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限时训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威海期末)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是造炮有数,而出鬻器械无数,此火器局之可推广者二。 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材料表明魏源()A认识到西方只有军事技术发达B认为西方民用技术优于中国C具有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思想D正式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材料中“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说明当时魏源不仅仅认识到西方只有军事技术发达,故A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涉及船炮等军事技术,没有涉及民用技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凡
2、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可知当时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故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涉及“制夷”,故D项错误。2曾国藩说:“余以为欲制(夷)人,不宜在关税之多寡、礼节之恭倨上着眼吾辈着眼之地,前乎此者,洋人十年八月入京,不伤毁我宗庙社稷,目下在上海、宁波等处,助我攻剿发匪。二者皆有德于我,我中国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为下手工夫。”曾国藩这段话旨在()A用外交的挫败来宣扬内政改革的必要性B主张处理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C宣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D要求实行
3、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A材料“余以为欲制(夷)人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反映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地主阶级代表曾国藩主张改革,故A项正确。3(2017太原模拟)1866年,郭嵩焘奏称:“夫将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洋人之利,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这一认识()A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B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C加快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A郭嵩焘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不仅有官府创办企业,还提出商民应该创办企业,故A项正确;材料中所涉及的经济发展的问题与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无关,故B项错误;1
4、9世纪60年代是民族工业刚刚产生的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中主张从官府到商民引进西方技术,创办近代企业,是“中体西用”思想的一种运用,故D项错误。41884年,清朝官员张树声说:“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育才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此段材料的核心主张是()A改革教育,振兴中华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运用西学,体制变革D设立议院,民主共和C材料虽然涉及学校,但学校并不是本题的主旨所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
5、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可知反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对的是仅仅学习西方的“用”,而不学习西方的“体”,所以其核心主张应该是运用西学,进行体制变革,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884年”可知,此时尚未产生民主共和思想,故D项错误。5(2017石家庄质检) “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上光绪皇帝第五书集中表达了“维新派变法必须是全面的大变,而不是部分的或局部的小变”的观点。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A急于求成的躁进心态B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气C“跪着”变法的策略D对变法成果的乐观预期B近代中国无法实现社会转型的重要阻碍即是腐朽不堪的封建政治、经济、
6、文化观念,康有为主张“全面的大变”是符合历史潮流的,A项错误,B项正确;康有为主张“全面的大变”并非“跪着”变法,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到维新变法的结果,故D项错误。6(2017潍坊模拟)近代中国人的观念不断更新:“师夷长技”更新了“华夏蛮夷”的观念,维新变法更新了“尊王法祖”的观念,民主、民权更新了“君权神授”的观念,理智、务实更新了偏颇、尚虚的观念,男女平等更新了男尊女卑的观念。这主要体现了()A传统文化的渐趋衰落 B民主宪政的艰苦探索C独立富强的不懈追求 D人性束缚的逐渐解放C近代中国人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不能表明传统文化的衰落,故A项错误;“师夷长技”不是民主宪政的探索,故B项错误;
7、近代中国人思想观念更新的过程就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为了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故C项正确;人性束缚的逐渐解放是指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逐渐解放出来,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7(2017泰安质检)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主张用资产阶级的博爱、平等、自由来代替封建伦常。两者的共同目的是()A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C为维新变法创造历史依据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C康有为与谭嗣同在对待孔子与儒家思想上并无批判的态度,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理论基础是西方资产阶级思想
8、主张,故B项错误;康有为和谭嗣同主要是立足中国的传统文化寻找变法的理论依据,以图减少变法阻力,故C项正确;“中体西用”理论是洋务派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8(2017商丘二模)陈独秀指出: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唯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这说明陈独秀()A认为走民主共和之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B认为奴隶制和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中国的进步C主张君主立宪制反对中国现行的民主共和制D认识到只有解放民众思想才能真正实现立宪D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的道路,故A项错误;认为奴隶制和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中国的进步与材料不符,故
9、B项错误;陈独秀没有主张君主立宪制,故C项错误;材料“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说明陈独秀认为应该培养公民的政治意识,故D项正确。9(2017岳阳质检)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胡适在1919年发表的“新思潮”的意义中说:“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故胡适倡导“整理国故”运动。这表明胡适()A对传统思想文化完全否定B与新文化运动的宗旨背道而驰C反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D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D胡适的主张是“整理国故”,而非完全否定传统思想文化,故A项错误;
10、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与科学,陈独秀等人主张完全否定传统文化,而胡适等人主张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故B项错误,D项正确;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并非反对社会主义,故C项错误。10(2017安康二调)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时,其治校理念之一是“大学不仅要致力于介绍西方文明,还要创造新的中国文化;不但要保存国粹,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对之重估”。可见蔡元培()A注重学习借鉴B重视自然科学C强调学术自由D提倡学贯中西A蔡元培的意思是既要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又要借鉴西方文明中科学的方法或内容来重新改造传统,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强调自然科学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学术自由的信息,故C项错误;蔡元培主张的是关于中国
11、文化发展、改造与西方文化融合的整体原则问题,并不是着眼于个人学术发展的原则,故D项错误。11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写道:“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这一思想()A促使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B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C有利于文化的普及D展示了西学的优势C材料中没有涉及宣传白话文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文学的写作要点,不能反映出否定了传统文化,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可知避免了生涩难懂
12、的内容,使文学作品通俗化,有利于文化的普及,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西学,故D项错误。12下面是一段学生日记:孔子诞日为什么放假?孔子在专制时代,他的道德和学术,真可算是成万世帝王的好商品,无怪乎到这日子,要喧闹了一番。孔子既然不是现今的人,他的道德、学术配不上做现在的榜样,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空废了一天的工夫,放无意识的假呢!陈昌标(1920年10月8日)该日记作为个案反映了当时新青年()A推崇“尊孔复古”思想 B要求推翻封建君主专制C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D对传统文化批判有片面性D根据“他的道德、学术配不上做现在的榜样”可知,没有推崇“尊孔复古”思想,故A项错误;根据时间“1920年”可知当
13、时是结束封建帝制后的中华民国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中是对孔子思想的否定,没有体现追求西方生活方式,故C项错误;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维护专制制度,但也有培养个人品质,塑造民族气节,形成中华民族优秀美德等积极作用,材料因其消极作用而否定它,具有片面性,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表明:中国的教育制度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波浪式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形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但这些变化遭到了嬴政执政时期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沉重打击。两汉以来,
14、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创新有三个大高峰,即西汉高峰、隋唐高峰和北宋高峰(如图所示)。入汉之后,汉代教育制度从文教政策和教育目的作了较大的调整,形成了第一个教育制度创新的高峰。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多元融合的教育思想的开创,到隋唐时多元融合的教育制度得以确立,形成了第二个高峰。而发展至宋,教育思想创新与教育制度创新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形成了第三个高峰。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创新示意图李国钧、王炳照中国教育制度通史材料二近代以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各阶层人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甲午战争失败后,维新派积极推进新式学堂的开办。维新派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教育,为了变法,必先改革教育。从京师大
15、学堂到各省的实业学堂、南洋公学等各教学机构纷纷成立。长沙创办的时务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后,把经学、理学、掌故学等列为普通学,以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实学为专门学。张海鹏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代的教育制度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有何变化。指出唐宋教育制度创新的共同原因。(1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维新派与洋务派教育改革的共同之处。并就教育与时代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10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的教育制度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分不开,同春秋战国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相比,汉代
16、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较完备的教育体系,办学形式由私学为主到官学与私学并行,教育内容也由百家学说变为儒家经典,教育目的变为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充实官僚队伍;第二小问,从政治上科举制度的推动、经济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上学术思想的发展等方面分析。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以高等算学、格致学实学为专门学”得出内容设置重视西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和洋务派兴办教育都是为了救亡图存,培养人才,都创办了新式学堂,都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二中不同时期教育的不同得出教育是随着时代的需要而变化发展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教育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答案】(1)变化:教学内容由百家学
17、说到儒家经典;办学形式由私学为主到官学与私学并行;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较完备的教育体系;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充实官僚队伍。共同原因:唐宋变革所引起的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科举考试制度的推动;经济、科技的发展;学术思想的发展。(2)共同之处:课程内容设置重视西学;兴办教育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开启民智,培养新式人才;创办新式学堂,推动教育近代化。认识:教育是随着时代的需要而变化发展的;教育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胡适有一个著名论断: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既然是以孔子思想为正统,那么,孔子思想自然而然也要为专制负责。但胡适在1939年担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主持美国匹兹堡大
18、学孔子纪念堂揭幕典礼时却说:“中国受孔子民主理想及其教育方法之熏陶,故富于民主思想。中国之所以能成为自由主义及民主主义国家者,孔子之学说有以致之也。”邢哲夫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对传统文化的真实态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胡适对孔子思想认识的变化。(12分)【解析】根据材料中“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既然是以孔子思想为正统”和“中国受孔子民主理想及其教育方法之熏陶,故富于民主思想”可知,胡适对孔子思想认识的变化是由认为其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到认为其具有民主精神,推动中国成为民主主义国家,从变化的原因和背景及其两种不同认识所想要达到的目的角度分析作答即可。【答案】变化:从认为孔子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到认为孔子思想具有民主精神并推动中国成为民主自由国家。评述:胡适两个相反的观点,是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为达到不同目的得出的结论。前者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借否定孔子思想达到否定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宣传资产阶级民主科学,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目的;后者是在抗战时期,借高度评价孔子民主自由思想,拉近中美两国关系,期望达到美国加强对华援助的目的。这是他实用主义思想的体现,也是他对传统儒学认识深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