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564KB ,
资源ID:1124697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2469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3单元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3单元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

1、近代前期中国的历史,列强不断加强对华侵略和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及探索独立、民主、自由相互交织。其间,列强通过不断侵华使中国日益陷入亡国灭种的危机之中,中国各阶层则为救亡图存、维护国家主权进行着前赴后继的抗争。其主要包括以下两条线索:线索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经历了由蚕食边疆到间接控制的过程。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外国势力开始侵入东南沿海一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势力遍布东部沿海并开始深入内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通过清政府间接控制了中国。线索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和探索独立、民主、自由的历程。本阶段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表现为某一阶级独自进行的反抗,如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民

2、族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其间民族意识尚未完全觉醒,联合抗争尚未形成,抗争与探索活动屡受挫折。第5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两次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1背景(1)国内外形势:鸦片战争前,世界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清王朝闭关自守,但中国对外贸易居出超地位。(2)根本原因:西方国家迫切要求改变贸易格局,打开中国市场。(3)直接原因:虎门销烟,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2经过(1)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2)1842年6月,定海人民把英军赶出定海。(3)1842年8月,英国军舰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议和。3结果:签订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开放广州

3、、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2)割让香港岛给英国。(3)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4)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1)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2)领事裁判权是列强在中国攫取的一种司法特权,依照这种特权,凡在中国享有此种特权的国家,其在中

4、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不论其发生何种违背中国法律的违法或犯罪行为,中国司法机关无权裁判,只能由该国领事或其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据其本国法律裁判,故“领事裁判权”也称“治外法权”。4影响(1)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重大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思想文化上则表现为西方的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中国。“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留了封建主义

5、,又发展了资本主义。(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列强为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2)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列强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2经过(1)1856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战败求和。3结果:1858年6月和1860年10月,列强迫使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1)增开天津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2)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3)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4)清政府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等。4影响(1)中国丧失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

6、度加深。(2)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3)一部分官绅开始认识到中国的新变局,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中国的近代化运动由此起步。二、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中日甲午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2)直接原因: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3)导火线: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借机大举派兵入朝。2过程(1)爆发: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中日甲午战争。(2)决战:1894年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展开决战。3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

7、迫签订马关条约。(1)割地: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款: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3)通商: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4)设厂:允许日本在华设厂。4影响(1)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2)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加深。(3)促使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的斗争。(4)宣告洋务运动破产,清政府开始进行军事改革。资本输出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

8、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运动(1)原因: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人民群众的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2)活动: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势力遍及京津地区;阻击八国联军进攻北京;进攻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3)结果:慈禧太后发布“剿匪谕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4)意义: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对“扶清灭洋”的认识“扶清灭洋”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从侧面反映了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灭洋”具有鲜明爱国主义色彩,但同时又盲

9、目排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扶清”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对清政府的阶级本质认识不清。2八国联军侵华(1)根本原因: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变中国为殖民地。(2)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3)经过:1900年6月,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进犯北京;8月,攻陷北京。(4)结果:1901年9月,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内容危害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以关税、盐税作抵押巨额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税收被列强控制在北京设使馆区,允许外国驻兵保护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使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

10、列强控制之下惩办“首祸诸臣”等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5)影响: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外交近代化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列强对清政府由地方官员办理对外交涉、交往,而没有中央级的外交机构的状况极为不满,1861年,总理衙门的设立,才开始改变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一切“洋务”,也不是一个专门办理外交的机构,直到1901年,清政府下令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中国才真正实现了外交形式的近代化。119世纪7090年代边疆危机(1)西北: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1878年

11、2月,左宗棠收复新疆。(2)西南:法国企图以越南为跳板侵略中国,1885年3月,冯子材率清军打败法军,但中法于6月签订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3)东南:日本侵略中国台湾。2瓜分中国的狂潮(1)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清政府向欧洲借款交纳日本“赎辽费”和战争赔款。(2)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强租租借地。1晚清社会的剖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缘由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古的人民。我们虽拼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的、逃不脱的。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12、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思维激活史料作者指出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历史必然性。2中日甲午战争推动中国近代化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雷颐甲午之败与中国首次现代化转型思维激活史料作者提出了迥异于现行教材的观点,肯定了中日甲午战争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3列强侵略带来的双重影响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

13、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思维激活近代前期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晚清政府都遭到耻辱性失败,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探究1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史料一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

14、02年)史料二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中国文明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1)史料一说明领事裁判权给中国带来严重后果,修改条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2)史料二说明在中国向近代文明转型的过程中,鸦片战争有客观上的进步意义。(1)根据史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指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2)史料二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一角度评价此次战争的

15、?提示(1)观点: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时间: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影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2)观点:鸦片战争是使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的转折点。角度:近代化或现代化。两次鸦片战争后的社会转型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中国步入近代历史社会政治导致晚清政局的变化,出现洋务派和顽固派,他们在对待西方先进科技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社会经济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企业的兴办,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客观上刺激了

16、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阶级关系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产生社会思想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芽,产生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对外关系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外联系加强,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社会生活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探究2中日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史料一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马关条约史料二凡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

17、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商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地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1)史料一反映了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置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只交所订进口税。(2)史料二指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界线的原因。(2)史料二中,作者认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提示(1)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

18、觉醒。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出现,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掀起了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2)直接影响: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间接影响: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1)破坏性剥夺了中国无数人的基本生存权,疯狂地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政治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使其侵略“合法化”,中国领土、司法、海关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经济上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丧失了独立地位,造成中国近代贫困和落后,阻碍了近代经济的发展。(2)建设性:西方列强把

19、西方工业文明带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冲击了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促使晚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同时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秩序(自然经济趋向瓦解;中国被迫卷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中),为中国近代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西方启蒙思想传入,儒家传统思想受到强力冲击。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开始与国际接轨。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近代列强侵华对我们的启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为什么一个在前现代世界长期发展中居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的转

20、变过程中如此步履维艰、艰险迭起呢?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基本观点: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认为主要是由外来资本主义的渗透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的。“侵略反侵略”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基本分析框架;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传统现代性”的对立是这种解释的分析框架。你赞成材料中关于中国现代化被延误原因的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00字左右)解析如果选择外因论,从政治和经济等方面论证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如果选择内因论,从中国封建势力的顽固、政治运动的频

21、繁动荡论证政治表现,从自然经济和传统的经济政策论证经济表现,从传统文化论证文化的表现。答案观点一:外因论。论证:政治方面,列强通过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列强在中国扶植代理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列强的侵略造成近代中国局势动荡,缺乏稳定的环境。经济方面,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把中国变成了他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传统手工业遭到排挤和打击,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列强扩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观点二:内因论。论证:政治方面,封建制度根深蒂固;守旧势

22、力的反对与阻挠;政治运动频繁、长期的社会动荡。经济方面,自然经济长期居主导地位;重农抑商及闭关锁国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阻碍,封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思想文化方面,封建礼教的束缚;文字狱和八股取士政策的存在。近代列强侵华对我们的启示(1)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在“古今一大变局”中被迫一次次地妥协,开始了痛苦的转型。这启示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积极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中国更要和平崛起。(2)在西方列强的侵略战争下,腐朽封建的清政府败得体无完肤,这就启示我们要顺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3)闭关锁

23、国没有出路。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大力深化改革,积极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和文化,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新高考等级考试示范(2020山东新高考等级考试模拟18)道光元年(1821年)十一月,两广总督阮元就美国商船水手伤毙民妇案向道光帝上折奏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阮元奏审办伤毙民妇之夷船水手折(部分)今咪唎口坚国夷人口佛囒哂吐嗲喇哪啡因民妇郭梁氏买果争闹,用瓦坛掷伤落水身死,已据供认明确,照例拟绞,情罪相符初三日将该凶夷口佛囒哂吐嗲喇哪啡照例绞决,以彰国宪。并夷人买取食物,向系官给买办,今民妇郭梁氏私将蕉、橙卖给夷人,殊属不合。业已被伤身死,应毋庸议。臣复谕饬洋商(注:行商)

24、伍敦元等传谕该大班,当知天朝法度尊严,该夷人既赴内地贸易,自应安静守法,该大班及船主等务须时时戒饬船内水艄人等,毋许滋事逞凶。设已酿成事端,该大班即应查明肇衅生事之人,立时指名交出,听候地方官查审究办。切勿袒庇诿延,自取重咎,以仰副天朝恩溥怀柔之至意。摘自清代档案史料选编(1)此案办理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对外交往的哪些特点?(6分)(2)此类案件若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处理结果会有何不同?说明理由。(4分)第(1)问,根据材料“将该凶夷口佛囒哂吐嗲喇哪啡照例绞决”“夷人买取食物,向系官给买办,今民妇郭梁氏私将蕉、橙卖给夷人,殊属不合”等信息可得出清朝对外交往受天朝上国观念影响、政府限制对外贸易、

25、遵循清朝律例等特点。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因此,若此类案件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涉案外国人会交由本国领事处理,清政府是无权处理的。答案(1)有天朝上国心态;(2分)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严格限制对外贸易);(2分)遵循清朝律例(司法自主)。(2分)(2)不同:涉案外国人会交由本国领事处理,清政府无权干涉。(2分)理由: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了领事裁判权。(2分)解答非选择题常见失误及解决办法大多通过运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来命制试题,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运用材料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26、因此掌握好解题技巧是高考中“水平正(超)常发挥”的关键,应特别注意解答非选择题常见失误及解决办法:(1)答题没有思考的过程,看到题目就写,没有完整的答题思路。解决办法:在初读材料的基础上,注意审题,看清问题的具体要求,然后带着问题细读材料;明确材料的主题,了解材料的层次结构;对应材料内容,思考材料内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2)不按题目要求答题,审题不清,随意性大。解决办法:认真审题。审题意紧抓“题眼儿”,揣摩题意,审题型辨别题型,确定方法;审题分注意题分,看分作答,一般来说,分多的题目答案要点多,分少的题目答案要点少。(3)答题时忽略材料的作用,不能深入地理解和分析材料。解决办法:注意将观点和

27、材料有机结合,充分分析和利用材料。(4)角度单一、重复。解决办法:注意多角度、多层次、辩证地分析问题。经典题新情境考法借鉴【考法示例】还原社会情景,灵活考查近代中国外交观念(2018全国卷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知情境:本题以晚清地方督抚的奏折内容还原社会情境,要求认识当时政府的外交观念如何。明立意:以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28、为切入点,考查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抓关键:“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理思路:材料中地方督抚的主张透露出两个信息:第一,“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说明依然存在朝贡观念;第二,主张中国外交官以“万国公法”为依据,联合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来参与评判是非曲直,明显带有近代外交观念,D项正确。【真题体验】1清政府的外交观念(2018全国卷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29、)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C题干表明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引导欧美舆论向着有利于日本的方向发展。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清政府不熟悉近代国际外交观念,没有合理运用国际舆论来维护自身利益,故C项正确;A项“左右”表述绝对化,排除;日本的舆论策略是为本国利益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日对待舆论影响的策略或态度,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2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2016全国卷29)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

30、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C由材料可知,一些西方人认为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中国拥有军备优势,这与洋务运动兴办军事企业、编练海军、举办民用工业和开展新式教育,多方面推进近代化并取得明显成效有关,故C项正确。模拟题培素养仿真演练1(2020珠海模考)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

31、A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尚未形成B英国的利诱政策非常有效C英方记载有违基本的事实D民众对清朝封建统治严重不满A由材料鸦片战争期间民众的表现可知,当时中国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许多人还看不到民族国家利益的存在,没有意识到英国军队的侵略性,故选A项;民众主动为英军服务,并非英军利诱,排除B项;根据材料“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可知,英方记载有一定的可信性,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民众和英军的关系,没有涉及民众对清朝封建统治的态度,排除D项。2(2020深圳二模)1841年,英军对广州发动进攻,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三元里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击退来犯英军。周边百余村的团练手持戈矛犁锄,“将方、圆两

32、炮台四面围住,各处设伏”,使得英军“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三元里抗英说明()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小生产者存在固有阶级局限C战斗的意志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D民众团结抗争勇于反击侵略D材料“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击退来犯英军”体现出民众团结抗击外来侵略,故选D项;A项是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带来的影响,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民众的抗争精神,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关,排除B项;战斗的意志只能部分影响战争成败,实力才是取胜的关键,排除C项。3(2021广东选择考适应性测试)鸦片战争之前,按国际惯例,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条约以缔约方或第三方的文本作为解决争议的准本。1858年的中英天津条约却以

33、英文文本为准,中法天津条约以法文文本为准。此后,以外文文本为准本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反映出清政府()A丧失与列强交往的主动权B逐步接受国际惯例C主动学习西方的先进理念D坚守天朝上国观念A中国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外文文本为准本,这有利于列强对条约进行曲解,使清政府丧失与列强交往的主动权,故选A项;根据题意可知,以外文文本为准本的现象不是国际惯例,排除B项;清政府被迫接受了这一不平等现象,不是主动学习西方先进理念,排除C项;以外文文本为准本不是坚守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D项。4(2020汕尾质检)据统计,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共派出从军记者114名,还有15名画师、摄影师,连篇累牍地报道战争的进展状

34、况、战斗经过、双方死伤人数、俘获战利品、俘虏处置及战地情形等,战争爆发后仅一个月,有17名西方记者获得了随日军采访的许可。而清政府则拒绝外国记者随军采访,拒绝外国武官随军观战。这一差异突出反映了()A日本发动战争蓄谋已久B中日近代化程度差距巨大C日本借机宣扬军国主义D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材料中日本对待战地报道积极开放,而中国则很保守,反映了两国对新闻通讯态度的差异,而新闻通讯是西方近代化的产物,反映了两国近代化程度差距巨大,故选B项;日本发动战争蓄谋已久,是通过对战争的一系列准备工作体现的,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日本记者宣传的内容,无法看出其是否借机宣传军国主义,排除C项;

35、战争进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舆论宣传并不能左右战争进程,排除D项。5(2020中山调研)慈禧太后曾降旨:“已革端郡王载漪,倡率诸王贝勒轻信拳匪,妄言主战,致肇衅端,罪实难辞。降调辅国公载澜,随同载勋妄出违约告示,咎亦应得,著革去爵职。”这可以用来说明()A汉人督抚开始掌握清政府实权B立宪派愿望落空,转入革命阵营C清朝中央集权统治受到了冲击D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D根据材料“已革端郡王载漪降调辅国公载澜,随同载勋妄出违约告示,咎亦应得,著革去爵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故选D项;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汉人督抚开始掌握清政府实权

36、,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A项;“皇族内阁”组建后立宪派愿望落空,转入革命阵营,排除B项;中央集权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材料主旨“惩办反帝官员”不符,排除C项。6蒋廷黻先生说:“我们近代对付西洋的方法不外采用西洋枪炮及雇用西洋的军人。西人近代对付我们不外学我们疏通衙门的秘诀,且雇用汉人替他们跑衙门。”中西方的这些做法()A有利于推进中国近代化B淡化了近代中国的屈辱C折射出中西方文化差异D阻碍了西方的侵略步伐C材料中中国“采用西洋枪炮及雇用西洋的军人”和西方“雇用汉人替他们跑衙门”体现了当时中国人购置中国原本没有的器物、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西方人雇用汉人解决中国人特有的人情关系问题,折射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排除A项;近代中国屈辱主要体现在西方人的特权和对我国各类主权的侵害方面,材料未体现近代中国屈辱的淡化,排除B项;材料体现出西方人在侵略中国过程中手段灵活而非受到阻碍,排除D项。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