处提供多个观点,这些观点或呈并列关系,或呈对比关系,或呈互补关系。如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对规则的讨论,试题材料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只是说:“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只说争论而不表明写作倾向,让试题在思辨中又充满了开放。思辨类新材料作文,是高考命题的高频题型。无论是二元矛盾型还是多元矛盾型,一般有3种写法。典题阅读
37、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放眼今日中国,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与天宫二号完美对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纯正中国基因“非洲天路”通车,“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万米在发展的路上,我们绝不害怕,以非凡的勇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奇迹。在这些奇迹面前,我们也越来越变得不害怕自然,不害怕正义,不害怕良知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本题考生可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来审题立意,通过阅读材料,考生可轻易地提取出关键词“不害怕”。对“不害怕”这个话题,试题材料中蕴含了两个观点,一个肯定
38、,一个否定,属典型的二元矛盾型思辨类新材料作文,所以考生就这两个观点便可展开立意:肯定“不害怕”;否定“不害怕”;综合以上两点,辩证地看待“不害怕”。1定点钻探,不及其余所谓“定点钻探,不及其余”,就是对于试题材料所提供或蕴含的多个观点,考生只需选取任一观点并将其作为全文的中心观点即可,而对于其他观点可避而不谈。如不害怕铸就辉煌一文主体片段不害怕铸就个人辉煌。因为不害怕,项羽之于巨鹿,破釜沉舟;因为不害怕,韩信之于井陉,置之死地而后生;因为不害怕,郭川成为第一个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的中国人;因为不害怕,比尔盖茨敢于放弃学业,选择创业。不害怕铸就民族辉煌。因为不害怕,马云对阿里巴巴大胆尝试;因为不
39、害怕,海尔敢于突破以科技创新求发展;因为不害怕,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因为不害怕,中华民族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奋勇前进。分析:作者以“在发展的路上,我们绝不害怕,以非凡的勇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奇迹”一句为切入点,并将“不害怕”作为本文的唯一立意点,对于其他的观点则避而不谈,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不害怕方能铸就辉煌。2八二比例,重点突出所谓“八二比例,重点突出”,就是对于试题材料所提供或蕴含的多个观点,考生可选取任一观点将其作为全文的主观点,并将此观点当成文章的重点来写,用墨要占全文的80%,而对于其他的观点,考生只需略谈一下,用墨占全文的20%即可。如有所害怕,有所不害怕一
40、文主体片段在这些奇迹面前,我们也越来越变得不害怕自然,不害怕正义,不害怕良知但我们为这些不害怕已经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所以,我们必须有所害怕,心存敬畏之心。有所害怕,敬畏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为什么全球气候变暖、地震频发、多种生物灭绝?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自然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有所害怕,敬畏人类的历史。德国总理惊世一跪赢得世人的敬重,为何日本右翼否认侵略,篡改教科书?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历史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有所害怕,敬畏我们的文化。当宫抗日奇侠等各种穿越剧、“神剧”不断被搬上荧屏时,当西北大学“校董成神”时,当杜甫很忙时,我们对文化的敬畏之心又在何方?当然,我们也不能什么都害怕,那样我们将
41、裹足不前。张无忌优柔寡断,瞻前顾后,终难成大器;李斯害怕失去权势,残害同窗韩非,自己也难逃被戮。所以“有所害怕,有所不害怕”才是人生之智慧。分析:本片段无论是选取全球气候变暖,还是日本右翼否认侵略等素材,都有力地论证了我们要有所害怕,要心存敬畏。难能可贵的是,本文在肯定心存敬畏的同时,又提出了“当然,我们也不能什么都害怕”的观点。纵观作者用墨,“有所害怕,心存敬畏之心”用墨占片段80%以上,“我们也不能什么都害怕”用墨占片段近20%。如此行文构思,既兼顾了试题材料的两个观点,又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可谓一箭双雕!3兼顾多者,辩证分析所谓“兼顾多者,辩证分析”,就是对于试题材料所提供或蕴含的多个观
42、点,考生可兼顾两者或多者,将其放在一起辩证分析。如:既看到其正面,又看到其反面;既关注现象,更思考其原因与实质;既关注现在,更关注未来;既关注其影响,更思考其解决方案等。如荡起双桨一文主体片段是谁在国家尴尬之时挺身而出,丝毫不害怕“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寂寞,带着车马粮奴告别绿柳清河,离开长风携云朵翩跹而来的长安,甘赴寒风与沙石吹打的大漠?是你,昭君,用勇气击败对西域的害怕,用大义担当起使国家免遭战火的责任,才替大汉朝撑起一片安定、平和的天空。又是谁顶着各方压力,无所畏惧,只身前往虎门,一把火烧尽鸦片,说“只要我在一天,就决不让鸦片销进中国”?是你,林则徐,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情
43、怀担当起民族存亡的责任。你们不害怕吗?当然害怕。但你们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便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战胜了所有的恐惧,铸就了人生的辉煌。相反,是你,柳宗元,被贬永州后,为“永不起用”的条文所吓坏了,为那里的“穷山恶水”所吓坏了,你害怕了,害怕得忘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圣人训,于是,你整日寄情山水,毫无政绩可言。所以,害怕与不害怕不在于你所面临的境遇,不在于你所处的环境,而在于你是否拥有一颗积极、乐观地战胜困难的心。分析:本片段不是停留在对害怕与不害怕现象的列举上,而是透过现象看到了害怕与不害怕的本质在于是否拥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这是典型的透过现象探原因。如此行文构思,既使文章说理深刻,又使之
44、充满了极强的辩证色彩!以上3种写法,考生可根据自身的写作水平来选择其一。“定点钻探,不及其余”属于基础写法,高考一般将此类文评为二类文;“八二比例,重点突出”属于较高层次的写法,高考一般将此类文评为一类文下;“兼顾多者,辩证分析”属于高层次的写法,高考一般将此类文评为一类文上。(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及要求,写出你的立意)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我的立意 参考立意上面的材料本身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凸显了辩证思维,前面的两句话蕴含了明显的辩证关系;第二,后面用“个性”和“创新”引申出话题,给考生更多的选择。这样,考生既可以从个性角度切入,又可以从创新角度切入,还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写,即创新并不妨碍个性的彰显,在保持个性的同时不妨去大胆创新。材料对“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做了解读,这样考生便不会茫然。考生要想得高分,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就要出彩;只要紧扣个性或创新,都算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