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3 ,大小:433KB ,
资源ID:1123635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2363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专题七 古代诗歌阅读 学案5-4 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专题七 古代诗歌阅读 学案5-4 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

1、考点4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对应学生用书第176页)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包括意义的表层深层评价、常识典故传说评价、经历主张志向评价;二是思想内容的评价,包括意象评价和情感倾向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从高考命题来看,“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这一考点主要有以下两种考查方式:直接考查。题干中多出现“(思想)感情”“情怀(心情)”“志趣(志向)”“人生感悟”等字样,或就全诗发问,或小切口深探究,试题多从诗词中的某一个字、某一个意象、某一句诗、某一联诗等切入,要求考生分析概括其中的情感;间接考查。往往在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

2、查中连带考查。题型1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评价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作者登楼为什么会老泪纵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本题可从个人经历(年老多病、孤舟为伴)和国家命运(战争未平、国家多难)两方面分析。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景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 答案:因为作者已到暮年,独自在岳阳楼上

3、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和国难家仇百感交集,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2019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孔父即孔子。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解析:诗歌开始四句“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

4、集,人远凫鸭乱”记录了游览过程,写了诗人眼中通泉地暖境幽的特点,此时诗人看到美景心情是愉悦的。“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中“登顿(且行且停)”“欹倾(道路崎岖)”暗示了诗人生不逢时的苦闷。“我生苦飘零”,诗人直言飘零他乡的哀痛。安史之乱发生在755763年,诗歌写于762年,结合孔子、王粲典故的运用,可知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答案: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设问方式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这首诗某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4.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5、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解题步骤第一步:抓诗歌题目,确定题材,感知情感趋向。第二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第三步:用相关诗句具体分析如何表达这种情感和志向。答题模板这首诗写了(具体分析)内容,抒发了(内容)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军中乐刘克庄行营面面设刁斗,帐门深深万人守。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自言虏畏不敢犯,射麋捕鹿来行酒。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描写军营戒备森严的场景,“面面”和“深深”形成照应,渲染了战场紧张、肃杀的氛围。B.诗人笔下的将军虽然身份高

6、贵,但能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不披铠甲,放弃骑马,亲自带兵守卫在隘口。C.诗中的将军不仅藐视敌人,认为“虏畏不敢犯”,还用“射麋捕鹿”表现了将军的自以为是,盲目轻敌。D.同是军旅诗,陆游关山月中“戍楼刁斗催落月”侧面烘托人物,而“更阑酒醒山月落”则直接写人。解析:B“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亲自带兵守卫在隘口”错,诗题虽为“军中乐”,但军中乐的,可不是广大的兵士,而是将军。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诗中通过对南宋军队现状的逼真刻画,无情地嘲讽了南宋将军玩忽职守、纵情享乐的丑恶嘴脸,对广大士兵的悲惨遭遇寄予了深深的同情,揭示出南宋军队屡战屡败的深层社会

7、原因。答案:诗人表达了对“将军”不顾边境安危和士兵死活、一心贪图享乐的丑恶行径的强烈愤慨,同时对戍边士卒的悲惨境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题型2评价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地告诉读者自己的人生感悟(如苏轼题西林壁寓含的哲理)或生活理念(如刘禹锡的秋词表达的志向)等,不仅仅指诗歌通过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情感状态。评价是在分析概括之上的审视,允许有自己的看法。高考试题中,对此考点的设题相对少一些。但同样是难点,有必要给予适当的重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

8、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对于词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两句的思想感情,向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表明作者无可奈何的感慨,有人说这是作者思想上消极的一面。你有什么看法?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及其在经历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观点要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答案:(1)这是词人表达自己徒有壮志,空慕英雄,对生命短暂、功业未成的感伤;(2)这是词人渴慕历史英雄,急切希望在短暂的有生之年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之情;(3)这是词人经过官场沉浮

9、之后,表现出的一种归隐避世之情;(4)这是词人表达自己被贬谪,远离京城,不知前途何处的迷茫之情。(2014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苏轼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注 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翁:苏轼自称。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解析:苏轼一生饱受贬谪之苦,但因为他深受儒道释三家思想的浸润和影响,始终以旷达乐观的情怀坦然相待。解答本题要注意三点,一是结合作者苏轼的生平经历和思想特征,二是

10、要结合本诗的内容,三是要回答本诗所表现的苏轼的“人生态度”。苏轼身在“天涯万里”,宦海漂泊,人生遭受重大挫折,但儒道释三家给他提供了坦然乐观的精神支柱,加上黎族百姓的热情相待,他感到了无限的欣慰,仿佛进入了曾点曾经描述的礼乐之治的盛世。从中可以体会到苏轼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答案: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具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1、。设问方式1.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谈谈你的看法。2.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3.这首诗的观点是什么?你是如何评价的?解题步骤第一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说明提出自己观点的依据。 答题模板(亮观点),这首诗写了(具体分析)内容,写出了(结合诗歌内容和他人评价分析概括)的人生态度。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祸事缘起,冤屈之意毕见。首联写自己获罪

12、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但自己虽遭严惩亦无怨无悔。B.三、四句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富有胆识。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仍旧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C.尾句写作者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结。语中含酸,透露出为国言事,却落入穷途末路的悲凉和绝望。D.本诗有“文”的特点,表现在直叙的方法上,虚词的运用上等;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上,既表现了诗美,又不失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解析:C此联在章法上,照应第二联,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

13、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理解为穷途末路的悲凉和绝望不妥。2.有人评价此诗颈联“纯作景语”你认同吗?为什么?解析:答题时,先说出自己是否认同此诗颈联“纯作景语”,然后结合颈联具体内容分析自己为什么持有该观点。本诗的颈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意思是: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这一联不是纯作景语,而是借景抒情,是借助眼前之景来表达诗人对亲人、对长安、对朝廷的眷恋之情。答题时先点明不认同颈联“纯作景语”这一观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陈述自己持有该观点的理由。答案:不认同。颈联借景抒情,写出了“云横秦岭”,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何在”,“雪拥

14、蓝关”,前路艰险,严令限期赶到贬所,无奈“马不前”的景象,景阔情悲,蕴含深广。“云横”一句写出了作者贬谪路上的行路之艰和思乡之悲。“雪拥蓝关”一语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环境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长安、对朝廷的眷恋。学案6对比阅读鉴赏(对应学生用书第179页)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在2014年考查频率较高,2015年和2016年全国卷中均有一套试卷保持对该题型的考查方式,命题角度、考查形式稳定,依然是课外诗歌与课内诗歌的比较鉴赏。特别指出的是2016年全国卷的两道题,均为比较鉴赏题。从命题形式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单首诗歌课内外比较鉴赏型。这种类型的题目,是选择一

15、首课外诗词语料,设题时,选择一个考点与考生课内学过的诗词语料进行比较阅读。如:2015年全国卷,语料选的是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作者是岑参,其中第1小题为“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考生课内所学的课文。二是两首课外诗词的比较鉴赏型。这种类型的题目,两个语料都来自课外,命题者选定考点进行命题考查。如:2014年全国卷,选了唐人韦庄的含山店梦觉作与宋人郭震的宿渔家进行对比鉴赏。其中第2小题是: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题型1比较鉴赏意象、意境本题型往往考查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或同一描写对象的比较。意

16、象就是情思与物象的组合。“象”即诗中的形象,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象、物象、事件和抒情主人公形象;“意”就是作者的情思。比较鉴赏既可以比较相同意象表现的不同情感,也可以比较不同意象呈现的相近场景。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中描写的情景有机融合的一种境界。意境的核心内容是情和景的关系。一方面,相似的环境可以表现有差别的情感;另一方面,相同的情感又可用不同的环境来表现。在这一点上,比较鉴赏开拓了人们认识情景关系的新格局。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离开意象,无以谈意境。故在古典诗词中,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比较鉴赏时要注意:披“象”入“意”,由“象”至“境”。阅读下面两首

17、诗,完成问题。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请将阁夜与旅夜书怀对比来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上的不同。解析:比较意境的不同主要培养正确把握诗歌意境的能力。答案:阁夜和旅夜书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阁夜的意境悲壮萧瑟,旅夜书怀的意境高朗壮阔。阁夜中,短景、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萧条的气氛,鼓角、星河传达出来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景象宏阔壮观,终究摆脱

18、不了悲凉和萧瑟。旅夜书怀中,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绘了疏朗高远的广阔空间,两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阔壮观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但其中的悲慨之气不如阁夜浓重。(2017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注树杪:树梢。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

19、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解析:此题属于比较鉴赏题,题干中已明确给出了比较的角度,即意象和情感。解答此题,首先应该找出各句诗中出现的意象,然后通过这些意象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中,描写三峡用的意象是“猿鸣”。猿鸣极哀,诗人通过猿的叫声,渲染了巫峡的凄清,表达了内心的凄凉和悲苦。“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中,描写三峡用的意象是“玉露”“枫树林”。诗人借此写出了秋天巫峡的凋零衰败之气,表达了内心的凄苦。晓行巴峡描写三峡,选用了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万井、二流等色调明丽、富有巴峡乡土气息的意象,表达了诗人身处清丽的景物之中

20、的闲适之情;从诗歌最后一句“稍解别离情”可知,诗人还有一点淡淡的思乡之情。答案: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林”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解题步骤分析形象(意象),首先要把握全诗的情感,在诗歌主题的统摄下,把握诗人情感和诗中景物的内在关系。诗人的情感决定并影响着诗人对意象的选择和描绘,意象又凝聚并表现着诗人的情感。不要单就景物谈景物,那样可能会南辕北辙。答题模板这两首诗都写了形象(意象);前者侧重写了,抒发了

21、的情感,而后者则着重写了,抒发了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病后登快哉亭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注 快哉亭:位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东南角的城隅之上,建于熙宁末,由苏轼命名。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黄华:菊花。1.下列对本诗的有关内容的赏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歆羡之情,在眺望中透露出诗人的心事。B.颔联言近意远,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无数次的思乡

22、梦。C.颈联虚写,说乌鸦带引斜阳光芒投进古寺,草儿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一“带”一“将”,景色融合自然。D.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不仅意指鬓发的斑白,而且秋风萧萧,又给人以冷的感觉。解析:C“虚写”错误,应该是“由上联回忆转入实写”。2.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首先要分别找出两首诗各自采用的意象,如本诗的“清蝉”“斜阳”“暮鸦”等,登高的“急风”“高天”等,然后概括出这些意象营造的意境。答案:本诗以清蝉、斜阳、暮鸦、衰草、秋风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杜诗以急风、高天、

23、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为主要意象,营造出雄阔苍凉的意境。题型2比较鉴赏语言语言比较鉴赏主要分“微观语言”比较题和“整体风格”比较题两类。其中对“字词句”型的微观语言比较题主要通过“炼字题”在单首诗歌内进行比较。但对于不同诗歌语言风格的比较近年却屡有考查。风格类试题主要是就诗歌、诗人的整体风貌而言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解析:这首诗

24、的第三句有的版本写作“别秋江”。两种用语都表达了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但“引愁心”用拟人化手法更富有感情色彩,与“别秋江”相比更胜一筹。答案:我认为“雁引愁心去”更妙。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此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山有意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解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以伤

25、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诗人的怅惘;颈联对仗工整,富含哲理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尾联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整首诗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具体到本诗,前六句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插秧时节的大好风光,这几句笔墨虽淡,却营造了田野间生机盎然的景象,渲染出南方水乡浓郁的春天气息。最后两句通过听觉描写农民的劳动情绪,表现了他们乐天的性格,描绘出富有特色的民风乡俗。总体而言,表现出了明快简洁、清新自然而又通俗浅显的语言风格。答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

26、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类型一解题步骤从修辞手法运用上进行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表现力。联系诗歌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哪种用语更符合实际。从表达思想感情上比较,看哪种用语更能准确表现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答题模板我认为句更好,此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修辞格),使句子更(生动、凝练、具有表现力),更能表达出诗人的心情。类型二解题步骤明确所炼之字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而揣摩其在谋篇布局中的作用。结合所用手法,分析其所写内容。分析这个字对诗歌表情达意的作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分条作答,使答案条理清晰。答题模板两诗中都写了字。在前诗中,字(统领、引领)下文,表现出对的(追求、向往),抒

27、发了的情怀。后诗中的字,则表现了诗人对的,抒发了的情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题目。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登崖州城作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注 登崖州城作是李德裕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两诗都着一“望”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不同?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首先明确两首诗中“望”字所望的对象。第一首中“望”的对象:天涯,即友人远去的地方。第二首中“望”的对象:帝京,即皇帝所在的京城。其次分析“望”字所表达的人物情感。第一首诗,送友远行望“天涯”,抒发的情感:离别之苦。

28、第二首诗,被贬官海南望“帝京”,抒发的情感:对国君的眷念及望不到帝京的失落感伤。答案:孟诗之“望”是极力远望友人离去的方向,通过这一“望”字,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无限牵挂的痛苦之情。李诗之“望”是登楼远望帝京所在的方向,引领下文的景物描写,既表达了对国君的眷念和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题型3比较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主要从三个角度来比较:常见修辞,表达方式(其中对抒情和描写的考查居多),表现手法(包括对比、衬托、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在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中,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居多,有的没有点明表现手法,需要辨别相关手法;有的点明了表现手法,但要求结合作品分析、比较。总

29、的来说,表达技巧的比较分值较大,对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苏台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解析:分析艺术手法主要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就此二首诗而言,分析诗句内容可知,均使用了对比手法。但表现的内容,表达的情感不同,需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答案:相同的是都用了昔盛今衰的对比手法。不同的是第一首以前三句的篇幅着重写“昔盛”,而最后一句写“今衰”来否定之,从而形成对比,转出新意;第二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

30、以暗示、反衬昔日之繁华,从而表达昔盛今衰之感。(2014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南宋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 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李诗写的是诗人实实在在的经历,场景具体,景中含情,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自身落寞、愁苦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关切之情。而徐诗则借吟咏三峡来说理,借议论来抒情,说明愁苦只在人心,无关乎猿啼。答案: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

31、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解题步骤(1)明确题干要求,注意要求分析“相同点”还是“不同点”。(2)运用先分析相同点,再分析不同点的思路来答题。(3)要结合诗歌所写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具体分析,在分析中体现其相同点或不同点。(4)组织答案时,应先指出其所用手法,继而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其表达效果。答题模板前诗运用了手法(具体分析),表现出诗人的,抒发了的情感;后诗则用了手法(具体分析),表现出诗人的,抒发了的情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

32、风。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注 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湖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屠苏:药酒名。1.下列对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来诗全诗文笔沉重。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写除夕之夜,诗人想回家团聚的渴望牵动着他的喜乐和忧愁,现在这愿望转眼已成为一场空。这一起句既交代了后面“愁”的事因之一,也奠定全诗愁苦的情感基调。B.王诗全诗文笔轻快。首句

33、“爆竹声中一岁除”,写在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在阵阵响亮的鞭炮声中,大家一起热热闹闹地送走旧的一年,迎来崭新的一年。这一起句既紧扣了题目“元日”,又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C.来诗的第三句写诗人因愁整夜难眠、辗转到天明;王诗的第三句写千家万户都笼罩在烟雾中,用“曈曈”写出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D.王诗的结句,写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的细节,既反映民间习俗,又寓含了除旧布新之意。“桃符”就是悬挂或者张贴于门首的图像,意在祈福灭祸。这句诗在结构上与首句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解析:D“桃符”:指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

34、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选项只说图像,不全面。2.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比较两首诗表达技巧。从景和情的角度来分析,要注意借景抒情的手法,除夜是抒发憔悴的,故是乐景抒哀情;而元日则抒发了诗人的自信和愉快,故是乐景写乐情。答案:相同点: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不同点:“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比如“和煦的春风”来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是以乐景写乐情,通过写新年的第一天,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全家老小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

35、经来了的热闹场景,抒发了作者的自信和愉快之情。题型4比较鉴赏思想感情本题型往往考查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后面问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虞美人和李煜同时所作另一首浪淘沙各抒发了怎样的个人情感?又分别说出了哪些人生共通的体验?解析:解答此题要结合作者、背景,特别是词

36、中的关键句分析,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等。答案:虞美人主要抒发词人对屈辱的囚徒生活的无比厌烦和满腔愁绪;浪淘沙主要抒发词人对故国江山的无比眷恋和对国破家亡的千古憾恨。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所表达的物是人非的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所表现的绵绵不绝的愁绪,浪淘沙中,“梦里不知身是客”所表达的梦醒之间身份错位的漂泊无依之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所表达的离别之痛,“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所表达的繁华不再、人生无常的无奈,都是人生共通的体验。(2014全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

37、,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注 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虽然题目只要求关注“灯前”一句,但作答时应对作品有整体把握。韦诗中,结合“惆怅起来山月斜”一句可知,“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笑说归来夜”句中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热情,主客

38、之间无拘无束、愉快交谈的生活景象,表现了诗人住宿渔家所感受到的温暖、愉悦之情。答案: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解题步骤(1)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2)根据诗歌的类型,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感情。(3)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歌主旨,进行恰当的鉴赏。答题模板相同点:两首诗都写了,表现出的心情。不同点:前诗侧重表现,后诗侧重表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自蓟北归高适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注 五将已深入:汉宣帝时,

39、曾遣田广明等五将军,率十万余骑,出塞二千多里击匈奴。长剑独归来:战国策齐策载,冯谖为孟尝君门客,未受重用时多次倚柱弹剑,歌“长剑归来”。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哀”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不仅有边地马鸣声之哀,更有驱马人内心之哀。B.首联运用顶针的手法,两个“北”字前后勾连重复,营造紧张迅疾的行军气氛。C.“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胡天”指塞北的天空,是边塞诗常用意象。D.颈联借用汉代田广明等将军出击匈奴的典故,暗喻唐军死伤惨烈的情形,含蓄蕴藉。解析:B“紧张迅疾的行军气氛”理解有误,应为“浓烈的哀气”。2.本诗尾联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

40、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解析:此题考查比较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本诗尾联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都有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立功边陲的思想。不同在于,高适的诗尾联“谁怜”与“独”字,渲染诗人“不得意”的情绪,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而苏轼的诗没有这种哀伤,更主要的是抒写了渴望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感情的基调不同。这也和诗人的经历、性格有关。答案:同:都表达了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立功边陲的思想。异:高诗尾联“谁怜”与“独”字,渲染诗人“不得意”的情绪,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苏词无半点哀情,以形象的描画,抒写了渴望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