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三章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臭豆腐”是湖南有名的小吃,我们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臭豆腐的气味,说明(B)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分子间有引力 D分子间有斥力2通常把白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时间,而把白菜炒熟,使白菜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D)A盐分子太小,很容易进入白菜中B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C白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B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但内能一定增加C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
2、内能一定不变D物体的机械能增加时,其内能不一定增加4(2019黄石)如图所示,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缓慢打气,突然塞子跳起来,同时瓶内出现了“白雾”,关于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B)A.白雾是水蒸气B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C瓶内气体内能增加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5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t1时刻物体含有的热量最多Bt2、t3时刻物体内能相等Ct2时刻比t3时刻内能小Dt1时刻分子动能比t2时刻大6水的比热容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的是(D)A让流动的热水通过散热器供暖B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C夜晚向稻田里
3、放水以防冻坏秧苗D夏天洒水降温7(2019长沙)“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煮粽子的过程利用做功的方法增加了粽子的内能B闻到粽子的香味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剥粽子时总有一些糯米粘到粽叶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D蒸粽子时用的铁锅的比热容比水的大8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得比乙液体多
4、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两杯水温度相同,内能也一定相同B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C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工厂里的冷却塔常用水作为冷却介质D质量、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放出相同的热量后,水的温度低于煤油的温度10甲、乙是质量、初温都相同的两个小球,甲的比热容大于乙,放出相同热量后,将甲、乙两小球相互接触,则(B)A温度从甲传向乙 B热量从甲传向乙C温度从乙传向甲 D热量从乙传向甲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4分)11(原创题)如图所示,小松在制作“拔丝地瓜”时发现:刚出锅的“拔丝地瓜”甜香浓郁,这是_扩散_现象;夹起一块地瓜就会拉出很长的丝,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引力_;地瓜
5、变凉后会很难分开,说明糖分子之间的作用力_变大_(选填“变大”或“变小”)了。12将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如图甲所示。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动玻璃板,玻璃板并未与水面分离,却发现其边缘处的水面稍微向上弯曲,如图乙所示,这是因为_分子间存在着引力_,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_大于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玻璃板自身重量。13寒冷的冬季,甲同学采用往手上哈气来取暖,是利用_热传递_的方法来改变内能的;乙同学采用两手互相搓来取暖,是利用_做功_的方法来改变内能的。14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用重锤连续敲打铁块,一段时间后,铁块能煎熟一个荷包蛋。用重锤敲打铁块是通过_做功
6、_的方法改变了铁块的内能,被敲打后的铁块能煎熟荷包蛋是通过_热传递_的方法改变了鸡蛋的内能。15如图所示,两个容积相同的保温杯,同时装满温度相同的热水,过了一会儿,甲杯的外壁比乙杯热,由此可判断_乙_杯保温性能较好,杯壁变热是通过_热传递_的方式改变了它的内能。16(2019宁夏)银川北塔湖公园景色优美,空气清新。小红在湖边散步时闻到了阵阵花香,这是_扩散_现象;同时小红感觉湖边比周边更凉爽,她想到的原因有:水的比热容_大于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沙石的比热容和水要_蒸发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等。17走进公园,闻到花香,这是_扩散_现象;在城市里修建人工湖,来适当降低周边地区夏天
7、过高的温度,是利用了水的_比热容大_的特点;若质量1000 t的湖水,温度升高1 时,吸收的热量为_4.2109_J。c水4.2103 J/(kg)18(2019重庆A卷)如图所示,重庆网红“木桶鱼”是在木桶里放入高温的鹅卵石,再加入调制好的鱼和汤,鹅卵石放热使汤沸腾,则质量为1 kg的鹅卵石从300 降到250 放出的热量是_4104_J;用锅盖紧密盖住木桶,桶内气压升高,则汤的沸点会_升高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c鹅卵石0.8103 J/( kg)19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是41,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它们加热,假设酒精灯放出的热量都被它们吸收,甲、乙两物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8、象如图所示,则经过4 min,甲、乙升高的温度之比是_12_;若甲的比热容是0.4103 J/(kg),则乙的比热容是_0.8103_J/(kg)。20如图甲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及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的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要与试管内的液体良好接触,两个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打开红外加热器开关,对液体加热,在计算机上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1)从图乙中可知,加热前这两种液体的温度是_20_,加热2 min后,A的温度是_60_。(2)A的比热容_小于_(选填“大于”或“小于”)B的比热容。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21小题8
9、分,第22小题8分,第23小题8分,共24分)21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物质质量/g初温/末温/加热时间/min吸收的热量水20020271Q煤油20020351Q(1)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放入两个相同的容器里,用同样的两个酒精灯对它们加热(如图所示)。加热时使用搅拌器,这是为了_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_。(2)实验中加热时间相同,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_相同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加热1 min后,煤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_高_(选填“高”或“低”)。(3)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煤油的最后温度相同,要给_水_(选填“水”或“煤油
10、”)加热更长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大于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4)实验表明,_水_(选填“水”或“煤油”)的吸热能力更强。为了描述物质吸热本领大小,引入了一个物理量,它就是_比热容_。(5)春城昆明之所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个原因是高原明珠“滇池”对气温起到了调节作用,因为水的_比热容_较大,当水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较小。22(2019贵港)为了探究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否相同,某实验小组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放入两个相同的容器中,用同样的热源分别对它们加热,比较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
11、加热时,某一时刻在水中的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_23_。(2)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液体名称液体质量m/g液体初温t1/液体末温t2/加热时间t/min水200203012煤油20020306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得: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_不同_(选填“相同”或“不同”),_水_(选填“水”或“煤油”)的吸热本领更强。(3)根据以上表格的数据计算,当加热时间为12 min时,这些水吸收的热量是_8.4103_J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23为了探究某物质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吸热能力,小明用酒精灯均匀加热0.4 kg该种固体,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图线
12、如图所示。通过查阅资料知该物质液态(BC阶段)时的比热容为3103 J/(kg)。(1)该物质在B点时的内能_大于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A点时的内能。(2)该物质从第6 min到第10 min共吸收_4.8104_J热量,该物质在固态(OA阶段)时的比热容为_1.5103_J/(kg)。由此可知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比热容是_不同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24用2 kg热水对4.2 kg、10 冷牛奶进行加热,两者的最终温度为30 。已知牛奶的比热容为2.5103 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假如
13、热水放出的热量全部被牛奶吸收。求:(1)牛奶吸收的热量是多少?(2)热水降低的温度是多少?热水的初温是多少?解:(1)牛奶吸收的热量Q吸c牛奶m牛奶(tt0牛奶)2.5103 J/(kg)4.2 kg(30 10 )2.1105 J(2)热水放出的热量全部被牛奶吸收,根据Q放cmt可得,热水降低的温度t25 ,tt0t,热水的初温t0水tt30 25 55 25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它们加热,每隔一分钟分别记录一次水和某种液体的温度,测得的数据如表。项目水某种液体时间/min012345012345温度/ 151617181920151719212325(1)请根据测得的数据求出该液体的比热容。c水4.2103 J/(kg)(2)要使40 g该液体温度从15 升高到30 需要吸收多少热量?解:(1)相同时间内水和液体吸热相等,即Q水吸Q液吸,则c水mt1c液mt2,又因为t1t212,所以c液c水2.1103 J/(kg)(2)液体吸收的热量Q液c液mt液2.1103 J/(kg)0.04 kg(30 15 )1.26103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