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24006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2.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准确地填涂在答题卷上相应位置,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否则不得分。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

2、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

3、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显明,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独特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

4、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

5、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新诗在继承古诗优良传统的同时,横向移植外来作品,并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的创造性转化。B. 白话诗人的创作秉承着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或多或少都受到古典诗歌传统的影响,无法完全逃离。C. 诗歌传承研究工作能够扩大古诗研究者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中国诗歌史的发展演变。D. 拓展中国新诗的领域,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是我国目前诗歌传承工作中取得的喜人成果。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写作,开头是对观点的

6、提出,结尾处对研究的意义加以总结。B. 胡适的尝试集一例,很好地印证了白话新诗与古典诗歌间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C. 文中多次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在承认区别的同时进一步论证了古今诗歌的关联。D. 文章从古今诗歌的意象、作品、诗人几个维度逐一展开,具体详尽地论述本文的观点。3. 根据文意,下列不能证明“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的一项是( )A. 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与宋代张先江南柳词句“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可说是活脱相似。B. 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诗句“晨钟云外湿”

7、。C. 席慕蓉的“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让人自然想到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D. 海子在他的诗歌中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来传递温暖的愿景,与唐代诗人张若虚具有哲理性思考的春江花月夜所表达的内容极为相似。【答案】1. B 2. C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

8、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是错误的,原文第1段说“这种继承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而不是“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C项,“整体把握中国古典诗歌史的发展演变”是错误的,原文中说“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是说仅仅形成了整体观念,而不是整体把握了古典诗歌史的发展演变,。D项,“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是错误的,原文说“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

9、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变未然为已然。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本题中,C项,“对比论证”错,文中是对古今诗歌加以举例,在举例过程中侧重于两者间的联系,并未提及二者的区别,更谈不上对比。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文意,下列不能证明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

10、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能证明的一项”,然后理解原文中的含义,对比选项。本题原文中的古今诗歌意象和诗句之间的关系。A项,说的是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之间诗歌意象、诗句的相似性。春夜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相似意象有“风”,表达了自己伴随友人的感情,二者存在着意象、诗句的相似性。可以证明观点。B项,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诗句“晨钟云外湿”,说明两句诗是有关联的。谒托马斯曼墓和船下夔州郭宿的相似意象有“雨”,体现了古

11、今诗歌意象、诗句间的关系。可以证明观点。C. 席慕蓉的“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让人自然想到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席慕容的诗句和声声慢相似意象有“落花”,都表达了自己悲凉的情感。之间诗歌意象具有相似性,体现了古今诗歌意象、诗句间的关系。可以证明观点。D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与春江花月夜虽然有个别意象的相合,但是所表达的情感和思考已经发生了变化。根据原文观点,古今诗歌在意象、诗句方面的关系是紧密的传承关系,可以在现代诗中找到古典诗歌意象或相关诗句的影子。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材料一:2016年11月3

12、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逐渐得到扩散和传播,最终为多民族所使用、共享。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很显然,这正是它能够成功申遗的最根本原因。(摘编自百度百科,有删改)材料二:然而对于很多现代人,尤其是很多

13、年轻人来说,对它的申遗成功却可能有些不以为然,认为这是标准的“老黄历”了,对现代人的生产、生活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尽管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气候、天气的预测与利用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确实有所减弱,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数千年,但是“二十四节气”在延续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却很小,现在的农田作物耕种基本上没有脱离原来的节气规律。所以在中国北方农村地区,很多农村居民可能不知道一些现代节日,但是对于“二十四节气”却耳熟能详,并且仍旧在根据它们在指导和安排自己的生产、生活。“二十四节气”的影响显然不限于农事耕作,而是已经全面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比如很

14、多地方的百姓会按照“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来准备自己的生活物资;比如清明吃青团、立秋吃西瓜的风俗依旧流行。尤其是每年到了冬至时节,到底是应该吃饺子还是吃汤圆,南北方的网友几乎每年都要“论战”一番,彼此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也正是在这样的“论战”当中,继承、传播和弘扬了传统文化,增加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而网友对这种论战的参与热情,显然也正是“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仍旧深具影响力的证明。“二十四节气”,既是古人智慧的一种结晶,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与我们现在所提倡重视自然规律和生态保护,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也就意味着它仍旧具有极强的现实价值和意

15、义。(摘编自新华网,有删改)材料三: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专家认为,这次成为人类非遗代表作,除了表明其作为中国人文化认同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中国对于整个人类的文化贡献。对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化发展,有非常大的意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说,由“二十四节气”而生成的农耕经验在实践过程中,由乡村社会来传承。因此,申办成功后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项目的尽快落地让真正的传承者发挥作用,以显示出项目自身应用的社会效益。文化部非遗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任重道远,将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根据已制定的保护计划,与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一道积极实

16、施系列保护措施,认真履行各项义务和责任,让更多的国家、社区、群体和个人认识、了解“二十四节气”这一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活动。同时,创造条件确保相关社区和群体在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与保护的行列中来,激发其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改)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从“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说起,接着交代了“二十四节气”的概念,然后阐述了“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根本原因。B. 材料二首先肯定了很多现代人对“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不以为然的态度,接着阐述了“二

17、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文化意义。C. 材料三指出了“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对整个人类的文化贡献及“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后的传承和保护问题。D. 三则材料阐述的共同话题是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三者在内容上从概念到文化意义再到传承保护,构成有机联系。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引发新闻媒体关注,这使古老的“二十四节气”具有了新闻价值。B.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这正是它能够成功申遗的最根本原因。C.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气候、

18、天气的预测与利用的水平越来越高,“二十四节气”对于农田作物耕种仍然具有指导功能。D. 南北方的网友对具体时节吃什么的“论战”,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也是“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仍旧深具影响力的证明。6. 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如何实施“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答案】4. B 5. B 6. 使项目尽快落地,让真正的传承者发挥作用,以显示出项目自身应用的社会效益。根据已制定的保护计划,与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一道积极实施系列保护措施,认真履行各项义务和责任。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与保护的行列中来,激发其积极性和自觉性。【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的能力。题干问的是“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B项,材料二首先肯定了很多现代人对“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不以为然的态度。理解有误。根据对材料二原文的把握:然而对于很多现代人,尤其是很多年轻人来说,对它的申遗成功却可能有些不以为然。说明作者是否定现代人的看法的。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B项,指代错误,

20、“这正是它能够成功申遗的最根本原因”指的是“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故选B。【6题详解】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如何实施“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考生作答本题,首先要锁定材料三中专家们所说的话:中国艺术研究院苑利说,由“二十四节气”而生成的农耕经验在实践过程中,自乡村社会来传承。因此,申办成功后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项目的尽快落地让真正的传承者发挥作用,以显示出项目自身应用的社会效益;文化部非遗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二十四节

21、气”的传承和保护任重道远,将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根据已制定的保护计划,与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一道积极实施系列保护措施,认真履行各项义务和责任,让更多的国家、社会、群体和个人认识、了解“二十四节气”,这一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活动;同时,创造条件确保相关社会和群体在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与保护行列中来,激发其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考生从以上内容中筛选为:尽快让项目落地发挥其作用;保护和传承需要大家一起努力;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保护的团队,使得二十四节气焕发新鲜的活力。(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

22、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马婆的悲伤马婆从妹家出来,眼泪就开始肆无忌惮地流。那么要强爱面子的马婆,面对路人诧异的目光视若不见。仲秋的微雨浸润着马婆规整的套装,马婆的心凌乱成泥。马婆没有回家。她穿过两个十字路口拐进了龙泉湖公园,蹒跚地上了湖边八角亭。马婆斜靠在亭柱上,不知不觉收住了眼泪。过往的岁月就在马婆静静的呆坐里浮出了水面。马婆还是马嫂的时候,精力全部放在对儿子的培养上。从幼儿的益智类训练开始,到剑桥英语、到奥数培优、到解题速效正规不正规的培训班,只要不与正课冲突,马嫂都推着儿子上。马哥虽不太支持,可为了儿子的将来,只好认了。儿子大学毕业去美国深造时,马婆费尽心机说服他留在了国外。之后,马婆和马

23、爷就成了亲朋好友羡慕的对象。尤其是马婆的妹妹。她的儿子成绩不太好,毕业后留在了本地。妹妹一生气就开骂,你这个不争气的兔崽子,连你大表哥身上的一根汗毛都比不上!只有马婆知道,她和马爷过得是什么日子。每天早上一起床,马爷就打开电视,一整天不让关。他说这样可以逼逼屋里的冷气。马婆嘴上不说,心里也难受。她觉得自己虽然有儿子,可常年过得却是没儿子的生活。马婆整晚整晚睡不着,睡不着就想儿子,就想如何证明自己有儿子。半月后马婆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马婆不再随随便便穿衣服了。就连上菜场也是整齐的套装,昂首挺胸,微微地趾高气扬。马爷说她,马婆硬硬地回嘴,我和那些没儿子人不一样,我有儿子,儿子在国外,怎么着也得给他

24、充充面子。马爷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滑出眼眶。儿子去国外后,马婆很少再与马爷争吵。用马婆的话说,这老东西辛苦了一辈子,到头来连儿子的面都难见,我得让他享享福。马爷没有享福的命,儿子在美国定居不到两年,他就失去了健康。一开始马婆没太当回事。等她知道不好时,马爷的腿已经不太听使唤了。马爷犯病是在早上,等办好住院手续时已经到了下午三点多。好在马爷是轻微的脑梗,没耽误多大事。躺着输液的马爷,看到其他病人都有小辈陪着,羡慕得眼里几乎迸出血来。他一忍再忍,最后还是张大嘴巴哀嚎起来。马婆又累又急又尴尬,边向同屋的病人和家属道歉边劝马爷。劝着劝着自己也忍不住哭起来。好在外甥及时赶到,止住了他们的哭声。马爷出院后腿

25、稍能走动,右胳膊和右手却失了灵活。马婆按照医生的嘱咐,每天除了监督马爷进行自我煅炼外,就是不停地帮他按摩恢复。马婆渐渐地瘦了,由原来的一百四十多斤瘦到了一百一十斤。马爷看着难受,有时忍不住骂儿子。马婆却不依,你知道啥,儿子不是没孝心,他在国外生活压力大,也难。马婆出门买菜仍旧穿戴整齐,昂首挺胸,微微地趾高气扬。斜靠在亭柱上的马婆不知不觉坐了一个小时。仲秋的微雨打湿了她的后背,马婆这才想起该给马爷做饭了。马婆小心地下了八角亭,走出了龙泉湖。平静下来的马婆又想起她从妹妹家出门时的情景。今天是妹妹的六十大寿。饭后,妹妹当着她的面又骂起了儿子。你这个不争气的兔崽子,连你大表哥身上的一根汗毛都比不上!外

26、甥喝多了酒,大着舌头回嘴,妈,你老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一点都不知道,我大姨和大姨夫的苦。外甥媳妇忙岔开了话。大姨,怎么不让姨夫来,就两站的路,来热闹热闹多好。马婆强忍着将落的泪说,对了,我得回去给他做饭了。外甥媳妇跑去厨房给马婆打包现成菜时,马婆挣脱妹妹的手就出来了。等外甥媳妇追出来,马婆已经走了二十多米远。听到喊声,马婆没敢回头,她怕自己满脸的泪吓坏年轻人。马婆擦了擦眼睛,迎着仲秋的微雨向家走去。她知道她无论如何不能倒下,她还要照顾马爷,她还得撑起这个家。马婆规整的套装和灰白的头发在人行道上摇曳,一如枝头瑟缩在秋风中的老叶。7.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27、 )A. 小说开头写马婆从妹妹家出来眼泪就开始肆无忌惮地流,这是马婆因外甥的话而想到自己家的处境时流下的悲伤之泪。B. 小说中马婆把全部精力放在对儿子的培养上的情节,不仅突出了马婆的形象特点,也为后文写马婆晚年的处境做铺垫。C. 马爷看到马婆连上菜场也穿整齐的套装,昂首挺胸,微微地耻高气扬,觉得妻子爱慕虚荣,在外人面前充面子,于是数落马婆。D. “马婆规整的套装和灰白的头发一如枝头瑟缩在秋风中的老叶”以景物描写结尾,运用比喻手法,暗示马婆未来孤独的生活,引人深思。8. 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马婆的形象特点。9. 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意图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案】7. C 8. 为子

28、女前程,舍得花费时间金钱外表坚强,但内心脆弱,又偏偏喜欢为儿子着想充面子内心苦楚,面容萧瑟,劳累一辈子却没享福。 9. 揭示一个社会想象,子女有能力在外的,老人的孤独与无奈;幸福不同的定义,对天伦之乐,对社会地位追逐奔波的反思;激起社会及奔波在外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更多关注,更多时间的陪同。【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本题题目是“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本题C项中“觉得妻子爱慕虚荣,在外人面前充面子”说法不正确。故选C。【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马婆的形象特点”。是考查学生把握

29、分析人物形象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要善于抓住作品对该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和作品中的有关叙述文字进行分析。比如文中“精力全部放在对儿子的培养上。从幼儿的益智类训练开始,到剑桥英语、到奥数培优、到解题速效正规不正规的培训班,只要不与正课冲突,马嫂都推着儿子上”“儿子大学毕业去美国深造时,马婆费尽心机说服他留在了国外” “马婆不再随随便便穿衣服了。就连上菜场也是整齐的套装,昂首挺胸,微微地趾高气扬。马爷说她,马婆硬硬地回嘴,我和那些没儿子人不一样,我有儿子,儿子在国外,怎么着也得给他充充面子”

30、“马爷看着难受,有时忍不住骂儿子。马婆却不依,你知道啥,儿子不是没孝心,他在国外生活压力大”“马婆强忍着将落的泪说,对了,我得回去给他做饭了。外甥媳妇跑去厨房给马婆打包现成菜时,马婆挣脱妹妹的手就出来了。等外甥媳妇追出来,马婆已经走了二十多米远。听到喊声,马婆没敢回头”等信息,可以得出马婆是一位为子女前程,舍得花费时间金钱;外表坚强,但内心脆弱,又偏偏喜欢为儿子着想充面子;内心苦楚,面容萧瑟,劳累一辈子却没享福的空巢母亲形象。点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

31、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第四,

3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比如本题,可以马婆的所作所为来分析。【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意图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是考查学生对小说创作意图的探究能力。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要求从作者的经历、所处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是文学类作品阅读中难度较大的一类能力要求,从作品本身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须从作品本身出发,抓住人物、情节等要素,而作者的真

33、正意图还是应该在小说的主题和时代背景考虑方面寻找。从时代背景考虑,当然这一点需要考生对小说所涉及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或者小说本身能提供故事的相关背景,否则就可能无从入手。比如本文的创作意图,从文章的主旨和小说所涉及的时代背景考利即可。本文通过对马婆的悲伤原因的叙写,反映的当下的社会状况子女有能力在外的,老人的孤独与无奈,激起社会及奔波在外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更多关注,更多时间的陪同,引起人们对幸福,对天伦之乐,对社会地位追逐奔波的反思。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孙德昭,盐州五原人也。其父惟最,有材略。黄巢陷长安,惟最率其乡里子弟

34、,得义兵千人,南攻巢于咸阳,兴平州将壮其所为,益以州兵二千。与破贼功,拜右金吾卫大将军。朱玫乱京师,僖宗幸兴元,惟最率兵击贼。累迁部州节度使,留京师宿卫。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是时,京师乱,民皆赖以为保。德昭以父任为神策军指挥使。光化三年,刘季述废昭宗,幽之东宫。宰相崔胤谋反正,阴使人求义士可共成事者,德昭乃与孙承诲、董从实应胤,胤裂衣襟为书以盟。天复元年正月朔,未旦,季述将朝,德昭侠甲士道旁,邀其舆斩之,承诲等分索余党皆尽。昭宗闻外喧哗,大恐。德昭驰至,扣门曰:“季述诛矣,皇帝当反正!”何皇后呼曰:“汝可进逆首!德昭挪其

35、首入。已而承诲等悉取余党首以献,昭宗信之。德昭破锁出昭宗,御丹凤楼反正,以功拜静海军节度使,赐姓李,号“扶倾济难忠烈功臣”,与承诲等皆拜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图形凌烟阁,俱留京师,号“三使相”,恩宠无比。是时,崔鼠方欲诛唐宦官,外交梁以为恃,而宦官亦倚李茂贞为捍蔽,梁、岐交争。冬十月,宦者韩全诲劫昭宗幸凤翔,承诲、从实皆从,而德昭独与梁,乃率兵卫肌及百官保东街,趣梁兵以西,梁太祖颇德其附己,以龙凤剑、斗鸡纱遗之。太祖至华州,德昭以军礼迎谒道旁。太祖至京师,表同州留后,将行,京师民复请留,遂为两街制置使。梁兵围凤翔,德昭以其兵八千属太祖,太祖益德之,使先之洛阳,赐甲第一区。昭宗东迁,拜左威卫

36、上将军,以疾免。太祖即位,以乌银带、袍、笏、名马赐之。疾少间,以为左卫大将军。末帝立,拜左金吾大将军以卒。承诲、从实至凤翔,与宦者俱见杀。(节选自新五代史杂传第三十一)【注】反正:复归正道,此指帝王复位。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B. 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C. 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D. 鄜

37、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幸,君主驾临某地叫“幸”,如本文中的“幸兴元”“幸凤翔”,后来也泛指皇族亲临。B. 宿卫,就是在宫禁中值宿,保卫、护卫皇帝;宿卫军,是中国古代禁卫军的一种,负责警卫京畿与王宫,在各朝代有不同称谓。C. 朔,指每月农历十五,是从初一到月底之间的所有月相的最大者。晦,一般在月末,这时月相已经残缺,光线较暗了。D. 笏,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12. 下

38、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德昭为人刚毅正直。在昭宗被刘季述废掉并幽禁起来后,孙德昭为了大义,接受了崔胤的意见,参与了实施解救昭宗的计划。B. 孙德昭强悍勇武。在截杀刘季述的时候,孙德昭带领士兵埋伏在刘季述上朝的路上,拦击他的马车并杀了他;后来孙德昭又骑马冲到昭宗处,请昭亲出来复位。C. 孙德昭父子都深受百姓爱戴。当年惟最曾因京师百姓的挽留,终未能到地方去赴任;后来孙德昭将要去同州赴任时,也因被百姓挽留而未能成行,且父子俩都被任命为两街制置使。D. 孙德昭甚得恩宠,且得善终。他不仅因解救昭宗有功,被绘制了图像挂在凌烟阁,享受无上荣宠,而且又因他当初结交梁太祖,从而

39、得到梁朝两任国君的重用,最后死在任上,得以善终。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阴使人求义士可共成事者,德昭乃与孙承诲、董从实应胤,胤裂衣襟为书以盟。(2)而德昭独与梁,乃率兵卫胤及百官保东街,趣梁兵以西,梁太祖颇德其附己。【答案】10. D 11. C 12. C 13. (1)(宰相崔胤)暗中派人寻求可以共同成就事业的义士,孙德昭于是和孙承诲、董从实响应崔胤,崔胤撕下衣襟写信来订立盟约。(2)而孙德昭单独结交梁,于是率兵护卫崔胤以及百官保卫东街,催促梁兵西进,梁太祖颇为感激他亲附自己。【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

40、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该题难度较大,关键是第二、三两处,又取决于对“之”字意义的理解,应该是动词“到”的意思;“请惟最之镇”的意思就是“请求孙惟最到镇赴任”,“之”的宾语是“镇”,动宾结构后断开,故排除AB,C和D的区别就在于要理解“置“的意思,这里是“置”是“处理事务”的意思,且“判”的宾语是“神策军”,动宾结构后断开,故排除掉C。整个句子的意思是:鄜州将吏到京城请求孙惟最到镇赴任,京师百姓几万人和神策军又拦路挽留他,不能出行,改为荆南节度使,在京师处理事务,分管神

41、策军,号称“扈驾都”。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项,“朔”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农历每月的十五称“望”。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42、的一项”。本题中,C项,“父子俩都被任命为两街制置使”错,根据原文“太祖至华州,德昭以军礼迎谒道旁。太祖至京师,表同州留后,将行,京师民复请留,遂为两街制置使”可知,孙惟最只留在京师处理事务,孙德昭才被任命为两街制置使。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阴

43、”,暗中;“共成事者”,共同成就事业的人;“应”,响应;“衣襟”名词作动词,撕下衣襟;“为书”写信。第二句得分点:“与”结交;“卫”保护;“趣”,通“促”,催促;“德”,感激。【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孙德昭是盐州五原人。他的

44、父亲孙惟最,具有雄才大略。黄巢攻陷长安时,孙惟最率领乡里的子弟,得到义兵一千人,向南攻黄巢于咸阳,兴平州将认为他的行为很雄壮,把州兵两千人增派给他。因为他参与破贼有功劳,拜为右金吾卫大将军。朱玫在京师作乱,唐僖宗到兴元,孙惟最率兵攻击贼军。累官升任墉州节度使,留在京师担任护卫。鄜州将吏到京城请求孙惟最到镇赴任,京师百姓几万人和神策军又拦路挽留他,不能出行,改为荆南节度使,在京师处理事务,分管神策军,号称“扈驾都”。这时,京师动乱,百姓都靠他作为保障。孙德昭因父亲恩荫被任为神策军指挥使。光化三年,刘季述废黜唐昭宗,把他幽禁在东宫,宰相崔胤谋划恢复昭宗帝位,暗中派人寻求可以共同成就事业的义士,孙德

45、昭于是和孙承诲、董从实响应崔胤,崔胤撕下衣襟来书写盟约。天复元年正月初一,还没有天亮,刘季述将要上朝,孙德昭茌路旁埋伏甲兵,拦击他的车马把他杀掉,孙承诲等人分别搜索他的全部余党。唐昭宗听见外面喧哗,非常恐惧。孙德昭驰马赶到,敲门说:“刘季述被杀了,皇帝应当 复位!”何皇后呼唤道:“你可进献逆贼的头来!”孙德昭把刘季述的头扔进去。不久孙承诲等人 都取来刘季述余党的人头进献,唐昭宗相信了他们。孙德昭打破门锁救出唐昭宗,登上丹凤楼复位,因功拜为静海军节度使,赐姓李,号称“扶倾济难忠烈功臣”,和孙承诲等人都拜为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凌烟阁悬挂画像,都留在京师,号称“三使相”,受到皇帝恩宠,无人能

46、比。这时,崔胤正打算诛杀唐的宦官,在外和梁交结作为依靠,而宦官也倚仗李茂贞作保护,梁、岐两方交相争斗。冬十月,宦官韩全诲劫持唐昭宗到凤翔,孙承诲、董从实都随行,而孙德昭独亲附梁,于是率兵护卫崔胤以及百官保卫东街,催促梁兵西进,梁太祖颇为感激他亲附自己,拿龙凤剑、斗鸡纱送给他。梁太祖到华州,孙德昭以军礼在路旁谒见。梁太祖到京师,表奏孙德昭为同州留后,将要出行,京师百姓又请求把他留下,于是任为两街制置使。梁兵包围凤翔,孙德昭把他的士兵八干人归属梁太祖,梁太祖更加感激他,让他先到洛阳,赐给一处上等住宅。唐昭宗东迁,拜为左威卫上将军,因病免职。梁太祖登位,用乌银带、官袍、笏板、名马赏赐他。病稍痊愈,任

47、命为左卫大将军。梁末帝登位,拜为左金吾大将军而死。孙承诲、董从实到凤翔,和宦官们一起都被杀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14.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渐霜风”三句写风紧日斜之境,凄寂可伤,在深秋萧瑟寥廓的景象中表现游子情怀。B. “是处”两句,词意苍莽悲壮、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景

48、象。“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C. “惟有”两句写的是短暂与永恒、变与不变这令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乃“无情”,蕴含了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D. 融写景、抒情为一体,使用了细节描写,语言雄健绮丽。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15. 本首词下片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使怀人之情更显曲折动人。请结合下片词句简要赏析。【答案】14. D 15. “登高临远望故乡,倚阑干处正凝愁”是实写,写词人自己登楼望向家的方向。一个“想”字,由实而虚,推己及人,写故园之闺中人,此时也应该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她“妆楼顒望”,望穿秋水之际,对游子的迟迟不归生出怨恨。便把本来的独

49、望变成了双方关山远隔的千里相望,更显归思之切。【解析】【14题详解】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项,“语言雄健绮丽”错,该词采用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判断

50、时,考生一定要立足整体,首先从抒情方式、结构、构思等方面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的描写、修辞技巧。答题时,也应尽可能把意境、情感、手法、效果等要素分析解说清楚。答题思路为首先明确手法,尽量找全,然后结合诗句解释。比喻修辞首先指出本体喻体,效果也要点出来,最后总括情感。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本首词下片在虚实结合手法的使用上,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是指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描写了游子登楼眺望,归思的画面,是实写;“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是指叹息这些年来

51、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描写了对方盼望自己之景,是词人的想想,虚写;“想佳人,妆楼颙望”,是想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写自己对佳人的思念,是虚写。先写自己望乡怀人,再从对方入手,想象佳人切盼自己回去,最后又回到自己这边,运用的是虚实结合的手法。(三)古诗文默写(本题共4小题,8分)16.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1)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_,_。(2)在短歌行中,“_,_”曹操以周代读书人的服饰代指人才,抒写渴慕人才的心情。(3)游褒禅山记中“_,_”两句,与毛泽东的诗句“无限风光在险峰”意思相近。(4)赤壁赋

52、中“_,_”两句描写了苏子与朋友乘坐小舟举酒互劝的场景。【答案】 (1). 鹰击长空 (2). 鱼翔浅底 (3). 青青子衿 (4). 悠悠我心 (5).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6). 常在于险远 (7). 驾一叶之扁舟 (8). 举匏尊以相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此题难写的字词有:鹰击、鱼翔、子衿、瑰怪、险远、匏尊、属等

53、。【点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巴黎圣母院失火,在网上引发激烈争论。巴黎圣

54、母院是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是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而其中更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它的焚毁不仅是法国文明的消损,更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大遗憾。然而,在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新闻下面,竟有不少网民_,更是称这场大火是当初法军火烧圆明园的报应,相关微博评论中“天道有轮回”等字眼_。1860年,英法联军冲进圆明园烧杀抢掠,大火燃烧三天三夜,这座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最终付之一炬。诚然,圆明园被毁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内心的伤痛难以抚平。但是,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圆明园被毁是野蛮战争的历史伤痕,而巴黎圣母院失火却是和平时期的安全事故,它们

55、的灾难对于全人类来说都是一种巨大损失。被焚毁的圆明园和失火的巴黎圣母院,都是承载人类文化艺术的圣地,都是人类历史中_的一部分。当“遗产”“瑰宝”被冠以“世界”“人类”这样的前缀词,它们就成为了超越国别的、需要世界人民共同守护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雨果曾经_地痛斥英法联军的恶行,今天,我们又怎能口不择言地发泄仇恨?现代社会文明应不断进步,但不少人的认知水平却不如百年前的雨果。( )我们不能用圆明园曾经发生的悲剧去恶意攻击今天的巴黎圣母院,历史从来无意教给我们用仇恨包裹文明。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拍手称快 层出不穷 不可或缺 义正辞严B. 拍手称快 数见不鲜 不可或

56、缺 振振有词C. 额手相庆 层出不穷 缺一不可 义正辞严D. 额手相庆 数见不鲜 缺一不可 振振有词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诚然,圆明园被毁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内心的伤痛难以抚平。但是,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B. 诚然,圆明园被毁是历史上我国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内心的伤痛难以抚平。但是,将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与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C. 诚然,圆明园被毁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难以抚平的内心伤痛。但是,将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与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D. 诚然,圆明园被毁是历史上我国不可抹去的耻辱

57、,给国人带来难以抚平的内心伤痛。但是,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国仇家恨是文明社会中人们提醒自身不要重蹈覆辙的纪念碑,更是血的教训,但绝不是幸灾乐祸的根源。B. 国仇家恨是血的教训,更是文明社会中人们提醒自身不要重蹈覆辙的纪念碑,但绝不是幸灾乐祸的根源。C. 国仇家恨绝不是幸灾乐祸的根源,它是血的教训,更是文明社会中人们提醒自身不要重蹈覆辙的纪念碑。D. 国仇家恨绝不是幸灾乐祸的根源,它是文明社会中人们提醒自身不要重蹈覆辙的纪念碑,更是血的教训。【答案】17. A 18. C 19. B【解析】【1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

58、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拍手称快:拍掌叫好,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额手相庆:把双手合掌放在额上,表示庆幸。结合“在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新闻下面,竟有不少网民”分析,选用“拍手称快”。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尚未穷尽。数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结合“天道有轮回等字眼”分析,选用“层出不穷”。不可或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缺一

59、不可:少一样也不可以。语境主要讲“被焚毁的圆明园和失火的巴黎圣母院”是人类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选用“不可或缺”。义正辞严:理由正当充足,措词严正有力。振振有词: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修饰“痛斥”,选用“义正辞严”。故选A。【1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历史上我国”语序不当,应该是“我国历史上”,排除B项、D项;“给国人带来内心的伤痛难以抚平”谓语宾语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60、,“巴黎圣母院”前面需要介词“与”,排除A项。故选C。【1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是更是”递进关系,“不要重蹈覆辙的纪念碑”更重要,应该放在后面,排除A项;“幸灾乐祸”和后文“恶意攻击今天的巴黎圣母院”联系紧密,排除C项、D项。故选B。【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

61、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近日,国产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爆红,片中申公豹的口吃撑起了全片近一半的笑点,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作为一种言语障碍,口

62、吃以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为主要症状,表现为说话时经常非自愿地重复、停顿或者延长。_,但就是在表达上有困难。口吃在儿童中比较常见,一般都是在5岁前形成,也最容易在幼儿期矫正,如果不及时娇正,_。口吃是多种原因造成的,_,儿童在受到惊吓、严厉的训斤;突然而强烈的精神打击;遇到环境变化,如上幼儿园、与陌生人相处时就容易产生紧张和胆怯情绪,说话时就会结结巴巴,时间一久就会形成口吃。【答案】 (1). 脑子里很清楚自己想说什么 (2). 就可能伴随终身(可能难以治愈) (3). 心理因素是其发生的原因【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

63、次要信息,逐步压缩。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其中人们最关心的、最有价值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也可找出语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再进行翻新改造。要确定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质特征。学会删除无关的内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打叶削枝,把多余的枝叶去掉,剔除那些可以不要的信息。选定的词语,要能大体表达出主要内容。你能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出关键词。先概括再提取,提取最能展示优点、充满正能量的关键词,摄取其精髓。第一处的语句于后面的“但是”构成转折关系,从“在表达上有困难”可以得出答案来。第二处的句子,与前面的“如果”构成了假设关系,前面是假设的条件,横线上

64、就应该填写其结果:可能伴随终身,或可能难以治愈。第三处,联系前一句的“多种原因”和后面儿童“容易产生紧张和胆怯情绪”可以推知,这里填写的关键词是“心理原因”。21.公共汽车行驶路线方向如下图当汽车行驶在接近但尚未停靠A站点前A站点与B站点之间B站点停靠时,如果有不熟悉站点的乘客分别问“C点到了没有”,乘务员应该怎么回答,才能让乘客得到准确信息?(每处不超过15字)【答案】再往前走第三个站点才是C站。(还要经过A站和B站才到C站;往前走,B站的下一站才到C站)再往前走第二个站点才是C站。(往前走B站的下一站就到C站了。)下一个站点就是C站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图文转换题。本题要求写出乘务

65、员回答乘客问题的内容,要使乘客听的明白,首先要看清楚路线是从左往右的,总共三个站点,那么C站点在AB两个站点的前面,然后根据具体情境,告诉乘客还有几个站点到就可以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拉伯雷说:“人生在世,各自的脖上扛着一个褡子:前面装的是别人的过错和丑事,因为经常摆在自己眼前,所以看得清清楚楚;背后装的自己的过错和丑事,所以自己从来看不见,也不理会。”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何联想和思考呢?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范文反省成功的基石金无足赤,人无完

66、人。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那些足迹印证着我们的成长。然而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犯错误,如果做不到反省,只会让自己错上加错,愈陷愈深。因此,反省是成功的基石。 反省,使自己的品德更加高尚。古代的廉颇处处与自己的同事蔺相如为难,但蔺相如有不与计较的宽大胸怀。当廉颇听到蔺相如对敌狠对友宽的肺腑之言后,反省自己,最终悔悟,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二人终成好友,这一文一武成为赵国的中流砥柱。“将相和”的故事一直传诵至今。因为廉颇的反省,让他的品性得到了升华,让他在自我的大海里找到了正确的航向。这种反省使人自然轻松,放弃错误的锁链,从而走向成功。 反省让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和谐。高尔基说:“学会

67、在适当的时候承认错误,将会成为你与他人关系的调和剂。”有些人害怕承认错误,于是自欺欺人,从不反省自己,坚持自己才是对的,因为他害怕丢面子,害怕被责怪,这样就使人际关系僵化,甚至到你至亲的朋友也会弃你而去。韩愈年轻时曾到朋友家作诗会友,在创作时因情绪激动打翻了朋友的一只碗,回到家后他反省自己:虽然打破了一个碗是一件小事,但如果办公也意气用事,岂不是会坏了大事?于是他登门谢罪,削掉了一束头发以作誓证。朋友被他的这种精神感动,更加信任韩愈,与他成为至亲至信之人。由此看来,反省能让你在他人眼中成为至诚之人,若人人如此,我们的世界岂不美好? 反省,让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作为中国人,谁都不忘近代屈辱的历史。

68、由于落后,中国贫穷积弱,犹如案板上的鱼肉,任外国列强宰割。今天,我们反省自己的过错,不再闭关锁国,于是我们打开国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如今,我们的国家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如果日本也能深刻反省当年侵华战争中的滔天罪行,那一衣带谁的中日邻邦,关系就会更加融洽。反省可以让一个民族复兴,让世界和平永驻。 反省,化干戈为玉帛,化荆棘为坦途,化山重谁复为柳暗花明。人只有不断地反省,才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反省可以使我们不断地改进自己,反省可以使我找回自我,反省可以使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反省既有如此至魅力,经常反省,不亦乐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表达能力。这是一道富有思辩色彩的

69、作文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思维,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进行理性分析,思考蕴含其中的哲理,进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审题】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本则作文是由两句名言组成,考生应找出两则名言的联系点。第一则,拉伯雷的话重点在于“背后装的自己的过错和丑事,所以自己从来看不见,也不理会”,人不反省自己的错误,故看不见自己的过错;第二则,曾子的话中的关键词就是“反省”。故本次作文的立意中心应是“反省”。反省是一面镜子,帮你找出自己的不足;反省是好友的一句鼓励自己的话,鼓舞你

70、不断前进;反省是前进的动力,推动我们走向成功。所以说在反省中前行,就是不断地反省自己,才会前进。事例:越王勾践吴国打败俘虏以后,每天都反省自己失败的原因,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总结,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反省自己应该怎样才能够再一次成为王者。通过几年的反省后,他卧薪尝胆,积蓄力量,终于战胜了吴国,成就了梦想,他也因此成为一名贤能的君王。立意角度:(1)生命因反省而精彩;(2)学会反省,走向成功;(3)我在反省中成长;(4)人因反省而成功。素材准备:1.人无完人。人生于世,孰能无过?过而不思,其过愈显;过而思之,其德弥彰。思过者,谓之“反思”。反思并非只思其过。反思可以补其过,可以修其德,可以成其业。

71、故曰,立身处世,贵在反思。2.如果生命是只鸟儿,那么反省就是翅膀;如果说生命是一首曲子,那么反省就是音符;如果说生命是一把弓,那么反省就是箭;如果说生命是一棵树,那么反省便是嫩芽。3. 材料事例,正面事例:(1)邹忌不因妻妾的赞美而多次反省(2)越王勾践卧薪尝胆(3)李世民以铜为鉴(4)汉武帝发罪已诏(5)孟子曰人恒过,困于心衡于虑(6)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反面事例:(1)商纣王在周国的进攻下仍花天酒地不反思(2)一条路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不回头,如美国攻打伊拉克,至今不思反省,以致天怒世愤。4. 德国是日本的镜子(对历史的反思) 德国把反思历史作为头等大事。德国前总理维

72、利勃兰特1970年12月7日到华沙时,双膝跪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表示歉疚和忏悔。勃兰特当众下跪致歉,表明他承认德国对犹太人犯下的罪行。这是深深痛悔的举动。2005年4月10日,在德国东部城市魏玛附近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德国总理施罗德为集中营遇难者纪念碑献花。当日,德国举行活动纪念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被盟军解放60周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出席纪念仪式并讲话。建成于1937年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是纳粹关押犹太人、同性恋者和政治犯的地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此处囚禁了大约25万人,其中5.6万人被纳粹分子以各种方式杀害。除此之外,德国人自己拍的反思作品希特勒的最后十二夜在全球引起轰动。但是,同是二战的元

73、凶日本当局却通过右翼编纂的新历史教科书,隐瞒历史,漂白史实,将日本军国主义从“加害者”变成“受害者”,引发了中韩及亚洲各国的抗议怒潮。承认祖辈的战争罪责,不但没有使德国人蒙羞,反而使今天的德国人在欧洲及全球舞台上赢得尊重,可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5. 巴金晚年的痛与梦(反思自己是一种痛苦) 1978年12月,历经“文革”苦难的巴金老人开始执笔晚年最为重要的作品随想录。1979年春天,巴金重返巴黎。刚刚经历过“文革”浩劫的巴金,思想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旧地重游带给他的不只是兴奋、亲切,更是对历史的反思。在随想录中,巴金一再提到他在“文革”初期被迫不停地写交代的经历。 巴金这样说过:“我怎么忘

74、记了当年的承诺?我怎么远离了自己曾经赞美的人格?我怎么失去了自己的头脑,失去了自己的思维,甚至自己的语言?”这是可以想像到的巴金的内心。一次又一次的精神自责,在开始写作随想录时不住地折磨着巴金。正是这种精神的痛苦,成了巴金晚年写作的动力,这与当年在巴黎写下灭亡中的片段时的精神状态颇为相似。用他自己的话说,“仿佛我又遇到五十年前的事情”。 他直面“文革”对民族带来的浩劫,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终于写出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结构设想:标题直接表明观点,简洁明了。文章

75、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首段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反省是成功的基石”照应标题,总起全文。接下来作者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反省的作用和意义。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证明反省可以使自己的品德更加高尚;第三段运用引用论证论述了反省能让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和谐;第四段列举韩愈的故事,强调了反省能让你在他人眼中成为至诚之人;第五段上升到国家层面,通过事实论证和假设论证证明反省能让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可以让一个民族复兴,让世界和平永驻。中间段落层层深入,结构清晰。最后,作者再次点明观点,总结全文。【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