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478.50KB ,
资源ID:1121108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2110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版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学案:模块2 专题10 第22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版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学案:模块2 专题10 第22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国际:帝国主义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不断在各地发动叛乱。(2)目的: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战胜敌人。(3)内容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企业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政策产品分配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4)性质: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5)评价积极影响:适应了战时需要,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消极影响: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导致经济和政治危机。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

2、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列宁论粮食税如何理解列宁所说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种功劳”?“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是指什么?提示:功劳:该政策是在战争和经济破坏的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它对捍卫苏维埃政权,保证国内战争胜利起了积极作用。限度: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2新经济政策(1)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内容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3)性质: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是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4)影响经济经济恢复,为实现工业化打下坚实基础政治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理论探索出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新经济政策的“新”和“变”(1)调整了生产关系,允许私有制的存在,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形式。(2)分配形式发生变化,实行按劳分配;流通领域允许自由贸易。(3)梳理了一条“小生产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发展思路。(4)按经济规律办事,从直接过渡转变为逐步过渡。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背景(1)苏联的建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2)1924年初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3

4、)苏联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之下,为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苏联必须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4)苏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缺乏民主传统,斯大林有浓厚的专制独裁意识。2形成(1)工业化之路政策: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苏联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和世界第二位。局限:形成不合理的经济结构,重工业比重过大,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2)农业全盘集体化政策: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了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状况:1937年,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影响:为工业化解

5、决了粮食、原料、资金问题;但并未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3)形成: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3特征(1)经济方面:实行单一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排斥市场调节;优先发展重工业。(2)政治方面: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3)思想文化方面:高度集中,个人崇拜,行政干预。4影响(1)经济苏联体制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片面发展重工业,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导致经济发展失去活力。(2)政治保证了党对新生政权的领导;一定程度上维系了政局的稳定。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3)思想

6、文化:思想理论单调固化,学术及艺术创作日趋单一,文化创造力受到极大压制。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1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20世纪50年代,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赫鲁晓夫在动荡后上台,开始改革。(2)内容农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力政治对斯大林个人崇拜进行批判,平反冤假错案(3)评价冲击了苏联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未能从根本上打破苏联模式的框架。2勃列日涅夫改革(1)措施: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2)结果冲击了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苏联的军事

7、实力、综合国力增强,成为超级大国。20世纪70年代,改革逐渐停滞,苏联陷入困境。3戈尔巴乔夫改革措施经济:制定“加速发展战略”,试图以经济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的做法政治: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影响苏联整个社会陷入失控状态1991年8月,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将苏联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国家政权发生了质变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标志着苏联完全解体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前期是必要的,而且起了很大的作用。只是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整生产关系,此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

8、展。苏联模式斯大林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后被称为 “苏联模式”。它在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但苏联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这些问题影响苏联的发展。1对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认识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进行的调整与改革,改变了苏联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但是,苏联农业落后的问题没有得

9、到根本的解决。这时期农业的发展主要是靠垦荒等粗放经营的方式扩大生产,劳动生产率仍很低,而且受气候影响,产量波动很大赫鲁晓夫的农业政策还缺乏科学性、一贯性,使其改革效果在前期比较明显,而后期大为减弱。吴于廑、齐世荣世界现代史思维激活赫鲁晓夫改革在农业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推动了农业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问题仍然严重:农业仍然落后,劳动生产率低;农业政策不科学、不稳定,效果逐渐减弱。2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新思维”关于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只有实行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恢复社会公正”。1987年通过的、次年生效的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是改革时期主要

10、的经济法。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的目的,就是使苏联企业成为自治的、民主的和财政上独立的生产者。摘编自肖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本质思维激活戈尔巴乔夫实行完全私有化,破坏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探究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史料一1921年苏俄的重工业产量只有一战前1913年的20%叛乱席卷了全国,甚至连十月革命的中坚分子喀琅施塔得水兵也打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共产党的苏维埃”的口号参与叛乱。为此而震惊的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史料二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农

11、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全球通史(1)史料一中的“重工业产量只有一战前1913年的20%”“叛乱席卷了全国”可推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空前激化了各种矛盾,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列宁也认识到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尝试行不通。(2)史料二中的“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准许出售他们的农产品”“使国

12、家控制了制高点”可推知苏俄正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以缓解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稳定政治形势。(1)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根据史料一说明这一“口号”反映了什么。(2)根据史料二概括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并指出“后退一步”和“前进两步”的含义。提示(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前提: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后退一步”: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前进两步”: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同前

13、提: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目的:巩固政权,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内容:涉及农业、工业、商业和分配等。作用:巩固了政权异含义战争环境下的非常措施,主要在经济领域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全面调整,主要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绝对的、彻底的公有制多种所有制并存分配平均主义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运行机制绝对计划调节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实践效果战胜了国内外敌人,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探究二苏联模式的特点及影响史料一苏联“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经济增长示意图史料二在

14、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13.2%,土豆7.5%,牛肉5%。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史料三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国家计划力争精确,比如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千米外莫斯科的价格也应该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是1卢布。(1)由史料一中的经济增长数据可以看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注意其中的

15、备注信息“一五时期农业产值为负增长”,说明当时苏联的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史料二中,由第一句话可知集体农庄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由第二句话可知集体农庄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由第三、四句话可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停滞不前。(3)史料三中“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和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的现象,可推知苏联长期推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根据史料一、二阐述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农业所扮演的角色,结果如何?(2)根据上述史料,归纳苏联模式的主要特点。提示(1)角色:配合社会主义工

16、业化建设,为其提供资金积累。结果:使苏联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但也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发展滞后,农民生活徘徊不前。(2)优先发展重工业;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1)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它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2)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2影响(1)积极影响: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消极影响: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

17、,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探究三二战后苏联的改革史料一赫鲁晓夫所进行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战后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对后来的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应该承认赫鲁晓夫是一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开拓者。他勇于突破旧的模式,探索新的道路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但是,他毕竟受到历史局限性的束缚,对社会主义传统经济模式的弊病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还缺乏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因此也就不可能产生成熟的改革理论和思想。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史料二

18、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史料三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认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苏联杂志主编讽刺戈尔巴乔夫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氏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1)史料一反映了对赫鲁晓夫改革的全面认识和评价。解读史料时注意转折词“但是”的运用。史料一承认赫鲁晓夫是一位改革者,同时说明赫鲁晓夫是一位失败的改革者。(2)史料二反映了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心在重工业方面,特别是在军事工业方面,苏联模

19、式的弊端未得到解决。(3)史料三反映了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否定,形象地说明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1)史料一是如何看待赫鲁晓夫改革的?(2)根据史料二,指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什么,结果如何?(3)史料三是如何看待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提示(1)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赫鲁晓夫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苏联模式,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改革不会成功。(2)重点:放在重工业上。结果:导致苏联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3)戈尔巴乔夫剥卷心菜的过程就是其改革的过程,先改革经济,未取得成效后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在政治上,倡导“民主化”“

20、公开性”,实行多党制,最后使问题全都暴露,导致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没有指向“肿瘤”,“肿瘤”是指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挥向了党的脖子”体现了戈尔巴乔夫否定了党的领导,否定了社会主义方向,从而造成苏联解体。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1相同点(1)都是为了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2)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3)改革过程都脱离了苏联的实际。(4)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2不同点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历史背景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苏联社会陷入危机指导思想只是对原有体制进行局部的改革对苏联进行根本性变革和改造具体内容

21、从农业开始,重点在农业领域重点在工业,而且是重工业领域涉及经济和政治领域历史结果造成苏联的混乱造成苏联经济的全面滑坡,渴望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不仅使经济继续滑坡,而且还导致苏联解体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感悟苏联模式的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出现了一场住房危机。面对危机的加深,1928年苏联政府出台了住房建设法案,该法案明确提出“有必要鼓励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这激起了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的热情。在苏联前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私人投资的住房建设占总数的22.5%。国家除了为民众分配住房外,还提供了房屋租赁,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免费租赁房屋或者是低房租政策。此外,苏联政府还

22、对原有房屋进行了维修或加固,费用由政府承担,并要求住户至少居住三年。政府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减少人员流动,缓解城市住房紧张局面。但是国家每年制定的住房建设计划,一直都无法按计划完成。摘编自沈晓龙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苏联城市居民住房问题研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出现住房危机的背景,并分析原因。解析第一小问,可以从设问入手,分析城市人口增长与住房不能有效供给之间的矛盾及出现的原因,苏联的工业化导致城市化进程加快;第二小问从苏联经济发展模式、国家经济政策等方面加以分析。答案背景:苏联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急剧增加。原因:苏联原有经济水平相对落后;解决住房问题是为发展工业服务

23、,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采用计划经济体制,重积累,轻消费,缺乏可持续性。改革创新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要手段与灵魂苏(俄)联在20世纪2030年代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的探索。尤其是苏联模式在短期内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的严重缺陷,且日益僵化。这表明任何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改革创新是保持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和灵魂。新高考选择性考试示范命题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2020海南选择性考试16)1920年,莫斯科最大的集市被取缔,随后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都被查禁。供应城市的粮食约有一半是由“背口袋的人”从农村背进城里的,“背

24、口袋的人”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B新经济政策的出台C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推行D苏联模式的确立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导致“背口袋”活动盛行,故选A项;1921年新经济政策才出台,1929年底苏联掀起农业集体化运动,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的确立,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C、D三项。命题点:苏联的农业集体化2(2020山东等级性考试13)下表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的情况。这反映出苏联()方式时间手播(%)马拉播种机(%)拖拉机牵引播种机(%)1928年74.425.40.21932

25、年51.728.320.0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C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D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C根据表格可知,1928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传统手播和马拉播种分别占74.4%、25.4%,拖拉机牵引播种机占0.2%,到1932年手播比例依然最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不高,农业集体化发展阻力较大,基础相对薄弱,故选C项,排除D项;1928年后新经济政策已逐步被废除,排除A项;题干材料未涉及“工农业比例”,排除B项。全国卷新情境考法借鉴【考法示例】创设学习情境,综合考查苏联的经济建设(2019全国卷)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类别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

26、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钢1.45亿1.15亿煤3.9亿3.35亿肉2 500万1 230万蔬菜与瓜类4 700万1 300万上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知情境:本题以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为学习情境,要求综合分析苏联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明立意:本题从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切入,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抓关键:“1970年”及“1.451.15”“4 7001 300”等量的变化是解题的抓手。理思路:解答本题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从“1970年”这一时间入手,此时正值勃列日涅夫

27、执政时期,其经济改革收效甚微,甚至造成经济滑坡,因而未能克服苏联模式的弊端;二是从四组量的变化情况入手,通过观察可知,涉及的是重工业的钢、煤实际产量比预测或计划任务相差较少,而肉和蔬菜类差别巨大,这说明当时苏联仍以重工业为中心,造成经济部门比例严重失调,传统经济模式的矛盾仍未解决。从上述两个角度都可得出正确答案为A项。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教训苏联改革失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要处理好政策、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革必须走改革开放和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必须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宗旨。【真题体验】命题点:赫鲁晓夫改革1(2018全国卷)1959年,苏共

28、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未能摆脱苏联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A苏联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是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强调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材料反映的是政府计划,故C项错误;1959年的苏联处于赫鲁晓夫改革时期,改革调动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减少了国家的过度干预,故D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材料中的“计划”突出钢铁等重工业,与苏联模式一致,故选A项。命题点:赫鲁晓夫对农业改革的影响2(2017全国卷)1953

29、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A根据材料“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可以看出,赫鲁晓夫针对斯大林时期农业集体化造成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进行改革,注重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故选A项。命题点:苏联工业化成就3(2016全国卷)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

30、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1932年以后美国人对苏联的关注增多了,因为这一时期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而美国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人希望从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中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故选B项。命题点: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4(2017全国卷)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

31、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D“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故选D项;回忆录带有作者个人主观色彩,且版本内容受时代局限,故A项错误;回忆录和相关研究著作均带有主观性,无法判断哪个可信度更高,故B项错误;不能以版本的新旧作为判断是否接近历史真相的标准,故C项错误。模拟题培素养仿真演练1(2020合肥一模)1921年的苏俄,出现了民众身着缀满补丁的衣服、以破损的器皿烹调、用开裂的杯子饮水等现象。与此直接相关的史实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C世界性经

32、济危机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B国内战争平息后,苏俄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企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这超越了社会生产力,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故选B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于1918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于19291933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时间不符,排除D项。2下表反映了1919年和1925年苏俄(联)农村每个成年人消费量的变化情况(单位:千克)。此变化主要是由于()粮食肉糖1919年18116.50.51925年22938.74.6A.政府减轻了农民负担B农业生产技术革新C工业化建设全面开展D新经济政策

33、的实施D表格中成年人对粮食、肉和糖的消费量的增长是由于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保证并推动了农民对粮食等生活资料消费量的增长,故选D项;政府减轻对农民的负担并不能从根本上推动农村成年人消费量的大幅度增长,排除A项;表格中粮食等生活资料消费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经济政策的调整推动了苏俄(联)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排除B项;苏联工业化建设全面开展的表现是1928年至1932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不符,排除C项。3(2020焦作一模)内战结束后,苏俄合作社的管理体制变动较大,它可以按照自定的价格采购各种农产品,也可以凭自己的意愿在城市居民中出售日用品,还可以承租中小企业。这说明

34、当时苏俄()A迫切需要调整国民经济布局B采用租让形式建设社会主义C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D尝试进一步完善公有制结构C材料反映出苏俄合作社有一定的自主权,能根据需要收购和销售商品,并且可以承租中小企业,可知苏俄允许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苏俄合作社管理体制发生变化,没有涉及对国民经济即工业、农业的布局进行调整,排除A项;材料中苏俄合作社“可以承租中小企业”,但这只是合作社的一部分变化,材料中还有关于合作社自主收购和销售的内容,故采用租让形式建设社会主义不是材料主要内容,排除B项;从材料“苏俄合作社的管理体制变动较大”,可知材料仅表现了苏俄合作社的管理体制改变,没有

35、涉及合作社对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调整和完善,排除D项。41921年5月,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允许自由交换、买卖农民缴纳实物税之后剩余的农产品。”但是自由贸易(包括小工业和手工业)限于“地方流转”;实行产品交换;交换主要由政府组织或由政府监督。这客观上()A打击了小生产者的积极性B有利于苏俄经济平稳过渡C仍坚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减轻了政府领导经济的职责B由材料“允许自由交换、买卖农民缴纳实物税之后剩余的农产品”可知为新经济政策,但是自由贸易有一定的要求和限制,推动俄国从实物配给到市场买卖的平稳过渡,故选B项;商品流通有利于提高小生产者的积极性,排除A项;战时共产主义不允许商品流通和自由买卖,排除C

36、项;材料中交换要由政府组织或者监督,加强了政府领导经济的职责,排除D项。5(2020洛阳模拟)20世纪30年代以来,苏联曾长期禁止或限制私人携带各类消费品出境,但对进口奢侈品(香烟、酒、化妆品)进行补贴。这种现象表明苏联()A政府曾试图鼓励发展轻工业B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C强调意识形态影响对外贸易D经济发展速度日益缓慢B20世纪30年代,苏联实行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比例失衡,所以为了保证国内人民对轻工业产品的需要,苏联采取限制消费品出口、补贴奢侈品进口的措施,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对于进出口消费品的规定,没有体现出苏联鼓励发展轻工业,排除A项;意识形态主要是指

37、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的差别,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不同,故不是意识形态对苏联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对进出口消费品的规定,看不出苏联整体经济的发展状况,且当时苏联模式促进苏联工业迅速发展,排除D项。6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 94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 516个。这一措施()A使苏联成为能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B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框架C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要内容D拉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序幕A减少管理层次,组建联合公司,有助于增强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综合国力的提高使得苏联的军事实力在20世纪70年代大体赶上了美国,故选A项;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是在原有框架内的局部修补,没有突破苏联模式,排除B项;赫鲁晓夫执政到1964年,排除C项;赫鲁晓夫的改革拉开了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序幕,排除D项。- 1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