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学业达标1如图是北京故宫乾清门西的一处平房,这里曾经是清朝军机处的所在地。设立军机处的皇帝是()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故选C项。2康熙帝统治时期,虽然被称为“康熙盛世”,但中国社会是落后于世界潮流的。对这一形势概括准确的是()A旭日东升 B落日余晖C乌云密布 D雨过天晴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被称为康熙盛世,但中国社会是落后于世界潮流的”可以得出“落日余晖”的论断,故B项正确。3法国学者伏尔泰(16941778年)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这
2、一时期中国正处在()A贞观之治 B康乾盛世C开元盛世 D万历年间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伏尔泰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清朝前期。清朝前期的中国,社会安定,人口增长,经济繁荣,符合伏尔泰的评价,故选B项。4史料记载,“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由此可见,清朝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涉及广泛C机构完备,人员精干 D架空内阁,威胁皇权答案B解析由材料“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可知军机处涉及事务广泛,故A项错误;由材料“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
3、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可知军机处参与政务,涉及内容广泛,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军机处的事务,而非人员构成,故C项错误;军机处的出现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故D项错误。5“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A设立特务机构 B制造文字狱C实习八股取士 D设立军机处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从压制汉人的民族意识发展到对诗文字句望文生义,吹毛求疵,对文化造成严重摧残。故选B项。6雍正皇帝特许部分官员上奏密折,缮写时须亲自为之,一切听闻皆可上报。奏折直达御前,并由皇帝亲自批答。其主要目的
4、是()A加强君主专制 B保证政令的畅通与保密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对行政官员的监察答案A解析密折制度的实行使朝政操作黑箱化,加强了皇权,故A项正确。保证政令的畅通与保密不是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提高行政效率是结果而非目的,故C项错误;加强对官员的监察是目的,但加强君主专制才是根本目的,故D项错误。7“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夷,一代英雄。”这副对联赞颂的民族英雄是()A岳飞 B戚继光 C康熙 D郑成功答案D解析材料“驱逐荷夷,一代英雄”是叙述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实。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故选D项。81683年中秋
5、节,康熙帝欣然赋诗:“岛屿全军入,沧溟一战收”。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该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设府 B委任伯克C设将军辖区 D设总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683年中秋节,康熙帝欣然赋诗:岛屿全军入,沧溟一战收”可知岛屿指的是台湾。1683年6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渡海,在澎湖海战中获得大胜,郑克塽率臣民降清。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故选A项。9雅克萨之战(16851688年)是17世纪晚期沙俄侵略者妄图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中国军民被迫进行的反对侵略、收复失地的自卫战争,最终中国取得了胜利。该事件说明()A先进制度是反侵略战争胜利的保障B中央集权政府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C中外民族矛
6、盾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D中国依然保持先进的历史发展趋势答案B解析清前期封建专制制度已落后于世界,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政府有效地集中了力量,沉痛地打击了沙俄侵略者,维护了国家主权,故B项正确;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故C项错误;清朝中国已逐渐落后于世界,故D项错误。10“万里长沙”“千里石塘”是明清两代对哪里的称呼()A钓鱼岛 B辽东半岛C海南岛 D南海诸岛答案D解析明清时期,许多历史地理著作将西沙和南沙群岛称为“石塘”“长沙”“千里石塘”“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万里长沙”等。故选D项。11下列事件中,属于清政府打击分裂势力,巩固国家统一的是()A雅克萨之战 B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C戚继光抗
7、倭 D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克萨之战发生于中俄之间;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发生于中荷之间;戚继光抗倭发生于中日之间,这三者都属于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典型代表。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发生于乾隆帝时期,属于中国政府打击分裂势力,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故选D项。12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伊犁将军管军政和边防,民政根据维吾尔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而清朝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驻藏大臣管僧俗高级官员任免,稽查财政收支、军队调防、边境防务。材料体现了()A因地制宜的管理 B中央集权的加强C专制主义的削弱 D地缘政治的特点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
8、的管理制度,说明清朝依据新疆与西藏的实际情况进行因地制宜的管理,故A项正确。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民政根据维吾尔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可知新疆具有一定自治权与独立性,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无关专制主义内容,故C项错误;地缘政治主要是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因而国内对民族区域的管理谈不上是地缘政治,故D项错误。13观察下图。清朝前期平定准噶尔叛乱,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下列序号所示区域与这一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17世纪后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坐大,占据天山南北。清军与其进行了长期斗争,最终在乾隆年间将其彻底击败。故选B项。14某中
9、学的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主题为“历代王朝对边疆地区管辖”的研究性学习,为此同学们搜集了下表所示材料。据此判断,清代部分处应填入()历代王朝对某部分边疆的管辖汉代设立西域都护唐代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清代A驻藏大臣 B伊犁将军C宣慰司 D奴儿干都司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清代在新疆地区设置了伊犁将军。故选B项。15元朝设立宣政院,清朝册封“达赖喇嘛”,其共同意义在于()A加强中央集权 B削弱地方权力C抵御外来入侵 D维护国家统一答案D解析元朝设立宣政院,
10、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清朝册封“达赖喇嘛”也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故选D项。16“初称蒙古衙门,崇德三年(1638年)更名,后随着清廷全国政权的建立,更为总管蒙古、西藏、新疆等各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这一机构()A地位与六部等同 B名为军机处C设立于康熙时期 D主管“十三行”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是理藩院,其地位与六部等同,故选A项,排除B项;康熙是清廷入关后的皇帝,而材料指出该机构在1638年更名,故这一机构,早在入关前就已经建立了,故排除C项;十三行为特许贸易商行,与少数民族事务无关,故排除D项。17清嘉庆四年,有官员上疏说:“教匪滋扰,始于湖北宜都聂杰人,实自武昌
11、府同知常丹葵苛虐逼迫而起。当教匪齐麟等正法于襄阳,匪徒各皆敛戢。”此处的“教匪”是指()A黄巾军 B白莲教 C基督教 D大顺军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清嘉庆四年”,可知这是清代中期的起义,故为白莲教。故选B项。18下图是根据清朝前期广东海关税收收入情况所绘制的示意图。该图表明清朝前期()A对外政策的改变 B对外贸易的发展C小农经济的衰退 D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B解析图中信息反映了清朝前期广东海关关税收入呈现出上升趋势,体现了清前期对外贸易的发展,故B项正确。明清时期政府长期实行海禁政策,故排除A项;清朝前期小农经济仍在发展,故C项错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D项错误。19康熙年间,广州西郊迁入
12、大量来自海边的渔民、乡民,这些地方逐渐成为摆卖鱼虾、桨橹等商品的圩市,房屋店铺逐渐成行成市,称为“移民市”。后来清廷为安抚民心,改“移”为“宜”,并刻“宜民市”石匾(如下图)。宜民市的设置源于()A南方工商业市镇全面繁荣B康熙帝重视缓和满汉矛盾C闭关政策使大量渔民内迁D广州的经济地位逐步提高答案C解析明清时期,江南工商业市镇兴起,并非是全面繁荣,故A项错误;材料中是渔民的迁入,不是满汉之间的移民,故B项错误;材料中“广州西郊迁入大量来自海边的渔民、乡民”说明由于实行闭关政策,导致渔民内迁,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广州的经济地位,故D项错误。20十三行商人与两淮盐商、山陕商人一同,被称为清代中国
13、的三大商人集团。十三行商人的经营活动主要集中于()A杭州 B广州 C苏州 D北京答案B解析清朝起初指定4所城市为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1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故选B项。等级提升一、选择题1清会典记载:“每日钦奉上谕,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钞者,皆下于阁。内外陈奏事件有折奏,有题本,折奏或奉朱笔,或由军机处拟写随旨题本,或票拟钦定,或奉旨改签,下阁后,谕旨及折奏则传知各衙门钞录遵行。”这说明()A军机大臣拥有一定决策权B内阁变成军机处下属机构C军机处、内阁的分权制衡D内阁变为传递文件的机关答案D解析军机大臣参与决策,但没有决策权,决策权属于皇帝,故A项错误;
14、材料中内阁和军机处各司其责,内阁没有变成军机处下属机构,故B项错误;材料中内阁和军机处各司其责,没有体现出军机处、内阁的分权制衡,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其应发钞者,皆下于阁”“下阁后,谕旨及折奏则传知各衙门钞录遵行”可知,内阁变为传递文件的机关,故D项正确。2在清世宗实录内,雍正十年以前谕旨的发布途径,多为“谕内阁”及“谕议政王大臣、谕大学士等”,雍正十年以后则常“谕办理军机大臣等”,不少于“谕内阁”的次数。这一变化表明()A清廷内部矛盾尖锐 B皇帝决策更好执行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军机处地位的上升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了清朝雍正年间谕旨的发布途径发生变化,军机处发布谕旨的次数逐渐超过内阁,说明军
15、机处在政治机构中的地位逐渐上升,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清政府内部矛盾尖锐,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军机处更多地发布谕旨,不能说明军机处发布谕旨就能更好地执行皇帝决策,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军机处更多地发布谕旨,没有体现君主专制的发展情况,故C项错误。3清末御史张瑞荫在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反映了清朝()A皇权专制空前强化 B中央政府机构重叠C中枢权力机构扩大化 D行政效率大大提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并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央机构的重叠
16、,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中枢权力机构的扩大,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行政效率,故D项错误。4历史文物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是珍藏于西藏拉萨大昭寺的“金瓶”。此文物见证了()A唐蕃和同为一家的和谐B明朝时对外交流的盛况C西藏开始归属中央版图D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答案D解析图片为“金奔巴瓶”,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规定喇嘛教活佛转世人选必须由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这一措施加强了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故选D项。A项发生于唐朝;西藏属于民族关系,“对外”说法错误,排除B项;C项发生于元朝,排除。5中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文化遗产是长城。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长城曾
17、经是隔离墙,也是封锁线。17世纪以来,长城逐渐失去其“边界”的意义。这主要缘于()A盟旗制度的建立 B明成祖迁都北京C岭北行省的设立 D金瓶掣签制完善答案A解析盟旗制度是清朝为分化蒙古族、控制其上层贵族而实行的政治制度。1624年,后金统治者对归附的蒙古部众,按八旗组织原则在其原有社会制度基础上编制旗盟,后复以此办法陆续安置归附的蒙古诸部。到1771年,土尔扈特部蒙古返归中国后,全蒙古部众悉数被纳入盟旗体制。由于盟旗制度的建立,长城内外都属于清朝管辖范围,即失去了其“边界”的意义,故A项正确。明成祖迁都北京发生在1421年,且明代重修长城以抵御少数民族的南下,故B项错误;岭北行省的设立,扩大了
18、元朝的疆域,但是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金瓶掣签制度是清朝时期处理西藏宗教事务的制度,与长城无关,故D项错误。6下表为不同史料关于清圣祖时期台湾地区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康熙六年,郑经拒不接受招抚,康熙答复:“若郑经留恋台湾,亦可任从其便。至于比朝鲜不剃发,愿进贡投诚之说,不便允从。朝鲜系从未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明清史料丁编康熙二十二年接受投降,优待郑氏,称:“将尔等从前抗违之罪尽行赦免,仍从优叙录,加恩安插,务令得所。煌煌谕旨,炳如日星,朕不食言”清圣祖实录康熙二十三年正月廿一称“台湾弃取,所关甚大。弃而不守,尤为不可”康熙起居注A清圣祖长期坚持统一原则
19、B清廷给予台湾很大自治权C清圣祖加强对台湾的统治D清圣祖倾力平定台湾叛乱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郑经乃中国之人”“将尔等从前抗违之罪尽行赦免,仍从优叙录”“台湾弃取,所关甚大。弃而不守,尤为不可”可知,康熙始终坚持中国对台湾的所有权,故A项正确。材料中有对郑氏的优待,但未涉及台湾的自治权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对台湾统治的强化,故C项错误;台湾本就不归清朝所有,此时是远征,而非平叛,故D项错误。7明初,废行省设三司,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称“行省”。清朝沿袭明制,但布政使司辖区直接通称为“行省”,并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设置固定制的总督、巡抚掌管全省军民事务。布政使成为巡抚属官,专管一省或
20、数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沟通督抚与各府县。这反映了明清()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政治制度不断成熟 D地方机构办事高效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布政使职权的变化,未体现扩大地方行政权力,故A项错误;布政使从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变为由皇帝任命的巡抚的属官,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故B项正确;布政使职权的变化不能体现政治制度的成熟,故C项错误;布政使职权的变化不能体现地方机构办事高效,故D项错误。8明朝地方设“三司”,互不统属。清朝固定督抚制度,十八省均设巡抚,为一省之长,每两到三省设总督一名,相当于大军区长官,同时不再设立巡按御史。清朝行政机构的调整()
21、A有利于地方事权的统一 B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C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D违背了中央集权制原则答案A解析材料中讲述的清朝把原来的明朝地方设立的互不统属的“三司”变为固定的督抚制度,实际上把行政权力合而为一,有利于地方事权的统一,故A项正确。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行政制度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故B项错误;督抚制度下,权力集中,有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了对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由多长官制变为一长官制,实际上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9康熙帝时将理藩院从礼部独立出来。理藩院的主要职责,一是管理蒙古、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事务,二是处理与俄国的关系。这反映出当时()A蒙古、新疆
22、地区叛乱频繁不易管理B满族主要依靠少数民族加强统治C理藩院基本承袭元朝宣政院职能D清朝统治者的天朝上国观念浓厚答案D解析清统治者希望通过理藩院加强对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故A、B两项错误;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理藩院”,“藩”是封建时代称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结合材料“管理蒙古、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事务处理与俄国的关系”,这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以及俄国的极度优越感,故D项正确。10下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当时()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年代案件总数长工案件短工案件雍正17211740401921乾隆17411
23、75081374417611780934350178118001314883嘉庆18011820283107176A刑部职能得以强化 B人地矛盾日益突出C雇工维权意识增强 D自然经济已经瓦解答案B解析材料中牵涉的是农村雇工案件,与刑部职能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农村雇工案件数量不断增加,这从侧面反映出农村雇工数量的增加,体现了日益加剧的人地矛盾,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明确是雇工维权,故C项错误;此时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依然稳固,并未瓦解,故D项错误。11明清时期中国农耕经济达到鼎盛,出现康乾盛世的繁荣局面。中国的GDP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但是有人认为这种状况只是一种“没有发展
24、的增长”。形成这种观点的主要原因是()A明清时期尚未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因素B经济增长仍以小农经济的方式来实现C明清时期中国官营手工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D明清统治者继续坚持宣扬国威的“朝贡贸易”答案B解析明清时期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A项错误;“没有发展的增长”是指当时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新突破,没有发生向资本主义的大规模转型,小农经济依然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故B项正确;明清时期,官营手工业逐渐落后于民营手工业,故C项错误;清朝实行以闭关自守为主的政策,故D项错误。12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对运载杂货而非运送珍奇的船只,征税标准于原额之外再减二分。康熙六十一年下诏礼部“朕闻暹罗国米甚丰足,价亦甚贱,若于
25、福建、广东和宁波三处各运米十万石,来此贸易,于地方有益,前来不必收税”,乾隆八年这一措施成为常例。这说明清代()A“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名存实亡B对外贸易注重充实国内民生需求C注重推动中外民间贸易的发展D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答案B解析“闭关锁国”是限制对外贸易,不是禁止,故材料减少运载杂货船只的商税不能反映“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名存实亡,故A项错误;材料中对运载杂货和粮食的商船减免税,运送珍奇的船只不在此列,可知清代对外贸易注重充实国内民生需求,故B项正确;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由官府控制,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于运送人民需要的商品的船只减税,不能反映出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
26、的冲击,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中国古代的政制设计以加强君主专制为中心,然而往往事与愿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嘉庆皇帝)谕:军机处为办理枢务承写密旨之地,首以严密为要,军机大臣传述朕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稍有泄漏。自去年正月以后,军机处颇觉整饬严肃,闲杂人等亦觉稀少。近日又觉废弛,军机处台阶上下,窗外廊边,拥挤多人,借回事画稿为名,探听消息。折稿未达于宫廷,新闻早传于街市,广为谈说,信口批评,实非政体。枢垣记略卷一四材料二作为清朝中央决策特色机构,军机处的出现绝非针对内阁,而是试图将已经形成的皇帝“乾纲独断”局面制度化和规范化。然而,决策制度化在方便皇帝独裁的同时,在另一方面又
27、因其改变了顺康以来传统统治方式和权力结构,逐渐给皇权带来了一些新的异己因素,就是其创始者始料不及的。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清朝专制皇权的形成与加强,绝非军机处或内阁一两个官僚机构所能促成,它是历史传统、思想文化和制度改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皇帝的个人素质(主要是其统治思想),尤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清朝政治的演变方向。高翔略论清朝中央权力分配体制(1)根据材料一,概括军机处发展到清中期以后出现的问题,指出它所反映的实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封建专制强化的多种因素,分析军机处与皇权变化的关系。(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
28、封建社会的政制设计的认识。答案(1)问题:军机处纪律不严,泄密严重。实质:封建制度的弊端。(2)因素:专制主义的历史传统;文化专制的加强;军机处等机构的出现;清朝皇帝喜好个人独裁的思想倾向。关系:军机处因加强皇权而设立,但长期运行后又成了新的制约皇权的力量。(3)认识:政制设计主要围绕巩固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任何政制都会因人、因时而变,政制设计的结果与目标不可能完全一致。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折稿未达于宫廷,新闻早传于街市,广为谈说,信口批评,实非政体”得出军机处纪律不严,泄密严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的出现是皇权增强的表现,而军机处纪律不再严密得出封建制度的弊端。第(
29、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而是试图将已经形成的皇帝乾纲独断局面制度化和规范化”得出专制主义的历史传统;结合所学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得出文化专制的加强;根据材料二“军机处的出现绝非针对内阁”得出军机处等机构的出现;根据材料二“皇帝的个人素质(主要是其统治思想),尤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清朝政治的演变方向”得出清朝皇帝喜好个人独裁的思想倾向。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而是试图将已经形成的皇帝乾纲独断局面制度化和规范化,逐渐给皇权带来了一些新的异己因素”得出军机处因加强皇权而设立,但长期运行后又成了新的制约皇权的力量。第(3)问,结合所学古代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得出
30、,政制设计主要围绕巩固封建君主专制进行;根据材料一、二中军机处出现的新情况和皇帝个人意志的变化得出,任何政制都会因人、因时而变,政制设计的结果与目标不可能完全一致。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占领云南,至此,除福建厦门、金门等地还在忠于明朝的郑成功手中外,清朝已经拥有明朝的全部疆域了。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塽投降。次年,清朝在台湾设府、县、总兵等官,隶属于福建省。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亲征,大破噶尔丹军,收复了蒙古高原,内外蒙古完全统一于清朝。顺治十年(1653年),册封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
31、),五世班禅被封为“班禅额尔德尼”。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体制得到了清朝的正式承认,清朝在西藏的统治也得到确立。雍正六年(1782年),清朝在西藏设置了驻藏办事大臣衙门,统率驻藏官兵,督导地方行政。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攻灭大小和卓木,天山南路也告平定,清朝统一中国的大业至此完成。康熙二十八年(1698年),清朝与俄国订立了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东段的边界是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雍正五年(1727年),清朝与俄国签订布连斯奇界约和恰克图条约,规定了东起额尔古纳河及其支流开拉哩河西至沙必乃达巴汉(原苏联西萨彦岭西北)的边界走向。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完
32、成统一中国大业的途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统一的历史影响。答案(1)途径:武力推翻明朝,奠定基本疆域;消除割据政权,设立行政机构;平定分裂势力;册封少数民族宗教领袖,巩固边疆统治;反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2)影响:对现代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重要贡献;奠定了我国今天疆域的基础;促进了民族交融;巩固了边疆,加强了国防;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巩固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力和凝聚力。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清朝已经拥有明朝的全部疆域了”可知疆域基本奠定;依据材料“康熙二十二年雍正五年”总结清朝完成统一的途径。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当时和对后世的角度去分析即可。对当时的影响可以结合第(1)问的措施从巩固边疆、维护主权、有利于民族交融等角度分析,对后世的影响可以从大一统的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