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莆田一中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二历史 命题人: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图1为三星堆一号坑出土的铜龙虎尊青铜器,根据碳14测定大概在商代中期以后,并具有明显中原色彩:侈口(广口),折肩,鼓腹,圈足。其工艺与安徽阜南出土的商代龙虎纹青铜尊(图2)相比稍逊粗糙,有力破除了三星堆是外星文明说。据此可知,该时期( ) 图1(铜龙虎尊三星堆1号坑) 图2(龙虎纹青铜尊安徽阜南商代遗址)A. 跨区域之间文化交流显现 B.中华文化呈大一统倾向 C. 两地手工业发展已然成熟 D.两地农业文明较为发达2、夏、商都城
2、往往以宫城为中心,宫室组群沿中央轴线作对称布置,官舍、民居、作坊、道路等环绕其周围。凡是宫室建筑都建于地面土阶之上,而且没有当时一般民居的半穴居或穴居形式。这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 B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C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 D经济发展水平极端低下3、古代中国的贵族政治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通过层层分封,权力分散在各级贵族中,并世袭享有特权。因此,战国魏国和楚国通过变法削弱世袭特权,秦国通过军功爵制取消世卿世禄制度,强调军功而淡化世袭身份。这些做法( )A标志中国古代世袭制走向消亡 B催生中国古代分散的小农经济C有利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转型 D标志着中国封建生产关系出现4、对于汉
3、代推行的专营政策,有的学者认为“是打着平均主义的旗号来扩充国库”,有的学者则认为是以“国家自为兼并”来代替民间兼并。这揭示出汉代专营政策( )A实现了财富的平均分配 B借助了经济手段以增加收入C抑制了商品的生产流通 D激发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5、秦汉以后“官”掌握行政权力,“爵”用来确定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历代帝王往往采取“官以任能,爵以酬功”的做法,其主要目的是()A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B提高官府行政效率C维护君主统治权威 D削弱贵族政治势力6、北魏著名叙事诗木兰诗中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诗中的“天子、可汗”同一人,但又分别是汉民族和游
4、牧民族对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这种现象反映出( )A诗人用词混乱,指代不清B北魏时期民族交融加强C北魏政府有大量汉族官僚D北魏已经统一黄河流域7、魏晋时期,人口不过汉代的几分之一,州、郡、县数却不断增殖,远过东汉。此举主要是为了() 图:三国时期豫州行政图A开发江南地区 B加强控制地方 C强化君主权威 D顺应民族融合8、唐太宗时期将婚姻年龄定为“男20岁,女15岁”。唐玄宗时期,把结婚年龄又降低到“男15岁,女13岁”。唐代降低法定婚龄主要是因为( )A. 刺激经济发展和赋役的需求B. 适应社会愿意多生育的需求 C. 社会上传宗接代思想的影响D. 经济发展可以满足人口增多9、唐大诏令集中记载,
5、安史之乱后,“两河宿兵,户赋不入,军国费用,取资江淮”。读通鉴论中也说“唐立国于西北而置根本于东南”,屡经大难“而唐终不倾者,东南为之根本也”。由此可知,唐末的藩镇( )A推动南方经济的不断开发 B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的统治C使地方脱离中央趋势增强 D加强了唐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0、中国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材料表明科举制( )A打破特权阶层对政权的垄断 B有利于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C促进知识普及与文化的传播 D影响了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11、宋史户婚律婚田入务记载:“所有论竞田宅、
6、婚姻、债负之类,取十月一日以后,许官司受理,至正月三十日住接词状,三月三十日以前断遣须毕,如未毕,具停滞开狱事由闻奏。”材料反映了宋代( )A司法审判程序具有很大随意性 B冗官问题造成审判效率低下C以农为本的传统立法价值取向 D土地兼并导致社会矛盾尖锐12、儒家提倡“内圣外王”。“内圣”注重道德修养,“外王”注重建功立业。宋明理学片面强调“内圣”,最终走向了空谈心性,儒生们“兵农不务,即当世之刑名钱谷,亦懵然罔识”。有助于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A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B科举取士制度的形成C格物致知理论的传播 D发明本心思想的提出13、南宋时期的海外贸易方式主要有民营外贸和贡赐贸易两种。民营外贸为
7、贡赐贸易提供物资基础,形成了以民间舶商为主体的民营外贸主导中外贸易的格局。这反映出( )A贡赐贸易影响力日益减弱 B政府鼓励民间海外贸易发展C海外贸易的盈利功能凸显 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严重冲击14、阅读表1,据此可知( )年份概况1141宋朝接受了屈辱的“绍兴和议”1142宋金建置榷场,作为互市贸易场所1159金朝海陵王准备南侵,为避免“不良之人,私相往来”而罢榷场1164金朝复置泗、寿、蔡、唐、邓等榷场,次年双方签订“隆兴和议”1177金世宗因宋人“生事背盟”,令陕西沿边榷场止留一处,余悉罢之 表1A.榷场兴废打上了宋金和战的烙印B.金朝以经济手段实现对宋的控制C.榷场稳定了民族之间的友好交
8、往D.宋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具有软弱性15、有学者提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的“合”。据此推断,所谓的“合”是指( )A铲除了唐后期以来的地方割据势力B延续了两宋时削弱地方权力的传统C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D加强了对地方军事和政治上的控制16、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划过“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向公众开放。右图分别为隋唐时期和元朝时期的大运河示意图。它们所起的共同历史作用是( )A有利于保障都城物资供应 B促进了关中与江南的交流C推动了政治经济中心南移 D减轻了南方人民赋税负担17、
9、明初鼓励天下臣民上言四方利弊,并设立建言会议制度,由礼部每年定期召集九卿六科讨论民情建言,“其间可行者,移各该衙门施行”。此举有利于( )A选拔实用人才 B变革君主专制体制C分割宰相权力 D提高政府治理能力18、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作证( )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 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 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19、有关我国官员阶层假日和办公时间据历史学家陈联陞统计:在唐代,一年共有五十三天的节庆假日,元代
10、规定有十六天的节庆假日,明、清时期,节庆假日起初甚至比元代还少。官员办公时间的增多本质上反映了()A需要有公务员处理的政府职责逐渐的增加B分权与制衡降低了各级公务员的办事效率C专制王权的强化皇帝更像一个严厉的主人D以文取仕的科考制度弊端在明清日益凸显20、有学者指出:传统上被定位为负面性存在的“人欲”、“私在坐标轴上出现了由负到正的180度的“坐标转位”,转而成了正面的被肯定的存在。明清时期出现的这种变化,着实令人吃惊,故而称之为“剧变”。作者相关表述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黄宗羲有生之初,入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王夫之人欲之大公,即天理之至正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人欲战胜天理并且取得主导
11、位置 B中国开始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C资本主义萌芽获得了精神的动力 D人欲在天理范畴内获得一定认同21、古希腊先后出现三位备受推崇的悲剧诗人,他们创造的剧作人物形象依次是:神或者是神化了的人、“应当是怎样”的理想英雄、“现实中本来是怎样”的人。这反映了古希腊( )A道德和信仰危机日益严重 B神权始终控制人们的思想C人在社会中地位日益突出 D推崇抗争命运的英雄人物22、彼特拉克指出,文艺复兴需要恢复的是中世纪丧失的古典文化的精髓,即柏拉图、荷马、维吉尔、贺拉斯与西塞罗等古典作家的“纯洁质朴的光辉”。据此推知,彼特拉克借助“纯洁质朴的光辉”的目的是( )A宣传人文主义 B弘扬科学平等民主精神C否定
12、宗教思想 D促使民众摆脱神权束缚23、马丁路德提出:“基督徒具有精神的属性,在精神方面,他们是自由的,只服从于上帝;基督徒还具有肉体的属性,在物质方面,应当服从世俗权威,可以当兵,可以嫁娶,可以过任何世俗生活。”路德的主要目的是( )A主张因信称义 B否定教皇权威 C反对禁欲主义 D强调王权至上24、学者恩斯特迈尔这样评价某一理论:“用纯粹的唯物主义发展过程代替了世界的设计说”,废绝了人类本位说。他评价的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B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C康德的理性批判思想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2分)33、(14分)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的一件大事,不同史书有不同的
13、记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材料二(刘)备闻曹公军下,恐惧,日遣逻吏於水次候望权军。(备)乃乘单舸往见瑜,问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备虽深愧异瑜,而心未许之能必破北军也,故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关)羽、(张)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瑜之破魏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 江表传材
14、料三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孙权)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搡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资治通鉴(1)依据上述材料,确定赤壁之战发生的历史事实。(4分)(2)指出三则材料对刘备在赤壁之战中作用的叙述有何不同?据此说明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时应该注意哪些原则?(10分)34、(10分)材料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意欲从开封迁都洛阳。表3是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的有关记载:(1)上曰:“吾将西迁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
15、故事,以安天下也。”(2)起居郎李符上书曰:“京邑(洛阳)凋弊,宫阙不完,畿内民困,军食不充”(3)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言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咸仰给焉。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稳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表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迁都洛阳的利与弊。(10分)3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76年初,宋神宗诏令国家医学教育机构太医局,在京城开封开办“卖药所”,后称“熟药所”,习称“官药局”,制造成药向社会销售。官药局规定:成品药的包装,应外贴药品说明书及“和剂局记”的印记商标;药局必须昼夜有人轮流值班,以保证
16、随时供应药物,凡因失职而影响了急瘟病家购药的,“杖一百科罪”;发现霉变及过时药品应予以废弃;遇有贫困或水旱疫病,要施给药剂等。官药局创立后,宋代出现了官营、民营并存的药业经营形式,市场“药价比之时值损三分之一”。11021106年,全国财政年收入6000万缗,京城官药局所属的5个惠民局门市,年上交40万缗,占067%。地方官府在总结防疫经验的基础上,也纷纷创设官药局。由于官药局按国家颁布的“局方”合药,客观上推广了医家及民间习用的一些有效方剂,普及了便于服用及保存的丸、散等成药剂型。 摘编自唐廷猷古代官药局五百年(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官药局的管理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17、析宋代官药局建立的作用。(6分)3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清朝前期)一百余年间传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了新的高峰这一时期多方面的发展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体制、社会结构以及儒家思想体系的框架与同一时期西方国家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飞跃相比,中国前进的脚步显得迟滞而迂缓。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材料二 14001800年间中国不仅是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也占据着支配地位它吸引和吞噬了全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大约一半这一切之所以能够发生,直接缘于中国经济和中国人民在世界市场上所具有的异乎寻常的巨大的且不断增长的生产能力、技术、生产效率、竞争力和出
18、口能力。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一、二关于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观点不同。结合所学,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莆田一中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其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AACBCBBABDCACACA题号1718192021222324答案DDCDCABD1、【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和安徽阜南商代遗址的出土的龙虎尊铜器具有高度相似性,这说明该时期跨地域间的文化交流显现,因此A选项正确。材料体现是两地青铜器制作工艺的相似性,虽青铜制作工艺的精湛,但并不能代表
19、两地手工业水平发展已经达到成熟的程度。材料并未体现大一统倾向,C错误。材料体现是两地的青铜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并未体现农业文明发展情况,故排除D选项。2、【解析】据材料“夏、商都城往往以宫城为中心,宫室组群沿中央轴线作对称布置,官舍、民居、作坊、道路等环绕其周围。凡是宫室建筑都建于地面土阶之上,而且没有当时一般民居的半穴居或穴居形式”可知当时的城市建设明显的体现出等级和秩序,说明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故A项正确;夏商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说夏商时期都城的布局,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材料中只是说城市布局,没有涉及经济发展水平的信息,故D项错
20、误。4、【解析】材料表明,汉代的专营政策是“扩充国库”“国家自为兼并”,说明政府借助经济手段增加收入,故B项正确。汉代政府通过专营政策扩充了国库,但不能实现财富的平均分配,A项错误;汉代专营政策使政府取代私人成为工商业的经营者,没有抑制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但减弱了社会经济的活力,C、D两项错误。7、【解析】题目中并未说明郡县的设置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州郡县是地方行政制度,讨论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是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中央君主和宰相的矛盾,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体现州郡县的设立牵涉到少数民族,顺应民族融合之说不成立,故D项错误。8、【解析】本
21、题考查唐代法定婚龄变化的原因。降低法定婚龄,从维护封建国家的角度考虑可知主要是鼓励生育,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和人口,故A项正确。愿意多生育的社会需求是其中一个因素,但不是影响“法定”婚龄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C项传宗接代思想源于小农经济和宗法观念,并不是“唐代”法定婚龄降低的主要原因,故排除。政府实施某项措施的主要原因要从维护统治、促进发展等方面思考,“经济发展可以满足人口增多”并不是从统治集团角度考虑的,偏离题意,排除D项。13、【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南宋时期的海外贸易方式实际反映的是传统王朝外贸取向的重大转折,即由政治动机让位于经济目的,致使长期掩盖于政治色彩下的海外贸易自身的盈利功能重
22、新显现,故C项正确。从材料的主旨来看,不能确定贡赐贸易影响力日益减弱,而只是讲民间舶商为主体的民营外贸主导中外贸易的格局,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讲宋代政府的情况,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不涉及重农抑商政策受到严重冲击,排除D项。14、【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绍兴和议”之后,宋金之间建立榷场,作为互市贸易的场所;金朝南侵,罢榷场,后又复置榷场,这些都体现了宋金和战的烙印,选A项。由材料看不出金朝对宋的控制,故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榷场稳定了宋金之间的友好交往,故排除C项。由材料不能得出宋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具有软弱性,排除D项。15、【解析】材料“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的合”,可知这里的“正
23、”指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反”指藩镇割据下地方的自主权过大,那么“合”应为既发挥中央的集权又照顾地方分权,C正确;消除封建割据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B强调的是“反”,而非合,排除;D强调的是“正”而非合,排除。17、【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初年的政治【解析】材料中“鼓励天下臣民上言四方利弊并设立建言会议制度”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情,提高治理能力,故选D项;材料“设立建言会议制度”“专门讨论民情建言”,与选拔实用人才无关,排除A项;该措施属于广采建议并没有变革君主专制,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对相权的分割,明太祖废相权分六部,排除C项。19、【解析】材料统计了从唐朝到清朝公务员节假日的减少,
24、没有说明公务增多的史实,故A项错误;古代中国没有政治的分权与制衡关系,故B项错误;官员节假日的减少体现了皇权的不断加强,对皇权制约能力的不断削弱,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科举考试的内容,故D项错误。20、【解析】根据材料中李贽、黄宗羲以及王夫之对于人欲的主张可知,人欲在天理的范畴内获得一定的认同,D正确;A错在“取得主导地位”,排除;B错在“开始”,排除;题干内容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排除C。21、【解析】材料体现古希腊依次创作的人物形象从神逐渐的转向“现实中的人”,故选C项;材料体现了对人的重视,不能反映道德和信仰危机,排除A项;材料体现人们受到神权的影响,但不是“始终”,排除B项;材料中形
25、象是现实中的人,不是“英雄”,排除D项。24、【解析】“用纯粹的唯物主义发展过程代替了世界的设计说”即否定了世界“神创说”。体现的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作用。是故选D选项。二、非选择题33、(14分)(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曹操讨代刘备,刘备与孙权联合,双方在赤壁交战。曹军大败。(4分)(2)不同:材料一认为刘备声望高,赢得孙权的仰慕,促进了孙刘联合。材料二认为刘备兵力少,持观望态度,作用甚微。材料三认为刘备接受诸葛亮的建议,求救于孙权,孙刘联合大败曹军。(6分)原则:鉴别史料价值和考证史料真伪;采用多重不同类型史料相互印证,孤证不立;辨别史料作者的意图和立场。(4分,答出两点即可)34、(
26、10分)【解析】本题考查北宋对迁都洛阳问题君臣的讨论,结合北宋初期状况,认真理解文本含义即可。利:据表中“据山河之胜”可得洛阳较开封地理位置险要;“去冗兵”可得可以减轻军事与财政的压力,有利于国家安定;“循周、汉故事”和所学周汉朝知识得历史上长期为都城,具有良好政治文化基础。弊:据表中“京邑(洛阳)凋弊”可得洛阳遭战火破坏,经济凋敝;据“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得迁都增加国家与民众负担;据“东京有汴渠之漕”可得漕运条件劣于开封,粮食供应困难。【答案】利:洛阳较开封地理位置险要;可以减轻军事与财政的压力,有利于国家安定;历史上长期为都城,具有良好政治文化基础。(6分)弊:洛阳遭战火破坏,经济凋敝;迁
27、都增加国家与民众负担;漕运条件劣于开封,粮食供应困难。(4分)35、(12分)(1)政府主导/中央到地方统一管理(二取一);制度保障/管理严格/规范化(三取一);体现公益性与市场性相结合。(每点2分,共6分)(2)开办了官营药业/有助于形成官营、民营并举的药业经营形式(二取一);有利于保证药品的质量;推动中成药的发展;有利于保障百姓生命健康;有利于降低药品价格;增加了政府收入;为后世医药管理提供了借鉴。(每点2分)36、(16分)评分说明:观点:4分,任意一个观点即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论述:一等(911分):史论结合充分,论述全面,表述清晰。二等(58分):史论结合较充分,论述较全面,表述
28、较清晰。三等(04分):史论结合不充分,论述不全面,表述不清晰。答题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观点一:清朝前期一百余年间中国经济处于迟滞状态。论述:统治者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进步和转型;传统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实行闭关自守政策,限制了海外市场开拓;文化专制,思想保守。而当时西方国家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先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殖民掠夺,开拓世界市场;开始向现代工业社会飞跃。相比之下,当时中国经济处于迟滞状态。观点二:14001800年间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支配地位。论述:明清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农业经济发达,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农作物产量提高;传统手工业技术先进,丝织品、瓷器等产品远销海外;商品经济繁荣,城镇商业发展,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棉花、茶叶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当时中国不仅是东亚朝贡贸易体系中心,也在世界经济中占有支配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