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360KB ,
资源ID:1125371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2537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教师用书:专题14 第28讲 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教师用书:专题14 第28讲 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 WORD版含解析.doc

1、专题十四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时空坐标专题概览第28讲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对应学生用书第237页)考点1 蒙昧中的觉醒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智者的启蒙1背景(1)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2)希腊工商业发展、平民地位的提高。(3)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2性质是一场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的运动。3特点(1)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2)注重实利。(3)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尖锐地批判传统,敢于创新,4代表人物及观点普罗塔戈拉,思想观点的中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

2、的尺度”。5影响(1)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2)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而普罗塔戈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易误警示正确认识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精神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一种主张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威,关怀人的现实生活,追求人的自由、平等和解放的思想行为,这种精神对打破原始宗教对人的控制具有重大意义。二、苏格拉底的智慧1历史地位苏格拉底是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极高名望的人。马克思称他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2哲学贡献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认识你自己”成为苏格拉底哲学探索的指南。3捍卫人格尊严苏

3、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不敬神和腐化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苏格拉底自愿选择死!捍卫了自身的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概念阐释“美德即知识”“美德即知识”的意思是: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所在,知识是美德的充分条件,二者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它表明美德的本性是知识,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三、斯多亚学派的“人生而平等”1产生时间: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2代表人物:芝诺、西塞罗、塞内卡。3主要主张(1)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理性是人与生俱来的。(2)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3)人生而平等。4意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

4、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轻巧识记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理解史料研习归纳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史料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万物存在与否,全在人的感觉”。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一阵风吹来,你觉得冷它就是冷的,你觉得热,它就是热的。”普罗塔戈拉史料二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

5、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苏格拉底史料解读(1)史料一反映了智者学派的核心主张。解读时要注意分段概括和关键句。第一段表明普罗塔戈拉反对盲从、迷信神;“人是万物的尺度”表明普罗塔戈拉肯定人的地位与价值;第三段表明普罗塔戈拉强调人的自由的绝对性。(2)史料二反映了苏格拉底的核心主张。解读时要注意出处。“知识才是美德”表明苏格拉底强调知识与美德的关系,知识是美德的前提和基础。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概括普罗塔戈拉的主要思想,并评价他的这些主张。提示思想:提倡怀疑精神,反对盲从和绝对权威。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重视人的感觉,强调人的自由。评价:积极意义: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6、,肯定了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权威。局限性: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2)根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主张。反映了雅典社会当时具有怎样的社会特征?提示主张:美德即知识。特征:反映了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社会特征。(3)根据史料一、二,分析说明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差异。提示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自由),忽视道德;苏格拉底强调人的理性(美德)。史论归纳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比较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相同点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把研究的领域由神和自然转向了人和人类社会不同点对道德的认识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人是

7、万物的尺度,而各种知识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础强调知识的作用,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民主政治主张民主政治,有些激进学者还提出城邦公民应该人人平等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对民主政体特别是雅典后期的激进民主政治表示强烈反对历史地位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应用对点强化训练1古希腊的学者没有统一组织,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但在思想学说上,他们的观点和基本倾向却较为一致。以下观点属于“一致”的是()A感性的认识往往靠不住B全体公民参与城邦管理C平民政治是最好的政体D以个人判断为标准D材料与感性、理

8、性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在思想学说上”,不是强调政治,故B项错误;材料指思想领域,与政体好坏无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没有统一组织,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说明古希腊在人文主义领域,主张尊重人的价值尊严,故D项正确。2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史上颇具影响的一股思潮,马克思韦伯认为智者运动是“哲学的突破”。这里的“哲学的突破”表现在() 【导学号:62160140】A对物质世界的探索B对道德观念的重视C对人类自身的探索D对人权应用的创新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观念,故B项错误;智者学派从之前研究神、自然界转向研究人,故C项正确;智者学派没有

9、提出关于“人权”的观点,故D项错误。3苏格拉底倡导“知德合一”学说,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苏格拉底的这一主张()A说明了知识是生存之本B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反思C否定了人是万物的尺度D表明他反对希腊民主制度B苏格拉底倡导“知德合一”学说,认为知识是美德之本,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知德合一”学说是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故B项正确;苏格拉底没有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故C项错误;苏格拉底反对希腊民主制度,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4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说:“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形体,穿戴和人相同。

10、”这一观点()A反对天主教会权威B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C具有唯物主义色彩D否定宗教神话的作用B公元前6世纪天主教会还没有建立,故A项错误;从材料信息“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和人相同”等信息可以看出,色诺芬尼认为人、神一样,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否定神的存在,故D项错误。考点2 神权下的自我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古典文化的“再生”1背景(1)基督教在欧洲建立了神权统治,西欧经济复苏和发展、城市的兴起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意大利一些城市的市民阶层和世俗知识分子要求建立自己的文化。2表达形式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

11、的文化主张。3旗帜文艺复兴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从恢复被基督教禁欲主义所泯灭的人性开始。4兴起(1)表现形式: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是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开始。(2)代表:文艺复兴初期意大利出现的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谱写了人性的欢歌。有人把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并列,称之为“人曲”。5发展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6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自希腊的智者运动以来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轻巧识记文艺复兴运动(1)一个核心思想:人文主义。(2)一个发源地:意大利。(3)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4)美术三杰

12、: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5)四点背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宗教文化的钳制;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二、与上帝直接对话1背景中世纪的德国一直处于经济分散、政治分裂的状态,罗马天主教教廷在德国的势力最大,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最多,“德国是教皇的奶牛”。2直接起因1517年,教皇以修缮教堂为名,大量出售“赎罪券”,激起了德国各阶层民众的愤慨。3兴起马丁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前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一场关于赎罪券的辩论。4宗教改革带来的变化否认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简化了宗教礼仪;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认为教会应从属于国家。5影响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

13、,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它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轻巧识记图解马丁路德与罗马教会主张的基本区别理解史料研习归纳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体现的人文精神史料一“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史料二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史料三“宗教改革”这个词一样有误导作用。路德一开始是一个改革家,但

14、最终却成为了一个革命者,这是他与罗马教会坚定抗争导致的结果。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腐败落后现象作出的反应,其中包括部分牧师包括教皇的放荡生活不受教会法律约束的特权和豁免。尽管这些很能激起人们的抗议,但它们仅是清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史料解读(1)史料一“侧重于知识分子”“欧洲人民”说明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运动的群众基础更广泛;“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反映了宗教改革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2)史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在得救方式方面的主张。注意史料的出处是本史料解读的落脚点。“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说明了马丁路德主张“

15、因信称义”,从根本上否定了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3)史料三认为,宗教改革表面看是一场反对教会腐败、压榨的宗教改革运动,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马丁路德是一位资产阶级革命家。罗马教会的腐朽生活、特权等是宗教改革反对的目标,也是引发宗教改革的原因,但不是宗教改革的实质目的,其实质目的是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的革命。史料运用(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并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提示诉求: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关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

16、,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2)史料二体现了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有人认为马丁路德的主张树立了上帝的权威,因此马丁路德的学说与人文主义没有联系。对此你如何理解?提示马丁路德的学说强调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每一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虔诚信仰使自己摆脱“罪恶”,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它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3)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的影响。提示宗教改革的实质是一场西欧各国早期反封建斗争的社会运动,矛头对准罗马天主教会,勇于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

17、的一页。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宗教改革进一步打击了西欧封建势力,削弱了天主教会的经济实力,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它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促进了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史论归纳宗教改革体现的人文精神(1)“信仰得救”,彻底否定教皇和罗马教会的至上权威,肯定了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具有鲜明的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色彩。(2)以圣经和个人内在信仰的权威否定教会特权和等级制度,确立了个人宗教信仰平等的权利。(3)

18、马丁路德要求建立独立自主的德意志民族教会,实际上是把人文主义关于民族自由的理想进一步推向政治现实。(4)宗教改革的最大影响在于,成功运用了人文主义的世俗精神创造出新教伦理,把人的心灵从罪恶折磨、来世拯救和教会束缚中解脱出来,使世俗生活与世俗人生焕发出勃勃生机。应用对点强化训练11415世纪,欧洲的人们逐步背离上帝,崇拜自我或崇拜世间的人或物,并鲜明地提出了“服从你的意欲而行”。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兴起B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C生物进化论的传播D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A1415世纪,欧洲的人们批判封建神学,“崇拜自我或崇拜世间的人或物”“服从你的意欲而行”表明,此时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19、人文主义得到传播,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故A项正确。2但丁的神曲,全诗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拉斐尔创作了一系列圣母形象;米开朗琪罗也为圣彼得大教堂创作大理石雕塑作品哀悼基督等。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导学号:62160141】A人文精神严重缺失B世俗艺术水平落后C并不反对宗教信仰D仍坚持以神为中心C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义,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文艺复兴的很多作品都是宗教题材的,未提及世俗艺术的水平,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借助宗教文化宣扬人文主义体现其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反对以神为中心,提倡以人为中心,故D项错误。3运用结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可以用

20、来说明()A宗教改革发生的必然性B灵魂自救途径的转变C信徒地位的重大变化D新教主张过世俗生活B根据题目可以看出,宗教改革之前是“因行称义”,宗教改革后是“因信称义”,宗教改革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资产阶级利益的需求,是教会腐朽的结果,并非宗教改革发生的必然性,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信徒可以直接和上帝对话,即灵魂自救途径发生转变,故B项正确;通过宗教改革,教会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故C项错误;题干并未牵涉新教过世俗生活的表述,故D项错误。4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而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这一现象()A弱化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B打破了

21、神学对科学技术的束缚C直接推动了德意志地区的统一D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兴起与发展D根据材料“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强化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并不否定神学,故B项错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德意志统一完成于1871年,二者没有直接联系,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而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兴起与发展,故D项正确。(对应学生用书第241页)20122017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考纲卷别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全国卷2017古代雅典人文思想全国卷2015苏格拉底思想

22、主张(法制观念)全国卷201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考情分析本部分内容在全国卷中属于低频考点,但选择题、非选择题两种题型均有考查。其最大的亮点是在试题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良好的价值引领。高考命题探究找规律立足史料实证创设情境灵活考1.(2017全国卷)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B古希腊的神话是一种传统文化。在古希腊的神话中,诸神具有人的一些特征,

23、意味着蕴含人文思想,说明了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中,B项正确。2(2010全国卷)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B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之“历史理解”。“数量平等”的意义是你所得与他人所得的相同事物在数目和容量上相等;“比值平等”的意义是根据各人的真实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指依据个人不同的能力给出相

24、应的分数,所以这是一种更接近于比值平等的做法,B项正确。名师点拨古代西方人文思想在全国卷选择题命制数量不多,学生的知识储备少,且通行教材版本知识构成有差异。高考在此处的命题主要是利用新材料、创造新情境,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进而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立足历史解释方法能力创新考3(2016全国卷)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D强调人的价值D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

25、罗米修斯中,普罗米修斯是爱护人类、不屈服于暴力的英雄人物。他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宙斯进行顽强的抗争。题干信息反映了当时雅典人强调人的价值,D项符合题意。4(2011全国卷)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B苏格拉底的本意是强调思想自由。“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体现了狂放不羁的自由思想,“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指对当时民主政治的破坏,

26、“对我的残害”指对生存权的破坏,故选B项。名师点拨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对人类各种精神文化遗产的无比珍惜,对人格与道德的不懈追求。全国卷命题注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遗产的现代意义,提倡传承文明、崇尚科学的精神。高考仿真演练明趋向1西塞罗说:“苏格拉底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了回来,引入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使之考虑生活和美德、善、恶的问题。”他旨在说明苏格拉底()A主张哲学研究的主体是人B发扬光大理性主义精神C追求功利主义的思想倾向D将美德与知识有机结合A题干中“引入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体现了苏格拉底的哲学是主要研究人的,故A项正确;发扬光大理性主义

27、精神是在启蒙运动时期,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对功利的追求及美德与知识有机结合,故C、D两项错误。2亚里士多德认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而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亚里士多德强调的是()A人无法克服情欲的控制B人性是制定法律的基点C法律是理性的体现D情欲与理性是对立的C由材料可知,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是能够免除情欲不良影响的理智的体现,言外之意是法律才是理性的体现,C项正确。3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多数作品仍然以神圣的东西作为创作主题,完全世俗的、拥有清醒的世界观的艺术家相对来说则是很少见的。这表明文艺复兴()A反对彻底摆脱宗教神学

28、的束缚B开始否定宗教神学的特殊地位C大多采用宗教形式宣传新思想D极力维护封建神学的专制统治C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因此其反封建的手法比较含蓄,大多采用宗教形式宣传新思想,C项正确。4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教师、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发表许多探讨“新教育”的论著,他们所要培养的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主要是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材料表明“新教育”()A以培养通才为主要目的B消除宗教对人的影响C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D反映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D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不能算作是通才教育,故A项错误;消除宗教对人的影响不是材料反映的信息,故B项错误;强调人的价值和尊

29、严是文艺复兴的宗旨,故C项错误;材料中“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等信息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的时代发展需求,故D项正确。5马丁路德认为人在世间的一切工作,包括社会劳作和家庭生活、教会服侍和国家公务以及士兵作战等,都是神圣的天职,渎职即渎神。马丁路德的实质目的是()A维护世俗君主的权威B将世俗生活神圣化C否定教会的权威D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C材料的主要意图为否定教会的权威,与维护世俗君主的权威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应该是将神权世俗化,故B项错误;马丁路德进行上述活动的实质目的是为了否定教会的权威,故C项正确;这样做在客观上会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并不是其实质目的,故D项错误。横

30、向比较,探讨历史规律历史解释理论阐释1探讨历史规律(1)历史研究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对认识客体进行直接的观察、接触、实验、检测,进而认识其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2)历史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受到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科技、地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历史的角度,需尽可能客观地、多角度地、发展地、辩证地看待和理解过去的事物。2历史比较是一种思维方法历史比较研究,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史实进行鉴别、分析的一种思维方法。比较法包括以空间为准的横向比较和以时间为序的纵向比较。3横向比较解读(1)横向比较,是对同时并存的同类事物的不同对象在同一标准的条件下进行比较的一种手段。主要是从空间角度,对不同民族、不

31、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2)通过横向比较,从相同之处出发,寻求其中的差异,进而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从而促进自身知识同化和能力的形成,以便从整体上来把握历史的发展。运用点拨1在历史研究中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从众多的历史现象中找出共同点和差异点,也可以从拥有共同本质的现象中找到各自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通过横向比较,可以使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问题,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增加对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的综合分析能力。从横向比较中发现历史发展中的区域性异同,克服历史研究中的片面性。史料一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召回人间,建立了一种理性主义道德哲学,旨在改善人的灵魂,复兴城邦。诚如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子产所说

32、的“天道远,人道迩”。孔子罕论形而上的天道,认为当务之急是研究人自身,矫正人性堕落。他创建仁学,探究人性,游说列国诸侯,以求重建合“礼”的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史料二孔子开创中国的“私学”,“有教无类”,门生三千,培育了许多政治才俊和弘扬儒学的学者。苏格拉底自喻为“牛虻”,整日里“到处不停息地激励、劝说、批评”,为了刺激、觉醒雅典“这匹已趋怠惰的壮马”。众多钦羡他的人从希腊诸城邦来到雅典投到他的门下,他培育了希腊古典哲学的众多精英。以上均引自叶秀山、王树人总主编西方哲学史第二卷横向比较:(1)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同时代的东西方先哲,都创建了以伦理为核心内容的新哲学,深刻影响了中西文化的历史进程。(2

33、)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教育家和道德师表,孔子培育了很多弘扬儒学的学者,苏格拉底培育了希腊古典哲学的众多精英。2(对接高考)归纳比较是高考综合能力考查的主要形式,高考非选择题的命题也多以主线贯通、中外关联的形式进行考查。围绕某一主题选取材料,进行横向比较。针对训练1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A提倡民本B呼唤仁爱C强调理性D倡导美德C“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并未体现出民本思想,故A项错误;“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也并未体现出仁爱思想,故B项错误;题干中孔子反对盲从,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二者都体现出

34、了理性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并未体现出美德的思想,故D项错误。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要“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又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许多人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二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布鲁尼指出:法不仅限制卑贱者、普通公民和富人,它也限制和约束法官、地方官吏、国王和君主,甚至对皇帝也要行使它的

35、统治权。1308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二世的加冕誓言中首次出现了“执行和保护本国选择的法律和习惯”的话。莎士比亚通过剧中人对威尼斯公爵说:“公爵不能变更法律的规定,因为威尼斯的繁荣,完全依赖着各国人民的来往通商,要是剥夺了异邦人应享的权利,一定会使人对威尼斯的法治精神发生重大的怀疑。”摘编自于沛世界通史材料二阐述了什么主要观点?材料一与材料二中的一些主张对于促进社会转型有什么积极作用?【解析】第一小问,可以从材料中布鲁尼对法律的认识角度回答“观点”。第二小问,可以从政治上向民主法治社会的转型,经济上向商品经济社会的转型两方面分析“作用”。【答案】观点:主张法治(王在法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外地人享有与本地人相同的法律赋予的权利)。积极作用: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法治,有利于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型;提倡重商主义,有利于农业社会向商品经济社会转型(或者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肯定天赋人权,维护个人利益,有利于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