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上语文听课反思-寓言两则东施效颦北师大版今天下午第三节课,观看了林芯老师东施效颦的录像课。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很多值得我好好学习的地方。 东施效颦是庄子中的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东施效颦”这个成语更是妇孺皆知,庄子以一个丑女东施学西施皱眉的样子,以为会漂亮反而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失败经历,告诉大家盲目模仿是不对的道理,崇尚他一贯的追求自然的想法。现在,北师大将这篇文言文与楚王好细腰一起编在六年级上册“美与丑”这一单元中。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语文书中接触文言文,虽然故事本身简短精炼,但是文言的基本知识点都在,深刻的道理依然令人回味。怎样能让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感兴趣、学会简单分析文言
2、文,挖掘理会作者深藏在故事背后的寓意,是林老师在教学中一直贯穿的。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在林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无处不在。比如在请一名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林老师就指出:“古人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的,他们读文章是摇头晃脑、悠然自得地吟诵出来的。”随后,老师就示范读了读课文,再请学生模仿着来读,这就很自然地将文言文朗读方法告诉了学生。第二,当学生已经读了几遍课文后,林老师就用一句:“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俗语讲朗读环节自然得引入了课文词句分析的环节。词句分析上,她并没有很枯燥地借助注释逐字逐句翻译。而是交给学生这一方法,以多种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例如在学习古今异义的词语“妻子”时,她不是让学生直接翻译,而
3、是以表演的方式让大家明白,虽然表演的男生一开始错了,但是在师生的提示下,他纠正了错误,明白了古时的“妻子”是妻子、儿女的意思,而现在的妻子则是专指。这样的方法比反复读背所得到的记忆来得更深刻。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依然能将写作的知识渗透,林老师让大家发表“东施丑在何处”的意见,进而告诉大家文中虽然没有直接写丑却从他人看见东施丑态的动作表现丑。随后,又插入了陌上桑中描写罗敷美的句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侧面描写的好处。之后让学生模仿文言句式,也来侧面写写东施的丑,是本节课一个亮点。本节课有许多出彩的地方,最让我觉得与众不同的地方其实是结尾寓意的揭示,有了之前学生反复读、背,了解了故事情节后,老师变身为东施
4、,而且是一个满腹疑问急需他人帮助的东施,学生就在老师的引导下做起了乡亲们,劝慰东施并且告诉她为什们她会越学越丑的原因,是因为只知道模仿别人的美,却不知道别人美在何处,实在是盲目之举。就这样,无需老师多讲,学生就轻松地把寓意说了出来。说了很多本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接下来说说我个人认为该课不足之处。新课标指出,语文要有大语文的思想,要树立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价值观。我认为,做为语文老师应该在课堂上多引导学生关注善良美好的一面。但是,林老师在模仿、练笔这一环节上是让学生利用侧面描写来展现东施的丑陋,很多学生的描写着实夸张,说草木见了东施都凋零了、牲畜见了都慌忙四窜、丑人见了笑逐颜开等等,虽然当时觉得孩子的想法很独特,但是课后想来,让我觉得这是在对别人无知的讥笑与挖苦。对此,经过我的思考,我有了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是否可以用侧面描写来夸夸西施的美丽。以上就是我在听完林芯老师执教的东施效颦后的一点感想,愿意与大家共商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