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穿住话古今(一)一. 教学目标: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知道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从服饰和建筑的角度,了解我国服饰建筑的产生与发展,认识他们的特点。由此体会人的创造与社会的发展。4.学习用比较 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人类从发展到现在,在饮食服饰建筑方面的进步。2.中国对世界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三.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预习,回
2、答有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俗话说:“饮水思源”。 每个人都知道: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今天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如此之多,我们就该了解是如何发展到现在的,感受其来之不易。本课就从吃穿住三方面来研究社会的发展。(二)新授:1.吃(1)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北京人开始使用火。在此之前,人类不用火甚至害怕火。人类就开始生吃动物的肉 骨髓 野果鸟蛋等。但这些东西腥臊 恶臭,不能除,伤肠胃,多有疾病。(2)燧氏人发明了钻木取火,吃上了熟食物,从此告别了饮血茹毛的时代。人类的身体得到了好转。(思考: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3)随着人口的增多,动物熟食已远远赶不上人口需求。炎帝经长期实践发
3、明了农耕。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4)人口越来越多,需要有足够的粮食来供应,如何能够提高产量呢?古代劳动者经长期实践和总结得出了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人们掌握了节气歌,就可以适时耕种,这样就可以增加粮食产量,满足人口需求。(5)几千年来,中国人不仅学会了种植,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a.筷子可以激发大脑,而且使用方便。这已经成了当今世界独具风格的重要餐具。b.阅读p32页屈原的故事,了解粽子的来历。c.向学生简单介绍馒头的来历:三国时代,当时南蛮的孟获不断骚扰蜀国。诸葛亮带领泸水一带
4、的百姓来抵抗,时时有人掉下水,泸水的毒性很大。诸葛亮出了迷信的主意:用泥捏成脑袋的样子蒸熟,当作祭品来祭祀河神。所以这种面食一直流传至今。即“馒头”。(6)在吃的里面学问可不少呢!当然中西的饮食文化也有许多的差异:中餐以煎炸炒炖为主,西餐以烹饪为主。 中国家庭过年过节菜肴特别多,西方人不喜欢铺张浪费。 中国实行合餐制,西方实行分餐制。利弊可想而知。2.穿穿衣是为了什么呢?(学生思考回答.)你知道衣服是怎么发展来的?(1)在几千万年前,祖先用骨针缝合兽皮做衣服。 (2)六千年前,人们已经把野生麻织成麻布,但它极为不舒适对皮肤有不良的反映。 (3)千年前制成丝衣,但价值昂贵,普通人难以承受这个价格
5、。 (4)两三千年来,我国有了棉花种植,有了纯棉制品。 . 我们还有好多设想呢:纳米材料的衣服。 穿着还能看一个人的地位。 唐朝是我国的鼎盛时期。 它的服饰有传统的咯内龙凤图案。官服分为:三品以上紫袍,五品以上绯袍,六品以下绿袍。清代以旗袍和马褂为主。龙袍是皇帝的象征,是皇权的象征。一般官员以蟒袍为贵。一至三品绣五爪九蟒,四至六品绣四爪八蟒,七至九品绣四爪五蟒。普通男子普遍穿裤,夏有凉帽,冬有暖帽。满族妇女以旗袍为主。在这里,中国的丝绸之路可是闻名于世的。(观察地图:丝绸之路到了哪些地方?) 3.住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它在很久以前是什么样子的呢?(1) 最初,南方人在树上搭窝,北方人在低上挖洞
6、,以避风寒。(讨论:他们为什么在树上搭窝呢?)(2) 观察p39页的图片。(河姆渡和半坡遗址的房屋复原图)随着人类经济文化的发展,房屋文化的内容有也越来越深了。中国传统的建筑以庄重优雅为主,采用对称空间的构图方式,笔彩庄重而凝练,空间气氛宁静雅致而简朴。雕刻在装饰手法中占主要地位,有浮雕和圆雕等。a. 格门格扇有利于通风采光,还可以成为装饰物。b. 用斗拱将木块跤合c. 锁上还有山水画,诗人,人物故事。(3)以上是我国传统的建筑风格。我们来放眼世界,观察世界的建筑风采。a.哥特式建筑:以高耸细长的塔楼为主。b.铁艺线条流畅简洁,工艺细腻。c.圆拱形建筑千变万化。(4)在现代社会里,我们的建筑和居家文化不仅有传统文化,还融入了其他国家的文化。a.沙发是sofa的音译外来词。b.席梦思(三)总结: 通过以上的具体讲解我们明白了: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创造了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事物总是在变化的。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