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素养检测 2-1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25033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素养检测 2-1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素养检测 2-1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素养检测 2-1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素养检测 2-1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素养检测 2-1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素养检测 2-1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素养检测 2-1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素养检测 2-1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素养检测 2-1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素养检测 2-1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素养检测 2-1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素养检测五大气圈与大气运动(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2020济南高一检测)中国首枚X射线天文望远镜“慧眼”在550千米高的近地圆轨道上,成功监测到引力波源所在的天区,参与监测首个引力波电磁对应体。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图。据此完成1、2题。1.影响大气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B.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C.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D.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2.“慧眼”望远镜运行轨道所处大气层的特点是(

2、)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B.对流现象显著,多云雨现象C.气流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飞机飞行D.存在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解析】1选B,2选D。第1题,影响大气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海拔越高,距热源越远,吸收热量越少,气温越低。第2题,材料信息表明,“慧眼”在550千米高的近地圆轨道上,对照大气的垂直分层图,“慧眼”应位于地球大气的热层。图中显示,热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热层离地表远,空气稀薄,水汽极少,且空气“上热下冷”,不易产生对流现象,无云雨现象。由于热层离地表太高,空气极其稀薄,飞机无法飞行。热层空气稀薄,受太阳高能辐射以及宇宙线的影响而出现

3、电离现象,从而存在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短波。(2020天津高一检测)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下图所示实验:做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底部没有放土的乙箱气温高了3 。据此,回答3、4题。3.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的运动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4.甲箱气温比乙箱气温高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C.大气削弱作用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解析】3选D,4选B。第3题,本实验利用土层模拟地面,通

4、过实验发现有土层的玻璃箱气温较高,原因是土层吸收太阳辐射较多,地面辐射较强,这表明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第4题,甲箱底部放一层土,乙箱底部不放土,两箱下垫面性质不同,甲箱地面辐射强于乙箱,因此甲箱气温高于乙箱;实验中的日光是一样的;两箱中空气是一样的;两箱大气辐射强弱的差异是箱中气温变化的结果,而不是气温变化的原因。熏烟驱霜是指晚霜来前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如左图所示,右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熏烟能够减轻霜冻的原因是()A.削弱大气逆辐射B.削弱太阳辐射C.增强大气逆辐射D.增强地面辐射6.右图中反映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A.B.C.D.

5、【解析】5选C,6选 B。第5题,熏烟能够增加大气中的烟尘,增加大气逆辐射,防止霜冻。第6题,太阳辐射到达大气上界,被地面吸收,地面辐射被大气吸收而增温,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因此传递过程是。(2018山东夏季学考)下图为海陆风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甲、乙、丙、丁四处,气压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8.此图表示的昼夜状况和风向是()A.白天,海风B.夜晚,海风C.夜晚,陆风D.白天,陆风【解析】7选A,8选C。第7题,甲地气流下沉,气温低,气压最高。第8题,陆地气流下沉,气温低,为晚上;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为陆风。【知识拓展】沙漠和林地之间热力环流示意图白天沙漠增温快,温度高

6、,形成低压;森林增温慢,温度低,形成高压;白天在近地面大气由森林吹向沙漠(如图a)。夜晚,沙漠降温快,温度低,形成高压;森林降温慢,温度高,形成低压;夜晚大气由沙漠吹向森林(如图b)。下图为某市近地面某日的气温水平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9.造成图中气温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市区人口集中郊区工业发达市区建筑物密集郊区汽车数量多A.B.C.D.10.图中的气温分布差异会导致()A.市区空气上升,降水减少B.市区空气下沉,云雾增多C.高空空气由郊区流向市区D.近地面空气由郊区流向市区【解析】9选B,10选D。第9题,图示市区较郊区气温高,故判断为城市热岛效应,其形成原因为城市人口集中,工

7、业发达,建筑物密集,排放大量废热而形成热岛。第10题,市区气温高,故空气上升,则降水量增加,而郊区形成下沉气流;近地面的水平气流由郊区流向市区;而高空气流由市区流向郊区。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1)图中甲地的箭头表示甲地空气运动及受力状况,各箭头分别表示:A_,B_,C_,D_。(2)该图分布在_(填“南”或“北”)半球,判断依据为_。(3)画出图中乙地的风向。(4)甲、乙两地风力较大的是_,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题,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且指向低压,A应该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中心是高压;B与等压线斜交且指向低压,应该是风向;C与B(风向)垂直,

8、是地转偏向力;D与B(风向)相反,是摩擦力。第(2)题,图中风向(B)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A)左偏,说明风向是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转,属于南半球。第(3)题,画图方法: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且指向低压);然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所指的方向,根据偏转规律画出风向(南半球向左偏),风向应与等压线斜交。第(4)题,根据等压线的疏密状况判断风力大小,甲地和乙地等压线相比较,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答案:(1)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摩擦力(2)南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左偏(3)略(4)乙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方法技巧】在等压线图上画风向第一步:在

9、等压线图上,画出等压线在拟求风向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不一定是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箭头所指即为经过该点的近地面风向。如图所示(北半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2.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能对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进行精密观测。这些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A.对流层B.平流层C.臭氧层D.高层大气【解析】选A。对流层集中了大气中绝大部分的水汽和尘埃,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水汽和

10、尘埃较少,无法成云致雨。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完成13、14题。13.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14.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解析】13选A,14选C。第13题,我

11、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作用。第14题,果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下图为某学生用一支蜡烛和一盘蚊香进行的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15.该同学实验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甲B.乙C.丙D.丁16.下图能正确表示气温和气压的图示为()【解析】15选A,16选C。第15题,蜡烛火焰部位温度最高,气压低,蚊香的烟会向蜡烛处靠近。第16题,蜡烛火焰处气温高,等温面向高处弯曲;气压低,等压面向低处弯曲。二、非选择题(共20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2、20分)材料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面甲、乙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 。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2)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可知,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

13、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使室内温度升高,起到保温作用;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减少了室内热量的散失,加强了保温效果。第(2)题,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主要通过大气中的CO2等温室气体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同时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那么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气温升高减缓;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所以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答案:(1)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2)开发利用新能源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