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5 ,大小:2.20MB ,
资源ID:1123691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2369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5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阅读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5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阅读WORD版含答案.doc

1、相传,有一次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来品味一番。“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

2、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出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一、真题体验1(2013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临 江 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

3、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答: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答: 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联系词人写此词时的生活境遇、思想状况等,注意注释里“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等内容。朋友远道来访,由此可联想到词人与友人久别重逢的喜悦。二是结合有关词

4、句进行分析。上片中的“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表达了词人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下片中的“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则又写出了词人与友人离别的愁绪。(2)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要注意抓住前人对此词的评论“飘逸”进行具体分析,二要对“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进行具体分析。在这两句中,“阆山”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而“阆苑”则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词人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可谓想象奇特,使得词作虚实结合,富有浪漫色彩。在这两句中,“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使得其境界分外开阔,展示

5、了词作的飘逸之姿。另外,词人以“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以“楼高”句设想将来,也使得本词的语言灵动飘逸,别致脱俗。参考答案:(1)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久别重逢的喜悦;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离别在即的愁绪。(2)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2(2012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送邹明府游灵武注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6、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答: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答: 参考答案:(1)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2)“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

7、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3(2011湖北高考)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登城 刘敞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浅深山色高低树, 一片江南水墨图。望湖楼晚景 苏轼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 ,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答: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答

8、: 参考答案:(1)濛濛细雨(2)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濛濛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3)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前、雨后的壮观美景。二、考情分析近几年湖北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题考查统计如下:年份诗歌题材题目设问涉及考点2013临江仙(欧阳修)宋词(酬赠词)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思想感情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语言风格

9、、表达技巧2012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唐诗(送别友人)(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形象(人物形象)(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语言(炼字)2011登城(刘敞) 望湖楼晚景(苏轼)宋诗(写景抒情)(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思想内容(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表达技巧(结构技巧)(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诗歌风格、表达技巧综上分析,湖北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题特点如下:1命题角

10、度从体裁上看,以唐宋诗词为主,选用了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体裁,如唐代考查了贾岛、皇甫松的作品;宋代考查了刘敞、苏轼的诗;还考查了宋词,如欧阳修的作品。从题材看,以送别、写景抒情、借古咏怀为主。2考查目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思想感情均灵活考查。从2010年到2011年都考查了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2012年考查了语言和形象,2013年则考查了语言和思想感情。3考查难度从设题角度看,切入口都比较小,命题指向都比较明确,如2010年直接点明诗中运用了对比衬托的表现手法,2013年直接点明“飘逸”的风格,只要求考生结合作品举例阐释,所以总体难度不大。补上一课如何读懂古诗歌古诗歌鉴赏是历年来高考的必考考

11、点,涉及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几个方面,因对学生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的考查全面深入而受到命题人的青睐。但考生考试中诗歌鉴赏得分普遍较低,甚至说很差。究其原因,在于诗歌读不懂,思路不清晰,答题不规范,而读不懂是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下面我们就在考场上考生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读懂诗歌作一指导。古诗歌“三步阅读法”模板示范 第一步:看标题,定题材知大概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读标题可以读出以下内容: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作品的感情基调;诗歌的主要内容;诗歌的题材。第二步:看注释,挖掘暗示信息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注释的内容有:提供

12、写作的背景,暗示主旨感情;介绍作者,暗示思想情感、写作风格;解释重点词语,帮助理解诗句;注解典故;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第三步:看正文,把握诗歌要素1理清诗歌结构诗词古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起”用于扣题;“承”对诗意申述;“转”用于拓展诗境;“合”收束主篇,卒章显志。2抓住关键词句,定位诗歌的情感基调(1)结句和其他表明诗眼的字句,往往直接透露了诗的主旨。(2)诗词中的一两个字往往揭示了其情感,这样的字叫“情感语言”。如抓住了这些字,把握思想感情往往既快又准。它不单单是诗眼、词眼,有时藏在写景叙事句中。3把握诗歌六要素通过读诗,准确把握诗歌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明白

13、诗中借助怎样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事理。示例前四句写江上“恶风卷浪,湍急风猛,浪涛骇人”的景色,扣住“舟”中所见之景,情为景移,暗含内心的愤懑之情。后四句由写景转入抒情,身处空旷荒境地,表达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后两句为关键句,直接抒发内心感叹人世的坎坷、人生的悲痛,说不尽还家去国的有志难伸、壮志未酬的复杂感情。诗歌写作者被罢官后,乘船离去,行进在江中时的所见所感。交代了地点是在江中船上;暗示了诗歌题材(羁旅诗);暗示了作者情感:旅途艰难,内心悲伤。交代写作背景是“因受牵综上分析,可以看出本诗是一首羁旅行役诗,诗人从写江上风涛入手,以痛感世事艰虞作结;前四句极写风

14、浪的险恶,后四句流露志士的悲辛,借景抒情,情在景中,深沉悲壮,表达出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悲辛。连被罢职”,暗示作者仕途不畅,感慨世事艰辛。点明写作时间:“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暗示作者内心感情凄苦、悲辛。“风用壮”属于难点注解,帮助理解诗句。古诗歌“三步阅读法”模板应用 前两句写“北山把它的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于是涨满了陂堤;不管是直的堑沟,曲的塘岸,都呈现一片滟滟的波光”的景色,既生动形象地写出春天的生机盎然,又扣住诗题北山。“输”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后两句为关键句,描写诗人“久坐数落花”和“缓寻芳草”,流连于自然的美景,不愿归去。诗歌反映出了一种悠闲的意境,抒写了诗人神离尘寰、心无挂

15、碍的超脱情怀。诗歌通过描绘北山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闲适、无奈、落寞、孤独的感情。交代了写作对象:北山;点明了诗歌的类别:山水诗;暗示了写作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介绍作者情况:王安石晚年在北山隐居,暗示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情。(1)请分析首句中“输”字的妙处。(4分)答:参考答案:“输”字用了拟人化(化静为动)手法,“北山将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春水涨满陂堤,呈现出滟滟的波光”,生动传神地描写出春天的生机盎然。能够点明“拟人化手法(或化静为动)”给2分;能够结合诗句分析,能扣住“翠绿的泉水”给1分;能够答出效果,“生动传神”的效果给1分;或者答“表现出作者对北山春光的喜爱之情”也给1分(2)

16、诗的三、四句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答:参考答案:诗人悠闲地数着落花久坐,又慢慢地寻着碧绿的春草回家。“坐久”“归迟”表现出诗人的从容不迫,悠闲自得。“细数”“缓寻”则暗含了一种百无聊赖的闲愁。(能够答出点给2分,其中一句1分;能够答出点中任何一点给2分。第点答“恬淡闲适”“淡泊闲散”等同样给2分,答“喜爱、愉悦”等不给分;第点答“失落、无奈、落寞、孤独”等同样给2分,答“伤感、悲伤”等可给1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首联两句远写越王故国群山环绕,虎豹雄关的险峻。颔联两句近写青铜巨兽在萧瑟凄清的秋风下,蒙霜含露,泣诉往事。江上暮鸦点点,背对残阳晚照回归老巢。采用拟人手法

17、表明时序变迁、人事代谢。古今对比,生动形象。颈联两句为关键句,由历史陈迹品评英雄人物,抒发感慨(哀婉忧伤)之情。尾联两句是近景描写,抒发对昔日繁华的没落、逝去的哀婉之情。这是一首登临凭吊的诗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怀古悲今,感叹盛世伟人的逝去,寄托了作者壮志难酬、抑郁不舒的苦闷。风格苍悲壮,慷慨雄浑,富有气势,善于写景抒情。交代了写作对象:越台;点明了诗歌题材:咏史怀古诗;暗示了作者感叹世事变迁,抒发怀古悲今之情。点明写作对象“越台”,表明作者登临凭吊的人物是越王,暗示了作者叹惋忧伤之情。点明作者身份及处境:暗示作者感叹自己人生不得志、壮志难酬。(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

18、参考答案:本诗通过怀念汉闽越王,寄托了作者壮志难酬、抑郁不舒的苦闷。(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答:参考答案: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颔联和尾联分别以傍晚时分站在山上所见到的凄凉秋景,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哀伤。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第一节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如何评价一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生往往感到难以解答,不知所措,为此,我们本着解决考生困惑和“分类定感情,依题巧切入”的目的,从题材和题型两个角度进行讲解,便于考生快速、准确、全面地把握一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一、从题材角度把握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一)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

19、,观景知人论兴衰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内容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标志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情感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应用体验1(201

20、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秦国怀古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参考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二)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题材

21、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内容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1)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2)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和对比。(3)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标志 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情感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

22、与理想破灭的哀愁。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应用体验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题 榴 花朱熹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并借此抒发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无限感叹。(三)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内容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

23、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3)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标志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情感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

24、,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应用体验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夜宿田家戴复古簦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身在乱蛙声里睡,身从化蝶梦中归。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注簦笠:类似现代伞而有柄的笠。崦:山。化蝶:睡梦。指庄周化蝶的典故。诗歌前两联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境况?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参考答案:前两联描写了诗人旅途的艰苦:只身一人四处漂泊,衣服长时间不能换洗;雨天山路行走艰难,入夜叩门寄宿田家。(共4分,总说1分,分析3分)全诗表现了诗人孤寂无依之情和深切的乡思、乡愁。(

25、2分) (四)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内容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标志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

26、“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情感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应用体验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注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游秦:此处指游长安。尾联诗意转折,请结合

27、全诗,分析该联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答:参考答案:诗人寄语自己思念的东都朋友,今年春光好,明年春光更胜于今年。诗人一反孤独伤感之情,将思念化为祝福,将孤独化为自信,将感情升华为喜悦自信,抒发了 对洛阳万物无不眷念和热爱之情,表现出昂扬向上的乐观情怀。(五)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内容边塞诗多表现从军出塞,保家卫国,民族交往,塞上风情;或抒报国壮志,或发反战呼声,或记现实战事。(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3

28、)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标志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情感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应用体验5阅读

29、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山丹题壁明杨一清关山逼仄人踪少,风雨苍茫野色昏。万里一身方独往,百年多事共谁论。东风四月初生草,落日孤城蚤闭门。记取汉兵追寇地,沙场尤有未招魂。注山丹:即今甘肃山丹县,明代设山丹卫,地处河西走廊蜂腰部,自古为东西交通要道;汉时霍去病曾率兵在此与匈奴作战。杨一清:明朝人,官至内阁首辅,曾三次出镇西北边关。逼仄:狭窄的意思。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析。(4分)答:参考答案:(示例一)通过追慕汉家将士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的功绩,表现了诗人因追怀前人而产生的昂扬奋发的激情和对在边塞建功立业的渴望。(示例二)通过写古代将士战死沙场无人招魂,表现了诗人对战场死难者的同

30、情怜悯以及对造成灾难的战争的厌倦之情。(六)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内容山水田园诗的基本内容是自然山川与田园风物。(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白描与工笔;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3)常用的抒情方法: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乐景写哀情(反衬)。标志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

31、的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情感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应用体验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原:原野。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感情经历

32、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4分)答:参考答案:作者的感情经历了由悠然到惆怅的变化过程。前三联写作者骑马走在山路上,看到黄菊、山峰、落叶、荞麦花,听到秋声,欣赏到山村的美景,心情悠然自得;当看到原野上酷似家乡的大树时,则勾起了乡愁,再加上仕途受挫,所以心情一下子变得惆怅起来。 (七)爱情闺怨诗心有灵犀情无限,明月孤灯梦难圆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爱情闺怨诗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内容表现诗人对妻子的真挚感情的作品,主要包括赠内诗和悼亡诗两类以妇女角度写的闺怨诗,它包括宫怨诗、离妇诗、弃妇诗、别离相思诗。(1)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

33、比喻、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事情或情感,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2)反衬。寒月孤灯、冷衾泪枕、月落星稀、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青青杨柳、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3)先扬后抑。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标志标题中多含“怨”“怀”“思”“别”“忆”“望夫”“妇叹”“闺怨”“幽恨”或直接用“无题

34、”等字眼。常见意象:“眉锁”“翠楼”“碧纱”“白发”“秋风”“夜雨”“寒月”“寒衣”“残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镜”“喜鹊报枝”“雨燕双飞”“临笺泪长”等。情感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应用体验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寒 闺 怨白居易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注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

35、是需要御寒的冬衣。细读此诗,谈谈诗中所刻画的闺中女子心有何“怨”。(4分)答:参考答案: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内心思念,寂寞孤独;秋霜欲下,冬衣未成,心中焦虑。二、从题型角度例析“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题的答题技巧下面我们从题型的角度一一列举实例,对评价思想内容型和评价观点态度型诗歌鉴赏题的答题策略和方法进行剖析。 (一)评价思想内容型评价思想内容是理解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等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概括作者情感和主旨,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深入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高考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体现为提炼情感主

36、旨和理解诗句意义等。1提炼情感主旨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参考答案:前六句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场景,“微雨”“暮钟”“漠漠”“冥冥”等词语奠定了沉重的情感基调;后两句直写相送情景,表达了诗人送别朋友时浓重的眷恋不舍之情。解题方略提炼情感主旨“三步走”第一步,抓住诗题,确定诗歌题材,初步感知诗歌情感。如上面这首唐诗,由诗题“赋得暮雨送李胄”可知,这是一首赠友送别诗,要表达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第二步,借助描写的景物和典型的意象,理解

37、诗歌的基本内容,整体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分析上面这首诗可以看出,此诗开门见山,点出是在暮雨时分送别李胄,前六句点出送别的时间、地点、场景,而其中微雨、暮钟、远帆、归鸟等等,都是蕴涵沉重情感的景物,为这次送别定下了感情基调。第三步,抓住关键词语,明确诗歌所要表现的思想情感和主旨。上面诗歌中,尾联的“无限”和“沾襟”是答题者必须关注的关键词语。抓住了关键词语,也就打开了突破口,自然容易得出结论。第四步,运用答题模板,组织答案。感情产生的原因表达情感的词语(形容词或表达心理活动的动词)。2理解诗句意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雨陈与义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

38、,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颔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 参考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解题方略理解诗句意义两步骤第一步,阐明诗句的表面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意。上面这首宋诗,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诗句中“燕子”“梧桐”两个意象

39、的含义是答题关键。要将这些意象及其传达的基本内容提炼出来。第二步,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和旨趣。这首宋诗中作者借“燕子”“梧桐”等意象在雨中的感受来抒怀,结合注释所言“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可知,表达了作者怀旧、失落的感情。(二)评价观点态度型评价观点态度就是对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出来的人生感悟或生活理念等观点和态度作出评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 江 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注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

40、轻薄少年画其形容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这首词体现了侯蒙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答:参考答案: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宫”折桂。侯蒙志向高远。如结句所表达的: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解题方略评价观点态度“三步走”第一步,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提炼观点一定要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结合上面这首词后的注释“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以及词句“无端良匠

41、画形容”可知,作者用“如今方表名踪”和“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既写自己无端被人嘲弄;又对那些苦苦钻营,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往上爬的小人们的辛辣讽刺。极具幽默、诙谐的韵味。第二步,结合词句进行细致分析,找到原词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来阐述理由和原因。理解词句内容是正确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联系注释中的信息:遇人讥讽“大笑”,“后一举登第”,以及词句中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看我碧霄中”等,可以总结出词人的人生态度:乐观自信、志向高远。注意回答时要结合具体词句来分析印证,而不只是空洞地下结论。第三步,分析评价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具体剖析。因不能全面把握诗人含蓄

42、、复杂、变化的思想感情而失分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完成后面的题目。双调水仙子夜雨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这首曲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加以概括。(3分)我的答案阅卷评点考生甲:考生乙:评点: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不够全面,忽视了曲中“逆旅淹留”的江湖漂泊之苦。评点: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不够全面,忽视了“江南二老忧”所提供的信息。解题流程“愁”“忧”等,从而确定全曲的感情基调。寻找体现诗人情感的关键词。 这首曲子可以分为四层,前抒发了作者漂泊在外的孤苦之情,对家乡

43、的思念之情和对父母的担忧思念之情。两句为一层,重点写作者的寻找表现诗人情感变化的意象或描述对象。先写“梧叶”“芭蕉”,再写“梦”“灯花”,最后写到“二老”。抓住了这些意象的变化,就抓住了情感的变化。愁苦;第三句为一层,写作 者对家乡的思念;四、五两句为一层,写作者的羁旅之苦;最后三句为一层,表达对父母的担忧思念之情。从“三更归梦三更后”分析作者思念家乡,从“叹新丰逆旅淹留”分析作者漂泊的孤苦,从“江南二老忧”分析作者对父母的担忧思念之情。寻找蕴含诗人情感的关键句。 名师支招把握作者含蓄、复杂、变化的思想感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了解古代诗歌表达感情的一般特点(1)多是含蓄、隐晦的,少有直

44、白的。内敛含蓄,是古诗的一个重要特点。(2)多是丰富、复杂的,少有单一、简单的。(3)有时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固定、静止的。2仔细阅读诗歌,掌握分析情感的要点要舍得在“读”上下功夫、花时间,不要看一眼就匆忙下笔。而应该在反复咀嚼中,掌握分析情感的方法。(1)从时间角度,划分层次作者含蓄、复杂、变化的思想感情经常体现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我们可以从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间段来分析诗歌,给诗歌划分层次,从而找出多个感情要点。词的上下阕,每阕包含几个句子,可以分成几个时间段,就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感情要点。如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45、”从时间角度来切分,过去喜爱江南的美景为一层,现在回味、留恋江南美景为一层,两个情感点,两种感情。(2)从关键词角度,体悟情感这里的“关键词”,即精练生动的一个字,或活用的字,或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个字,尤其是有点石成金之效的动词,如辛弃疾鹧鸪天送人:“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中的“送”“埋”。抓住这两个词,细细品味,就不难发现其中寄寓的情感。又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的“蔽”“愁”均为关键词。抓住了关键词,情感内涵就掌握了一大半。(3)从描述对象角度,解读情感诗歌都是通过描述或议论人、事、景、物来表情达意的,从每个描述对象都可以解读出一种情感,从描述对象

46、来看,可以分为描述主体即诗人或诗歌的抒情主人公,描述客体即描写到的人、事、景、物,不同的描述客体也有可能表达不同的情感。从这两个角度自然也能全面而准确地把握作者含蓄、复杂、变化的情感。如周密夜归:“夜深归客倚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从诗人角度,写出了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从描述客体角度,表现了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4)从意象变化角度,捕捉情感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载体。诗人描写意象发生了变化,表达的思想情感也要随之变化,要找出诗歌中不同的意象并揣摩其特点、含义,借此捕捉到其中的情感。如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

47、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词的上阕借助“柳”“春水”“花”等意象描写表现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词的下阕写到意象“酒”,表达作者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3把握表达情感的关键句(1)写景句。要抓住景物特征,揣摩含蓄之情,分析景中情是高考的重点,一定要练好这方面的功夫。(2)状物句。要抓住双层的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3)直接抒情的句子。这类句子是作者情感的直接表达,抓住这些语句,也就把握住了诗歌的情感点。(4)表达有特点的句子。如用了比喻、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要还原其本义;如用了反语、用

48、典等手法,要理解其曲折义。应用体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 江 仙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试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答:我来解题关键诗句关键词情感“饮散离亭西去”“回头烟柳渐重重”“残灯孤枕梦”离亭烟柳残灯孤枕离愁别绪凄凉孤寂“浮生常恨飘蓬”“今夜画船何处”“淡云孤雁远”“酒醒人静奈愁浓”浮生飘蓬画船孤雁愁漂泊孤独愁苦参考答案:“饮散离亭西去”“回头烟柳渐重重”“残灯孤枕梦”等表达了作者深深的离愁别绪及别后的孤寂、凄凉,同时“浮生常恨飘蓬”“今夜画船何

49、处”也包含着常年漂泊的羁旅之愁。题组一考点针对练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4分)中吕普天乐张养浩楚离骚,谁能解?就中之意,日月明白。恨尚存,人何在?空快活了湘江鱼虾蟹。这先生畅好是胡来。怎如向青山影里,狂歌痛饮,其乐无涯!在小令中,作者对屈原寄寓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4分)答:参考答案:这首小令看似否定了屈原,表达了寄情山水的消极低沉的情绪,而实际上,却是迂回曲折地表达了一个饱经宦海浮沉、洞察世事春秋而又无处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的读书人无可奈何而又悲愤怨恨的心情。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二月二日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

50、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注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请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答:参考答案:本诗作者的情感由乐而悲,进而由悲而怨。前两联先写欢乐春景;中间一折,抒发悲抑归情;末句再折,转而责怪新滩不解人意,不顾自己的愁苦。情感变化一波三折。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小峥嵘,幽篁相

51、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注伯时: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野次:郊野。棰:鞭子。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答:参考答案:表面看,作者似乎“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竹和石同样怜爱;因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作者不忍见到的(或作者认为竹、石的寓意是一种坚韧的品格、高贵的节操,作者的怜爱表现出他对品节的珍视)。题组二考点综合练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日郊外唐庚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莺边日暖如

52、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1)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4分)答:(2)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答:参考答案:(1)对比:城内和城外的景色对比;比喻:莺声像人在说话,草间风吹如药的香味;多角度描摹: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表现春日景物的特点。(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2)感觉优美却无言表达,表现了诗人对郊外春日景色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样写委婉含蓄,富有情趣,收到了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艺术效果。(4分,每点2分)5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陵使至汝州王建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日

53、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注本诗是王建在一次出使江陵,回来的路上行近汝州时写的。汝州,今河南临汝县,离王建的家乡颍川很近。寒食,即寒食节。每年四月四日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1)这首诗的第二、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3分)答:(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答:参考答案:(1)描绘了一幅清新明媚的画面,(1分)天气晴朗,麦子一片金黄,(1分)山峰青如染出,轮廓鲜明。(1分)(2)作者出使江陵返回故乡,临近汝州时,看到金黄的麦浪,听到随行的商人说远处的青峰便是汝州的山峦,心中涌起了一种激动的喜悦之情。(或:兴奋的情绪、亲切的感情)(

54、4分,结合全诗分析2分,点出思想感情2分;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第二节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第1讲形_象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浸润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高考常常以“形象鉴赏”为切入点,来考查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即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下面我们就如何赏析诗歌中的形象作一详细的指导和讲解。诗歌是诗人心灵的历史。虽然不能像小说一样通过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来传达诗人的思想情感,但根据诗歌中的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把握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仍是很有必要的。只有整体把握了形象,才能更好地领会作者的写

55、作意图。知识储备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1抒情主人公形象。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是“诗化了的作者”。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通过诗中人物的所作所为、所见所想可以推想出诗人的形象特征。2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在叙事或诗人隐身的诗歌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常见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形象举例(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2)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陶渊明的“采菊

56、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的示儿、辛弃疾的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8)爱恨情长的形象柳永的雨霖铃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分析。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或分析)。3请简要概括(或分析)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例一(2013辽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57、。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自主尝试解析“竹轩诗兴”这个题目点明此首诗是一首写景诗,处所环境是竹轩。开头两句通过对“柴门”“狭径”等生活环境的描写,突出了环境的优雅,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颔联写诗人观赏“梢影”细落院中,“叶声”轻轻飘来,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通过颈联,作者告诉人们: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冬天,可以坐在这里吟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人生态度。通观全诗,“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了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参考答案本诗塑造了一位闲适、洒脱、高雅的诗

58、人形象。通过对“竹轩”“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人生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了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解题方略步骤一:概括形象特征(什么形象);步骤二:分析形象特征(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诗歌如何塑造的形象);步骤三:明确形象意义(联系情感、主旨分析诗歌塑造形象的作用或意义)。当然这三步不是说每步都应答上,还应根据题目要求及诗歌本身来灵活作答。 应用体验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4分)寄黄几复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

59、,隔溪猿哭瘴溪藤。注此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任四会县(今属广东)县令。蕲,通“祈”,求。三折肱,左传定公十三年载:“三折肱,知为良医。”请结合诗歌的后四句,简要概括黄几复的形象特点。答:解析:作为县令,却家徒四壁,见其清廉;“三折肱”说明他有杰出的政治才能,却屈居蛮荒之地,见其不得志;头发已经斑白,可还在那个猿猴啼哭、四处瘴气的地方坚守,赞扬他学而不倦、不得志却又甘守清贫的高洁品质。参考答案:黄几复为官清廉,有杰出的政治才干,好学不倦,不得志。(每点1分)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意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

60、。 知识储备意境是诗人通过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构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高考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某种意境的特点的概括能力。常见意境特点意境特点举例雄浑壮丽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壮阔苍茫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苍凉悲壮杜甫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闲适恬淡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清幽明净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丽清新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萧疏凄寂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安谧美好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高远深邃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淡雅幽

61、远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清冷幽静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例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浣溪沙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注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注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自主尝试解析“浣溪沙洞庭”这个题目点明此首词是一首写景词,词人围绕“洞庭湖”这一观赏点,描

62、写了洞庭湖上及周围的景色。第一句,作者“行尽潇湘”一笔带过,“到洞庭”引出船行至的地点洞庭湖。第二句写泊舟湖中,作者站立船头向远处眺望,看到的是辽阔的楚天,在广阔无边、一望无际的洞庭湖的四周是青色的山峰。第三句描写近景,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傍晚的洞庭湖的湖面水波平静,显得如此清幽、静谧。这样夕阳斜照中几组特定的意象停泊在湖面上的晚舟与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共同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充分地展现了优美的意境,显示出作者流连自然的心态。参考答案上阕写了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平静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表现出作者留恋自然的心态。 解题

63、方略步骤一:找意象,组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步骤二: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意象的自身特征及特殊内涵,找到多个意象的共同特征,进而概括出意境的特色。概括时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步骤三: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案要具体,切忌空洞,答题时应尽量点出描绘的意象和意境所表达的感情,点明其在创设背景、表情达意、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比如

64、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有时这几步需要合在一起作答,并且具体作答时要根据题目灵活处理) 应用体验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4分)春中田园作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注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注觇(chn):察看。诗中写了哪些具有春天气息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春天有什么特点?答:参考答案:鸣叫的斑鸠,雪白的杏花,繁忙的农事,回归的春燕,崭新的农历,这一切都透出一种明媚、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春天的气息。借物抒怀、托物言志的诗,往往在对事物形象的描绘中寄寓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诗中所描绘的形象往往既

65、是物的形象,也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它不仅具有物的特点,而且还具有人的品性。 知识储备古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都是诗(词)人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定的事物,我们要注意理解沉淀其中的特定意义和文化内涵。古诗中的事物形象: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事物形象?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2这首诗中描写的事物有什么特

66、征?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诗人塑造的事物形象有什么意义?请简要分析。例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北陂注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注陂:池。这里指的是池边或池中小洲。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3分)自主尝试解析诗题“北陂杏花”点明了诗歌的题材,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所咏之物是“杏花”,所处环境是“北陂”。首句先写晶莹清澈、清雅可人的“一陂春水”,突出杏花生长的环境的清丽、洁净,烘托出傍水而开的杏花雅致清艳俏丽之美,“一陂春水”环绕着盛开的杏花,杏花与环境互相映衬,相得益彰。颔联从“杏花”与杏花在水中的倒影两个不同角度,用“妖娆”

67、来状写杏花的鲜艳绚丽。水中倒影荡漾,岸上的杏花绚丽繁茂,共同妖娆于大自然的山水间,花与影相互映衬,相映生辉。此时大地还是一片萧索,只有这杏花的形和影傲然开放在天地之间,从而昭示了春天的到来及其美丽,饱含着浓郁的春意。参考答案诗歌前两句描绘出了杏花雅致清艳、花影相映、鲜艳绚丽的形象。开放在清丽、洁净池水边的杏花,妖娆美丽,水中倒影荡漾,树上水下,相映生辉,饱含着浓郁的春意,美景之中也流露出诗人喜悦的心情。解题方略步骤一: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的特点。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步骤三: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

68、的情感、理想。(第二、三步经常合在一起来组织答案)应用体验3(2012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野菊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政:通“正”。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答:参考答案: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因解答诗歌意象题角度不明而失分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

69、马啮残刍。注乌:乌鸦。愔愔:寂静无声。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我的答案考生答案考生甲:考生乙:阅卷评点这两个答案表面上似乎答出了意象的作用,但实际上未能准确地答出。考生甲答出了乌鸦渲染氛围的作用,但对意象最主要的表情达意作用却未提及。对“马”的作用的分析,虽然注意到了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但用“象征”一词解释其表现手法不准确。考生乙虽然点出了“衬托”这一关键作用,但乌鸦的反衬作用未分析到位,“乌”“欲栖”,本诗是用乌鸦的归巢反衬自己的难归。另外,分析两个意象的作用,既要分别作答,又要合起来作答。两个考生均未做到这一点。解题流程参考答案诗中的“乌”“马”既是实景,又

70、倾注着诗人的感情: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瘦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累、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苦。名师支招鉴赏古诗形象的要点在于鉴赏意象。高考考查意象,作答时须由浅入深地从三个角度入手:找意象,析特点,说作用。1找出合乎题干要求的意象无意象无以为诗。古诗中使用的意象往往有多个,高考题要求找出意象,都带有一个特定要求,要找准意象,就需要吃透题目要求。再者,最重要的是表述。意象大都是一个名词性词语,表述时须将原句中的主谓式(如“花飞”)转成名词式。不过,最终要看题干要求,如2009年江苏卷要求找出“风尘恶”的景象,表述则必须为主谓式。2分析意象特征首先

71、,要抓住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把握其外在特征。要特别关注意象的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因为不同季节、不同色调所呈现出的特征,尤其是情感特征是不同的。其次,要抓住“物”与“志”“情”的契合点,由外在的形象特征而深入挖掘其内在的品质特征。3分析意象作用分析意象的作用,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2)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它通常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是最主要的。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

72、对国势衰危的哀叹”及“一腔的爱国之情”。 意象在具体诗歌中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则由具体诗歌决定。(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的作用,多表现在咏物诗中。(5)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有的意象贯穿始终,则往往为线索。应用体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惊残:惊醒。故乡:家乡。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答:我来解题解题要点内容找出合乎题干要求的意象意象:茅檐中的人、陋室内的灯、暮春、江上风雨画面:春晚寂静、昏暗、风雨

73、凄迷的景象分析意象、意境特征意象特征:“人静”“灯暗”“春晚”“风吹雨萧”意境特征:萧索、凄清、孤苦分析意象、意境的作用暗示了诗人内心有无限的凄楚和愁绪;为杜鹃出场作铺垫,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的身世和凄凉的心境作铺垫参考答案:这三句描写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萧索凄清景象。暗示了诗人内心有无限的凄楚和愁绪。(2分)其作用在于为杜鹃出场作铺垫,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的身世和凄凉的心境作铺垫。(2分)题组一考点针对练1(2013河北高三教学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浣 溪 沙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注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注宝

74、鸭:用宝石镶嵌的飞鸭状的头饰。联系整首词的内容,请简要分析词中女主人公的形象。(6分)答: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出词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上阕前两句写其外貌美丽,第三句通过眼波写其多情;下阕从她的内心世界入手,写她的思念及主动写信。通过对女主人公描写的分析不难发现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回答的思路是先总后分。参考答案:全词描绘了一位美丽多情,对爱情大胆追求的少女形象。词的上阕以“绣面芙蓉”“斜飞宝鸭衬香腮”刻画了女主人公的美丽外表,以“眼波才动”写出了少女美目流盼、情窦初开的神态;下阕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少女的思念、幽怨与主动写信相约。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元十八溪居白居易溪岚

75、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注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踯躅:杜鹃花的别称。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6分)答:参考答案:意境:潺潺的溪水,弥漫的岚气,茂密的森林,错落有致的水槛,面山而凿的小窗,绽放的红杜鹃,初开的白芙蓉,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夏秋之交的幽美意境图。景物描写的特点:诗人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特写相结合,写景富有层次感;选取红白两色入诗,色彩对比强烈;诗人用叠词描写溪岚的迷蒙和树木的茂盛,用拟人的手法写水槛山窗一个接一个地扑面而来,展现了

76、友人溪居的幽美环境。(答出任意两点即可)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郑侍御谪闽中高适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诗歌的颔联选取了哪些意象?写出了闽中怎样的特点?(4分)答:解析:对于前一问,考生很容易便可得出答案。而在总结闽中的特点时,需要结合诗中的意象进行分析。比如对于“秋雁”,古人一直把“雁”作为传递音信之物,又加上“少”,可以看出诗人用“秋雁少”主要表现了闽中这个地方的偏僻和消息的闭塞,因为连秋雁这样的信使都比较少。参考答案:秋雁、夜猿。诗歌用“秋雁少”表现闽中的偏僻和消息的闭塞,用“夜猿多”表现闽中夜晚的凄清与

77、环境的恶劣。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生查子独游西岩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注这首词是作者闲居上饶时游览风景优美的西岩所作。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在词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4分)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形象的能力。要结合具体的词句来分析。词中的青山和明月,是作者想象中的理想人格的化身。开头“青山”两句,写出了词人对青山的一片痴情。“偃蹇”是其屹立不移,不随人俯仰的写照。“岁晚”两句写貌似傲慢的青山对词人充满了情意。作者独游西岩是在冬天,应该把自然界的寒,理解为政治上的失意。作者正是在恶劣的

78、政治气候逼迫下,闲居山野,得到青山深切关怀的。下阕展示明月与词人的情谊,突出了明月的有意有情。参考答案:青山貌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明月高洁而又善解人意,是词人理想人格的化身,是作者被贬独游时的知音。题组二考点综合练5(2013湖北八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注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荦(lu)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1)请简要分析首句“雨洗东坡月色清”中“清”字的妙处。(3分)答:(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请简要概括。(5分)答:参考答案:(1)“清”字有“清澈、澄明”之意。一个“清”字描绘出雨后月光的皎洁,

79、营造了清新、澄澈的意境,展示了诗人清静、淡泊的内心世界。(2)这首诗表现了一个热爱生活、淡泊名利、不畏艰险、自得其乐的诗人的自我形象。6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夜喜遇王处士王绩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注处士:古代对隐居民间而不愿做官的人的敬称。芸藿:锄豆,和“刈黍”一样,都是秋天的农事活动。(1)“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4分)答:解析:本题要求回答诗句描述的画面,回答问题可以从三个角度:一是找出诗句描写的对象,用比较整齐的语言表述出来,比如“溶溶明月、点点流萤”等;二是描述诗句描写的整体场景,比如诗句对流萤的描写,增

80、强了乡村生活的动态特征,更体现出诗人的欢喜之情等;三是分析这种场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描写了一幅由溶溶明月、点点流萤所组成的山村秋夜图。秋月圆若白玉盘,高悬夜空,皎洁的月光洒在小路之上,田野上的流萤,提着无数盏小灯笼在两人周围飞来飞去,映得一路星星点点,别有一番情趣。它们的出现,给这宁静安闲的山村秋夜增添了流动的意致和盎然的生机,使它不致显得单调与冷寂,同时,这局部的流动变幻又反过来衬出了整个秋夜山村的宁静、安恬。另外,也写出了两人相遇时的喜悦之情。(2)有人说“诗人没有写喜字,而其喜情却从字里行间跃然纸上了”。请简要分析诗歌是怎样体现诗人的喜悦之情的。(

81、4分)答:解析:可以分析诗歌描写的哪些景物蕴含有诗人的“喜”之情。比如一、二两句,为何诗人要写劳动归来,可以通过联想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的情感来理解;三、四两句为何写乡村的秋月、夜萤,表达了诗人遇到朋友时怎样的情感等。参考答案:诗中选取“北场”“东皋”“秋月”“夜萤”这不同方位的四景对诗人逢友的兴奋心情进行渲染,但景又都饱含着诗人喜悦的情愫。前两句描绘在满载劳动的喜悦中与好友相逢的场景,有喜上加喜的意味蕴含其中。后两句写天公作美,友人得以团聚,以喜庆之景来烘托遇友之喜,使诗歌的意境弥漫着一种欢快的氛围。第2讲语_言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诗词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诗词的语言与

82、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加凝练、优美,更具抒情性、含蓄性、跳跃性和感染力。鉴赏诗词语言,就是要了解诗词语言的特点,并借助诗词的语言进一步领悟诗词的精妙之处。分析诗词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词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词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从多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炼字、诗眼和语言风格。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在单篇作品中,作者反复锤炼的某一个字,往往是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体现作者独具匠心的字。因此,一首诗词也往往会因一字而境界全出。 知识储备古诗词炼字主要是锤炼动词、形容词和虚词。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

83、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虚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从艺术效果的角度理解炼字艺术,要关注下面几个方面:艺术效果举例动静转换结合,追求画面的动态美苏轼蝶恋花中“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运用想象、联想,追求化无形为有形的可感性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最为精警,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语意双关,追求表达的含蓄与丰富之美苏轼西江月中“人生几度新凉”中的“凉”

84、字,指出了自然气候的变化,营造了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同时借写气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指出了人生命运的起伏不定、变幻莫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沉思考。表达诗人独特的个体感受,常常收到妙趣横生之效王驾雨晴中“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中的“疑”字,可谓“神来之笔”,不仅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一“疑”字让小园、蜂蝶、春色焕发异彩,新鲜生动。常见设问方式1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2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4请对某句中某字的妙处加以赏析。5某句中的某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6某字另一版作另一字

85、,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例一(2013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选自宋诗精华录)注杜鹃:又名子规。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自主尝试解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别友人前往蜀地。首句“春风入树绿”点明送别友人的季节是春天;这一句中“绿”字使用得非常好,由此可联想到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这里的“绿”兼具形容词和动词的功能,可理解为使动,春风“使树绿”,展示了一种动态美,把无形的“春风”形象化,生动传神地

86、表现了春风吹到树上树就绿了的奇妙动态变化,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春天的勃勃生机。又是一年春风吹绿树木、春归大地,诗人想象着何遁山人的家中,孩童遥望柴门盼望亲人归去,想象着友人回到家中见到春燕、浣洗衣衫的情景,因而“绿”字为全诗增添了韵味。参考答案“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解题方略步骤一:解释该字的含义(表层、深层);步骤二: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步骤三:指出该字的特点(如是否为色彩词、叠字,有无活用等)和所用的手法(如比喻、拟人);步骤四:适当展开想象,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如果是比较赏析题

87、,则要从以下角度考虑: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进行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表现力;联系诗歌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哪种用语更符合语境;从表达思想感情上进行比较,看哪些用语更能准确表达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应用体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夜宴左氏庄杜甫林风纤月落,衣露静琴张。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注。注杜甫曾漫游吴越四年,江南水乡的秀美给他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请简要赏析颔联中“流”和“带”两个字的妙处。(4分)答:参考答案:“流”字,流淌之意,写出了夜里缓缓流水傍着花径流过的美妙情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带”字,环绕、映带之意,(

88、答名词作动词也可)写出了繁星低垂,围绕着草堂,映带着草堂,好像草堂的飘带,构成了一幅想象奇特的美妙图画,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所谓“诗眼”,是指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有时是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句子,是一首诗词的主旨所在。 知识储备“诗眼”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表现为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揭示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找到了它就等于抓住了诗的中心。如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主要写友情,但是它突出的却是一个“深”字,以水之深寓情之深,既形象又浪漫,既夸张又恰当地流露出了对汪伦情谊的赞美。所以“深”

89、是诗眼。二是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词语,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象;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这是局部的诗眼。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满”和“压”就是诗眼。诗(词)眼在句中的作用:诗眼的作用举例用以翻出新意萧楚才改张乖崖“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之“恨”为“幸”,“恨太平”是对天下太平的不满,“幸太平”是因天下太平而感到幸福,一字之改而诗意迥异。借以增添情趣韩驹改曾吉甫“白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里近题诗”之“中”为“深”、“里”为“冷”,改动两个字,使得原来只是用以指示方位的“白玉堂”与“水

90、晶宫”,转眼显得雍容高华,超凡脱俗。靠它增强形象性秦观的“山抹微云,天粘衰草”,是取“抹”“粘”动作勾画出的线条轮廓。关乎诗意的精确齐己咏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枝”改为“一枝”,使“一枝”与“早”意丝丝入扣。常见设问方式1全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某字,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贯穿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5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某句中的某个字的妙用。6全诗围绕某字(词)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例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

91、阴崔少府王昌龄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注从弟:堂弟。越吟:越人庄舄在楚国为官,曾唱越歌以寄托乡思。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是夜越吟苦”中“苦”的妙用。(5分)自主尝试解析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诗的一、二句点明诗人同从弟在“南斋”赏月;三、四句描写月光的清辉遍洒水上、树木上,倾泻在窗户上,由“月”引发了诗人的感慨之情。这四句诗写景,景中含有凄苦之情,从而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作者玩月思友,由月忆人。五、六句写流光易逝,世事多变;七、八句写设想朋友在清月之下、清江之畔吟诗望月,忆起故友,并以“是夜

92、越吟苦”运用典故表达了朋友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联系诗题,表达了对友人命运前途的关切。这一切都在诗人心中归结为“凄苦”的心绪。通览全诗,作者以“苦”为感情的出发点,围绕“苦”写赏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人生,“苦”可以说是诗歌感情所在,是全诗点睛之笔。参考答案“苦”字言简意丰,吟者借此感慨时光流逝、朝代更替、异地飘零、故乡难回、友人命运等,感情凄苦,为全诗感情所在,可谓点睛之笔。解题方略步骤一:指出该字(词)的基本含义;步骤二: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步骤三:考虑该字(词)对主旨的表达以及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应用体验2阅读下面的这首诗

93、,然后回答问题。归至武阳渡作刘克庄 夹岸盲风扫楝花,高城已近被云遮。遮时留取城西塔,篷底归人要认家。注此诗写的是诗人将抵家时的一个情景。楝(lin):落叶乔木。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答:参考答案:“归”字是诗眼。夹岸、楝花、高城、乌云、西塔等物象,都是归人眼中所见,无不渗透着诗人的思归之情,“归”字统领全诗。语言风格就是诗人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 知识储备语言风格种类繁多,但就高考而言,我们须注意了解下列几种常见的语言风格:风格类型具体解说豪迈雄奇多用气势磅礴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豪迈博大的形象,

94、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沉郁顿挫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藉,语势停顿转折。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悲壮慷慨此种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施展,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朴素自然指语言表达上不堆砌辞藻,不搬弄典故,不矫揉造作,不露雕琢涂饰的痕迹,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涵着深意。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

95、展开想象,思而得之。清新明丽这是一种清朗明净、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特色,主要表现于意境和语言上。一般以新颖轻巧的构思,生动活泼的语言,描摹大自然的清幽秀美,抒写轻快隽永的情思。这种风格要求不蹈袭,不做作,少粉饰,有新意。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常见设问方式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词)的语言特色。2这首诗(词)的某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3这首诗(词)的风格是,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前人对这首诗(词)的评价是,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5这首诗(词)是如何体现风格特点的?请简要分析。例三(2013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宋辛弃

96、疾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白苎(zh):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自主尝试 解析词在风格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二派。辛词是豪放派的代表。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典较多,不拘守音律。这里选用的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主人公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参考答案大鹏、丹凤,意象豪

97、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解题方略步骤一: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豪迈雄奇、沉郁顿挫、悲壮慷慨、朴素自然、婉约细腻、含蓄委婉、清新明丽、幽默讽刺等);步骤二: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步骤三:阐述诗中用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应用体验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横波亭为青口帅赋金元好问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注本诗是为镇守金国青口要塞的老朋友所作,写于元灭金之前。元龙百尺楼:元龙指三国时的陈登,刘备赞他有文才武略

98、。后用“元龙百尺楼”来指高峻。有人称元好问的诗“有豪放迈往之气”。请结合相关诗句,从语言的角度加以分析。(5分)答:参考答案:(示例)元好问这首诗“有豪放迈往之气”。从语言上看,本诗遣词用字不同凡响,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像首联中的“插”“压”等字把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传神地表现出来了。再如颔联中的“万里”“千年”分别从空间的广阔与时间的久远来表现景之壮观与人之英武,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磅礴于胸的豪迈之情。赏析“诗眼”或关键词时因缺乏多维意识而失分示例(2012辽宁高考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初见嵩山张耒注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张耒

99、: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数峰清瘦出云来”句中“清瘦”一词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6分)我的答案 阅卷评点考生甲:考生乙:评点:应多层面分析、品味。失误点在于对“清瘦”情景关系缺少表面层次的分析,并且对“清瘦”的精神内涵分析不够恰当。评点:对诗歌内容整体把握较好,失分点是未能多角度分析情与景的关系,虽然从内容上作了详尽的分析,却未能写出手法上的运用。解题流程解释该词语在诗句中的含义:一要解释词语的表面含义,二要挖掘词语的深刻内涵。分析该词语要把握多个要点,如何表现形象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等。品味该词语的精练传神,不能单一化,要多角度解答

100、,如内容上的表达,艺术手法上的运用,结构技巧上的作用等。“清瘦”在“数峰清瘦出云来”句中用来形容山峰的高峻挺拔;作者在诗中借物寓己,“清瘦”还用来表现作者的品格志趣,该词运用生动形象,起到统摄全诗的作用。从修辞上看,“清瘦”常常用来写人,这里写山峰,是拟人手法。从内容的角度来看,高峻的山峰从云层中显露出来,构成一幅动静结合的俊美画面;在刻画山峰高峻挺拔的形象时,特意使用“清瘦”二字,融入了作者的审美趣味,进而深化了诗人的品格志趣,使景中有我,从而表现了诗人清高独立、坚守人格的品质。“清瘦”,这里指清峻瘦硬,表面写山,实质上是写人。参考答案高峻的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

101、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赋予山峰动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山峰的高峻挺拔,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清高独立、坚守人格的精神品质。体现了作者感情外化、物我合一,可谓造语新奇。名师支招所谓“诗(词)眼”,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句。诗眼是洞察诗歌旨意的窗口,是诗的灵气所在。抓住诗眼对于领会诗的意境和旨趣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赏析“诗眼”时应该具备多维意识,多角度、全方位地透彻分析诗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赏析诗眼的方法:1析“诗眼”(关键词)要有多要点意识“诗眼”或关键词在诗中所起的作用不是单一的,分析时注

102、意多侧面、多要点。(1)该词生动形象,最具活力;(2)最能营造意境;(3)在全诗中有统摄全篇的作用;(4)最能表现作者感情和主旨。抓住这些要点分析“诗眼”或关键词,就会事半功倍,最有效果。2品“诗眼”(关键词)要有多角度意识品味、欣赏“字眼”或关键词语,不宜笼统解说,也不宜从一个角度分析,应该有多角度意识。主要角度有二:一是内容角度,二是艺术角度。内容角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全诗意境与作者感情等方面来理解诗眼与重点字词。艺术角度又分为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方法等方面。应用体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葛 溪 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103、。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5分)答: 我来解题解题要点内容首联从意象层面分析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的心烦意乱颔联从内容角度分析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颈联从手法角度分析以天地凄凉的色彩烘托烦乱之情尾联从手法角度分析借疏桐、蝉鸣衬托烦乱之情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的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

104、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题组一考点针对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雨多极凉冷韩焉知三伏雨,已作九秋风。木叶凉应脱,禾苗润必丰。地偏山吐月,桥断水浮空。鸡犬邻家外,鱼虾小市中。试赏析颈联中“吐”“浮”两个字运用的妙处。(4分)答:参考答案:“吐”字运用了比拟手法,赋予山以生命,把月亮从山间升起的瞬间写得极有动感,极具神韵;“浮”字不仅表明了雨后水涨的情状,又呼应了题目。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村晚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注塘:堤岸。陂(bi):积蓄水的池塘。

105、本诗前两句的写景极有特色,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至少两处)(4分)答:参考答案:“满”字写出青草茂盛、池水盈盈的情态;“衔”字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浸”字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3(2014西安四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有人说“惆怅”是该诗的诗眼,那它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答:解析:“惆怅”是该诗的诗眼,是感情的凝聚点,全诗都是围绕它而展开,只是每句

106、诗选取的角度不同,或者说惆怅的原因不同。认真阅读诗歌,分析诗人惆怅的不同原因,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即可。参考答案:体现在三个方面:繁华不再,英雄无觅;自然永恒,人世无常;渴望能如范蠡一般既能成就伟业又能超越功利,却总难以如愿。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中“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4分)答:参考答案: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

107、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题组二考点综合练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日长简仲咸王禹偁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注本诗作于诗人因有志改革反被诬告而获罪被贬谪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时。(1)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第二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答: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指出其诗眼,然后结合注释和全诗内容进

108、行具体说明。诗人口中说“闲”,正是心中不肯闲之故。结合诗歌注释可知,他为官清正,有志改革,然而因为被人诬陷而获罪,被贬谪商州。故一“闲”字,凝聚着作者满腔的不满和惆怅以及苦闷和孤独。另外,诗歌中“郡僻”“昼掩门”对“闲”字作了进一步渲染,后面三联也均承此而来。参考答案:诗眼是“闲”。“闲”为一篇之眼目,“郡僻”“昼掩门”对“闲”字作了进一步渲染,后三联也均承此而来。诗人有志改革反被诬告而获罪,被贬谪到商州,故一“闲”字,凝聚着诗人的不满和惆怅以及苦闷和孤独。(2)从“情”与“景”的关系分析“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两句。(4分)答: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考生解答此

109、题时,要注意先明确指出诗句中所写的“情”和“景”,然后分析“情”与“景”之间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考生一定要把“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放在原文的语境中来理解。参考答案:这两句诗中,诗人写到,北院繁花千片随风飘落,月亮升起时在东楼有美酒相伴。诗人趁黄昏月出之际,独自登楼,但映入眼帘的是万花飘零的萧瑟景象。诗人孑然一身,抑郁不平的心情无法向人倾诉。这两句未用一情语,而孤独寂寞之情毕现,寓情于景,堪称佳妙。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注,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1)简

110、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4分)答:(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4分)答:参考答案:(1)“抱膝”一词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节日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2)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第3讲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

111、它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高考命题情况来看,一切用以增强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都在考查之列。高考试题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四大部分的内容。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涉及最多的内容。有单独考查的,也有结合形象、语言和思想感情来考查的。因此,它应该是我们复习的重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知识储备掌握古诗歌中几种常见的修辞

112、手法的作用,提高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修辞作用示例比喻描绘意象更加形象生动,体现意象的情态特征。李白清溪行:“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借代借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双关双关的使用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能加深寓意,给人深刻印象。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作用。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某

113、一句的妙处。3诗中某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它的艺术效果。例一(2013安徽高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注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自主尝试 解析这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诗,诗人的情感寄寓在诗歌描写的意象中。韦诗写诗人秋夜独宿,观赏到皎洁明月、霜风动竹、惊栖之鸟等景象。首句描写山中明月的皎洁明亮,以烛比喻月,生动形象地写出恬静的月色,宛如点燃的夜烛一般。明月悦目,犹

114、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让人有一种淡淡的孤独。赵诗则描写了残烛、秋雨、深竹、惊鸟、寒枝等景色。首句“侵残烛”的应是“月”,写月照残烛,作者没有直接写月,而是以“月晕”替代月,联想到古人有“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说法,可以看出作者使用“晕”代月,还预示着天气的变化,自然而然地引出下句的“雨声在深竹”。作者还把“晕”配以“冷”,“烛”配以“残”来修饰,突出了月夜寒意侵人,残烛独照,表现出人物孤独中更加凄冷。参考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解题方略步骤一: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

115、修辞手法;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步骤三: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如对形象塑造、意境营造、情感主旨表达的作用)。 应用体验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别范南伯宋杨炎正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注刬(chn)地:依旧,还是。南徐:今江苏镇江。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词的上阕是如何抒写离别之情的。(4分)答:参考答案: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以绵绵春雨和滔滔江水比喻离愁之深远。写弱柳留船,赋予柳枝以人的情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挚感情。基本表达

116、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在古代诗歌中重点考查描写、抒情两类,并且描写和抒情的技巧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知识储备了解两种常考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方法作用描写讲究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讲究方式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讲究技巧正侧面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等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寓情于景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

117、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常见设问方式1某诗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某诗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3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词)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4诗(词)中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试作简要分析。例二(2013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 鸪 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

118、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自主尝试解析这是一首借景写客中思念家乡、怀念故国的小令。上片侧重写景,景中含情。起句“楼上谁将玉笛吹”让人联想到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写作者因笛声撩人心魄而引起思乡之情,奠定了深沉的思念故乡的感情基调。次句“山前水阔暝云低”,写因故乡之思,继而眺望故乡,然而却是春水茫茫,暮云低垂,给人一种压抑、低沉的感觉,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三、四句继续写眼前所见之景。燕子觅食、筑巢,而自己却流落、飘零千里之外,有如断梗漂萍,随波逐浪。雨打过后变得稀疏的梨花

119、,更是寄托了自己孤寂无依之情。燕子远飞、雨中梨花使作者思乡之情、孤苦之愁,油然而生。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景中含情,不言愁而愁自现。参考答案词的开头,玉笛声引起作者的思乡之情。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看到远飞燕子觅食、筑巢,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寂无依。燕子远飞、雨中梨花使作者思乡之情,孤苦之愁,油然而生。解题方略步骤一:明方式,指出诗歌所运用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及特点;步骤二: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的;步骤三:析作用,简析该表达方式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应用体验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

120、题。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参考答案:这首诗突出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临水的村庄、掩着的柴门、疏疏落落的篱笆、碧波粼粼的溪水、飘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这样一幅宁静优美的水乡风景画,(2分)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2分)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它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上的含义等同于表达技巧,而高考通常在狭义方面使用它,主要包括:联想、想象、象征、衬托、用典、对比、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抑扬结合、以小见大等。 知识储备常考的几种表现手法

121、:手法解说示例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塑造成一个典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

122、螺。(刘禹锡望洞庭)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衬托衬托分正衬与反衬两种。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考试常考的是反衬,如用乐景反衬哀情,用动反衬静,用虚反衬实等。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李纲望江南)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123、?(白居易杨柳枝词)对比相互比较两种事物使形象更鲜明,烘托映衬更突出,揭示主旨更深刻,使人感受深切。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城东早春)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2试分析“”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3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句进行赏析。4试分析本诗使用的表现手法。5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诗人的情感的?例三(2013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24、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自主尝试解析这是一首借物咏怀的诗。借写梅花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惆怅和思念之情。首联写“江头几树梅”令人惆怅,让诗人在梅花树下久久徘徊。作者借助感情的渲染,引出抒写的对象,并寄托诗人的怅惘之情。颔联未涉及对梅花色香的直接描写,以“雪压”“月明”状写梅花开放的寒冷环境,用环境艰苦烘托梅花傲霜雪,不惧严寒的高洁品质。颈联用“相思应恨”,注重感情的直接表达和渲染,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寞,相思之苦。尾联写“日落寒鸦起”,描写了环境的凄凉,烘托梅花的精神品质;“独自回”抒写了作者孤独寂寞、内心惆怅和若有所失的心情,对表现梅花的精神起到了渲染的作用

125、。参考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解题方略步骤一: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步骤二:结合诗句说明诗中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步骤三: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应用体验3(2014湖南郴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注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游秦,此处指游长安。前三联诗人运用

126、了多种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4分)答:参考答案:虚实结合和对比(或反衬)。一、二两联实写诗人独自游长安,第三联想象东都洛阳朋友们踏春欢聚“尽兴”赏景,一虚一实,以虚衬实,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以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第二联写长安上林苑里的“花发”与“叶新”,以乐景衬哀情,亦可)(答出两种方法并分析得满分)古诗词的结构即诗词的行文脉络以及情感内容的起伏变化。具体来说,就是一首诗词是如何开头、展开、变换、衔接、结尾的。知识储备结构方面的技巧主要有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首尾呼应等,鉴赏诗词中的结构技巧往往提问思路特征或是考查关键诗句的作用。掌握几种常见的结构技巧:1卒章显志。在诗歌的结尾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

127、,点明志向、诗歌的主旨。2以景结情。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3以小见大。指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常见设问方式1分析诗歌在结构方面的技巧。2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分析。3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4这首诗结尾一句运用了什么技巧?请简要分析。例四(2011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

128、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自主尝试 解析“春日忆李白”题目表明,这是一首思念、怀想友人之作。怀念对象是李白。首联概括赞美李白的诗,没人能比得上,豪放飘逸、超凡脱俗。表达作者对李白由衷的钦佩。颔联具体评价李白的诗风:“清新”“俊逸”。颈联写景融情,诗人身居“渭北”,李白地处“江东”;“春天树”给人深茂之感,“日暮云”给人郁积之感。虚实结合,于平实景物中融会着对李白深深的思念、怀想之情。尾联抒发相聚的愿望,“何时”“重与”把作者渴望早

129、日与朋友相见、重聚、切磋诗艺的愿望表达出来。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渡,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参考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解题方略第一步:指明行文构思的技巧;第二步:阐述内容的转换,景情的关联;第三步:概述这种结构技巧的效果,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应用体验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渡 湘 江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注杜审言:唐代诗人,唐中宗时曾被贬到极为偏远的降州。这首诗是他被贬的

130、途中所作。简析“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作用。(3分)答:参考答案:“独怜京国人南窜”是全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而愁;最后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这些都是诗人远离京城,在南窜途中的感慨。这三句都是从“独怜京国人南窜”生发出来的。因判断不准古诗词表达技巧而失分示例(2012重庆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鹧 鸪 天金王寂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注亭皋:水边的平地。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13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我的答案考生答案阅卷评点对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别和用法把握不好,造成对诗句运用比拟的表现手法判断不准确。解题流程明确比拟手法后,结合词句具体解说手法的运用,前句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后句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可分析出“散去”之“瘦”暗写“晓云”弥漫时的阔;“肥”暗写雨前水面的窄。明手法,解释诗句,说明运用这种手法表现的内容,并指出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何种旨趣,起到什么样的艺术效果。析语句,联系旧知,从诗词意象、内容、情与景等角度入手,判定使用的表达技巧。抓住题目要求“写山水变化的妙处”,

132、分析这两句词中的意象“晓云”“山腰”“宿雨”“水面”,准确把握词中的关键词语“瘦”“肥”等,分析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拟。整体阅读诗词,把握诗词内容,上阕写景,深秋,落叶已要飘尽,大雁南归,引发思乡之情,并想象家乡之景。下阕抒情,写自己,写家乡之景,阐明了自己不愿做官的心意。读诗词,立足整体,初步感知诗词大意,为判定表现手法作准备。参考答案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狭窄。名师支招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最重要的就是准确判定表达技巧的类别

133、。如何准确判定一首诗词运用的表达技巧,与考生所构建的表达技巧知识网络有关,还与考生对题目要求的准确把握有关,更与考生掌握的判定表达技巧的方法密切相关。若要准确判断诗词的表达技巧,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常见类型,熟记常用术语做好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工作,熟悉相关表达技巧的答题角度和术语是解答表达技巧题的前提和关键。古诗词表达技巧种类繁多,角度多样,应认真归纳分类,熟练掌握。2立足诗词整体,联系思想内容近年来的高考古诗词题目虽然侧重于对具体语句的探究,但局部分析必须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只有全面把握诗词的主旨,才能更好地体会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效果。3审清题目要求,寻求答题启示诗歌的表达技

134、巧丰富多彩,设题角度五花八门,因此必须从题目中寻求答题的切入口,以免答非所问,“牛头不对马嘴”。有的题目,“小角度”设题,“切入点”较小,考查的针对性强,题干要求中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4把握思考角度,做到十拿九稳(1)从情和景的角度入手情和景的角度是古诗词鉴赏最基本的切入点。从情的角度看,应重点考虑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比如,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是借景抒情还是寓情于景,或者是托物言志等。从景物的角度看,应重点考虑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以及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例如,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烘托或细节描写,是虚实结合还是动静结合,甚或是白描等。具体做法是迅速再现相关知识并结合诗词内容

135、加以比对,快速排除后留下最明显的作为预备答案。(2)从内容角度思考联与联或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古代诗歌两联或两句在内容上常常构成对比或衬托关系,有时是动静结合关系,有时是虚实映衬关系。(3)从诗歌的意象入手一是要分清主要意象和次要意象;二是要看是否运用烘托(衬托)、渲染等表现手法;三是要分析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系,看有无运用对比(对照)等表现手法;四是要抓住意象本身的特点,看有无象征意义(主要是咏物诗)。5区别易混的表达技巧(1)借代和借喻借喻的本质是“喻”,往往“喻”中有“代”。借代的本质是“代”,即直接把借体作为主体的替代,不存在“喻”的成分。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2)借景抒情与托物

136、言志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对某种景象或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景物之中,并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景物来表明心迹、人生态度和人生感悟。借景抒情的“情”指热爱、愤怒、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托物言志的“志”指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人生态度。借景抒情一般要借众多景物来抒情,托物言志一般是聚焦于一个主体事物之中。(3)渲染和烘托渲染旨在通过对环境,人物的行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修饰,来突出形象,表现中心;烘托则有意避开正面描写,而从侧面着意刻画,以使所要表现的人、物、事鲜明突出,收到“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渲染属于正面描写,烘托属于侧面描写

137、,这是它们最本质的区别。“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陌上桑)这里没有直接描写罗敷的美貌,但罗敷之美通过行者、少年、耕锄者的反应得到了有力的表现。这样的侧面描写就是烘托。应用体验1试指出下面诗句画横线词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借代还是借喻,并思考两者的区分方法。(1)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参考答案:(1)借喻(2)借代(3)借代2试指出下面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并思考两者的区分方法。

138、(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2)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参考答案:(1)借景抒情(2)托物言志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山农家顾况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注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注嗔:嫌怨。这首诗的首句和次句分别描绘了什么景象?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表现手法?(4分)答: 我来解题解题要点内容首句从写景角度分析写“板桥与泉声”,实质上是写山从内容角度分析用泉水有声反衬山间的幽静次句从意象角度分析写“茅檐”“日午”“鸡鸣”,有浓郁的乡村气息从写景角度分析以山中农舍所见景象

139、渲染乡村的世间情味和生活情趣参考答案:首句截取了山行途中的一景。句中并没有出现“山”字,只写了与山景相关的“板桥与泉声”,写活了泉水,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写出山间的幽静。(2分)次句是写作者穿山跨坡来到农家门前的情景。运用了渲染手法,午间阳光温暖地照耀着,山农家的鸡咯咯地叫,像是在欢迎来客,使深山中的农舍洋溢着世间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2分)题组一考点针对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宿湘江遇雨谭用之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注谭用之:唐末五代时人。刘琨:晋代人,当时北方被少数民族所统

140、治,刘琨和好友祖逖胸怀统一大志,为报效国家,他们常常闻鸡鸣而起舞练剑。这首诗第一句“湘上阴云锁梦魂”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这句话在全诗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3分)答:参考答案:比拟。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沉重的氛围,同时又烘托了诗人孤舟受阻的怅然愁绪。(回答“奠定全诗怅惘基调”亦可)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玉 楼 春欧阳修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栏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试分析下阕后两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4分)答:参考答案:托物抒情,借埋怨蜘蛛喜鹊多次误传喜讯,表达了自己久盼不归的失望,从侧面体现出了作者思念之殷

141、切,委婉动人。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望 驿 台白居易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分条简析。(4分)答:参考答案:以虚写实。闺妇看“当窗柳”遥思宦游人,宦游人见“扑地花”远想闺妇,两下思念的伤感皆是诗人的想象,却真切动人,收“实”之功效。情景交融,以物衬情。闺妇见柳丝柔长、柳色萋萋,思念宦游人;宦游人见花飞遍地、满目凋残,遥想妻子空闺独守、盼夫归来。写尽花柳伤春意,烘托两地相思苦、惆怅情。对仗与比喻。一、二句巧用对仗,使诗文形式整齐、音节顿挫。“柳”喻“留”,隐指闺妇情愫如柳丝不绝;“花”喻“妇”,隐指妻子韶华流逝如落花随

142、春而去。从“双方”同时写起,即“居人思客客思家”,更为感人。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浣 溪 沙周邦彦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本词在结构上颇具匠心,请结合全词分析其结构特点。(4分)答:参考答案:本词的结构颇具匠心:上下阕均为前两句写景,后一句由景入情。上阕写远景,极尽空间寥廓之感;下阕写近景,抒发时光流逝之慨。这样的布局谋篇,把作者的乡愁表现得淋漓尽致。题组二考点综合练5(2014洛阳高三统一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古意王融霜气下孟津,秋风度函谷。念君凄已寒,当轩卷罗縠。纤手废裁缝,曲鬓罢膏沐

143、。千里不相闻,寸心郁纷蕴。况复飞萤夜,木叶乱纷纷。注王融(467493):字元长,南齐琅琊临沂人。罗縠(h):一种丝织品。(1)主人公“废裁缝”“罢膏沐”的原因是什么?“寸心郁纷蕴”饱含了人物什么样的复杂心情?(4分)答:(2)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分别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具体分析。(4分)答:参考答案:(1)女主人公拿起刀尺要为行人缝制寒衣,突然想到与行人千里相隔,行踪不知,音讯不闻,寒衣制成也无法寄达,只能“废裁缝”;心烦意乱、郁闷痛苦的思妇更加无心施以“膏沐”来修饰容貌了。“寸心郁纷蕴”写出了思妇对行人担忧挂念却又无能为力的痛苦、无奈之情。(2)诗歌的开头因景生情,引起下文,“霜气”“秋

144、风”从北而来,风霜的凄寒引起女主人公对远行人的挂念。结尾以景结情,秋夜漫漫,思绪万端,流萤飞动,白光点点,秋风萧瑟,木叶纷纷,这凄寒的夜景进一步烘托出思妇纷乱苦痛的心境。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闻筝明康海注宝靥西邻女,鸣筝傍玉台。秋风孤鹤唳,落日百泉洄。座客皆惊引,行云欲下来。不知弦上曲,清切为谁哀。注康海(14751540):明代文学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他本抱负宏大,不幸受牵连落职,遂狂荡不羁,郁愤终生。(1)诗的颔联蕴含丰富,请简要赏析。(4分)答:(2)诗的后两联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西邻女弹奏的?请概括分析。(4分)答:参考答案:(1)颔联是

145、表现西邻女演奏筝曲的:天上白鹤长鸣,地下水流回旋,充塞其间的又是落日的余晖、习习的秋风。颔联运用比喻、通感手法,从视觉、听觉、触觉诸方面,描绘了西邻女筝声所蕴含的那种孤高、凄清、深沉的音乐境界。(意思对即可)(2)颈联选择“人”的反应和“物”的表现,运用侧面描写和夸张手法表现西邻女弹奏的神妙:座客们引颈谛听,天上的行云也要下来看个究竟。尾联用疑问句,既正面写出了筝曲的凄切哀伤,也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坎坷命运的哀伤及对社会的隐忧。“古代诗歌阅读”模拟高考练(一)(时间:40分钟分值:80分)1(2014湖北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赠卖松人于武陵注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146、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注唐才子传称,于武陵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1)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答: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答: 参考答案:(1)(示例一)对比,“寒涧”与“翠楼”,一个荒寒一个繁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松树生长环境的恶劣,以及“松”与“翠楼人”之间地位、境遇的巨大差别,暗示卖松人向翠楼人卖松求利不合时宜,为规劝卖松人作铺垫。(示例二)比喻(象征、托物言志)、借代,以寒涧树比喻(象征)贫寒之士,以“翠楼人”代

147、权贵之人;把贫寒之士比喻为“寒涧树”,形象地表现了其地位的卑微、境遇的凄凉;而想把“寒涧树”卖给“翠楼人”,委婉地表达了贫寒之士希望得到权贵赏识重用之意。(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对不识人才、只喜欢趋时媚俗的权贵的讽刺;对像松树那样正直高雅却沦落下层、不被重视的贫寒之士的怜惜;对争荣小人春风得意,正直人士却不得重用这一不公平社会现象的愤懑;以及因对现实有了清醒认识而不求荣利、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怀。2(2014宜昌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书所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1)请简述诗歌的三、四两句所表现的内容及情感。(4分)答: (

148、2)这首诗歌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就其中的一种,结合相关诗句具体分析。(4分)答: 参考答案:(1)诗人发现,不远处的篱笆旁有一盏灯火,原来是孩子在深夜捉蟋蟀,(2分)这是一幅欢快而有趣的生活图景。(1分)孩子的天真幸福反衬出了诗人对故土家园的怀念之情。(2分)(2)(示例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景。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秉灯夜游,捉弄蟋蟀,儿童欢悦,流露忘乎所以之意。一悲一喜,相互映衬,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示例二)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萧萧风声,顽皮儿童,这些动态情景巧妙地反衬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静,更引发人们对寒凉

149、静夜中诗人那颗愁绪难眠的苦况心灵的体味。(示例三)悲欢对比,以欢衬悲。一、二句写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是悲景,传悲情;三、四句写人,深夜挑促织,明灯照篱落,是乐景,传欢情。悲喜交加,以欢衬悲,更显游子漂泊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怅难眠。(示例四)拟人的手法,增辉添彩。“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似乎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令人痴迷难返,惆怅满怀。(任意答出一点即可。指出表现手法2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2分,思想感情2分) 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帐夜 吴兆骞 穹帐

150、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注 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连山:就着山势。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1)诗歌的颔联是从哪些角度描写边地景物的?请简要分析。(4分)答: (2)诗人在尾联中为什么说“空相寄”?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 解析:(1)注意指出景物特点。颔联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每当边草白大雪飘的时候,雁群尚知远离边塞向南飞去,可自己面对黄榆悲笳,却只能坐等衰老而已。此联既凝练地描绘了边塞的

151、典型风光,又含蓄地抒写了自己置身于这种环境中的特有心情。“夜夜笳”与“落月斜”,既点明了“夜”之题意,也暗示诗人夜夜都难以成眠。(2)应结合注释理解写作背景,从抒情的角度理解“空相寄”的原因。妻子寄来春装也是白费,这种风狂沙卷、春风不度的苦寒之地,即使有春衣也白搭,因为这里没有春天! 一个“空”字,既道出了诗人对妻子白花一番心思的疼惜,又极写了他所在之地出奇地寒冷和荒凉。参考答案:(1)动静角度,“雁飞”是动景,“白草”“雪”是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景象。视听角度,“雁飞”“白草”“雪”“黄榆”是目中所见,“笳”声是耳中所闻,调动视觉、听觉,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色彩角度,“白”“黄”的

152、色彩点染,写出了边地景色的单调。(每个角度1分;分析2分)(2)原因:妻子即便寄来了春装,但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春衣”无法穿在身上。(3分)表达了诗人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3分)4(2013山东济南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南 乡 子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注此词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1)这首词的上阕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答: (2)这首词以“槛外长江空自流”作结,有何妙处?(4分)答: 参考答案:(1

153、)运用对比手法,将一片四百年前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与如今的古墓荒丘作对比,突出了眼前情景的荒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愁情。(“对比”1分,对比的内容1分,突出“荒凉”1分,“昔盛今衰”1分)(2)紧承上文的游踪和感慨,衔接自然。一个“空”字,写出了长江奔流不息,从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或物是人非)的感慨。使人展开联想和想象,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意蕴。(一点2分;考生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4分)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琴茶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常相

154、伴,难道吾今无往还?注兀兀:性格高标而不和于俗。陶陶:和乐貌。渌水:琴曲名。蒙山:茶名,即蒙山茶。(1)诗歌的前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答: (2)诗中描写了诗人辞官后的“琴”“茶”生活,但全诗却表现出矛盾的思想,请对全诗的思想感情简要分析。(4分)答: 参考答案:(1)一、二两句总起全诗,第一句交代了辞官的原因:因性情孤高而与官场风气相悖。(1分)第二句交代和乐开朗的天性。(1分)这两句直接抒发感情,(1分)引出二、三联对辞官后悠闲雅致生活的描写;(1分)与尾联相呼应,为表达心系朝廷、壮心不已的情怀作铺垫。(1分)(只写“总起”没有分析不给分。意思对即可)(2)首联,一方面表达了作者

155、因与官场格格不入而产生的孤独,另一方面表达了一生保持的开朗旷达、洒脱乐观之情。二、三两联,写作者与琴茶相伴的生活的闲适、惬意之情,但又隐含了作者对“抛官”闲居的无奈与郁闷。尾联,作者一方面表达了看透“穷通行止”的豁达,另一方面却又表达了依然希望能重返朝廷施展抱负的心志。(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1)如何理解“百种千般巧”中的“巧”字?请简

156、要分析。(4分)答: (2)上阕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写“道是天公果惜花”,欲抑先扬,具有“味外之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 参考答案:(1)姿态之“巧”:花瓣儿薄如蝴蝶翅膀,轻盈有致;颜色之“巧”:花朵固小,却猩红如染,鲜艳娇美;“巧”亦指花的精神:“百种千般”言其精神气质、形貌和气韵,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含蓄配合相宜,谐和一致。(2)上阕“道是”是扬,下阕“道是”是抑,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以婉约之笔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

157、夕清泛宋武衍 弄月吹箫过石湖,冷香摇荡碧芙蕖。 贪寻旧日鸥边宿,露湿船头数轴书。注芙蕖:荷花。鸥边:指隐居。(1)联系全诗,说说诗中“贪”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分)答: (2)说说诗的一、二句所写秋夜“清泛”的情景是怎样的?并请赏析“摇荡”一词。(5分)答: 参考答案:(1)联系全诗看,“贪”字写出了诗人非常迫切地寻访旧日栖隐之所的心情,表现了作者对精神超脱的一种追求。(2)冷月玲珑,湖光潋滟,小舟在碧荷丛中穿行,诗人吹着箫观赏湖上的明月,品尝着秋风送来的缕缕荷香。这两句融情于景,诗人与明月、湖光、小舟、碧荷交融在一起。“摇荡”一词不仅写出“碧芙蕖”在清波中摇曳的倩影,也把小舟的荡漾、月

158、光的沉浮、箫声的起伏以及诗人心情的激荡一齐表现出来。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虞美人寄公度 舒亶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注浮生:指人生。尊:通“樽”,酒杯。(1)请简析上阕中“独”字的表达效果。(4分)答: (2)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答: 参考答案:(1)“独”字形象地描写了词人独自一人倚阑眺望的情态,又透露出因朋友远离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2)这两句运用了对面着笔(或虚写、想象)的手法。想象老朋友远在江南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

159、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词人通过这幅想象的画面,来表达自己对远方朋友的无限思念之情。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踏 莎 行贺铸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注贺铸:北宋词人。宋史文苑传载贺铸“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1)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简要分析。(4分)答: (2)结合全词,说说词中包含着作者怎样

160、的感情。(4分)答: 参考答案:(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以荷花的幽香比自己的品德,以蜂蝶断然不来比统治者对自己的不欣赏,最终只能是凋零、苦悲的结局。(2)对自己不愿趋时媚俗的高洁品质的坚守;隐含被命运捉弄的嗟叹,显示出年华虚度、失时零落的悲哀。10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中吕满庭芳渔父词 乔吉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几年罢却青云兴,直泛沧溟。卧御榻弯的腿疼,坐羊皮惯得身轻。风初定,丝纶慢整,牵动一潭星。注青云兴:做官的兴头。坐羊皮:意为隐居江湖。(1)作者开篇是如何描绘秋景的?有何作用?(4分)答: (2)结合全曲,简述渔父的形象特点。(4分)答: 参考答案:(1)运

161、用比喻手法,以胭脂来形容层林的红,以翡翠形容峰峦的绿,色彩鲜明,相映成趣。讴歌山林的美丽,为弃官归隐作了铺垫。(2)厌弃功名,乐于避世,悠游从容,流连山水,闲适自得。“古代诗歌阅读”模拟高考练(二)(时间:40分钟分值:80分)1(2014武汉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点 绛 唇王禹偁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注王禹偁: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由于他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1)首句“雨恨云愁”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答: (2)请概括“征鸿”这一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162、答: 参考答案:(1)比拟,这雨使人添恨生愁,突出了江南水乡多云多雨这一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答“借景抒情”或“寄情于景”亦可)欲扬先抑,衬托出江南水乡无论是淡妆浓抹,还是细雨浓云,总是秀美迷人。总领全篇,呼应下阕,完整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前两点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第三点2分,共4分)(2)以鸿鹄高飞比喻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1分)对于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作者十分爱恋,但是作者胸怀大志,积极用世,希望能有所作为,却屡遭挫折,面对振翼搏击的万里征鸿,他发出了事业无成、青春老去、世无知音的感喟。(答出“爱恋”,1分;“感喟”主要为两点积极用世,怀才不遇,2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163、分)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注 杜甫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注裴迪,关中(今陕西省)人,早年隐居终南山,晚年入蜀做幕僚,与王维友谊很深,与杜甫频有唱和。蜀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崇州市。裴迪寄了一首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的诗给杜甫,表示了对杜甫的怀念;杜甫深受感动,和以此诗。(1)“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答: (2)明代王世贞称此诗“古今咏梅第一”,请简析这首诗借梅抒怀的特点。(4分)答: 参考答案:(1)这两句诗描写

164、了江边的梅树,抒发了诗人被催白头的愁情。其实催人白头的不是梅,而是愁老去之愁、失意之愁、思乡之愁、忆友之愁,最重要的当然还有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愁。诗人千愁百感,攒聚一身,渐生白头。(4分)(2)这首诗由诗人看梅花开放而感到梅催人老,继而生出“催人自白头”的感慨,它的重心不在咏梅,而在抒情。(2分)全诗以早梅伤愁立意,前两联就“忆”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后两联围绕“愁”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2分)3(2014合肥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宿彭蠡馆 罗隐孤馆少行旅,解鞍增别愁。远山矜薄暮,高柳怯清秋。病里见时态,醉中思旧游。所怀今已矣,何必恨东流。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

165、度赏析颔联。(4分) 答: (2)作者在诗中流露的情感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4分)答: 参考答案:(1)颔联主要运用拟人手法,(1分)薄暮中,远山显得端庄稳重;清秋中,高柳显得怯弱惊惧,(2分)写出了远山和高柳的情态,为全诗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氛围。(1分)(2)诗中流露了作者羁旅中的凄凉孤独寂寞之情和对世态的感慨,对旧友的思念和对所怀念事物都已消失之后的无奈与释然。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日暮 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注大历二年(767)秋,杜甫流寓夔州,写下了这首诗。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

166、有“预报喜兆”之说。(1)颈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4分)答: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答: 参考答案:(1)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营造了凄寂幽邃(凄清而洁净)的氛围。(2)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年老孤寂、怀念故园的愁绪。结合诗句分析略。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寒食陈与义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樽。(1)请分析“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中“空”“忽”两字的表达效果。(4分)答: (2)从全诗看,“吹恨满清樽”中的“恨”具体指什么?颔联的景物

167、描写对表达这种“恨”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答: 参考答案:(1)“空”字写佳节作者却孤身在外,表达出作者远离家乡的内心的酸苦;“忽”字刻画出了作者沉醉于对家乡的思念之中的情态,写出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4分)(2)“恨”指远离故园、客居他乡的离愁。颔联的景物描写对表达这种感情起到了反衬作用。在颔联中,作者描写了树木阴浓、花光照野、柳色苍翠的明艳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了作者的离愁。(4分)6(2014随州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张主簿草堂赋大雨 元好问淅树蛙鸣告雨期,忽惊银箭四山飞。长江大浪欲横溃,厚地高天如合围。万里风云开伟观,百年毛发凛余威。长虹一出林光动,寂历村

168、墟空落晖。注本诗写于正大五年戊子(1228年),金将领完颜彝在大昌原击败蒙古军。百年:代指人生,这里指诗人自己。(1)请分析诗歌前两联描摹雨景的精妙之处。(4分)答: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答: 参考答案:(1)听觉与视觉相融合,首联先写雨前树声、蛙鸣,后写大雨突至的画面,引人入境,动人心魄。(3分)侧面烘托,颔联借长江的浪涛和天地合围的情形来侧面烘托出大雨磅礴的气势。(3分)(从修辞的角度答出比喻或夸张,分析合理亦可给分)(2)本诗通过描绘大雨气势磅礴、雷霆万钧的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突然而至的大雨的欣喜之情,(3分)也反映了诗人对金击败蒙古军的喜悦之情。(2

169、分)7(2014鄂州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8分) 瑞 鹤 仙注周邦彦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斜阳映山落,敛余红犹恋,孤城阑角。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惊飙动幕,扶残醉,绕红药。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1)上阕前六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寄寓着什么情感?试简要分析。(4分)答: (2)下阕“扶残醉,绕红药”在结构和表达主旨上各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4分)答: 参考答案:(1)前六句描写的是:孤城落日,斜阳衔山,郊外的原野映带着城郭,漫长的道路通向远方。(2分)“

170、客去”句既描摹景象,也传达心情,行人离去,作者感到若有所失,心里空荡荡的。(2分)这一图景寄寓了作者的惜别之情。(2分)(2)“扶残醉,绕红药”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残醉”前承上阕的“重解绣鞍,缓引春酌”和下阕的“醒眠朱阁”,(1分)“绕红药”开启下文,引出对春光的观赏,(1分)流露着对春光的深切依恋之情,(1分)有这样的深情,才能与下文的“叹”字连接上。(1分)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春寒注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注本诗作于宋高宗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

171、,自称“园公”。(1)有人说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4分)答: (2)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答: 参考答案:(1)“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2)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时世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9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采 桑 子 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

172、声?(1)“好梦频惊”是全词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分条简答。(4分)答: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的词句,选择其中两种进行分析。(4分)答: 参考答案:(1)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答对任意4点得3分,3点得2分,2点得1分)(2) 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之情。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在词中

173、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答对任意2种手法即可。其中手法正确可得2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10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8分)黄钟人月圆 倪瓒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注作者的主要活动年代在元代中后期,作为一个汉族的知识分子,他始终不能忘记元兵南下、宋朝灭亡那段悲惨的历史。因此,他一生都没有在元政权下做官,而是隐逸山林。他晚年时常追忆旧事,缅怀故国,抒写愁思。(1)这首元曲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景?试简要分析。(4分)答: (2)这首元曲的“曲眼”是什么?试简要分析。(4分)答: 参考答案:(1)这首元曲描绘了越王台上,(1分)鹧鸪哀婉啼叫,东风吹绿衰草,残阳中山花开放,青山峻冷依旧,满目乔木苍苔,头上明月柔和皎洁的图景。(3分)(2)这首元曲的“曲眼”是“伤心”。(1分)上阕首句直接点明主旨,写登上越王台,引发伤心之情。(1分)次句“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通过景物描写,渲染凄凉之情。(1分)下阕“怅然孤啸”再次直抒胸臆;结句以问作结,表达作者内心的苦闷之情。(1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