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1.62MB ,
资源ID:1123418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2341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2 第6单元 第12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版新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2 第6单元 第12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WORD版含解析.doc

1、本单元主要阐述了古代农耕文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以精耕细作的农业为主导,手工业和商业对其有效补充,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的走向都与其息息相关。线索一:古代农业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形成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线索二:古代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三个领域(冶金、制瓷、纺织)成就突出,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线索三:古代商业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源

2、流、对外贸易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古代商业的发展。线索四:古代经济政策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古代,封建土地私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此后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第12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农业的起源(1)起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2)地域特色:北方以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3)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

3、畜饲养业为辅。2生产工具的进步(1)刀耕火种:最初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工具。(2)铁犁牛耕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西汉中期,牛耕开始推广。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唐代发明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3)灌溉工具:翻车、筒车等。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水利工程: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有芍陂、都江堰、郑国渠;西汉建成了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2)治理黄河: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如东汉王景治理黄河。(3)特色工程:西域地区的坎儿井。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商周时期:“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劳作方式)。(2)春秋时期:个体农耕。原因

4、: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特点:以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地位: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近代以后,小农经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土地所有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商周时期:井田制。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确立:商鞅变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发展: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土地兼并严重。明清时期,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繁荣,土地买卖的现象日益普遍,这导致土地兼并,影响

5、国家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国有制:均田制:为了限制土地兼并,保护自耕农经济,稳定国家赋役,北魏和隋唐都曾经实行均田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屯田制:曹魏和明初均实行过屯田。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分为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所有制形式。其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据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很规范而分散,由于农民经济力量薄弱,土地往往被兼并。2经营方式: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1)概念: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2)发展战国时期已经产

6、生。汉代日益普遍。宋代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经营方式。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3)影响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佃农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三)经济重心南移1原因(1)中原人口的南迁,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2过程朝代表现特征孙吴、东晋、南朝时期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出现了像建康一样的大城市江南初步开发中唐以后南方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超过北

7、方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南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一)手工业成就1冶金业(1)青铜铸造:商周时期是其繁盛时期。(2)冶铁炼钢: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3)燃料变化:从汉代开始使用煤;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时流行开来。2纺织业项目成就丝织业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丝国”称号唐代出现缂丝技艺棉纺织元朝时期,黄道婆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元明时期,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3.陶瓷业(1)新石器时代:彩陶、黑陶、白陶等。(2)东汉晚期:青瓷。

8、(3)南北朝:白瓷。(4)隋唐:陶瓷工艺臻于成熟,瓷质的硬度、釉色的纯度都远胜前代。唐代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5)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6)元代:进入彩瓷生产时期,青花瓷出现。(7)明清:创造出更丰富多彩的制瓷工艺,瓷器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二)手工业经营方式1家庭手工业(1)特点:与农业相结合,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2)评价: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2官营手工业(1)特点:由官府统一管理,工匠使用官府供给的原料,制作官府指定的产品。他们职业世袭,世代为官府劳作。(2)地位:自西周

9、至明代前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3)评价: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提高。原料由官府提供,不计成本,不进入市场,缺乏竞争;官营手工业采取强制工匠服役的手段,引起了工匠的不满。(4)变化:唐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开始实行雇募制。官营手工业与市场的关系官营手工业生产的物品主要是为了满足皇室、贵族和各级官吏的需要,这种把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的方式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封建经济领域内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官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逐渐加强。3私营手工业(1) 产生: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

10、变革,私营工商业兴起。(2)地位:明代中叶以后,在诸多行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3)变化:明中后期,大规模手工作坊或工场日益增多,并从中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促使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1)农业上:引进高产农作物,农产品商品化提高。(2)手工业:技艺先进,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3)商业: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城镇经济繁荣。1宋朝社会的变化(1)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2)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

11、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2宋元明手工业的发展(1)宋元时期宋朝出现了众多特色瓷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元朝烧出青花瓷和釉里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矿冶业在北宋占重要地位,煤的开采量很大,从而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印刷业迅速发展,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造纸业的发展。(2)明朝时期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1铁器的出现及其作用新的、更有效的铁制工具使农业有可能从原先的黄河发源地向南扩展到森林茂密的长江流域。铁制工具还促进了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

12、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西北干旱地区的灌溉工程。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思维激活铁器的推广对兴修水利及灌溉工程方面的作用巨大。2自耕农的出现及历史地位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都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思维激活自耕农关系到政府的财政收入、古代经济的繁荣和政权的安危。3古代中国手工业工艺的世代传习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

13、某些手工业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从元稹织妇词中“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思维激活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这与小农经济有必然的联系。探究1精耕细作的农业史料一在牛犁耕作出现以前,此种以手持木器或木石结合的器具刺土起土“并用耒耜而耦耕”的方法,是使用时间极长的普通耕作方式宋代叶梦得说:“古耕而不犁,后世变为犁法。耦用人,耕用牛。”至春秋战国之世,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中国经济通史史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天工开

14、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愚见贫农之家,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亦便。”摘编自太湖地区农业史稿(1)史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耕作工具的演变。(2)史料二反映出中国人地矛盾突出,使得农耕技术无法取得突破性的发展。(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牛耕大量退出的原因。这一现象体现了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什么特点?提示(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后世得到完善并沿用。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备,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15、,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改变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2)原因: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人地矛盾突出;使用牛耕成本高,人力廉价。特点:小农经济是农耕经济的主流。精耕细作传统农业产生和发展的原因(1)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为应对自然条件而产生的,它是建立在对农业作物和农业环境诸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认识基础上形成的,是长期农业生产经验的升华。(2)各地区各民族人民丰富的农业实践,以及相互之间农业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精耕细作优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基础。(3)我国古代经济制度有其特有的、强大的自

16、我调节能力和再生能力,从唐宋迄明清,正是地主经济的自我调整,使农民进行生产的条件获得某种改善,从而使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精耕细作农业继续获得发展。这也是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4)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以“人多地少”为发展的重要条件。因为“人多地少”这种情况迫使人们致力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探究2小农经济的特点史料一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王家范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史料二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

17、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1)史料一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生产状况。解读时注意史料一信息“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2)史料二主要论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的生活、生产状况。根据史料一、二,概括古代小农经济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提示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担负沉重的赋税徭役;土地兼并严重;具有脆弱性。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1)政治上: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是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的必要因素和经济基础。(2)经济上: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根源;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业,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3

18、)科技文化上: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造就了古代中国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落后性也决定了古代中国科技无法实现根本性的突破;古代许多文学作品多是反映小农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4)民族心理与家庭伦理观念上: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具有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狭隘、自私、保守性的不足;小农经济条件下,导致“重男轻女”“安土重迁”思想观念的产生;同时也铸就了中国古代注重孝道、重视邻里与家庭和睦的观念。探究3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及特点史料一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

19、,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史料二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营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则是每月赴官营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若不赴班,则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范文澜中国通史史料三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吴承明、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1)史料一说明这种手工业类型属于

20、官营手工业,主要是为了满足宫廷和政府内部需要。(2)史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匠地位的变化,实质是国家放松了对工匠的人身控制。(3)史料三说明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社会分工扩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1)根据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有哪些特点,地位如何。(2)根据史料二、三,指出明清时期工匠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提示(1)特点:主要服务于官府贵族,排斥市场流通,实行工匠服役,集中生产,代表最高技术水平。地位:明朝中期以前一直处于主导地位。(2)变化:从定期服役到纳银代役再到完全废除匠籍;政府对工匠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影响:提高了手工业者的生产积极

21、性;客观上为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2)手工业技术先进。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国家。(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4)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发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民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5)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6)手工业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7)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

22、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运用唯物史观认识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隋代和唐初中唐及晚唐北方水利概况及影响水利建设遍及黄河流域及西北各地,西汉时期的水利工程几乎全部恢复,并修建了一些新的灌区。最突出的是引黄灌溉的成功和关中水利的恢复。关中的农田水利,虽然都是在前代基础上进行的恢复和改建,但渠系较前更密,这些工程大大提高了原有水利工程的灌溉能力北方战乱,水利建设停滞,进而衰退。从天宝十四年(755年)以后的二十多年中,黄河流域几乎没有兴修新的水利工程,大量的水利工程失修或废弃,与此同时,很多地方人口急剧减少,幸存的一些水利工程灌溉能力也在下降南方水利概况及影响太湖地区大规

23、模修筑湖堤和海塘,用以抵挡海潮和湖水的泛滥和侵袭,以土塘为主的南北海塘系统已初步形成,南方的灌溉工具除戽斗、桔槔、辘轳等继续使用外,还比较广泛地使用了水车太湖流域、洞庭湖流域和鄱阳湖流域基本上达到了水旱无忧、旱涝有收的目的。其中太湖地区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南方稻区,水库已得到比较普遍的使用隋唐五代时期的农业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前后关联,史论结合)解析由材料表格可知,在隋代和唐初,北方水利发展较快,提高了灌溉能力;到中唐及晚唐,北方因战乱,残存的水利工程灌溉能力大大下降。隋代和唐初,南方虽无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但也得

24、到快速发展;到中唐和晚唐,南方水利迅速发展。水利与农业息息相关,由南北方水利发展可看出当时南北农业发展状况,由此可知隋唐时期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答案示例:论题:隋唐时期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阐述:隋代和唐代前期,北方的黄河流域和西北地区恢复了前代的水利工程,并且加以改进,有利于增加农业产量,更多地提高北方农业生产力,同时,南方的水利工程则处于逐渐发展时期,农业工具的推广使用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创新。中唐及晚唐时期,北方社会动荡造成水利工程的严重破坏,农业生产能力下降。而南方先进的水利工具被进一步推广,较多的水利工程确保了很多地区的农业生产,这使南方的农业生产在全国举足轻重。由此可见,隋唐时期中

25、国农业经济的重心逐渐南移。(“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全面认识古代经济重心南移(1)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北方人民南迁,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有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南方政权的重视。(2)历程魏晋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中唐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3)特点经济重心的南移伴随着北方人民的南迁。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战乱时期最为突出。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26、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4)影响海外贸易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改善,促进了宋元时期海上贸易的发展城市发展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人口分布南方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人才教育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生态环境南方某些地区被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风俗习惯的影响受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唐中期北方饮茶之风盛行等新高考等级考试示范1命题点:古代中国的农耕技术 (2021广东选择考适应性测试2)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

27、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这一变化的原因有()A分封制度的强化B井田制度的推广C生产技术的进步D土地兼并的加剧尝试解题_C从材料可以看出,春秋之前到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边界逐步清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得益于铁犁牛耕的推广与运用,荒地逐步得到开垦,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因此荒地的归属更加清晰,故C项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井田制逐步瓦解,排除A、B两项;当时土地私有制刚确立,土地兼并现象加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2命题点:古代手工业的发展(2021辽宁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3)水碾硙是利用水力碾磨谷物的工具,能提高生

28、产效率,带来丰富的经济利益。但唐玄宗曾派人毁除王公权要私设的水碾硙,严令“凡水有灌溉者,碾硙不得与争其利”;宋真宗也令“毁官水硙三所”,保证京师漕运畅通。据此可知()A唐宋统治者对水碾硙的推广持否定态度B唐宋官府垄断水碾硙业以获得巨额利润C水碾硙业的发展需要官府的引导与规范D水碾硙业的发展对社会稳定造成了冲击尝试解题_C唐代拆除王公权要私设的水碾硙是为了避免与民争利,宋代拆除官水硙是为了保障漕运的畅通,说明官府在引导和规范水碾硙业的发展,故选C项;唐代仅仅是拆除与民争利的王公权要私设的水碾硙,而宋代也仅仅拆除了三所妨碍漕运的官水硙,说明拆除是有明确目的性的,不是对水碾硙的推广持否定态度,排除A

29、项;根据题意可知,唐宋官府并没有垄断水碾硙业,排除B项;水碾硙业明显没有对社会稳定造成冲击,排除D项。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素养对接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诸侯国之间的界限”:“模糊”(意指:存在大量的荒地)“清晰”(意指:荒地的归属更加明晰)。生产关系的变化取决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第2题转换思路通过题干信息认识水碾硙业的发展,可转换为:根据材料表明水碾硙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经典题新情境考法借鉴【考法示例】运用生活情境,隐性考查宋代农耕经济的发展1(2020全国卷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

30、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知情境:本题以北宋占城稻的种植、大麦小麦的推广为生活情境,要求分析判断宋代农耕经济的发展。明立意:以宋朝时期农作物的种植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抓关键:“江淮两浙”“北方”“广南东路惠州”“四川”, 从以上地理区域的变化入手解答此题。理思路:解答本题,务必要弄清楚题干所透露出的信息,仔细阅读题干后会发现,这个信息是:稻、麦等农作物及其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占城稻的种植从江淮两浙扩大到北方,大、小麦在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后,南宋时期又在四川

31、广泛种植,这些信息意味着什么呢?无非证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土地的利用率,从北宋到南宋,在不断地提高。很明显,A项与此分析最为吻合。运用社会情境,灵活考查明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2(2020全国卷27)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知情境:本题以明中叶后,官府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这一社会现象,还原社会情境,认识明代手工业的发展。明立意:以明代工匠制度的变化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抓关键: “明中叶后

32、”“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 等两个信息是解决本题的两个突破口。理思路:解答本题可以把握两个角度:一是从时间“明中叶后” 入手,考虑这一时期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总体特征,那就是民营手工业逐渐居于主导地位,官营手工业的地位下降,据此可直接找到答案;二是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入手,考虑政府如此做法所说明的问题。如果政府向匠户征用其生产的产品,那么匠户的职业可能就很稳定,这有利于官营手工业地位的巩固;但是如果征收银两,匠户就不得不想办法把他的收入转化成银两,他就不能再专一于物资生产,官营手工业的地位也会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分析也可以得到答案(D项)。显然,第二个思路没有第一个思路更

33、加直接。【真题体验】1曹操大力发展屯田(2020全国卷25)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D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因而“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这有利于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的解决,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D项符合题意。2清代江南的租佃制(2019全国卷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

34、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C材料“皆委之佃户”“余皆佃农也”说明当时个体农耕仍然是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故选C项;材料未体现土地所有权的变动情况,故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农业的生产利润问题,故排除B项;材料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故排除D项。3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2018全国卷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

35、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B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政府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货币形式),这使得自耕农被迫将收获物卖到市场,给了富商大贾操纵物价的可乘之机,这就使得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故选B项。4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2017全国卷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C北朝时,北方经济发展水

36、平远超南方,因此出现题干中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喝茶习俗的现象;唐中期,随着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的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饮茶习俗得到北方人认可,故C项正确;唐中期北方喝茶习俗已经比较普遍,所以此时不可能是“南茶开始北运”,故A项错误;南北方饮食习惯相互影响,但并没有趋于一致,故B项错误;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是在南宋时期,故D项错误。5唐代的土地政策(2017全国卷26)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上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

37、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A根据材料中的数据信息从土地规模(亩)、户数和户数比例数据比较分析,“户数比例”最多的家庭拥有的土地规模为20130亩可知,自耕农经济盛行,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拥有较多土地的户数占的比例并不大,不能反映土地集中现象突出,故B项错误;均田制是政府将掌握的无主荒地进行分配,材料中的数据无法体现均田制是否遭到破坏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情况,故C、D两项错误。6宋代民营手工业的发展(2018全国卷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

38、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A材料“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说明手工业者的自主性较强,但并不能说明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故排除B项;只依据四川一地史实不足以说明雇佣劳动已经普及,故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盐业专卖制度,故排除D项;四川一县就有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可以说明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选A项。模拟题培素养仿真演练1(2020茂名模考)从春秋开始,随着铁农具、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农业生产过程的个体性质也获得加强,农民大肆开垦,自垦田经营蒸蒸日上。这反映出()A井田制

39、已完全瓦解B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小农经济逐渐发展D个体生产成为主体C由材料中“个体性质”“自垦田”可知,题干反映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题干没有体现井田制的信息,故排除A项;题干无法体现牛耕已经普遍使用和个体生产成为主体,故排除B、D两项。2(2020珠海质检)宋代规定地方刑事案件须在一个月内审结,但对地方民事诉讼有“务限法”,即地方司法机构以每年二月初一到九月三十日为“务限”,停止审理民间的上诉案件,至每年十月初一“开务”后,始行受理。这一举措意在()A提高地方行政效率B保证农时不妨农务C强化中央集权制度D确保地方司法公平B根据材料“宋代规定地方刑事案件须在一个月内审结即地

40、方司法机构以每年二月初一到九月三十日为务限,停止审理民间的上诉案件”可知,宋代地方司法机构审理案件具有时间限制,结合所学知识,“二月初一到九月三十日”正是农忙时期,同时又规定“案件须在一个月内审结”,这种规定有利于避免因审理案件耽误农时,故选B项;根据材料“即地方司法机构以每年二月初一到九月三十日为务限,停止审理民间的上诉案件”可知,在此时间段内,会积压大量案件,不利于提高司法效率,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政府从不违农时角度出发,限制案件审理时间,未涉及中央集权,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政府从不违农时角度出发,限制案件审理时间,不能确保司法公平,排除D项。3(2021佛山质检)明初朝廷招诱流亡农民

41、垦荒屯田,由官家发给耕牛、种子,并允许将所开垦荒地作为自己的产业;迁徙长江下游苏州等地无业农民到淮河流域开垦;组织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这些做法()A实现了社会稳定B推动了农业恢复C扩大了统治范围D解决了土地兼并B元末长期战乱导致明初经济凋敝,政府劝民垦荒、给予资助及兴修水利工程的一系列举措有利于休养生息,从而推动农业生产尽快恢复发展,故选B项;农业生产得到恢复确有利于社会稳定,但社会稳定包含很多方面,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并不等同于一定实现了社会稳定,故“实现了”一词说法欠妥,排除A项;题干涉及的是明初恢复农业生产的一系列举措,并非开疆拓土,这些措施本身并不会扩大统治范围,排除C项;中国古代封建社

42、会实行土地私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排除D项。4(2020张家口二模)下面两幅图选自清代宫廷画师焦秉贞创作的康熙御制耕织图。画作反映了()A创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B自然经济下的辛勤劳动被推崇C农民社会境遇得到明显改善D农业耕作工具取得突破性发展B根据材料清代宫廷画师焦秉贞创作的康熙御制耕织图所画内容可知,其反映了自然经济下的辛勤劳动被推崇,故选B项;宫廷画主要歌颂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而不是体现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排除A项;图画的主体是康熙皇帝,不能体现农民的社会境遇,排除C项;明清时期的科学进入总结阶段,没有新的突破,且在材料中亦无从体现,排除D项。5(2020梅州调研)与前朝

43、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代政府均强化了对民间手工业者的控制:另立户籍,不许改业,另外还制定了子孙世袭相承等专门制度。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需要B官营手工业的畸形发展C手工业品社会需求扩大D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A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政府加强对民间手工业的控制是为了进一步控制民间经济,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官营手工业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私营手工业管理,并未体现出社会对手工业品的需求,故C项错误;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多指地主对农民的雇佣与剥削,题干并未涉及这一点,故D项错误。6(2020广州质检)据清代苏州织造局志记载:“顺治三年,奉旨遣工部侍郎陈有明、满洲官尚志等织造苏、杭。(陈)有明管总织局,(尚)志管织染局。”总织局有机房196间,铺机450张,绣缎房5间,染作房5间。由此可见当时()A丝织品产地与出口地一致B手工纺织生产区域扩大C丝绸纺织技术进步明显D江南地区丝织业繁荣D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清代官营纺织业发达,而未涉及丝织品出口地,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清代手工纺织生产区域集中在苏杭地区,生产区域并未扩大,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丝织技术的进步,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清朝苏杭地区官营纺织业发达,从而说明苏杭地区丝织业繁荣,故D项正确。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