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和第一则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2、熟读课文,积累名言警句。 3、理清论证思路,学习论证方法。能力目标: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积累名言警句。 2、理清论证思路,明确论证方法。【教学难点】 1、学习逐层深入论证的方法。 2、通过学习,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文本:1、欣赏动态图画搏击雄鹰,谈谈感受,引出课题人和。2、解释“人和”。3、展示学习教学目标。
2、 二、文本解读:(一)走进孟子:1、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孟子是孟子及其 弟子万章等著。 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是儒家经典之一。孟子 论语 大学中庸合成“四书”。 2、孟子思想:A.民本思想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B.仁政 (关注民生 ,施恩于民, 得民心 ,方得天下 。) C.道德伦理 (道德规范:仁、义 、礼、智)(人伦关系: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二)朗读感知:
3、1、倾听朗读。2、倾情朗读。(1)读准字音(2)读准节奏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三)自主学习完成自学案相关习题。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寡助之至,亲戚畔之()2、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委而去之 ( )亲戚畔之() 池非不深也()3、词语解释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固国: (3)威天下之以兵革之利: (4)天下顺之: (5)委而去之: (6)兵革非不坚利也: 4、重点句子翻译(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四)合作探究思考问题。1、孟子在第一则提出了什么中心观点?(同桌互动) 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孟子是怎样论证“人和”的?(小组互动) 明确:(1)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其次,通过列举攻守之例论证战争需要“人和”,通过道理论证治国需要“人和”。(3)最后,得出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何为“得道”?“得道”和“人和”有何内在关系? (同桌互动) 答:“道”即指仁政。“得道”就是施仁政。施行仁政则“多助”,“多助”则“天下顺之”,这就是“人和”,即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五)小结:孟子议论文的特点。(1)观
5、点明确,推理严密,层层深入;(2)善用修辞,气势磅礴。(六)拓展应用:(1)观看零八年背景奥运会开场视频活字印刷。 (2)你知道历史上或生活中的哪些例子体现了“人和”的重要性吗?明确:项羽巨鹿之战,五万军队击败二十万大军,秦军巨创,并迫使另二十万人不久投降; 韩信背水一战,汉军攻战赵军,将士拼死求胜,大破赵军; 陈胜吴广起义,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七)孟子语录(积累)1、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八)作业设计:、背诵课文,以文中你感受最深的语句为话题,发表简单的演讲。、你知道孟子的有关故事吗? (九)板书设计人和孟子举例论证 得道多准天时地利人和 道理论证结论(论点) 对比论证 失道寡助三、教学反思:1、教学仪态方面有待提升,为保证课堂整体效果,教师应避免习惯性动作;2、消除紧张心里,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特长;3、文言文教学重点应在课堂上体现,比如:文本适时朗读、文言知识积累、重点句子翻译等;4、拓展环节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这样才能突出言为心声,提升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