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36讲 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25403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36讲 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36讲 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36讲 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36讲 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36讲 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36讲 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36讲 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36讲 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36讲 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36讲 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36讲 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36讲 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36讲 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36讲 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36讲 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36讲 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36讲 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36讲 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36讲 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36讲 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第36讲 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6讲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一)提出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2目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3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4内容: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5成就(1)涌现出一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2)电影和戏剧创作百花争艳。(二)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样板戏”一枝独秀。(三)复苏:改革开放后,在“双百”和“二为”方向指导下,文艺创作再现勃勃生机。(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1废除旧的教育制度(1)方针: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

2、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2)措施:改造旧教育、旧学制,创建新教育管理制度。(3)作用: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2建立新的教育制度(1)措施: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刘少奇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2)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是为人民大众服务。(3)意义: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1表现:“停课闹革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教育革命”的展开和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办法。2影响: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三)教育

3、事业的蓬勃发展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2措施:恢复高考、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以及教育立法的较大进展。3成就:各级各类教育跨上了新台阶: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成人教育成绩显著,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发展迅速。(一)科研的起步与成就1国防科技(1)1958年建成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2)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3)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2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

4、晶牛胰岛素。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1背景:“文化大革命”造成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越拉越大。2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3意义: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1表现(1)核技术方面:核武器技术不断发展并在农业、科研等方面和平利用。 (2)空间技术领域:1984年,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3)航空航天事业: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2003年1

5、0月,中国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4)信息技术领域:1983年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2002年,研制出运算速度可达每秒1.027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5)生物工程领域:相继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2意义: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1)科技的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2)科学技术日益加速转化为生产力,有力地推动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进程。(3)科技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4)科技发展促进教育和文化的发展。(5)科技的进步推动当

6、今社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图解历史】信息提取:在艺术问题上实行“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实行“百家争鸣”。“双百”方针促进了艺术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繁荣了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提示】对“八字”方针的认识(1)含义:调整是指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巩固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充实那些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发展新兴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及劳动生产率。(2)关系:调整是“八字”方针的核心,调整的目的是巩固、充实和提高。【教材补遗】“教育大革命”的提出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指示突出强调了“两条路线之间的斗争”和“克服教育工作中的右倾思

7、想和教条主义思想”,提出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应当成为中等以上学校“普遍和经常的方法”,提出“必须把生产劳动列为正式课程,每个学生必须依照规定参加一定时间的劳动”。在教育事业发展中,提出从大区到省、地、县都要建立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要求在15年左右时间内普及高等教育。“教育大革命”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教学改革,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开展勤工俭学。【轻巧识记】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信息提取:现代中国的教育方针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形成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断层”;新时期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漫画解史】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背景信息提取:中国研制原子弹是

8、为了打破美苏的核垄断、核威胁,增强国防实力。【概念阐释】“两弹一星”“两弹一星”指的是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原子弹和氢弹,原子弹是一种核裂变型原子武器,氢弹是一种威力更为强大的核聚变型原子武器。重点一文艺的多样发展 “双百”方针【论点】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之后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文化大革命”时期“双百”方针未能贯彻执行,文艺凋零、科研受阻;“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恢复贯彻“双百”方针,

9、我国进入了文艺的春天。史料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史料二中央现在着重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史料三长期以来,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众说纷纭。19491978年,我国史学界不重视对李鸿章的研究,在为数不多的论著中,以否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多持肯定态度,对其评价更加客观、全面。戴仕

10、军李鸿章研究概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史料解读】(1)史料一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双百”方针,强调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不同适用领域。(2)史料二中“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说明了实施“双百”方针的根本目的;史料二中“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说明了实施“双百”方针的直接目的。(3)史料三通过改革开放前后对李鸿章的不同评价,说明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日益解放。【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二,指出党中央提出“双百”方针的原因和主要目的。试答:(2)根据史料三,19491978年,我国史学界对李鸿章的研究以否定为主的原因

11、有哪些?试答:(3)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对李鸿章的研究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试答:【提示】(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现代科技和繁荣文学艺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和“文化大革命”的接连出现,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来批判,一些优秀的文艺作品也被错误批判,严重妨碍了科学文化的正常发展。(3)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左”倾错误到恢复“双百”方针,思想日益解放;史学观念的改变,史学研究由较为限制走向相对开放、自由。【历史追问】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实质相同吗?试答:【提示】 不相同。战国时期

12、的“百家争鸣”反映的是政治斗争的激烈,流派多且阶级鲜明。“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上,没有阶级的差别与对立,二者实质不同。1从“双百”方针的内涵看,“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学术问题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针。2从背景来看,“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3从基本精神来看,“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是要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术、学术民主,其实质是为人民服务。4从受挫原因看,“双百”方针在贯彻过

13、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左”倾错误干扰造成的。5从历史经验教训上看,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化无法实现“百家争鸣”;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文艺界就无法实现“百花齐放”。“双百”方针能顺利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文化就能兴旺发达。1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2有利于促进文学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社会主义文化繁荣。3有利于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4有利于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重点二百年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史料一1947年中国高等院校中政法系科的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

14、这一比例下降到2%。1946年,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调整产生了许多专业工学院。陈辉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史料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史料解读】(1)史料一说明了1952年我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工作的概况。(2)史料二说明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及意义。【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52年院系调整的背景、主要特点。试答:(2)史料二表达了什么观点?试答:【提示】(1)背景:中

15、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政权得以巩固;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即将开展;院系调整机构以及垂直的行政领导体制的建立。特点:偏重工科,严重削弱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照搬苏联模式或者全盘苏化;等等。 (2)强调教育的基础性、重要性,要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历史追问】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试答:【提示】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全面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高等院校的调整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高等院校调整的原因(1)国外

16、因素:国际局势的推动与苏联教育模式的吸引。(2)政治因素:巩固政权、发展教育的需要。(3)经济因素:国民经济体制与工业化建设的要求。(4)思想因素:思想纯化提供的便利。(5)自身因素:革除高校自身弊端的内在要求。2辩证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高等院校的调整(1)积极影响适应了国家政治经济建设的要求,有利于提升国民综合素质。奠定了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基本格局,优化了教育结构。扩大了高校规模,提高了办学效益。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促进教育功能的转变。改善高等教育的地理分布,促进教育平衡发展。(2)消极影响削弱了综合大学的影响力,人文社会学科被边缘化。专业设置过细,学术生命萎缩。过度重视意识形态,

17、导致指导思想偏颇。准备不足、工作过粗、速度过快,有“左”倾倾向。重点三“大国重器”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论点】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1970年4月1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并建立起独立自主、完整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史料一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们不先进攻别人。别人要欺负

18、我们,进攻我们,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毛泽东史料二据 1949 年 10 月调查,全国科技人员不足 50 000 人,其中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不到 500 人。我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在当时,苏联毁约停援,撤走专家,西方科技封锁,又正值困难时期,我国科学家、解放军和工人跋涉戈壁滩,风餐露宿,夜以继日。史料三当代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史料解读】(1)史料一说明“两弹一星”的研制是为了保卫国家安全。(2)史料二主要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研制“两弹”的艰苦

19、条件。(3)史料三说明邓小平和袁隆平对解决农村、农民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问题思考】(1)结合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阐述“两弹一星”的主要背景和历史功绩。试答:(2)根据史料三分析,中国农民为什么那样说?试答:【提示】(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现代科学技术基础十分薄弱,技术人员紧缺;苏联毁约停援,撤走专家,西方科技封锁,国际环境恶化;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经济还不发达,科研人员生活条件恶劣。功绩: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同时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2)邓小平在全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

20、农业的发展;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历史追问】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因。试答:【提示】改革开放的实行;综合国力的增强;党和政府对科技的重视(如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行。分析影响现代中国科技文化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科技文化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20世纪中期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3)党和政府的重视、支持。(4)广大科技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5)

21、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2不利因素(1)“左”倾错误思想对文化战线的长期干扰和破坏,使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2)历史上轻视科技的观念对人们心理的影响。(3)中国革命胜利后,大批工农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有重实践、轻知识的倾向。(4)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家缺乏对世界先进文化的了解与学习。 阶段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以来背景(1)美国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图扼杀新生政权(2)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3)美苏争霸,造成世界局势紧张(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3)改革开放日益深化侧重点发展军

22、事科技,如原子弹、导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以提高国防实力(1)科技为经济服务,如注重核能的和平利用(2)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影响(1)巩固并维护了中国国防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外部环境(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综合国力,缩小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研真题引领航向1(2018高考江苏卷T13)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命题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C第一颗

23、原子弹爆炸成功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解析:选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个选项内容都属于我国独立自主研发取得的科技成就,但其中属于改革开放时期取得的成就是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B项正确。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于1970年;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由此可知A、C、D三项内容都属于改革开放前的成就,排除。2(2017高考全国卷T31)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命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教育发展的特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

24、作者的艺术想象解析:选C。婆媳上冬学是新中国扫盲教育的真实写照,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故C项正确。文人画注重写意,与材料作品风格明显不符,排除A项;20世纪50年代西方流行现代主义,与材料作品风格不符,B项错误;材料中作品描述的是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不是作者的艺术想象,D项错误。3(2017高考全国卷T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命题点: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

25、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解析:选C。材料中高校在校生总数的增长,是人才选拔制度改革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这体现的是人才选拔制度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A项错在“解决”;材料没有体现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排除B项;高等教育并没有普及,D项说法错误。练模拟能力提升1(命题点:“两弹一星”研发的时代背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人类战争形态正发生着重大变化。在苏联领导人眼中,以人力、兵力为主要战斗力的中国军事力量已不值一提。赫鲁晓夫说:“民兵,对于有现代化武器的我们来说,这不是军队,这

26、是一堆肉。”为此我国()A发展“两弹一星”计划,应对大国挑战B研制高性能计算机,增强军事实力C开展“科教兴国”战略,提升综合国力D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打赢现代战争解析:选A。发展“两弹一星”计划,应对大国挑战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故选A项;研制高性能计算机,增强军事实力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B项;“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排除C项;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是从1992年开始的,排除D项。2(命题点: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下,取得的科技成果包括()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掌握卫星回收和“一箭多星”技术“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

27、发射远程运载火箭ABC D解析:选C。1984年,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故正确;20世纪80年代,我国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故正确;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故错误;1980年5月18日至21日,中国向太平洋海域发射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故正确。C项符合题意。3(命题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据统计,1975年中国艺术表演团体共 2 836 个,1980年增加到 3 566 个,其中戏曲剧团最多,有 2 224 个;最少的是乐团、合唱团,仅有11个。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文艺领域的发展布局趋于平衡B文化体制改革已深入

28、开展C文艺界仍然受“左”倾错误影响D“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新中国艺术团体的发展布局是相当不平衡的,“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倾思想依旧在作祟,故选C项。4(命题点:时代背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下面是19511959年中国青年报中新闻漫画题材比例变化的折线图。这些变化()A说明现实环境对艺术创作影响较大B表明“双百”方针得到顺利贯彻执行C反映了新闻题材创作形式的多元化D弱化了报刊与杂志的政治宣传功能解析:选A。由材料可知,反映社会生活的新闻漫画题材比例变化较大,反映经济、政治的新闻漫画题材比例相对平稳,由此可见,19511959年中国社会现实环境对艺术创作有较大

29、影响,故A项正确。5(命题点: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1978年12月26日,正处在圣诞假期中的美国迎来了52位来自大洋彼岸的中国留学生,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对这一事件解读正确的是()A改革开放促进中美两国教育交流B中国大力推行全方位外交的政策C“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中美交流D中美正式建交开创中国留学教育解析:选A。“1978年12月26日,正处在圣诞假期中的美国迎来了52位来自大洋彼岸的中国留学生”这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美教育的交流,故选A项。6(命题点:现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从1980年夏季到1981年夏季的一年中,连续举办了三个大型讲习班,分别是:“数量经济学

30、讲习班”“国外经济学讲习班”和“发展经济学讲习班”。同时期,大批高校的优秀毕业生由政府派遣,赴欧美和日本的高等院校留学。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A社会发展渴求专业人才B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接轨C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D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果解析:选A。据材料“从1980年夏季到1981年夏季的一年中,连续举办了三个大型讲习班”“大批高校的优秀毕业生由政府派遣,赴欧美和日本的高等院校留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此时的人才培养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故选A项。(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通过接管、整顿、改造等措施掌握了绝大

31、多数新闻媒体的资产、设备、人员等控制权以后,充分利用这些“喉舌”“工具”或“武器”,对重大政治事件,统一由中央引导,从而形成全国范围的社会舆论。由此可知,新中国()A建立了广泛的人民民主政权B开展了文化普及教育工作C重视对思想意识形态的管理D实行新闻自由的方针政策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党和政府通过接管、整顿、改造等措施掌握了绝大多数新闻媒体的资产、设备、人员等控制权”“对重大政治事件,统一由中央引导,从而形成全国范围的社会舆论”可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舆论的宣传及意识形态的管理,故选C项。21956年,中国文化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后不仅许多传统剧目经整理加工后重新上演,而且

32、这年秋天,北京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上演了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柔密政与幽雨叶(当时的译名)。由此可知,这次工作会议()A贯彻了“百花齐放”的方针B旨在恢复传统的戏曲剧目C促进了文艺创作意识形态化D根除了“左”的文艺路线解析:选A。根据材料“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后不仅许多传统剧目经整理加工后重新上演,而且这年秋天,北京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上演了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柔密政与幽雨叶”可见,不同类型的文艺作品都能上演,这是贯彻“百花齐放”方针的表现,故A项正确。3(2020常州调研)1956年12月,我国文化部发出了关于国营剧团试行付给剧作者剧本上演报酬的通知,通知指出实行

33、按劳取酬的原则,必须推行剧本上演报酬制度。上演报酬制度的确立反映出()A市场调节机制指导文化建设B文化工作追求以经济效益为中心C国家对戏剧文化发展的重视D知识分子的待遇落后于其他阶层解析:选C。C项表述与题目中“1956年12月,我国文化部发出了关于国营剧团试行付给剧作者剧本上演报酬的通知”相符,故C项正确;A项表述中“市场调节机制”与题目中“1956年”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不相符,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题意无关,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牵涉知识分子与其他人员待遇情况的对比,无法得出知识分子的待遇落后于其他阶层的结论,故D项错误。4(2020苏州一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传统绘

34、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完全的排斥;但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而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这反映了()A社会制度转型促进了文化的繁荣B文学艺术事业发展受政策因素影响C盲目学习苏联影响民族文化保护D邓小平主持科教工作推动拨乱反正解析:选B。从材料中不同时期对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态度的变化看,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主要体现在政治因素的影响,故B项正确。A项错在“社会转型”上;材料没有体现苏联的影响,排除C项;D项发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时间与材料不符,故排除。51957年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政治和业务是对立统一的,政治是第一位的,一定要反对不问政

35、治的倾向。”1958年提出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61年重新确定教育方针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反映了()A“左”倾错误没有影响社会主义教育探索B社会主义教育改造基本完成C“立德树人”在教育中越来越受到了重视D教育领域意识形态色彩加强解析:选C。根据材料“政治是第一位的,一定要反对不问政治的倾向”“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可知,社会主义道德越来越受重视,故选

36、C项。6下表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学生在总学生中的占比情况。从比值变化中,我们可以得出()年份194919531956文科学生占比33.10%14.90%9%A国家发展工业的需要B教育体制照搬苏联模式所导致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D国家调整国民经济的需要解析:选A。19491956年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学生在总学生中的占比不断下降,这是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化发展的影响,此时需要大量的理工科人才,故选A项。7(2020扬州调研)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与中央同志谈话说:“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

37、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他同时还指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邓小平的看法旨在()A初步建立起国民教育体系B推动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C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D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解析:选B。根据材料“必须有知识,有人才”“要经过严格考试”“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教育领域实事求是的表现,旨在推动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故选B项。8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年)中首次提出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思想。而跨越式发展必然要通过创新来实现。

38、自此之后我国在工业化方面的突破性创新是()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信息化带动工业化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解析:选C。根据材料“而跨越式发展必然要通过创新来实现”得出创新体现在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科技动力上,其可以推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故C项正确。9.年份2013201420152016中等职业教育6756201 601593普通高中823797797803上表为20132016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单位:万人)统计表。据此可知,我国()A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措施B推行“科教兴国”战略C教育改革放缓和迟滞中等教育发展D对高校建设力度加大解析:选A。根据上表中我国中

39、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招生情况可知,两项基本趋稳,共同发展,故选A项;材料不能反映科教在整个国家发展中的分量,排除B项;招生人数基本稳定,说明两项教育运行平稳,排除C项;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均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排除D项。10(2020苏州一模)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公式表述是: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75%)资本增长(25%)。美国1984年以后,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技增长教育增长)。在此背景下我国()A提出了“双百”方针 B颁布了义务教育法C恢复了高考制度 D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解析:选D。据材料“经济增长(100%)34

40、%(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技增长教育增长)”可知,科技与教育作用比较突出,在此背景下中国采取“科教兴国”战略,故选D项。11(2020宿迁期末)改革开放这40年来,中国的人力资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1659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981年的不到5年上升到2016年的10.35年;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由1982年的0.58%上升至2015年的44%。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教育体系逐步形成B“科教兴国”战略实行C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D教育改革举措深入落实解析:选D。据题干可知,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说明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故选D项;“国民教

41、育体系逐步形成”是在1965年,排除A项;“科教兴国”战略是为了促进科技发展和教育进步,是从1995年开始实施的,排除B项;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的提高不是因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排除C项。12(2020南京、盐城联考)1958年中国科学院生化所最终确定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课题,计划完成的时间也一再提前,由最初的五年改为四年、三年、二年,最后决定把这项工作作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该课题最终完成于20世纪()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 D80年代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5年9月17日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故选B项。131959年6月,苏联决定提前终止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

42、,不再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模型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随后,美国、英国、法国三个核大国也对中国在原子科学技术上实行严密的封锁。上述情况逼出了中国自研原子弹的“596工程”。这说明中国的原子弹研制()A缺乏人才 B缺少技术C开局不利 D迎难而上解析:选D。依据材料可知,1959年6月,苏联决定提前终止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随后,美国、英国、法国也对中国实行技术上的严密封锁,从而逼出了中国自研原子弹的“596”工程,这说明在顶着严峻的压力下,中国人没有屈服而是迎难而上,故选D项。14(2020南通调研)下图漫画爆炸声中除旧创作于1966年,该漫画反映出当时中国()A成功步入航天时代 B尖端科技领先美苏C

43、国防能力已大大加强 D开始打破大国核垄断解析:选C。中国核爆炸成功表明中国国防能力大大加强,故选C项;中国成功步入航天时代是在1970年,排除A项;中国核爆炸成功是在美苏之后,排除B项;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开始打破大国核垄断,排除D项。15(2020盐城三模)198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大力加强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间环节,促进研究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并使各方面的科学技术力量形成合理的纵深分配。”该决定()A成为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根本指针B调整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C全面落实了“科教兴国”

44、的战略D有利于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可知,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应当按照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材料中“促进研究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有利于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社会主义运动史 1952年121422 1953年181626 1954年8200 1955年242630 1956年192117 1957年61218 摘编自孙义坤建国以来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述评 上表为19521957年高考历史试题内容情况表

45、(单位:%)。从中概括出该时期我国高考历史试题的一个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解析:材料列举了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运动史三大知识点在高考中所占比例。根据19521957年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结合国际背景分析作答。答案:示例一特点:注重对革命史的考查。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形势的不断变化(或新中国成立后“三大运动”“三大改造”的开展);阶级斗争史(革命史)思想一统天下;社会主义教育指导思想的确立;历史教学大纲及历史教材的影响。(任答三点, 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二特点:内容侧重于政治史。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形势的不断变化;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社会主义教育指导思想的确立;历史教学大纲及历史教材的影响;苏联教育的影响。(任答三点,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