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讲古代杰出的历史人物及中外科学家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秦统一的原因:时代趋势;国力基础;个人条件;重用人才。(2)主要功绩政治制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颁布秦律。经济制度:统一货币、度量衡。拓疆、交通和文化: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征岭南,修灵渠,设三郡;修驰道,规定车同轨;统一文字。(3)功过评价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广建宫殿陵墓,劳民伤财;
2、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出现盛世的原因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唐太宗个人作用。客观上:唐朝的经济繁荣;人民的辛勤劳动。(2)历史功绩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精简了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法律:重视法制,颁行唐律,惩治贪赃枉法。科举:完善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经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延续均田制,轻徭薄赋。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外交:鼓励贸易交流;尊重外来宗教;中朝、中日交往密切。(3)评价:“功大过小”,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1)面临问题: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尚未清除;对边疆的有效控制尚未完成;沙
3、俄势力东进。(2)重大举措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收复台湾,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海防。三征噶尔丹,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抗击沙俄入侵,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3)评价功绩: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过失: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未能紧跟时代潮流,为后来中国的落后埋下隐患。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1)历史地位:孔子既是中国古代大教育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其言论主要记录在论语中,并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2)主要思想政治思想:主张“仁”(核心)和“克己复礼”;要
4、实现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教育思想:在中国开私人办学先河,主张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3)历史影响孔子对中国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渗入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儒家思想传播到亚洲各国,与西方文化并称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文化形态。儒家文化对欧洲的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2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1)主要思想哲学思想:唯心主义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映。政治思想:对现实政治不满,设计理想国。强调法治。注重教育:创立柏拉图学园,有利于后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2)评价:柏拉图对西方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人物活
5、动地位精神李时珍编写了医药名著本草纲目其编著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的巨典”救死扶伤,态度严谨,锲而不舍詹天佑主持建成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近代中国伟大的铁路工程师热爱祖国、不畏艰难、勇于创造李四光(1)创立地质力学(2)指导石油等矿产开采(3)研究地震预测和预防“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牛顿(1)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2)创“归纳演绎”研究方法“近代科学之父”勤奋探索、勇攀高峰、追求科学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光量子假说(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20世纪的科学伟人”科学创新、实事求是、崇尚真理、勤于思考、甘于奉献
6、评价历史人物,要知道评价对象在历史上做了什么,这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人物事迹的描述,可采用事迹分类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阶段分析法(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辩证分析法(把人物事迹按照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类归纳)等。1中国古代政治人物:一般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归纳其主张和措施,并逐条分析其影响。分析影响时,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如对康熙帝的评价:从纵向上看,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横向上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缺少敏感意识,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使中国错失发展机遇,因此,对近代中国的
7、落后挨打负有一定的责任。2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领袖:主要看其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对本地区、本民族发展有何作用,对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有何作用,对国家的统一巩固有何作用。3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主要看其主张、措施和行动对反侵略、反专制、挽救民族危亡有何作用(政治),对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有何作用(经济),对西学的传播有何作用(思想),对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探索强国富国之路有何作用(外交)。4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主要看其政治主张、对外政策和行动对本国家、本民族历史发展进步有何作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对本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交往有何作用,对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步有何作用。5科学家、思想家、
8、艺术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其影响。从时间上看,有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从空间上看,有对本地区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同一类型的历史人物存在区别,一般可以从历史传统、社会现实、个人素养等角度进行思考)二、从唯物史观角度正确评价古代历史人物(政治家)1方法: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为结合政治家的活动一分为二地评价。一般从以下角度进行归纳评价:(1)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2)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济发展。(3)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4)是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5)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
9、权和民族利益。2原则(1)清除英雄史观,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2)确定评价标准:以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3)特定的历史背景:具体分析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不是英雄造时势,而是时势造英雄。(4)防止以偏概全:具体分析历史人物的功过,注意分析其阶级性和时代性。1个人品格:几乎每一个科学家都有勤奋好学、持之以恒的良好品格,这是古今中外科学家获得成功的内因,也是最普遍和最重要的因素。2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是推动科学技
10、术发展最深层的动力,国家和社会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是科学家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外因。3内外交流:内外交流的发展有利于科学家取长补短,近代留学教育是内外交流的重要形式,有利于落后国家的科技较快地赶超西方国家的先进科技成就。4爱国精神:爱国精神是众多科学家最深厚的精神动力,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这一因素的作用更大,更是调动科学家科技救国的强大动力。研真题引领航向动向一通过历史人物的活动及言论,突出体现对杰出政治家思想的考查 (2015高考江苏卷T24B)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
11、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请回答:(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思路点拨】根据材料信息“广任贤良,高
12、居深视,法令严肃”“兼听”“冀凭直言”等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尝试作答】(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思路点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传统儒家的民本思想等角度作答。【尝试作答】(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思路点拨】限定从“帝王政治”的角度评价唐太宗的“君道”,可结合唐太宗统治的目的、对唐朝及后世统治者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尝试作答】答案:(1)内涵:严肃法令,遵守法律;减少独断,广任贤良;兼听纳谏,激励直言。(2)因素:隋朝无道而亡(农民战争的威力);传统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大乱初定,经济凋敝。(3)评价
13、: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成为古代统治者的“明君”理想。但唐太宗的“君道”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君道”。动向二通过历史人物的活动、著作,考查其对社会的贡献 (2016高考江苏卷T24B)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代表着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鉴于历代本草虽屡经修订,仍有不少错误,于是他立志重修本草,经过多年寻访,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生姜是味常用药,可历代药书都强调生姜不可多食、久食,但未提及生姜的害处。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
14、果“眼发热”,后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摘编自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等材料二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但已谈到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欧洲学者普里高津在论及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时曾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与协和。现代新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时珍从事药物研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本草纲目的优点。【思路点拨】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后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
15、: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分类、药物品种、内容以及吸收前人经验等方面回答。【尝试作答】(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特点和地位。【思路点拨】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的信息来归纳作答;第二小问据材料二“欧洲学者普里高津在论及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时曾高度评价”得出。【尝试作答】答案:(1)特点:药物研究与行医相结合;重视亲身实践;具有精益求精的态度。优点: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涉及多门学科(分类细致);收集的药物品种丰富(内容丰富);图
16、文并茂。(2)特点: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整体性。地位: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第一步: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明确历史人物所生活的时代特征,依据特征分析其行为或思想产生的原因。第二步:明确历史人物的行为或思想。依据材料题意,找出有关历史人物行为或思想的关键词句,并分析其行为或思想的特点或影响。第三步:组织答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组织答案。原因方面要依据时代背景去回答。评价历史人物一是运用时代和阶级的分析法:在对古代人物进行分析评价时,一定要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同时注意阶级局限性;二是评价历史人物时不能以偏概全,做到客观公正、一分为二、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注意评价艺术家不能站在政治立场上去评价
17、,评价政治人物的活动,不能只依据人品去评价;等等。 跟踪练能力提升1(2020南京六校联合体高三联考)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意和民意的聚散离合,贯穿着中国历史。屈原伤怀自沉,逆天顺民。秦始皇统一天下,顺天逆民。秦末大乱,刘邦顺天顺民,建立汉帝国。以史为鉴,当权者顺天重民,调和天意和民意,可谓是须臾而不可忘记。摘编自李开元秦始皇的秘密材料二始皇既殁,胡亥极愚,郦山未毕,复作阿房,以遂前策。云“凡所为贵有天下者,肆意极欲,大臣至欲罢先君所为”。诛斯、去疾,任用赵高。痛哉言乎!人头畜鸣。虽居形便之国,犹不得存。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材料三“使始皇有贤子
18、,守其法而益振之,积至数十年,继宗世族,芟夷已尽,老师宿儒,闻见悉去,民之复起者,皆改心易虑,以听上之令,即有刘、项百辈,何能为哉!”张居正杂著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逆天顺民”和“顺天逆民”的具体表现。(2)据材料二,指出秦“不得存”的原因。(3)据上述材料,你认可张居正的看法吗?请说出理由。解析:(1)根据“屈原伤怀自沉,逆天顺民。秦始皇统一天下,顺天逆民”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统一全国及对人民的态度等方面回答。(2)根据“胡亥极愚,郦山未毕,复作阿房,以遂前策”“肆意极欲”“诛斯、去疾,任用赵高”归纳秦“不得存”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知,张居正认为,如果秦始
19、皇有个贤能的继任者继承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秦朝未必二世而亡。对张居正的看法可以赞同,但也可以反对。如果持反对意见,可以从秦朝暴政的角度进行论证,与继承者是否贤能无关。答案:(1)“逆天顺民”:屈原反对秦国完成统一;以身殉国表达对楚国的热爱。“顺天逆民”:秦始皇统一天下;暴政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2)原因:秦始皇父子大兴土木;胡亥资质平庸;诛杀能臣,任用奸佞。(3)认可。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如果后继者贤良,秦未必短命而亡。不认可。秦统一后实行暴政,大兴土木;六国幸存者中不乏复仇者。(二选其一,言之有理即可)2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阅读下列
20、材料:材料康熙(本名玄烨,在位于1661年至1722年)在各项标准上,符合了传统中国所谓内圣外王的尺度,他既仁慈又不乏决断力。他在国内主持大政,也带兵领将驰骋于边疆。在位61年,也正是满族在中国巩固其统治的日子。公元1696年康熙亲率兵8万出塞,与蒙古领袖喀尔丹周旋,军中有西方式的地车,为前所未有。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于是将北部疆域固定化。及至康熙在位末年,国库充实,于是诏令全国人丁税以公元1711年为准则,以后人口增加亦不增税。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中国“内圣外王的尺度”是什么?(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康熙帝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3
21、)有人说,康乾盛世是中华帝国最后一抹“落日余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解析:(1)根据材料“他既仁慈又不乏决断力”“他在国内主持大政,也带兵领将驰骋于边疆。在位61年,也正是满族在中国巩固其统治的日子”可从道德修养、治国安邦方面指出内圣外王的尺度。(2)根据材料“公元1696年康熙亲率兵8万出塞,与蒙古领袖喀尔丹周旋”“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于是将北部疆域固定化”“于是诏令全国人丁税以公元1711年为准则,以后人口增加亦不增税”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3)首先说明康乾盛世的地位,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康乾盛世的局限方面说明,史实正确、符合逻辑,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尺度:加强内心的
22、道德修养,才能成为“仁人”“君子”,达到安邦治国的“外王”目的。(2)主要措施: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平定噶尔丹叛乱;抗击沙俄入侵;轻徭薄赋。(3)理解:出现最后一个封建盛世,但在空前强化的专制社会环境下,没有主动融入工业文明潮流,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3正义关乎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所提倡的正义观,无论是对当时或对于当今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国家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柏拉图理想国材料二柏拉图对正义这一政治价值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客观上促生了政治哲学,并促使它不断向前发展。他是西方最早对国家、
23、政治等问题进行系统探索的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除了启迪后世思想家思考正义的问题、思考国家善治的问题外,还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正义的处方”,让人们从他的正义观里汲取思想的养分,引导我们思考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政体形式、生活方式,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正义的社会,过一种良善的生活。摘编自柏拉图政治思想的价值分析(1)据材料一,概括柏拉图的“正义”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柏拉图正义观产生的背景和实现国家正义的途径。(2)据材料二,分析柏拉图正义观的影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只做自己的事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得出秩序与和谐。第二小问,结合柏拉图生活经历得出。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
24、)问,从材料二“客观上促生了政治哲学引导我们思考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政体形式过一种良善的生活”得出。答案:(1)内涵:秩序与和谐(或分工合作,各司其职)。背景:民主制出现危机;雅典城邦制度衰落;师从苏格拉底研究哲学;多年游历生活。途径:国家由统治者、武士、劳动者构成,三个等级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应由哲学家统治,即哲学家王。(2)影响:推动政治哲学产生、发展;促进国家建设;引导人们的价值观。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清政府一面让出洋的幼童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科技等知识,一面要求幼童学习汉语和四书五经、国朝例律、圣谕广训,向他们灌输三纲五常等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以达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二幼童们
25、非常容易“美国化”,不愿穿中式服装,尤其是那根拖在脑后的长辫子,既麻烦,又常遭到白眼,不少幼童索性把辫子剪掉,见清廷长官时再弄一根假辫子装上,对学习四书五经等失去了兴趣,对烦琐的封建礼节也不大遵守了,还特别好动,经常出没于篮球和足球场上,詹天佑等人还组织了棒球队。负责管理留美幼童的清廷守旧官僚视幼童的这种新变化为大逆不道,清政府对他们失去了政治上的信任,最后不得不于 1881 年将幼童凄然撤回。请回答:(1)材料一中反映了清政府让幼童出洋的目的何在?(2)清政府的目的达到没有?试结合材料二说明。(3)如何评价清政府让幼童出洋这一事件?(4)文中的詹天佑回国后为中国的铁路事业做出了怎样的贡献?解
26、析:(1)派遣留学生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目的。(2)由材料“不愿穿中式服装,尤其是那根拖在脑后的长辫子,既麻烦,又常遭到白眼,不少幼童索性把辫子剪掉,见清廷长官时再弄一根假辫子装上,对学习四书五经等失去了兴趣,对烦琐的封建礼节也不大遵守了”归纳作答。(3)要一分为二,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评价清政府让幼童出洋这一事件。(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巩固清朝统治。学习西方技术,搞洋务运动。(2)没有。留美幼童不愿穿中式服装,把辫子剪掉,对学习四书五经等失去了兴趣,不大遵守封建礼节。(3)由于中学和西学的矛盾冲突最终导致了幼童出洋留学的失败,但客观上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人才。(4)詹天佑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的铁路事业,由他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出资的第一条铁路,其成功对中国以后铁路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