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押题卷4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25050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押题卷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押题卷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押题卷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押题卷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押题卷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押题卷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押题卷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押题卷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押题卷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押题卷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押题卷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押题卷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押题卷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押题卷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押题卷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押题卷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押题卷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押题卷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押题卷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押题卷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押题卷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押题卷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原创押题卷(四)(对应学生用书第177页)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为了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设计师会对历史剧的服饰做一些改变,有些只是让花纹更加_,有些则是不顾及历史事实,_。为了尊重历史而拘泥于教条_不可取,但不顾历史事实去随意演绎,让观众因服装混乱而搞不清历史,则更不应该。A繁杂李代桃僵固然B繁复李代桃僵显然C繁杂张冠李戴显然D繁复张冠李戴固然D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繁杂”指(事情)多而杂乱。“繁复”指多而复杂。“繁复”用在此处恰当。“李代桃僵”指李树

2、代替桃树而僵死,比喻兄弟相爱相助,患难与共,后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张冠李戴”指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张冠李戴”用在此处恰当。“显然”指容易看出或感觉到;非常明显。“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固然”用在此处恰当。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未来15年,对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是发展的关键时期。B今年约有350万市民参与了花车巡游活动,主办方共收到花车评选选票近40 000张,其中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的花车得票最高,最受观众所欢迎。C记者昨日就市民关心的问题专访了市运管处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

3、,最快将在下月推出官方版的出租车电召服务,来缓解市民打车难的问题。D今年一月份以来,一线城市住房价格虽然有所回升,但是二、三线城市住房价格仍然低迷,因此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任务依然繁重。A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B项,句式杂糅,“最受观众所欢迎”可改为“最受观众欢迎”或者“最为观众所欢迎”。C项,搭配不当,“缓解”和“问题”不搭配,应将“缓解”改为“解决”。D项,语序不当,应将“虽然”放在“一线城市”前。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B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C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本题考查正确运

4、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项,“绿”和“红”分别代指叶和花。B项,“红巾翠袖”原指女子装饰,这里代指女子。C项,“粉黛”原指妇女化妆用的白粉和青黑色的颜料,粉以抹脸,黛以描眉,这里代指六宫中的女性。D项,以“梨花”喻雪花,属于比喻。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_。_。_,_。_。_。苏轼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斗转星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但江面已远。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感慨人生短暂,江山永恒如今滩地上已盖满房子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几个月后重游赤壁再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

5、,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抬头北望,远处才见白茫茫的长江江面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ABCDC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按照登山所见所思的顺序排列,依次是登临而观山壁下死水抬头远望长江江面长江上的江滩江滩上的房子联想苏轼写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据此不难得出答案。5下列对“孔子学院”标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导学号:76934140】A标志主体为昂首展翅高飞的和平鸽和地球组合构成的变体“汉”字。B图案简洁明快,动感有力,体现了中国传统语言文化正在走向世界。C整个图案包含了全球、汉语、和平等寓意,体现了孔子学院的办学理念。D图案整体呈圆形,展现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当代中国内敛

6、中蓄势待发的时代精神。D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体现当代中国内敛中蓄势待发的时代精神”是对孔子学院标志的曲解。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杨沛字孔渠,冯翊万年人也。初平中,为公府令史,以牒除为新郑长。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如此积得千余斛,藏在小仓。会太祖为兖州刺史,西迎天子,所将千余人皆无粮。过新郑,沛谒见,乃皆进干椹。太祖甚喜。及太祖辅政,迁沛为长社令。时曹洪宾客在县界,征调不肯如法,沛先挝折其脚,遂杀之。由此太祖以为能。累迁九江、东平、乐安太守,并有治迹。坐与督军争斗,髡刑五岁,输作未竟。会太祖出征在谯,闻邺下颇不奉科禁,乃发教选邺

7、令,当得严能如杨沛比,故沛从徒中起为邺令。已拜,太祖见之,问曰:“以何治邺?”沛曰:“竭尽心力,奉宣科法。”太祖曰:“善。”顾谓坐席曰:“诸君,此可畏也。”赐其生口十人,绢百匹,既欲以励之,且以报干椹也。沛辞去,未到邺,而军中豪右曹洪、刘勋等畏沛名,遣家骑驰告子弟,使各自检敕。沛为令数年,以功能转为护羌都尉。十六年,马超反,大军西讨,沛随军,都督孟津渡事。太祖已南过,其余未毕,而中黄门前渡,忘持行轩,私北还取之,从吏求小船,欲独先渡。吏呵不肯,黄门与吏争言。沛问黄门:“有疏邪?”黄门云:“无疏。”沛怒曰:“何知汝不欲逃邪?”遂使人摔其头,与杖欲捶之,而逸得去,衣帻皆裂坏,自诉于太祖。太祖曰:“

8、汝不死为幸矣。”由是声名益振。及关中破,代张既领京兆尹。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沛前后宰历城守,不以私计介意,又不肯以事贵人,故身退之后,家无余积。治疾于家,借舍从儿,无他奴婢。后占河南夕阳亭部荒田二顷,起瓜牛庐,居止其中,其妻子冻饿。沛病亡,乡人亲友及故吏民为殡葬也。(选自三国志卷十五,有删改)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沛先挝折其脚挝:打B坐与督军争斗 坐:因获罪C而逸得去 逸:逃跑D治疾于家,借舍从儿 从:跟随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从”表示堂房亲属,“从儿”指堂侄。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9、是(3分)()A杨沛任新郑长时,将积藏的干椹全部献给当时去西面迎接天子但缺粮草的太祖,受到太祖赏识,等到太祖辅政,便提拔杨沛做长社县县令。B杨沛之所以被起用为邺县县令,一是因为杨沛很能干,能够严格依法办事,二是因为太祖想以此报答当年杨沛献干椹救急之举。C杨沛负责孟津口渡河之事时,严惩了不按规矩想要回渡的黄门,太祖认为杨沛做得很对,并没有因为黄门受辱而责罚杨沛。D杨沛先后在各地做官,他一向不把私人进退之事放在心上,不肯以事求人,退休后家里没有余财,晚年住在瓜牛庐里面,贫病交加,极为潦倒。B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二是因为太祖想以此报答当年杨沛献干椹救急之举”错误。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10、代汉语。(8分)(1)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4分)译文:_(2)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4分)译文:_【答案】(1)兴平末年,百姓多饥饿穷困,杨沛督促百姓多蓄积干椹,让百姓卖掉多余的干椹给官府来补充(官仓)的不足。(关键词“课”“益”“阅”各1分,大意1分)(2)黄初年间,儒雅之士都能得到升迁和重用,而杨沛本来就是凭借做事能力强被重用,这时他竟然只以议郎一类的闲职赋闲在里巷中。(关键词“进”“见用”“冗散”各1分,大意1分)9请简要概括杨沛为官做人的特点。(4分)_【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本中信息较杂,需要根据

11、问题核心做出选择和辨别,这就需要在通读全文、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提炼概括要点。文中主要讲了杨沛的四件事,其中督促百姓蓄积干椹说明其有远见,杀曹洪宾客说明其有胆量、有魄力,惩罚黄门说明其执法严厉,身退后生活潦倒说明其为官清廉。【答案】有远见;有胆魄;执法严厉;为官清廉。(每点1分)【参考译文】杨沛字孔渠,冯翊郡万年县人。汉献帝初平年间,在公府内做令史,根据簿册被任命为新郑长。兴平末年,百姓多饥饿穷困,杨沛督促百姓多蓄积干椹,让百姓卖掉多余的干椹给官府来补充(官仓)的不足,用这种办法收集到一千多斛干椹,藏在小仓中。恰逢太祖(曹操)做兖州刺史,去西面(洛阳)迎接天子,他所率领的一千多人马都无粮草。路经新

12、郑时,杨沛请求拜见太祖,将所收集的干椹都献给了太祖。太祖非常高兴。等到太祖匡辅政事后,提拔杨沛为长社县县令。当时曹洪的宾客在长社县境内,不肯遵守法律缴纳赋税,杨沛先打断他的小腿,最后杀了他。因为这件事太祖认为他很有才干。接连升官,历任九江、东平、乐安等郡太守,在任都很有政绩。因与督军争斗获罪,杨沛受髡刑五年。获罪受罚守徒刑还没有结束,又恰遇太祖在谯县出征,(太祖)听说邺下有许多人不遵守条律禁令,于是发布命令推选邺县县令,要求严刑峻法的才能应当可以和杨沛相比,因此杨沛又从囚徒中被起用做了邺县县令。杨沛拜见后,太祖见了他,问:“你用什么办法治理邺县?”杨沛回答说:“竭尽心力,完全遵照法令行事。”太

13、祖说:“好。”回头对座席上的官员们说:“诸君,这个可怕啊。”赏赐给杨沛十个奴隶,百匹绢,既是想以此勉励杨沛,也是报答杨沛当年献干椹充军粮救急之举。杨沛辞别太祖,人还没到邺县,而军队中的豪强势力曹洪、刘勋等人都畏惧杨沛的威名,连忙派家将飞骑过去警告子弟,让他们各自检点约束自己。杨沛当了几年县令,因为功绩才能转升为护羌都尉。建安十六年,马超反曹,大军向西征讨马超,杨沛随军出征,统领孟津渡口大军渡河的事务。当时太祖已经到达南岸,但还有一些人马正在渡河。这时已渡到南岸的中黄门忘了带行轩,想暗自北还取过来,他向渡口官吏要求给他小船,想先单独回北岸去取。官吏大声呵斥着不肯给他,黄门便与官吏争吵起来。杨沛问

14、黄门:“有书信吗?”黄门说:“没有书信。”杨沛怒斥道:“怎么知道你不是想临阵逃跑呢?”于是让手下人揪他的头,给手下人棍棒要去打他,黄门吓得逃跑了,衣服和头巾都被扯坏了,黄门自己去向太祖告状。太祖说:“你没有被(杨沛)打死已经很幸运了!”自此,杨沛的声名更大了。等到攻破关中,杨沛代替张既担任京兆尹。黄初年间,儒雅之士都能得到升迁和重用,而杨沛本来就是凭借做事能力强被重用,这时他竟然只以议郎一类的闲职赋闲在里巷中。杨沛前后在各地做官,没有把私人进退之事放在心上,又不肯拿事求人,所以退休之后,家无余资。在家里治疾养病,借侄儿的房舍居住,没有其他的奴婢服侍他。后来得了河南夕阳亭部的荒田二顷,建起瓜牛庐

15、,居住其中,他的妻子孩子都跟着受冻挨饿。杨沛病死后,同乡、亲友及他过去的老部下和一些农民合力殡葬了他。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题。 【导学号:76934141】木兰花【注】晏殊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注】此词为晏殊被罢相后所作。(1)简析首句“燕鸿过后莺归去”在全词中的作用。(3分)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明确首句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内容上:春燕等相继飞走,春光消逝之景呈现在眼前。结构上:渲染气氛;奠定全词的情感基调;为下

16、文的议论和情感抒发做铺垫。【答案】鸿雁春燕飞去,黄莺也归去了。(1分)交代了时令:暮春时节,写出了春光消逝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春光易逝的感伤,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引起下文的议论和抒情。(2分,答出两点即可)(2)“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两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莺歌燕舞的春景像梦幻一般,瞬间即逝,如同秋云那样散去,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兼以物喻人,感慨春光易逝,美好的年华与美好的爱情都不能长葆。作者此处写的是对于人生的思考,他把美好的年华、爱情与春梦的长短相比较,把人的聚难散易与秋云的留、逝相对照,内涵广阔,感慨深沉。

17、【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莺歌燕舞的春景像梦幻一般,没过几时,便如同秋云那样散去,再也难以寻觅到影踪。(1分)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1分)春梦之聚,与现实之散形成对比,人的聚难散易与秋云的留、逝相对照。(1分)(3)请概括全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_【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一、二两句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感伤之情及对人生在世虚浮无依的感慨;三、四句,表达了对现实中美好逝去的惆怅之情;下片开始,是对上片感慨来由的具体表述;末尾两句,劝人要趁好花尚开的时候,在花间痛饮,这是对失去美与爱的巨大的痛心。【答案】惜春之情;被罢相后的苦闷、不平;及时行乐的思想;对失去美好的

18、人与事的巨大痛心。(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诗歌鉴赏】这首词借青春和爱情的消逝,感慨美好生活的无常,细腻含蓄而婉转地表达了作者的复杂情感。这是一首优美动人而又寓有深意的词作。起句“燕鸿过后莺归去”写春光消逝:燕子春天自南方来,鸿雁春天往北方飞,黄莺逢春而鸣,这些禽鸟按季节该来的来了,该去的也去了,那春光也来过又走了。“莺”“鸿”“燕”,兼以喻人,春光易逝,美好的年华与美好的爱情都不能长葆,让人感慨万千。“细算浮生千万绪”一句从客观转到主观,千头万绪,细细盘算,使人不能不正视的,正是人生若水面浮萍之暂起,这两句前后相承,又很自然地引出下面两句:“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

19、无觅处。”作者此处把美好的年华、爱情与春梦的短、长相比较,把人的聚难散易与秋云的留、逝相对照,内涵广阔,感慨深沉。下片“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两句写失去美好爱情的旧事,使上下片内容自然过渡。“闻琴”指汉代的卓文君,她闻司马相如弹琴而爱慕他;“解佩”指传说中的神女,曾解玉佩赠给情人。这两句是说像卓文君、神女这样的神仙伴侣要离开,挽断她们的罗衣也无法留住。随后作者激动地呼出:“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意思是劝人要趁好花尚开的时候,花间痛饮消愁,这是对失去美与爱的痛心。联系作者生平来看,作者写爱情应当是别有寄托,写此词时,皇帝听信反对派的攻击之言,将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相继外放,晏

20、殊也被罢相。对于贤才相继离开朝廷,晏殊不能不痛心,他把他们的被贬,比作“挽断罗衣”而留不住的“神仙侣”。不宜“独醒”、只宜“烂醉”,当是一种愤慨之声。此词化用前人的词句,信手拈来,自然贴切。词中的复杂的思想,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襟怀。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烽火连三月,_。(杜甫春望)(2)日星隐曜,_。(范仲淹岳阳楼记)(3)_,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4)可堪回首,_,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_,初为霓裳后绿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6)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7)纸上得来终觉浅,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

21、聿)(8)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_。”(论语颜渊)【答案】(1)家书抵万金(2)山岳潜形(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4)佛狸祠下(5)轻拢慢捻抹复挑 (6)奈何取之尽锱铢(7)绝知此事要躬行(8)以友辅仁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中药飘香杨忠闻着煎药时四溢而出香气弥漫的中药,心又回到儿时多病的日子,回到比汤药更浓烈的亲情氛围之中。在我蹒跚学步的那段日子,母亲带我到乡下外公家小住。母亲为外公煎药,冒出香气,当我最近距离地闻到从一只被炉火熏黑的砂锅里散发的草药味时,心里存有一种神秘和敬畏。那药是母亲冒着冬雪走了几十里山路,叩开一家早已打烊了的药铺抓来的。外公

22、病歪歪地喝着母亲连夜煎熬冒着热气的汤药,竟然神奇般地好了。也许是母亲的孝心和精神感动了上苍,才有如此神力。从此,我们全家尤其是母亲对中药敬若神灵。外公风烛残年与药锅为伴直到去世,享年89岁。我是家中宝贝,病灾不断:小时候出麻疹、痄腮,稍大患肾炎、肝炎,还曾被滚沸的汤药烫伤。因此,外公用过的那个有年头的黑乎乎、脏兮兮的药砂锅,又被母亲找了回来,母亲用清水一洗并念道:“外公保佑小孙孙,那药砂锅熬出来的中药有神力呢。”我的命几乎是泡在“苦水”中熬过来的,能喝水的时候就开始与汤药结缘,那是又令人惧怕又让人感觉亲切的苦味。“良药苦口”是我第一次听到的双关语。虽不懂其意,但我知道对我一定有好处。记得我成人

23、之前母亲一直为我煎药。煎药很有讲究。她说:“煎药如同进庙上香,要心诚,不能乱说话,身子也要干净,否则,这药效就不好。药渣更不能随意乱倒,要倒在人气旺的岔路口,让众人把病带走,吃药的人病才能好。”所以母亲煎药时,总是把手洗得干干净净,有时还要换一身干净的衣裳,嘴里念念有词地说着什么,倒药渣时更要走好远的路。母亲煎药时的背影和炉火映红的脸庞很好看,至今仍烙在我心里煎药的流程是中国人独有的,从开始懂得中药能治病到今天,一样的方法,一样的氛围,一样的心情。洗锅,浸药,生炉。下锅有先后之别,火候有文武之分。解表药用“武火”,滋补药用“文火”;矿石、甲壳、兽角类药“先煎”,药引或粉末状药“后下”。久病成医

24、,耳濡目染,我已熟知其道。多年之后,我读到清代怪杰石成金传家宝中“煎药”一节,有这样的句子:“煎药时要老诚人细心看守,不可炭多火急而沸出,亦不可过煎而药枯,火候得宜则药之气味不损,自得速效矣。”所以母亲煎药时总是不假他人,其认真劲儿就不难理解了。而现在父亲、母亲都已不在人世了,中药的香气也渐渐散去。想起小时候生病的日子,想起母亲为我煎药时的情景,不免黯然神伤。母亲病重时,我一直守着她,就像当年我生病时她守着我一样。母亲守旧固执,不愿看西医,执意要吃中药,我为她请了最好的中医。而那只用了很长时间的药砂锅,经过几次搬家早已不见踪影。母亲很迷信,她说:“外公用了它,病治好了,活得长寿;你用了它,许多

25、病也治好了,如今养得白胖壮实。看来我不行了。”母亲的话很灵验,正如她说的那样,她不久离我们而去。我时常在想,五味俱全的汤药犹如漫漫人生,也包含生活的滋味。在纷纷扰扰的生活中,举起酒杯,醉的是红尘,端着茶杯,泡着的是日月。一个人一生之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病痛,偶尔喝点汤药,益于病体,也是一种提醒与思考。汤药入口,一股暖流在肚肠里奇妙地跳荡,使人感受到一种因苦味而带来的淡淡感伤,使人想起吃苦对生命的意义。这是对人更深的益处,亦如世事从兴而衰,正像人体从健而弱。一碗由砂锅倾出的热的苦水,从口腔到胃肠的距离之中,让人从兴奋到镇定,使人想起生命本身。我认为,中药的本质也许是诠释生命意义的哲学过程。中药飘

26、香的日子,其实就是一段人生最美好的回忆(有删改)12第段中说“亲情”比汤药更“浓烈”,文中用了哪几件事表现这种“浓烈”?(4分)_【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本题实际上要求筛选表现“浓烈”亲情的几件事。阅读全文可知,文中主要讲了母亲和外公之间的亲情、“我”和母亲之间的亲情。如母亲为外公抓药、煎药的孝心,母亲为“我”煎药时的虔诚态度以及母亲病重时“我”一直守着她的孝心。明确了这些,便不难得出答案。【答案】母亲不畏艰难为外公抓药、煎药;母亲虔诚地为“我”熬药与非常讲究地倒药渣;“我”为母亲尽心尽力地治病。(第点各1分,第点2分)13第段末尾说“至今仍烙在我心里”,简述“烙”在

27、“我”心里的具体内容。(4分)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至今仍烙在我心里”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第段末尾,前面说“母亲煎药时的背影和炉火映红的脸庞很好看”,可见是母亲煎药时的背影烙在“我”心里。另外,联系全文分析可知,烙在“我”心里的不只是母亲煎药时的背影,还有母亲对待中药的虔诚态度以及对“我”深深的爱。【答案】母亲煎药时的美丽背影,(1分)母亲对煎药、倒药渣的讲究,(1分)母亲对中药的敬畏之心,(1分)母亲对“我”深深的爱,都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1分)14请分析煎药的砂锅在文中的作用。(6分)_【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本文中的砂锅是煎药用的,母

28、亲用砂锅煎药,使外公的病奇迹般好了,而“我”喝了母亲用砂锅煎的药,很多病也好了,因此砂锅见证并承载着一家人浓浓的亲情。文中多次提到砂锅,这一重要物象可谓贯穿全文,因此是全文的线索。另外,考生还要深层次挖掘砂锅在体现中医药文化、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答案】是全文的线索,文中所写几件事都与药砂锅有关,最后两段的议论和抒情也是由用砂锅煎药而引发的;(2分)砂锅见证并承载着一家人浓浓的亲情;(2分)写砂锅煎药的神秘,表现了对民俗和中医药文化的敬畏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2分)15作者在第段中讲了哪些生命和生活的道理?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6分)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和探究文本

29、意蕴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挖掘第段提供的信息。“一个人一生之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病痛,偶尔喝点汤药,益于病体”是在说药与病的关系;“汤药入口,一股暖流在肚肠里奇妙地跳荡,使人感受到一种因苦味而带来的淡淡感伤,使人想起吃苦对生命的意义”由苦药能治病联想到苦难对人生的意义;“亦如世事从兴而衰,正像人体从健而弱”是在提醒人们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规律,人要正确地认识健康与病痛,认识生命,懂得生活的道理,让生命有意义。【答案】生病吃药是生活的常态,药虽苦但可以医病;人生的苦难历程也是一笔财富;正确看待生老病死,要懂得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每点2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30、 【导学号:76934142】想象与写实朱光潜对于想象与写实这个理论上的争执不能不提出一谈,因为它不仅有关于写作基本态度上的区别,而且涉及对于文艺本质的认识。在十九世纪前期,浪漫主义风靡一时,它反抗前世纪假古典主义过于崇拜理智的倾向,特提出“情感”与“想象”两大口号。浪漫主义作者坚信文艺必须表现情感,而表现情感必借想象。在他们的心目中与想象对立的是理智;想象须超过理智,打破形式逻辑与现实的限制,任情感的指使。到了十九世纪后期,文学界起了一个大反动,继起的写实主义咒骂主观的想象情感。写实作家的信条在消极方面是不任主观,不动情感,不凭空想;在积极方面是尽量寻求实际人生经验,应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搜集“

31、证据”,写自己知道最清楚的,愈忠实愈好。如果就文艺本质作无偏无颇的探讨,我们应该知道,凡是真正的文艺作品都必须同时是写实的与想象的。理由很简单,凡是艺术创造都是旧经验的新综合。唯其是旧经验,所以读者可各凭经验去了解;唯其是新综合,所以见出艺术的创造,每个作家的特殊心裁。想象决不能不根据经验,神鬼和天堂地狱虽然都是想象的,可也都是根据人和现实想象出来的,神鬼都像人一样有四肢五官,能思想能行动,天堂地狱都像现世一样有时间空间和摆布在时空中的事事物物,如宫殿楼阁饮食男女之类。一切艺术的想象都可以作如是观。至于经验写实派所谓“证据”本身不能成为艺术,它必须透过作者的头脑,在那里引起一番意匠经营,一番选

32、择与安排,一番想象,然后才能产生作品。人生经验如果要形成艺术作品,必经心灵熔铸。从艺术观点看,这熔铸的功夫比经验还更重要千百倍,因为经验人人都有,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表现他的经验成为艺术家。许多只信“证据”而不信“想象”的人为着要产生作品,钻进许多偏僻的角落里讨论实际生活,实际生活算是讨到手了,可作品仍是杳无踪影;这正如许多书蠹读过成千上万的书,自己却无能力写出一本称得上文艺作品的书。中国文学理论家向来注重“境界”二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造境”和“写境”的区别,认为“造境”即“理想”(即“想象”),“写境”即“写实”。文艺的难事在造境,凡是人物性格事变原委等等都要借境界才能显出。境界就是情景

33、交融事理相契的独立自足的世界,它的真实性就在于它的融贯整一,它的完美。“完”与“美”是不能分开的,这世界当然要反映人生自然,但是也必须是人生自然经过重新整理。大约文艺家对于人生自然必须经过三种阶段。首先他必须跳进里面生活过,才能透懂其中甘苦;其次他必须跳到外面观照过,才能认清它的形象;经过这样的主观的尝受和客观的玩索以后,最后他必须把自己所得到的印象加以整理,整理之后,生糙的人生自然才变成艺术的融贯整一的境界。写实主义所侧重的是第一阶段,理想主义所侧重的是第三个阶段,其实这三个阶段都是不可偏废的。(有删改)16请简要概括文中所提“假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的特点。(6分)_【解析】本

34、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准确找到这三个概念核心含义在文中的相关表述,用最准确的词句来概括。“反抗前世纪假古典主义过于崇拜理智的倾向”直接点明了“假古典主义”的特点是过分崇拜理智。“浪漫主义作者坚信文艺必须表现情感,而表现情感必借想象”是说“浪漫主义”的特点是借想象表现情感。“写实作家的信条在消极方面是不任主观,不动情感,不凭空想;在积极方面是尽量寻求实际人生经验,应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搜集证据,写自己知道最清楚的,愈忠实愈好”是说“写实主义”不任主观,不动情感,不凭空想,注重实际人生经验。【答案】假古典主义:过分崇拜理智。浪漫主义:借想象表现情感。写实主义:不任主观,不动情

35、感,不凭空想,注重实际经验。(每点2分)17作者为什么说“凡是艺术创造都是旧经验的新综合”?请概括说明原因。(6分)_【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明确题干的要求,从文本中搜寻有效信息,在搜集到有效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整合即可。对“凡是艺术创造都是旧经验的新综合”的理解,首先要明确“新综合”指的是什么,即通过想象等进行加工。其次要思考“经验”“想象”“艺术创造”之间的关系。【答案】想象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绝不能不根据经验。经验经过了加工才能成为艺术品的有用的素材。有“旧经验”才能让读者各凭经验去了解,而“新综合”展现的是每个作家的才情。(每点2分)18请简要概述最后

36、一段的论述层次。(6分)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题,应认真阅读最后一段,从整体上给文段划分层次,然后概括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即可。【答案】首先,指出王国维认为“想象”与“写实”的区别就是“造境”与“写境”的区别。(2分)其次,借“造境”之说论述文艺创作就是反映重新整理过的人生自然。(2分)最后,阐述文艺家创作必经历的三个阶段,点明这三个阶段都是不可偏废的。(2分)七、作文(70分)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或安贫,或安富,或爵通侯封万户。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长如故。苏轼老人行这一润色,留传固然留传了

37、,但可惜的是一定失去了许多本来面目。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立意探索】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为名人的词、文原句,审题立意的关键是弄明白这两则材料的意思。第一则材料是说安于本来的状态,老人尽管头发一年一年变白,但本来面目始终不变,坚守自己的节操。核心含意是保持本色,强调坚守。第二则材料中鲁迅的情感倾向很明显,他没有完全否定润色的好处,但是遗憾润色会使事物失去本来面目,所以这则材料也是在强调要保持本色。另外,“本来面目”既可以是纯正的,也可以是阴暗的,根据两则材料作者的情感倾向,这里应该都是在说本来面目是好的、纯正的。根据以上信息可以立意为:去除伪饰,保持本色,坚守本心(或节操)。语文(附加

38、题)本部分共40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导学号:76934143】书契以来,代有歌谣。太史所陈,并称风雅,尚矣。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唯诗坛不列而歌之权愈轻歌者之心亦愈浅今所盛行者皆私情谱耳。虽然,桑间濮上,国风刺之,尼父录焉,以是为情真而不可废也。(节选自冯梦龙山歌,有删改)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_【答案】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唯诗坛不列/而歌之权愈轻/歌者之心亦愈浅/今所盛行者/皆私情谱耳。(每

39、处1分)21文中的“尼父”是指_(人名)。(1分)【答案】孔子(1分)22根据文意,概括山歌不受重视的原因。(3分)_【答案】山歌是田间农夫和乡间少年随口抒怀之作,士大夫不屑于理会;山歌地位越来越轻,唱山歌的人对山歌的态度也就越轻视。(3分)【参考译文】自有文字以来,历代都有民间歌谣。太史自民间搜集民歌呈给天子,那时“国风”与“大雅”“小雅”是并称的,真好啊!从楚辞骚体诗到唐代律诗,诗坛一直争相比美、竞相流传,而抒发真性情的民歌,竟然不能在诗坛有它应有的地位,于是把这些民歌与诗歌分别开来,称之为山歌。山歌都是那些田间农夫和乡间少年们随口抒怀之作,有学识和地位之士不屑于理会。这样山歌不列于诗坛,

40、山歌的地位越来越轻,唱山歌的人对山歌的态度也就越轻视。现在流行的山歌,都是一些情歌。即使这样,那些被视为靡靡之音的,国风中有讥刺之意,但孔子还是做了记载,认为山歌抒发的是真性情所以不该遗弃。二、名著阅读题(15分)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边城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祖孙之间真挚的亲情、邻里之间互助的善良,表现了人性之大美。B鲁迅的小说端午节的主人公是陈士成,他表面追求上进实则道貌岸然,作者借这一形象批判了一些知识分子自私狭隘、软弱妥协等弱点。C老人与海的主题是丰富的,既赞美了人类在恶劣生存环境中表现出的坚忍不拔的意志,也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然之伟力

41、的崇敬。D哈姆莱特中,丹麦王后受到克劳迪斯的奸邪引诱,为“满足他的无耻兽欲”,参与了对自己丈夫的谋杀,作者对她虽然有怜悯,但同样有谴责。E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不进教堂,不信上帝,他的上帝就是金钱,除了钱他没有别的信仰,赚钱是他的全部乐趣之所在。BDB项,端午节的主人公是方玄绰。D项,王后并没有参与谋杀自己丈夫的阴谋。24简答题(10分)(1)红楼梦中,宝玉撰诔文祭晴雯,黛玉建议将“红绡帐里,公子情深”改为“茜纱窗下,公子多情”,小说中哪些情节最能表现晴雯和宝玉的“情深”?当宝玉改成“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后,黛玉为何“陡然变色”?(5分)_(2)请简要介绍三国演义中关公“

42、刮骨疗毒”的主要过程。(5分)_【答案】(1)晴雯撕扇,病补雀金裘,宝玉探望奄奄一息的晴雯。(3分)这几句说的是宝玉和晴雯的情分,但黛玉担心这成为自己和宝玉命运的谶语。(2分)(2)有一次,关羽在战斗中右臂被敌人射中一箭。箭头有毒,毒已入骨,右臂又青又肿,不能动弹。名医华佗听说关羽箭伤不愈,表示能为他割开皮肉,刮骨去毒。手术进行中,华佗刮骨的声音很刺耳,周围的人心惊胆战,掩面失色,而关羽却依然饮酒弈棋,若无其事。(5分)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2527题。大家可以翻一下唐史,唐太宗同时代的人在赞颂唐太宗时,用了一个说法“神武同于魏祖”。“魏祖”就是曹操,表明当时的人非常敬佩曹

43、操。可是宋朝以后曹操的形象就慢慢地变了,因为他挟持天子,名不正则言不顺,宋代非常忌讳这种违背伦理的人。历史上的曹操和文学作品中的曹操是不同的,我们后来的历史将曹操的形象窄化了,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我们现在只有通过他的文字,才能感觉到他有趣的复杂。最复杂的就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几句,它是对生命的彻悟。可是接下来的笔锋马上又转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吐哺”是在讲周公礼贤下士,在这里,曹操就完全是周公了。魏晋社会的伦理架构已经开始松动、瓦解,当时文人最大的特殊性在于开始去思考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而不再是接受别人给予的意义。陶渊明要走出社会的

44、伦理,他在背叛社会,曹操也一样在背叛。曹子建的洛神赋写自己爱上一个水上的女神,也是背叛伦理,因为这个女神是以他的嫂嫂为原型的。美和伦理不同,可是在此以前,所有的文学都必须在道德的旗帜下发展,合于道德的,才合于美。魏晋时期,美开始有了独立的地位。伦理道德和审美是两个很不同的领域,可是彼此之间又有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两个领域在曹操身上是最明显的。曹操其实是有能力篡位的,但他到最后也没有,他去世之前一直自称丞相,就是不要皇帝的位置,可见曹操这个人真的很特别。(有删改)25根据文意,概括曹操、陶渊明在文学审美追求上的异同。(4分)_【答案】同:都在思考人活着的意义。(2分)异:曹操写对生命的彻悟,陶渊明则是去寻找世外桃源。(2分)26文中举曹子建洛神赋一例的用意是什么?(5分)_【答案】说明在魏晋时期美开始有了独立的地位,不再只是在道德的旗帜下发展;(2分)说明魏晋时期社会的伦理架构开始松动、瓦解;(1分)有助于理解曹操对社会伦理背叛的时代原因。(2分)27文段末尾说曹操“很特别”,如何理解曹操的“很特别”?(6分)_【答案】曹操在历史上被窄化成一个奸雄,但作为诗人的曹操却能写出思考人生的诗;(3分)他是一个霸主,有打破伦理追求个性的一面,却又有遵守道德做贤相的一面。(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