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练习:2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24077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练习:2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5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练习:2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5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练习:2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5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练习:2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5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练习:2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5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练习:2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训练2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选择题(共12小题)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种群是进化的单位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导致物种形成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BC D解析: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继承。是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答案:C2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

2、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解析: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地理隔离能使种群的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能产生生殖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答案:D3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使人体内的病菌抗药性大增。如图是某细菌的进化过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中的所有某细菌原种构成了一个群落B若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则可能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抗生素使某细菌发生了定向变异D过程使某细菌原种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解析

3、:人体中的所有某细菌原种构成了一个种群;细菌为原核生物,其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抗生素只是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而不能使其发生定向变异。答案:D4在某岛屿上相互隔绝的甲、乙两个水潭中,都生活着小型淡水鱼虹鳉。研究发现,甲中的虹鳉(天敌是狗鱼,其以大而成熟的虹鳉为食)比乙中的虹鳉(天敌是花鳉,其以幼小的虹鳉为食)常常早熟,即在体重较轻时就能繁殖后代。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两个虹鳉种群中都有成熟早或晚的变异类型,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B多年后甲中早熟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C甲、乙中的两个虹鳉种群杂交一定不能产生可育后代D将甲中虹鳉和乙中花鳉转移到新水潭中共同饲养,多年后虹鳉成熟个体平均

4、体重会增加解析:甲、乙中的两个虹鳉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所以它们杂交仍然可能产生可育后代。答案:C5下列有关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的进化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会引起生物的进化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一定会引起生物的进化;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不形成新物种也可能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的性状受基因和外界环境的共同作用,性状改变了基因不一定改变,故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生物也不一定进化。答案:C6某学校共

5、有学生1 600人,红绿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约为6.8%,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有52人,则男生中色盲的人数约为()A126 B54C64 D136解析: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为B(正常)、b(色盲)。设男生中色盲的人数为x,由色盲基因频率Xb/(XbXB)(232521x1)/(78028201)6.8%,求得x64。答案:C7某动物的基因A和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基因A或基因B的胚胎不能成活。若AABB和aabb个体交配,F1群体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是()A50% B60%C45% D40%解析:结合题意

6、可知,后代A_bb或aaB_的个体胚胎致死,故后代个体不存在该种基因型。当AABB和aabb个体交配,F1的基因型为AaBb,全部存活,当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则存活的F2个体基因型有9/10的A_B_与1/10的aabb,在9/10的A_B_中,AA个体占其中的1/3,即3/10,Aa个体占中的2/3,即6/10,因此,F2个体中AA:Aa:aa3:6:1即AA占30%,Aa占60%,aa占10%,由此可推得F2中A的基因频率30%(AA)1/260%(Aa)60%。答案:B8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

7、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解析: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条件,但有些生物没有地理隔离也会形成新的物种,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答案:C9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

8、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细菌中原本存在各种各样的突变个体,接触青霉素后,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存活了下来,没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淘汰,青霉素选择出了抗药性的突变个体,而不是细菌接触青霉素后产生了突变个体。答案:C10南水北调工程可能导致南方水系中的血吸虫随水北上,专家担心血吸虫会在北方水系中形成新的亚种或物种,对北方人民的健康形成新的威胁。假如南方的部分血吸虫来到北方,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会因环境的变化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B会因定向变异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可能与南方的血吸虫之间形成地理隔离D可能与南方的血吸虫之间形成生殖隔离解析:南方的部分血吸虫来到北方后可能与南方的血吸虫之间形成地理隔

9、离,其会因环境的变化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进而可能与南方的血吸虫之间形成生殖隔离,形成新的物种,变异是不定向的,故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因定向变异而发生的。答案:B11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进化的基本单位不是生物个体,而是生物的种群B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有利的基因突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可以杂交,所以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得到的三倍体西瓜高度不育,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进化的必要条件

10、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A12.下图表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X、Y、Z表示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小鼠原种与小鼠新种可组成一个种群BX表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Y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DZ表示地理隔离,阻断了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导致新物种产生解析:A项,小鼠新种与原种已经产生生殖隔离,不属于同一个种群;B项,X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项,Z表示生殖隔离而不是地理隔离。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13.如图所示,地球上的哺乳动物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不同的种类在形态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

11、问题:(1)图中所示现象体现了生物的进化规律为生物朝着_的方向发展。(2)试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E的形成:_。(3)物种C的某种群中,基因型AA占46%,aa占20%,5年后,该种群中基因型AA占46%,aa占20%,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解释原因:_。解析:由图示可以直接看出,原始的哺乳类动物可以演化成很多生物,生物朝着多样性的方向发展。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5年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则种群没有发生进化。答案:(1)多样性(2)原始的哺乳类动物产生不同的变异,其中适应水环境的变异被水环境选择而保留下来,这样代代选择、积累,经过漫长年代而形成了水栖的E动物(3)没有

12、基因频率没发生改变14根据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个体数都不可能无限增加。 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这是因为_。(2)研究发现超级细菌的NDM1基因位于一个140 kb的质粒上。NDM1基因片段被认为可以在不同种细菌问传播复制,并且很容易发生变异。这种新的耐药基因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能够生成一种酶,而这种酶可以把绝大多数抗生素分解掉,使抗生素失去效力。产生此类细菌的根本原因是_,抗生素的滥用则起到了_的作用,使菌群的_发生定向改变,导致了超级细菌的盛行。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减缓超级细菌的产生?_。(3)果蝇的自然群

13、体中,第号染色体的变异很多。下表表示果蝇的三种第号染色体突变类型(A、B、C)与野生型果蝇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活能力的比较(以野生型为100作标准)。类型25.53016.5野生型10098100A9998100C9289109分析表中数据,可看出生物突变的特点是_。如果果蝇生存环境的温度明显下降,经过较长时间后,类型_的基因频率会逐渐提高,进而形成一个新品种。如果这一新品种与原类型形成_,就说明产生了一个新的物种。解析:(1)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由于自然界中生物之间存在生存斗争,故任何生物的个体数都不可能无限增加。(2)超级细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抗生素的使用使菌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

14、改变。使菌群中具有抗药基因的个体增多,从而使群体表现为耐药性增强。(3)从表中看出突变的不同类型可适应不同温度环境,体现了突变的不定向性。如果果蝇生存环境的温度明显下降,经过较长时间后,适应较低温度的类型C的基因频率会逐渐提高,进而形成一个新品种。如果这一新品种与原类型形成生殖隔离,则产生了一个新的物种。答案:(1)生存斗争(生存竞争,适者生存)(2)基因突变定向选择基因频率合理使用药物,避免长时间使用抗生素;一种抗生素可以治愈时不要使用两种;由病毒引起的感冒,在没有炎症的时候不要使用抗生素;利用其他药物替代抗生素治疗疾病(只要回答合理即可)(3)不定向性C生殖隔离15下列是关于某类地雀的生活

15、与进化的问题,图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图1、2、3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上述哪些类型地雀之间的关系能体现遗传多样性?_。图1时期的大陆中地雀的个体较少,而图2中地雀B在大陆几乎看不见,但小岛上却主要是地雀B,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2)若干年后,小岛上出现地雀C的进化机制是_。(3)从图1至图3的演变,反映了生物多样性发展的规律是_。(4)若图2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下表所示。甲基因型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总数个体数2022

16、420123982100乙基因型AATTAaTTaaTT个体数19616836400种群甲和种群乙的基因库相比较,种群甲基因库_(大、小)。种群甲中A的基因频率为_。种群甲与种群乙相比,A的基因频率更能保持稳定的是种群_。已知上述生物物种每个个体有2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频率都是105,则种群乙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_。解析:(1)地雀A和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说明这两种地雀仍然是同一物种,所以二者的差异可以体现遗传的多样性;图1时期的大陆中地雀B的个体较少,而图2中地雀B在大陆上几乎看不见,但小岛上主要是地雀B。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雀A和地雀B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2)图1中

17、地雀存在不同的表现型,由此可推测这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而图2中由于海洋的阻隔造成地理隔离,将种群一分为二,阻断了基因交流,由于大陆与小岛的环境不同,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导致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基因的差异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程度时,二者之间出现生殖隔离,小岛上的地雀形成新物种。(3)图1中同种生物的性状有差别,说明是基因突变造成生物的遗传物质具有多样性,最后通过自然选择导致物种的多样性。(4)种群甲比种群乙的个体少,所以种群甲的基因库小。种群甲中A的基因频率为(40224012188)/2007/1070%。种群乙中,A的基因频率为(1962168)/8007/1070%,二者的基因频率相等,

18、但种群乙数量大,所以种群甲与种群乙相比,A的基因频率更能保持稳定的是种群乙。已知上述生物物种每个个体有2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频率都是105,则种群乙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210410540080。答案:(1)地雀A和B地雀A和地雀B的性状差异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或小岛和大陆的生态环境分别选择了不同的性状)(2)地雀种群因基因突变形成不同的表现型;由于地理隔离将种群一分为二,阻断了基因交流;大陆与小岛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导致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基因频率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两个种群之间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C(3)从遗传多样性向物种多样性变化(或从遗传多样性向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发展)(4)小70%乙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