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提升训练【基础达标】1.(2013广东学业水平测试)1929年斯大林说:“当我们使苏联人坐上汽车,使农民坐上拖拉机的时候我们还要看看,到那时哪些国家可以被评定为落后的国家,哪些国家可以被评定为先进的国家。”由此可知斯大林()A.继续推行新经济政策B.对苏联工业化充满信心C.反对农业集体化D.帮助西方摆脱经济危机2.据张君劢史泰林(斯大林)治下之苏俄载:“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茨,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
2、,共同耕种为条件。”这一做法的政策依据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推行C.农业集体化的开展D.市场经济的确立3.1922年底,列宁说:“我们在集体农场上做了很多愚蠢的事,集体农场不是今日之决策。”而后来斯大林却大张旗鼓开展农业集体化,建立集体农场。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新经济政策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B.苏联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C.斯大林修正了列宁不务实的政策D.苏联开展工业化建设迫切需要资金4.(2013辽宁学业水平测试)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与这种转变相关的
3、是()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勃列日涅夫改革C.确立斯大林模式D.戈尔巴乔夫改革5.(2013河北学业水平测试)大国崛起中说道:“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联系在了一起。”其评价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苏联的工业化D.斯大林模式【能力提升】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2013淄博模拟)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1
4、932年上升到50%左右;1932年约有1 700名美国工程师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大萧条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先决条件B.苏联20世纪30年代初的工业化依赖于西方大国的支持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D.学习西方技术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有效途径2.(2013德阳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试验。”材料中的“独特”体现在()A.战时性B.市场化C.计划性D.自由化3.“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的口号的出现,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
5、现了过激现象B.确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还有距离C.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很高涨D.苏联搞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机还不成熟4.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认为,粮食收不上来是富农反抗造成的。于是,斯大林采取强制措施,强迫富裕农民把多余粮食按固定价格卖给国家。苏联采取这种粮食政策的影响不包括()A.为实现工业化提供了条件B.使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D.导致农民的积极性受挫5.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出现,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A.农业集体化道路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
6、方针C.社会主义制度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6.对于国内外出现反斯大林的浪潮,斯大林本人早就有所预见,他在1934年就说过:“我知道,我死后有人会把一大堆垃圾扔到我的坟上,但历史的风会毫不留情地把这堆垃圾刮走。”下列哪一做法不是斯大林模式招致反对的原因()A.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落后B.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对农民取多予寡C.侧重指导性的经济发展规划与引导D.实行单一公有制和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二、非选择题(共26分)7.工业化进程是指从以农业占主导的社会经济向以工业占主导的社会经济转变。在近现代史上,实现工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爆发了
7、产业革命,这次工业化是从英国的纺织工业部门开始。自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机的时代,它改变了人类以人力、畜力、水力作为主要动力的历史,使各种机器有了巨大的动力,导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为此,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示范。英国工业化的几个特点材料二列宁逝世后,苏联党内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多次发生争论。对于工业化问题,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工业化必须高速度。请回答:(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英国的工业化进程与苏联相比有何不同?(8分)(2)结合十月革命后苏俄(联)面临的历史背景,分析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简要评价苏联的工业化。
8、(18分)答案解析【基础达标】1.【解析】选B。由材料信息“1929年”“使苏联人坐上汽车,使农民坐上拖拉机”“落后的国家”等可以判断,这是对苏联工业化的实现充满信心。故选B。1928年新经济政策实际上被停止,故A排除;材料中未涉及农业集体化和摆脱经济危机问题,故C、D错误。2.【解析】选C。“民国十七年春”即1928年春。1927年苏联开始通过农业全盘集体化来克服粮食危机,“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茨共同耕种为条件”与农业集体化的内容相符,故选C。3.【解析】选D。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从“集体农场不是今日之决策”到“建立集体农场”,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化的推行。为了发展工业,斯大林不惜牺牲农
9、业。4.【解析】选C。注意题干信息“苏联”“30年内成功地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据此判断这是斯大林模式下经济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的结果。故选C。5.【解析】选D。由信息“苏联”“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可判断这是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体现。(2013南昌高一检测)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下面对“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A.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D.推行义务交售制【解析】选
10、C。1933年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实施经济建设的五年计划,快速实现工业化。制定和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1918-1921年;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是在1921年;义务交售制是斯大林时期苏联在农村强制推行的,虽时间相符,但与题意不符。【能力提升】1.【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根据题干中“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美国工程师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信息分析,苏联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行工业化发展。A中“大萧条”不是先决条件;B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C史实错误,新经济政策在1928年停止。2.【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指1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的影响,此时的苏联正在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此处的“独特”指C。3.【解析】选A。把是否加入集体农庄当作敌我矛盾处理,这个口号反映出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过激的情况。4.【解析】选C。违背群众意愿的做法肯定会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挫,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5.【解析】选D。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经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打击。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借鉴。6.【解析】选C。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特征。注意计划经济的指导性与指令性的不同,斯大林模式是指令性经济不是指导性经济
12、。【知识拓展】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在生产资料形式上实行完全公有;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高度集中;在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途径上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在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上实行工资加奖金;在无产阶级专政形式上实行苏维埃制。【变式训练】(2013常州高一检测)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A.发挥企业的自主性B.排斥市场调节C.优先发展重工业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苏联实行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调节,故B正确。
13、7.【解析】第(1)题通过对材料一、二的对比分析即可得出英国和苏联工业化道路的区别。第(2)题则主要考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归纳。“原因”注意从经济和国防建设两方面分析;“评价”应注意辩证地分析。答案:(1)英国的工业化从轻工业开始,而苏联则优先发展重工业。(2)原因: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评价:一方面,苏联的工业化使其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为以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西方各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恢复过来
14、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代表,一度曾被人们看作是“繁荣”“发展”“强大”的典型,华盛顿宣称繁荣将永驻人间。几乎在同一时期,在东方一个国度,也正在诞生奇迹,从1917年开始,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它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走完了欧美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莫斯科一时成为红色麦加,受世人膜拜。美苏交锋材料二在这个不幸的年代,我们要制定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身上合众国的人民并未气馁,困难中他们要求的是有领导的纪律和方向,他们已经选择我来作为他们实现遗忘的工具我坚信,在当前的危机时期,你们也会再一次对领导表示支持。罗斯福竞选总统的首次演讲材料
15、三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大林就认为,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斯大林在苏联工业化时,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价格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总统认识到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出现了哪些严重问题。(3)材料三中,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实施什么农业政策?怎样理解“把农业作为殖民
16、地了”?这对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4)罗斯福和斯大林的农业政策及其实施效果给我们什么启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第(1)题注意材料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分析出来。第(2)题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第(3)题中的后两问,要认真分析材料,弄清斯大林所说的“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这句话的含义就可以理解“殖民地”的意思了。而“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论证。第(4)题要根据前三题的认识,对两个政策对比分析。答案:(1)美国:20世纪20年代经济的高度繁荣,成为资本主义学习的样本;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
17、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模式。苏联: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2)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矛盾尖锐;救济的对象应是底层人民,而不是大银行、大企业、大农业。(3)政策:实行农业集体化,计划经济;实行高积累。理解:以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来为工业提供粮食、资金和原料。影响: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4)农业政策的调整要根据实际国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要注重民生,协调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