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高二中2014届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图表明了政治文化与政治体制的关系。其中公民占比例越大,民主体制越容易实现;而臣民、愚民占比例大,则民主体制越不容易实现。如果把19世纪末的美国称为“民主的工业国家”,德国称为“权威的工业国家”,那么同时期的“民主的前工业化国家”对应的是A.法国 B.英国 C. 俄国 D. 中国2、近代一位日本官员说:“这就像乘坐三等火车一样,最初这里有足够的座位,但是,当更多的乘客进来后,这里就没有位子给他们坐了。假如你在肩肩相擦、用双臂支撑自己时失去了自己的地方,那么你就不可能再恢复原来的位置必然的逻辑要求人们既要站稳脚跟,又
2、要将双肘伸向任何可能出现的空间。”据此可知,这位官员主张A.大力发展交通 B.努力发展经济 C.学习欧美文化 D.进行对外扩张3、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B、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4、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 B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沦为盗贼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
3、盗贼 D重农抑商政策,导致礼乐制度崩溃5、南朝谢灵运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糜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针对以上情况,北魏孝文帝所采取的改革措施是A、推行均田制 B、设立三长制 C、推行新的租调制 D、汉化政策6、清朝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写到:“盖(孝文)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此话属于对孝文帝改革的A客观表述 B客观记载 C客观评论 D主观评论7、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侯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
4、,皆改之”。据此,孝文帝进行姓氏改革的依据是( )A.鲜卑族和汉族风俗习惯相同B.鲜卑族和汉族都崇拜黄帝C.鲜卑族和汉族自古以来都生活在黄河流域D.鲜卑族和汉族有共同的祖先8、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 B. C. D. 9、
5、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最能体现其阶级属性的是A方田均税法 B募役法 C青苗法 D保甲法10、历史上的改革往往因专注前朝制度之弊,而忽视了创新制度存在的潜在危害,给社会带来严重的问题,以下各项突出地说明这一点的是( )北宋初的军事改革 北宋初的财政改革 王安石的募役法 商鞅变法按军功授爵 A、 B、 C、 D、11、改革开始后,穆罕默德阿里在开罗任命一名警官负责治安,这位警官拥有很大的权力,可以随意处置犯人。夜间,他率领巡警四处巡逻,并规定行人在日落后一小时必须手提灯笼方能通行,违者投入监狱。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整顿社会秩序,严格控制人民 B.加强社会治安,依法治国C.改革社会风俗,推进近代化
6、D.提倡新新式生活,革新政治 12、1824年,俄国十二月党人认为,“把人当作东西一样转让、抵押、赠送和继承,任凭自己的专横霸道”,“乃是最可耻的、违背人性和自然规律”的丑恶事情。这表明 A. 解放农奴已成为社会共识 B. 农奴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C. 启蒙思想已经传播到俄国 D. 俄国资产阶级力量已发展壮大13、在促进社会转型的改革过程中,一般都会涉及到土地政策的变革。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保护自耕农经济 B梭伦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贵族任意兼并土地C北宋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税法,有利于使赋税负担趋向公平 D俄国1861年改革规定农民可以出钱赎买属于自己的土地1
7、4、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资本主义占优势的省份总计19个,工役制度(1861年改革后,农民因缺少土地而被迫租种地主土地,实行工役地租)中占优势的省份总计17个,两种混合制度占优势的省份总计7个。这说明( )改革已使农奴制名存实亡 改革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改革后的农村经济是农奴工役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相结合的复杂形式 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A、 B、 C、 D、 15、1902年,京师大学堂的日本教师在生物课上解剖了一只羊,西太后闻后大为震怒,管学大臣张百熙急得入朝叩头自请处分。这则史实反映了 ( )日本对中国文化入侵 西太后伪善、愚昧在封建专制统治下,教育改革举步艰难 近代科学
8、进入了校园A B. C. D.16、从促进近代化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C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17、雅典梭伦改革、秦朝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A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B都缓和了社会矛盾C都打破了世袭特权 D都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18、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后来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 这里的“天下法”是指( )A分封制 B宗法制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皇
9、位世袭制19、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官僚政治体系的确立 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 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A B C D20、在电影电视等文艺作品中,人们经常会看到臣民把皇帝称为“陛下”的情景。“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A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B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C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 D皇
10、帝威严的体现21、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甲骨文中描述分封制的是() A A四手共抬一B巡行于通卫以保卫城邑之安全C阡陌纵横之农田D执干戈以卫社稷22、有人在研究明朝皇帝系列表时发现部分明朝皇帝的名讳,体现了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中五行相生说,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再生木(见下表)皇帝称号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宪宗皇帝姓名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见深相互关系明太祖之子成祖之子仁宗之子宣宗之子英宗之子名中的偏旁木火土金水依据表中所列现象判断,其所隐含的思想有祈盼专制政权的生生不息 反映宗法血缘的代代相传 表达分封制度的世世相袭 显示“朱”姓大族的赫赫
11、尊贵A B C D23、“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B.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的团结及内部的稳定C.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D.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24、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一;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表二。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宿州角亢
12、氐兖州房心豫州尾箕幽州室壁并州虚危青州表一 表二宿国角亢郑氐房心宋尾箕燕室壁卫虚危齐A“天人感应”的思想 B中国古代早期的天文学成就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君权神授”的思想25、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路德等改革家)提出改革婚姻制度的主张,具体内容是:制订新的婚姻法规,废除秘
13、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它不经过婚礼,也不需要取得父母的同意和公众的承认),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等。新的婚姻法规定,结婚不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材料二 新教的婚姻改革家们在付诸实践的时候比较保守,往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这使得父母们实际上控制了儿女的婚姻。新教徒视婚礼为大事,强调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才算完成了结婚。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教徒结婚的条件。(4分)(2)在婚姻改革前后,婚姻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怎样变化?
14、(2分)上述婚姻改革对西欧社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6分)27、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朗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1871年12
15、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国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材料二:明治维新也存在不足和局限,主要是明治改革显著的不平衡性和不彻底性。改革涉及物质、体制和精神三个层面,物质层面比较容易通过引进、移植来实现新旧更新,日新月异,成
16、就惊人。在体制方面,实现新旧更替要难一些。精神层面属于深层次,明治年间这方面的实质性进展很有限。 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请回答(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10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涉及物质层面的政策,及日本改革后在体制、精神上的局限性的史实。(8分)28、学界眼中的戊戌变法材料一: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材料二:长时
17、间来,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巨。近20年来,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戌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材料三:戊戌变法以政变的形式收场,原因很复杂,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最近20多年的研究表明,在1898年秋天的北京,确实发生了一场政变,但这场政变的发生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清政府对维新势力进行镇压,也要看到先有康有为策划武装暴动,企图利用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的新军及毕永年、唐才常等
18、江湖力量,包围慈禧居住的颐和园,试图以暴力手段解决反对派,推动变法。然而,改革者的这些举措很快被后党获悉,于是慈禧迅速出击,逮捕、杀戮六君子,康梁等人也被迫流亡海外。 选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问题: (1)材料一把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概括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3分)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用史实说明你的理由。(6分) (3)材料三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提出了什么看法?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研究者观点不同的因素有哪些?(3分)上高二中2014届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
19、答题卡 一、选择题(252=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材料题(共50分)26. (1)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教徒结婚的条件。(4分)(2)在婚姻改革前后,婚姻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怎样变化?(2分)上述婚姻改革对西欧社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6分)27.(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10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涉及物质层面的政策,及日本改革后在体制、精神上的局限性的史实。(8分)28.(1)材料一把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是什
20、么?(2分) (2)据材料二,概括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3分)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用史实说明你的理由。(6分) (3)材料三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提出了什么看法?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研究者观点不同的因素有哪些?(3分)上高二中2014届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答案110 CDDBC DDCDB 1120 ACDDD CCCCC 2125 DCBCD26、【答案】(12分)(1)条件:依法登记;家长同意;婚礼公开;要有证婚人(4分) (2)变化:以教会为主导转变为世俗力量(政府和家长)为主导。(2分) 积极影响:冲
21、击了传统婚姻;削弱了教会权力;宣扬了人文主义;增强了人们的法制观念(6分。只要答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三点即可)27、【答案】(18分)(1)中国为了劝阻列强“修约”,防止其扩大侵略权益;(2分)日本为了与列强修改不平等条约,向西方学习。(2分)中国聘用外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中下级官员;(2分)日本以本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明治政府要员。(2分)晚清政府重视不够,被动应付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2分)明治政府高度重视,主动适应近代化要求。(2分)(2) 殖产兴业;近代天皇制度;灌输忠君思想(或“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军国主义精神(或武士道精神)。(8分)28、【答案】(20分)(1)第一次提
22、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2分)(或跨出了中国近代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步) (2)保守;近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激进。(3分) 保守:借助儒家思想;单纯依靠皇帝;不敢反动群众。近代化一环:开国会定宪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宣传西方民主思想。 激进: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缺乏改良的社会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没有充分的思想动员。(6分,只能选其中一个方面赋分)(3)看法:材料三认为是由于维新派铤而走险,企图武装暴动,招致顽固派镇压 (3分) 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政治上不成熟,与顽固派对比实力悬殊大。(3分) (4)政治因素,时代发展,史学方法论(史学发展)。(3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