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6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技成就1.“两弹一星”。(1)原因。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2)历程。原子弹东方红一号1964 年 10 月,我国第一颗_试爆成功。1966 年 10 月,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70 年 4 月,运载火箭将“_”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1975 年 11 月,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2.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袁隆平(1)研制:1973 年,_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2)影响。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在世界各地推广。西方媒体称杂交水
2、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3.“银河”系列计算机。银河(1)成就。1983 年,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银河”型计算机诞生。1997 年,每秒运算 130 亿次的“_”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2)影响:中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4.“神舟”号飞船。杨利伟(1)发射:2003 年 10 月,“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把宇航员_顺利地送上太空。(2)意义。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光辉的里程碑。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核技术方面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核武器技术不断发展空间技术领域通信
3、卫星和通信广播卫星升空,每天为千家万户传送着电视节目运载火箭的研究方面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信息技术领域“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生物工程领域完成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建立起基因组大规模测序技术和科研队伍【归纳总结】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二、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扫盲教育。(1)内容。1950 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政府开办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1982 年宪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均提到扫除文盲。(2)成果:2001 年 1 月 1 日,中国政府宣布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2.义务教育。(
4、1)地位:是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2)措施。科教兴国1986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进一步将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了“_”的战略。(3)成就:2001 年 1 月 1 日,中国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目标实现。3.高等教育的发展。(1)初步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我国基本参照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对高等院校进行改造、调整。(2)曲折发展。教育大革命1958 年,开始实施“_”,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核心。19611963 年,教育部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调整,
5、高等教育事业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3)迅速发展。高考招生1977 年,恢复统一_的制度。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都得到长足发展。【归纳总结】新中国的教育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双百”方针的提出。(1)地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2)提出:1956 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3)影响。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思维活跃起来,学术文化各部门生机勃勃。学术界围绕中国历史分期、_、社会学、遗传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
6、的探讨。人口学2.遭遇挫折。反右斗争百花凋零(1)1957 年_扩大化后,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中,“双百”方针受到严重破坏。(2)文艺界呈现出“_”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几乎中止。3.文学艺术的春天。(1)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双百”方针重新确立。(2)表现。伤痕文学文学艺术领域:以“_”“反思文学”为先锋的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文艺形式争奇斗艳。学术科技领域:理论界提出了许多创新见解,许多社会学科相继恢复并发展了不少新学科。【图解识记】“双百”方针【基础提炼】1.思维辨析。(1)“两弹一星”研制的直接目的是打破美、苏的核垄断,保卫国家安全。
7、()(2)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3)“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4)“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实质相同。()答案:(1)(2)(3)(4)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的是政治斗争的激烈,流派多且阶级阵线鲜明。“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上,没有阶级的差别与对立,两者实质不同。2.选择题。(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取得的成就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神舟”飞船发射成功C.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D.高校
8、招收“工农兵学员”(2)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各种受教育的机会。该时期我国(A.已经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已经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C.颁布法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D.建立起新中国人民教育事业(3)1956 年至 1957 年间,我国新出现的文艺期刊就有 18 种,)原有的刊物质量也有提高,版面扩大。这直接得益于(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C.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确定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答案:(1)B (2)D (3)B重难点 1材料一研制“两弹一星”的目的和
9、重大意义【史料探究】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们不先进攻别人。别人要欺负我们,进攻我们,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毛泽东材料二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材料三中国共产党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制定正确的科技战略,推动中国科技现代化的大力发展和科技大国的成长,并由此奠定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不朽基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果断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战
10、略决策,把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列为发展重点。20 世纪 60、70 年代,两弹一星”先后研制成功。读史信息:研制“两弹一星”的目的。信息:“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意义。信息:制定正确的科技战略。信息:党和国家的支持。(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研制“两弹一星”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研究“两弹一星”的意义。(3)根据材料三,指出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高新技术取得成功的原因。答案:(1)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的环境。(2)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扩大了国际影响;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3)党和国家制定正确的科技战略;党和国家的大
11、力支持。【论从史出】研制“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及其取得成功的原因1.重大意义。(1)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开创了中华民族发展、腾飞的历史新纪元;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卫和防御能力,将祖国的发展与安全的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2)缩短了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某些方面的差距,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独立掌握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国家之一,并在某些关键领域进入了世界高新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3)激发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奋发图强的豪情壮志,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并成为中国人民在现代化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4)提高了中
12、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赢得了与自己的幅员大国相适应的政治、军事大国地位,加强了世界上爱好和平一方的力量。(5)奠定了中国开发利用核工业和空间技术的技术与人才基础,成为中国人民继续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在新世纪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2.取得成功的原因。(1)制度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制度前提。(2)政策支持: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决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3)环境条件:社会的稳定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社会生产的发展和需求是重要的条件及动力。(4)主观因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辛勤劳动、无私奉献和勇攀高
13、峰。(5)外部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素养提升】以家国情怀感悟新中国科技创新的启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创新政策的演进历程引自黄茂兴等新中国成立60 年中国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成就与政策前瞻结合上图和新中国的相关知识,围绕“科技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论题(任意一个或整体),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解析:据材料“中国创新政策的演进历程”可知,本题考查新中国创新政策与科技成就的关系。可以选取其中一段并提取论题,如“向科学进军”推动了“两弹一星”技术的发展。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提出“两弹一星”规划和“向科学进军”号召的原因、过程、
14、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影响,然后根据新中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提出自己的认识,主要从创新的重要性、教育的重视程度、科技人才的培养等几方面进行。答案:论题:“向科学进军”推动了“两弹一星”技术的发展。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现代科技基础十分薄弱,为此,我国建立研究机构,制定了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坚持自主创新,使我国在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等领域相继取得了重大成就。一举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核威胁,巩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实力,也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新中国科技创新的启示(1)要
15、树立自主创新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要优先发展教育。(2)既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也要完善科技人才培训机制。(3)既要优化高科技企业发展环境,也要完善科技人才相关政策,提高科技人才吸引力。重难点 2材料一对“双百”方针的认识【史料探究】中央现在着重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材料二20 世纪70 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 年代初出
16、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章鸣九等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材料三思想文化界要多出好的精神产品毫无疑问,我们仍然坚持“双百”方针,坚持宪法和法律所保障的各项自由,坚持对思想上的不正确倾向以说服教育为主的方针,不搞任何运动和“大批判”。对坚持错误拒绝改正的党员要执行党纪,但是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不允许重犯任何简单化、扩大化的“左”的错误。邓小平文选读史信息:实施“双百”方针的根本目的。信息:实施“双百”方针的直接目的。信息:“双百”方针的落实对史学研究的影响。信息:防止重犯任何简单化、扩大化的“
17、左”的错误。(1)根据材料一,指出党中央提出“双百”方针的主要目的。(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简述邓小平提出重新贯彻“双百”方针的现实意义。答案:(1)推动中国科技发展、文艺繁荣,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服务。(2)“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科学文化的繁荣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迅猛而健康的发展。【论从史出】对“双百”方针的认识1.内涵:“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18、百家争鸣”是指学术问题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2.发展过程。(1)提出:1956 年,在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2)曲折发展:19571976 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破坏,出现“百花凋零”。(3)恢复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双百”方针重新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推动了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发展。3.基本原则。(1)“双百”方针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符合文化的发展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方向。(2)“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3)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
19、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4)我们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4.现实意义。(1)“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2)“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素养提升】以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双百”方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电影武训传上映于1951 年初。它描写和歌颂了清末武训行乞兴学的事迹。毛泽东却认为,电影
20、武训传宣传了反历史唯物主义的反动思想,必须严肃批判。他亲自为人民日报写社论,将其上升到政治上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高度,给武训和武训传定了性,说它“狂热地宣传封建文化”“否定被压迫人民的阶级斗争,向反动的封建统治者投降”,阻碍社会的进步。这样,武训传的讨论就变成了全国性的政治大批判,批判持续一年多。这一批判严重地混淆了思想艺术和政治问题的界限,使著名的编导孙瑜受到沉重的打击,40 多位同志受到牵连。也给新中国电影艺术创作的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据统计,1950 年,我国拍摄国产故事片29 部,1951 年仅有1 部。1951 年至1954 年4 年中,共计拍摄了16 部。人民网材料二周恩来在 19
21、56 年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除了必须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的积极劳动外,还必须依靠知识分子的积极劳动。我国知识分子的面貌在过去六年来发生了根本变化,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材料一反映了 20 世纪 50 年代初中国文艺领域存在什么问题?结合国内外背景分析原因。(2)概述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及其作用。解析:材料一体现了当时存在把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当成政治问题的现象,体现了“左”倾错误带来的问题,再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国内外形势,不难分析出与学习苏联有关;文艺作品的“减产”体现了其危害。材料二肯定了知识分子的作用,界定了知识分子的阶级成分,从而
22、能调动其积极性。答案:(1)问题:把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文艺工作者积极性受挫,文艺发展受阻。原因:“左”倾思想;苏联影响。(2)观点: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使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作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正确认识“双百”方针(1)“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2)“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是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术、学术民主,其实质目的是为人民服务。(3)“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
23、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到了“左”倾错误的干扰。(4)从历史经验教训上看,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化会导致无法坚持“百家争鸣”;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文艺界就无法实现“百花齐放”。“双百”方针能顺利贯彻执行,社会文化就能兴旺发达。【高考真题】1.(2020 年浙江卷)2020 年 6 月,“嫦娥四号”团队 4 位成员荣获国际宇航联合会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阅读下表,结合所学,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空间技术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的原因()年份成就1984 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1992 年“长征 2 号 E”捆绑式大推力火箭发射成功1999 年第一艘“神舟”号飞船发射与回收试验成功2003 年
24、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2007 年“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2011 年“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向科学进军”热潮的掀起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科教兴国”战略奠定理论基础A.B.C.D.解析:选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从主观方面来看,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从国家政策扶持角度看,1985 年颁布的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推动了科学技术领域的自主性,推动了科技的快速发展。1988 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此基础上,1995 年江泽民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构建了科技发展的理论,明确了科
25、学技术发展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推动了科技发展,C 项正确。2.(2018 年江苏卷)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道:“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解析:选B。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A 项错误;从1999 年起,“神舟”系列飞船在经过4 次无人飞行成功试验后,于 2003 年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与材
26、料中“改革开放以来”相符,故B 项正确;1964 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C 项错误;1973 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 号,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D 项错误。3.(2017 年全国卷)右图为 1954 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解析:选 C。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与图片明显不符,故 A 项错误;此时西方流行的画派是现代主义画派,反传统、反理性,重视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与图片明显不符,故 B 项错
27、误;图片真实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妇女在冬天接受教育时的热情,属于现实主义绘画,故C 项正确;图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办学方针,不是艺术想象,故 D 项错误。4.(2017 年全国卷)1977 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 1988 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 206 万人,2001 年增长至 719 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
28、的普及解析:选 C。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与事实不符,随着历史的演变,时代的更新,科学技术等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高,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9772001 年高等学校在校人数的变化,没有体现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故 B 项错误;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和要求,说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故 C 项正确;恢复高考制度只是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谈不上普及,故 D 项错误。5.(2020 年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9 年 12 月,在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领导下,成立“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动员国外留学生早日回国,统筹解决回国
29、留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安排。50、60 年代,2500 多名旅居海外的专家、学者,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国效力,为新中国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如邓稼先、钱学森等。摘编自李滔等中华留学教育史录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留学生归国的原因。以近代以来一位杰出的留学归国历史人物为例,简评其志向情怀和历史贡献。答案: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废待兴,急需建设人才;国家高度重视,成立专门机构妥善安排;留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报国热忱。简评略。【典题模拟】6.1970 年,新华社电:“这次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
30、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这次成功”指的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自行设计制造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C.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D.秦山核电站建成并投入商业运营解析:选 C。根据题干中“1970 年”“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 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粉碎了帝国主义国家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C 项符合题意。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各地工会组织职工上大课,举办短期训练班和职工夜校,宣讲劳动创造世界、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常识教育。这种做法
31、的主要目的是()A.开展教育大革命C.完善国民教育体系B.提高工人阶级觉悟D.健全社会主义民主解析:选 B。对工人进行阶级斗争的常识教育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觉悟,故选 B 项。8.1983 年,中国设立了第一个戏剧大奖梅花奖,这是中国戏剧界优秀中青年演员的最高奖项,自第 17 届起增评民间)职业剧团的演员。该奖项的设立(A.促进传统戏曲的继承发展B.使文化事业开始走上正轨C.推动了样板戏进一步发展D.重新确立了“双百”方针地位解析:选 A。梅花奖的设立和增评民间职业剧团演员有利于培养青年演员,从而促进传统戏曲的继承发展,故选 A 项;B 项“开始”错误,排除;样板戏主要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
32、,排除 C 项;D 项不是该奖项设立的目的,排除。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全国5.5 亿人中超过 4亿是文盲,文盲率高达80%以上。农村的文盲率更高达95%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十里八村也找不出一个识文断字的人来。文盲成为新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改造成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是关键。扫盲成为摆在新政权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全国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街道,人们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文化学习中。扫盲运动从50 年代初,一直持续到60 年代初,10 年间先后有近一亿人摘掉了文盲
33、的帽子。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在20 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得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2001 年1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摘编自李兴濂新中国扫盲运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开展扫盲运动的特点并简要其形成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开展扫盲运动的重要意义。答案:(1)特点:党和政府大力推动;全国性运动;时间长;成效显著。背景: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性质;近代中国教育受众面有限(中国文盲的基数大);国家建设需要提高人民的教育水平。(2)开启了新中国
34、文化教育的新篇章;提高了人口文化素养;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巩固新政权;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答题术语1.“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2.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2003 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4.“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5.1958 年开始“教育大革命”,学生要边学习边劳动。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6.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1995 年,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