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知识整合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23289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8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3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3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3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3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3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3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3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3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3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3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纵向梳理一、近代中国政治思想的曲折发展历程和特点1.发展历程。(1)19 世纪 4090 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先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农民革命领袖探索救国道路。向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显示出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的起步。“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地主阶级内部的分歧,不触及封建制度。(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进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中国先进分子在认识西方问题上进入了一个更深的层次。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已变为资产阶级的实际行动,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从学习日本走改良

2、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3)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矛头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为彻底。既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存在着绝对倾向,而且他们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4)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传播。由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由学习资本主义文明转向接受社会主义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新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广泛流行。(5)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由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

3、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走井冈山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特点。(1)从内容上看,以向西方学习为主要途径,以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为主流,其实质是追求民主和科学。(2)从主题上看,救亡图存贯穿始终。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在文学作品中多有反映,中国的思想界更是显示出面对危局不断探索的特点,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3)从广度和深度上看,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近代前期的思想演进遵循这样的轨迹:“器物层次”(“师夷长技”和洋务运动

4、)“制度层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文化层次”(新文化运动,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气质等发生变化)。(4)中西文化碰撞激烈,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如三次思想解放运动。(5)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呈现出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6)西方文化的传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项目中国维新思想法国启蒙思想思想主张主张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反对教权、王权、特权;主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与“理性王国”横向对比二、中国维新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的比较项目中国维新思想法国启蒙思想历史作用促

5、成了戊戌变法,力图改变中国的现状,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是变法昙花一现,很快就夭折了为 18 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准备,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续表)(续表)项目中国维新思想法国启蒙思想主要原因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其革命性远远逊于法国启蒙思想。同时,法国启蒙思想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而维新思想则是在中国封建传统势力十分顽固和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的,缺乏成熟的理论基础项目(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不同点内容民族主

6、义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民权主义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为目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为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政府民生主义只提出平均地权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同类比较三、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项目(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不同点影响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相同点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内容:民族主义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都规定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

7、民生主义都主张平均地权作用: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续表)思想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志性会议1945 年中共七大1997 年中共十五大2002 年中共十六大2007 年中共十七大;2012年中共十八大2017 年中共十九大核心或精髓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五大思想理论成果思想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

8、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决的问题民主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续表)思想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地位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指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共同点都是为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而提出的;都与时俱进;都具有开创性;都在实践中不断成熟;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有利于民族的振兴和发展(续表)关于

9、中国近代化模式的四大观点【观点呈现】观点一“冲击回应”模式费正清教授认为:当“西学东渐”产生之时,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社会已经失去生命力,变得衰老、迟钝乃至僵死。而西方则是“19 世纪及 20 世纪震撼全球的技术进步和其他种种进步的摇篮和发明者,因而西方能从自身的文明中完成近代化而中国由于自身独特的传统,则只能借助外部力量实现现代化”。这就是所谓的“冲击回应”模式。观点二“中国中心观”模式这一模式与“冲击回应”模式是对立的理论体系。美国卫斯理学院历史系教授、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保罗柯文认为:“冲击回应”模式是“帝国主义”论,具有很强的以西方为中心的色彩,扭曲了中国的历史事实。柯文“中国中心

10、观”的核心概念是必须以中国为中心。他认为,传统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形态和展开过程,社会内部张力会不断地为自身发展开辟前进的道路。因而不必把它看成是“西方历史之实际或理论上的延续”。观点三“传统近代”模式历史学家陈君静认为:“传统近代”模式是指西方近代社会是当今世界各国万流归宗的“楷模”,因此中国近代史也将按此模式,从“传统”社会演变为西方的“近代”社会。他认为:中国历史在西方入侵前停滞不前,只能在“传统”模式中循环往复或产生些微小的变化,只有等待西方猛击一掌,然后才能沿着西方已走过的道路向西方式的“近代”社会前进。观点四“帝国主义”模式历史学家何平等认为:帝国主义是中国近代史各种变化的主要动因

11、,是中国百年来社会崩解、民族灾难、无法发展前进的祸根。这即是“帝国主义”模式。【观点分析】有关中国近代化模式的四种观点应联系中国历史的具体情况,摒弃西方对中国史旧有的研究模式,从根本上否定以西方为标准的“现代性”来衡量中国社会的发展程度,真正深入中国社会的内部发现历史。从这个角度讲,任何只持“西方中心观”或“中国中心观”的观念,都是片面的。研究近代中国必须“抛弃中心和边缘的观念,无论这个中心是位于欧洲还是位于中国”。1.曾帮助清军镇压太平天国的英国殖民者戈登说:“承认我们(西方)的炮兵是优越的,但却认为他们(中国)的步兵要先进得多大炮差距来自物,步兵差距则来自人,天)朝子民怎能认为自己不如洋人

12、?”这说明(A.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无损民族自尊为前提B.戈登试图迫使中国人全面屈服西方C.思想观念落后阻碍了中国学习西方的步伐D.洋务派向西方学习仅限于军事领域解析:选 C。通过材料“天朝子民怎能认为自己不如洋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朝上国妄自尊大的观念,这种观念导致学习西方不能全面地深入,故C 项正确;维护民族自尊,不等于不承认差距,而是在于对待差距的态度,排除 A 项;戈登只是谈了一种现象,并无强迫之意,排除B 项;虽然炮兵、步兵都属于军事领域,但与史实不符,排除D 项。2.据统计,孙中山全集十一卷本中,谈话及答记者问多达 242 篇,对报馆杂志致函或题词十数篇。孙中山

13、集外集中有演说、致辞或谈话 374 篇,对报纸杂志的题词有 10 余篇。这主要说明()A.孙中山掌握时代话语权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舆论宣传助力民主革命D.大众传媒趋向近代转型解析:选 B。由材料信息可知,孙中山的谈话及答记者问、对报馆杂志致函或题词较多,这实质上是孙中山利用报馆杂志来宣传其民主革命思想,故 B 项正确。3.1920 年,中国思想界出现了启蒙思想的新取向,否定“生存竞争,优胜劣汰”,趋向于互助进化、财产公有、平民主义、大同主义。这说明当时()A.阶级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B.苏联社会制度得到推崇C.中国共产党加强理论宣传D.社会主义思想影响增强解析:选 D。根据“趋向于互助进

14、化、财产公有、平民主义、大同主义”等信息可知,反映了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的增强,故选 D 项;1920 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排除A 项;苏联建立时间是 1922 年,排除 B 项;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排除 C 项。4.1930 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坚决反对把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与发挥农民革命主力军作用对立起来的观点,重申如果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势力,是不利于革命本身的。毛泽东的论述旨在()A.全面总结国民大革命斗争经验B.宣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价值C.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实现全党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解析:选 D。毛泽东的论述,阐述了农村革命的重要性,这一主张与共产国

15、际坚持走城市中心道路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毛泽东意在推动全国的革命都走符合国情的道路,故选D项。5.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这样,不仅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和主要任务,也进一步明确了邓小平所说“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这表明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础B.实现现代化的必经发展阶段C.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表现D.对邓小平理论的创新与超越解析:选 B。从材料信息来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摆脱贫困和落后的阶段,这是实现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阶段和必经途径,由此可知,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实现现

16、代化的必经发展阶段,故选 B 项。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42 年魏源著成海国图志,标志着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变并出现质的飞跃。1902 年,梁启超撰新史学,是近代史学演进的又一次质的飞跃,他激烈地批判旧史,其理论基础是国民意识和进化观念,宣告从理论到方法迥然不同的新史学时代的到来。1929 年,郭沫若著成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近代史学因而出现第三次飞跃。他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者。此后,马克思主义史学成为中国史学近代化的主流。整理自陈其泰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评析材料中近代史学的飞跃(任意一次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

17、时代变化推动近代史学飞跃(中国近代史学的三次飞跃均受时代变化的影响)。鸦片战争的失败,推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关心时局,注目世界。这使得史学研究亦突破传统的华夷藩篱,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世界历史,魏源的海国图志应运而生。甲午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戊戌变法运动的推动,中国知识分子意识到要救亡图存就要改变政治制度,宣传社会进化,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史学家猛烈批判旧的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治史风气,试图从历史研究入手,寻找政治变革的依据。随着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失败,十月革命使中国的知识分子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性。马克思主义史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批史学家,他们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来分析历史,为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历史依据。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史学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其科学性已为中国革命的成功和建设的成就所验证。我们应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服务当今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