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3单元 第30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2511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3单元 第30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3单元 第30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3单元 第30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3单元 第30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3单元 第30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3单元 第30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3单元 第30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3单元 第30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3单元 第30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3单元 第30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3单元 第30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3单元 第30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3单元 第30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3单元 第30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3单元 第30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3单元 第30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3单元 第30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3单元 第30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 第13单元 第30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0讲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一、新文化运动(一)兴起1背景(1)政治: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实行黑暗统治;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2)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3)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主张进行思想革命。2概况(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3)指导思想:西方的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4)主要阵地:新青年。(5)活动基地:蔡元培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宗旨,北京

2、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二)内容、表现与评价内容表现评价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民主包括民主思想和民主理念;科学指科学思想、精神、科学技术与知识等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崇尚科学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革的主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推动了文学革命;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新文学的典范为新文化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文化载体,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文化平民化出现平民教育思潮,推广白话文推动了近代思想文化发展新文化运动前期三大内容之间的关系

3、(1)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2)提倡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3)提倡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手段”。(三)影响1积极性(1)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2)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3)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觉醒。(4)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2局限性(1)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2)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4、传播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背景:受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一些新文化人士开始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2表现(1)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2)新文化运动中后期,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翻译、出版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著作,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3)毛泽东在湖南组织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1919年来到北京,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3意义:1921年,中国的先进分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酝酿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

5、告等文章,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形成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成熟1940年1月,新民主主义论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1945年春,中共“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丰富发展(1)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2)主持召开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变化和主要任务。(3)提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3评价(1)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是马列

6、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2)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它的形成过程中毛泽东做出了主要的贡献。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及特点(三)邓小平理论1发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中央主要领导人继续延续“左”倾错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内容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肯定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意义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转折2.形成20世纪80年

7、代(1)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内容: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提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一国两制”理论。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3深化20世纪90年代(1)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2)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3)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4影响: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取得了飞速发展,中国国力得到极大增强。(四)“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背景:世纪之交,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2主要内容(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地位确立: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列入党章。4主要作用(1)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2)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3)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联系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邓小平理论侧重于经济的发展和政局的稳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侧重于党的建设。(五)科学发展观1提出(1)2003年7月,胡锦涛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应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2)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2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3评价(1)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2)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升华,促使中国社会经济迈入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10、主义思想1背景(1)2012年,习近平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2)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理论探索并取得重大创新成果。2内容(1)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2)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等基本问题。(3)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

11、、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新文化运动的开展(1)背景、原因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束缚。(2)主张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3)影响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动下,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

12、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也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1陈独秀的政治理想陈独秀等倡导“民主”的直接目的,并非立即创建民主政治制度,而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观念,进行民主自由观念的启蒙,为民主政治营造社会基础,从根本上动摇封建主义的根基。聂家华、刘洪森中国近代史纲思维激活史料体现了陈独秀进行思想启蒙的政治理想。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美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思维激活史料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及毛泽东对世

13、界形势的把握。探究1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史料一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摘编自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史料二20世纪前期,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讨论。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20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1)

14、史料一中陈独秀对青年提出六点要求,其目的在于培育具有新思想的新青年。(2)史料二体现了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废除汉字。根据上述史料概括新文化运动的特点。提示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和精神追求;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是其重要局限性。新文化运动的特点(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为了实现民主政治。(2)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氛围。(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4)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以宣传资产阶级文化为主流;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探究2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

15、运史料一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有在矣。康有为(1898年6月)史料二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陈独秀复辟与尊孔(1)史料一反映了康有为借助儒学外衣来宣传维新变法、改制。(2)史料二认为孔教是中国真正实现民主政治的最大障碍,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政治,必须排除孔教。史料一、二都涉及如何对待“孔子”问题,二者在本质上有何区别?出现这种不同态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

16、示没有区别,二者在本质上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根本原因: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导致资产阶级力量不同。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命运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全面否定儒家的传统道德原因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与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袁世凯企图利用孔子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开始深入人心;陈独秀等人的思想和经历目的利用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扫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不足之处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全面否定儒家传统道德和中国传统

17、文化实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探究3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史料一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史料二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史料三我国的经济管理

18、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邓小平文选(1)史料一中“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说明,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2)史料二反映了外国学者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评价。(3)史料三反映了邓小平理论中对计划与市场及改革发展生产力和对外开放的论述。(1)史料一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何意义?(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是如何

19、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的。(3)依据史料三,指出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提示(1)观点: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的战略。意义:对新民主主义理论做了系统完整的叙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2)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3)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1)继承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邓小平坚持毛泽东把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的理论,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上,邓

20、小平坚持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的判断,进一步提出了用改革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邓小平坚持毛泽东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或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统一战线问题上,邓小平继承了这一民主革命的成功法宝,进一步提出了实现祖国统一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理论。(2)发展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实现了由以政治革命为中心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

21、场经济的转变。 立足家国情怀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论述时间内容1920年由于多次的交谈,一些当时的马列主义者,更加明白了苏俄和苏共的情况,得到了一致的结论“走俄国人的路”1928年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1928年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1956年适当调整和平衡工业与农业两大产业、重工业与轻工业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要坚持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

22、监督”1982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搬照抄别国经验,从来不能得到成功。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据张宪文等主编中华民国史、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等整理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马克思主义与近现代中国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确定选题角度,如革命道路问题、农民阶级的地位问题、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等。其次,根据论题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如从1920年到1928年间可提取俄式道路、农民运动与井冈

23、山道路;从1956年到1982年间可提取调整和平衡工业和农业两大产业、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作为借鉴苏联经验;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提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等。最后,根据提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表述成文即可。答案示例:论题: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解决中国革命与建设问题。阐述: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曾出现了许多理论,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托古改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三民主义都没能完成近代中国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而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无产阶级,联合广大农民阶级,进行了二十

24、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才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民主革命的反帝反封任务。在近代中国的工业化建设问题上,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虽然开启了工业化,也创办了一些工业企业,但没能完成中国经济工业化的转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搞官僚资本,控制国民经济,不仅未能实现中国经济工业化,反而排挤民族资本,使之逐渐陷入绝境。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在20世纪70年代末基本建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历史事实有力地证明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使中国走向民主独立、实现现代化建设。(注:该论题亦可拆分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和“只有马克思主义才

25、能解决中国建设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1)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2)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3)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新高考等级考试示范1命题点: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宣传(2021湖北选择性考试模拟8)曾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指出:“资本国在中国培植的经济势力,早已根深蒂固,牢不可破(中国)要想发展资本主义和各资本国为经济战争,恐怕要糟到极点了。”作者认为()A中国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B民族工业发展获得有利条件C资本主义无法解决中国问题D军阀利用帝国主义维持统治

26、尝试解题_C根据“(中国)要想发展资本主义和各资本国为经济战争,恐怕要糟到极点了”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中国想通过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抗衡西方国家,是不可能的,即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不可能的,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中国的经济结构问题,排除A项;根据“资本国在中国培植的经济势力,早已根深蒂固,牢不可破”可得出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因此不是有利条件,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军阀及其与帝国主义的关系,排除D项。2命题点:毛泽东思想(2021河北选择性考试模拟8)毛泽东在1940年指出,中国革命有阶段之分,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想在这两个革命中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阶段是走

27、不通的。这一论述()A丰富了中共二大的革命理论B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标志C阐释了对日持久作战的方针D是对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的回应尝试解题_A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有阶段性,要先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再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与中共二大上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内容相符,体现出对中共二大的革命理论的丰富,故选A项;中共走向成熟的标志是遵义会议的召开,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毛泽东对民主革命纲领和任务的阐述,未涉及对日持久作战和回应国民政府消极抗日,排除C、D两项。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价值取向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第2题素养对接唯物史观:继承与发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8、 经典题新情境考法借鉴【考法示例】还原社会情境,灵活考查新文化运动时期主流思想的转变(2019全国卷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知情境:本题以19151918年和19191922年两个时间段内新青年杂志词语出现频率的变化,还原社会情境,灵活考查学生对社会现象出现原因的分析。明立意:从流行词语出现频次的变化切入,考查学生的历

29、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抓关键:“19191922年”“不及革命的1/20”是主要思考角度。理思路:解答本题首先看时间“19191922年”,此时属于新文化运动后期;其次思考为什么“革命”一词出现次数如此之多?根据以上两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可想到,这一阶段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于是答案(A项)就出来了。【真题体验】1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的思想(2019全国卷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B题干中陈独秀

30、强调个人人格与权利对国家的重要性,而中国传统封建伦理忽视了个人的权利与人格,再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可知,陈独秀意在批判传统封建伦理,故B项正确;材料中陈独秀更强调个人的人格与权利,而非国家至上,排除A项;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深受西方思想影响,他提倡西方民主,排除C项;1917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才开始在新文化运动中传播,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018全国卷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

31、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C材料批评社会改良活动,并不主张用民主与科学观念改良中国,故A项错误;材料主张依靠工人群众,“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与实业救国运动无关,故B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主张依靠工人阶级改造社会,因此材料中的主张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与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礼教无关,故D项错误。3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2017天津高考9)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

32、)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由材料关键信息“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可知,此时新中国已经成立,而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1940年,论联合政府发表于1945年,排除A、B两项;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等可知,此时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应在1956年三大改造之后,而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1949年6月,排除C项;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于1957年,符合题意,故选D项。模拟题培素养仿真演练1(2020德州高三期末)1916年初,陈独秀撰文说:“吾国年来政象,唯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希望中国的青年人能够像法兰西革命那样

33、,成为“强有力之国民,使吾国党派运动进而为国民运动”。陈独秀旨在()A唤醒青年的公民自觉B批判封建伦理道德C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D创立无产阶级政党A题干述及的时间点是“1916年”,说明陈独秀所发表的文章处于新文化运动前期,由题干材料可知,陈独秀撰写该文章的目的在于唤醒青年人的公民自觉意识,故选A项;题干之意主要论述陈独秀希望“中国的青年人”成为“强有力之国民”,然后进行“国民革命”,未涉及封建伦理道德问题,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题干的着重点在于论述唤醒中国青年人的重要性,未提及建立政党问题,排除D项。2(2020

34、惠州调研)1917年4月,李大钊发文认为要解放国民,如果还要死守西方18世纪的遗物,那真“乃无异于自绝”。1919年12月,陈独秀发文也认为不仅中国古代的旧道德要革新,就是西洋近代的道德也要革新。两人的思想()A否认了新文化运动的成就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动摇了儒家旧道德的地位D批判了西方代议制的弊端B根据所学知识及题干信息可知,李大钊、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后期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二者主张与时俱进,学习西方的新思想即马克思主义,因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选B项;二者并未否认新文化运动的成就,排除A项;二人强调的是西方近代思想道德的更新,这有利于向西方学习的深化,但并不能动摇儒家旧道德的地位

35、,排除C项;两人的主张不包含对西方代议制的批判,排除D项。3(2021广东适应性测试)1920年12月,毛泽东在信中说:“罗素在长沙演说,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谓宜用教育的方式使有产阶级觉悟,可不至要妨碍自由,兴起战争,革命流血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俄国就是个明证”此时的毛泽东()A反对温和渐进式的变革B发展了孙中山三民主义C从西方寻求救国的真理D主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A从材料中“罗素在长沙演说谓宜用教育的方法使有产阶级觉悟,可不至要妨碍自由,兴起战争,革命流血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可知,毛泽东反对罗素提

36、出的用温和的方式进行变革,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毛泽东对于罗素“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的看法,与孙中山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三民主义思想性质不同,排除B项;从材料“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俄国就是个明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毛泽东对罗素的共产主义主张的评价,并没有体现其从西方寻求救国的真理,排除C项;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主张是在1927年秋收起义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4(2021广州质检)1921年1月1日起,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在一起连续讨论3天,解决学会应以什么做共同目的、达到目的须采用什么方法等问题。经过激烈讨论,与会18人中“赞成布

37、尔什维克主义者十二人”。这种现象在当时普遍存在。这表明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A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C赞同成立先进阶级政党D选择马克思主义绝非偶然D依据材料,1921年1月,长沙新民学会会员经过激烈讨论,与会18人中“赞成布尔什维克主义者十二人”,这种现象在当时普遍存在,这表明经历俄国十月革命、中国五四运动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必然,故选D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并不代表其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排除A项;近代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也并非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且在后来的革命中探索出了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排除B项;材料反映中

38、国近代知识分子绝大多数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未涉及政党建设,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排除C项。5(2020茂名质检)1944年,毛泽东认为“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工厂 (社会生产,公营的与私营的)与合作社,不是分散的个体经济”;“现在的农村是暂时的根据地,不是也不能是整个中国民主社会的主要基础。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这一论断()A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B丰富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C有利于国家工业化迅速开展D体现建设规划抗日根据地的方针政策B1944年, 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建立社会生产的工厂和合作社,推动农业基础向工业基础发展,这一论

39、断丰富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B项正确;1944年中国革命的重心在农村,还不具备转移党的工作重心的条件,A项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工业化的努力始于1953年,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不是建设规划抗日根据地的方针政策,而是革命的前途和目标,D项错误。6(2020珠海月考)下列邓小平的重要讲话意在()1977年7月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重申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978年6月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11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A抵制错误,解放思想B整顿党风,统一思想C经济改革,市场主导D力挽狂澜,创造历史A材料提供的时间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邓小平的讲话主要是针对当时“两个凡是”的错误以及如何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