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用法和特殊句式的特点。2、准确翻译一些重要句子 。3、理解本文的对比手法。二、过程和方法1、自主学习,疏通文句;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诵读,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2、合作学习,探究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启发学生胸怀天下,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位传统士大夫眼中的“仁人之心”和高尚人格,标志着我国古代人格的最高境界。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在经典之作
2、有的人中写道“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他所歌颂的“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格,正是这种“仁人之心”的发扬光大。让我们的目光继续沿着历史之河上溯。我们发现,这种“仁人之心”有一个闪耀不息的源头,他就在孟子那里。那么,作为先哲的孟子又是如何看待“仁人之心”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孟子的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这篇课文。二、自主学习读准字音:王语暴(y) 庶几(sh j) 独乐乐,与人乐乐 (yu l) 疾首蹙頞(c ) 羽旄之美(mo)归纳文言知识点: 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今之乐由古之乐 (“由”通“犹”,如同。) 可得闻与(“与”通“欤”,语气词。) 直好世俗之乐耳(“直”通“只”
3、,只是。)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王语暴以好乐 ,有诸?(语:告诉。好:喜欢,爱好。)(诸:之乎 兼词) 则齐国其庶几乎(副词,差不多) 今王鼓乐于此 (今:假如,如果)3)、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乐:名词活用为动词,娱乐。)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少、众: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少数人、多数人) 今王鼓乐于此(鼓:演奏。)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疾病:名词活用为动词,患病、得疾病。)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4)文言句式好乐何如?(宾语前置) 王语暴以好乐(状语后置) 暴见于王(被动句)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判断句)三、合作探究:1、翻译下列
4、句子:(1)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2)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3)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4)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5)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6)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四、精讲释疑本则选文运用对比手法的特点孟子善于使用对比手法,这一节选文的主旨是说君王应当与民同乐。孟子举欣赏音乐和田猎作为例子,为了引出“与民同乐”的观点,文章不仅用了两幅画面,而且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当然,这里主要是惨景图和乐景图的对比,这个对比在用法上有一个特点,即分两步采用分述的方式进行,惨景图的描绘,引出的是反面的结论“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乐景图的描绘,引出的是
5、正面的结论“此无他,与民同乐也。”这种两步分述的对比法也是不同于一般对比的,在学习时要注意借鉴。 五、课外延伸孟子的“与民同乐”是对统治者提出的要求,表现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常见到一些“与民同乐”的现象。请同学们从自己的素材积累本中找出一则,以这则作为材料写一段150字的评论性语言。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领会了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今天,我们有必要把它的精神发扬广大,不管身在何处,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我们都应该牢记孟子的告诫,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为国为民。七、布置课外作业 以本节课所写的素材为材料,写成不少于800字的时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