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上语文听课反思21鞋匠的儿子_苏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2446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语文听课反思21鞋匠的儿子_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六年级上语文听课反思21鞋匠的儿子_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六年级上语文听课反思-21鞋匠的儿子苏教版鞋匠的儿子一文改编自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散文鞋匠与总统,改编后的文章删除了佛教六祖慧能的故事及揭示中心的两段话,增加了最后一部分林肯的演讲。无论是原文还是课文,突出的都是林肯的形象,表现的都是林肯高超的语言艺术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今天,听了焦春秀老师的研究课,受益匪浅,给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一、善于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体验文本。在教学林肯的第一次讲话时,师提问“通过朗读,你了解了什么?”在学生读了林肯的第三次讲话时,师提问“能读出什么来?”引导学生零距离地触摸、品味、揣摩人物语言,让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

2、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这一举措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阅读是本节课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者重点抓住林肯的演讲辞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二、能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用心去感受人物的内心和言行。在分步学完林肯的演讲后,杨老师又让学生整体读演讲辞,去解读林肯这个人物,学生自由表达,并把领悟到林肯的什么品质写到黑板上,从学生的发言来看,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不断丰满起来,在语言文字的背后,学生感悟到了一位宽容、仁爱、谦和、自信的林肯,学生就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纵观整堂课,老师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很大,让学生畅游在自主阅读、自我

3、感悟、自我构建的空间里。听、说、读、写、思等能力训练到位扎实,把感悟语言和体会思想感情结合起来,在感悟语言的基础上,学习积累和运用语言。内容简约,程序简化,方法简便,呈现出本色语文的特质。课堂成了真正意义上学生的舞台。三、善抓课文的主线,全面铺开教学。让学生读文,在文中找出议员们态度发生变化的词句。这个问题的设计覆盖面大、穿透力强,导出议员们由“尴尬羞辱嘲笑静默赞叹”这一心态变化的线索,拎出了课文的主线,并以此为切入点,全面铺开教学在本课的教学中,杨老师引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进行换位思考,因而文本的语言就会自然地流入学生的内心。在指导朗读议员羞辱林肯的话语时,师描述:“假如你就是上流社会优越的

4、议员,你面对的是鞋匠的儿子,你会怎说?”“面对议员的羞辱,假如你是当时的林肯,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参议员,听了林肯的演讲辞,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用心去感受人物的内心和言行,人物形象就会立在学生心中,在语言文字的背后,学生就会看到一群傲慢的参议员和一位处乱不惊、宽宏大度、才思敏捷的林肯。当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就会在感受与体验中与文本及其作者产生情感的沟通、心灵的问答、和意识的遇合。所以,课文言语所负载的思想与情感、心灵与生命、精神与灵魂在对话、交流、沟通中复活了;人物伟大的人格魅力也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成功不是一蹴而就,上课更是如此。焦春秀老师的这一课是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完成的,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都精心打磨、研习,融集体之智慧,备课组浓厚的研讨氛围感染着我,带动着每位老师的成长提高、敬业乐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