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厌恶和鄙视黑暗社会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景物描写和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自身处境的感叹。1.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表现如下:其主要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很少单纯的写景叙事,而一定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情与景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分析其中的景物描写时应注意作者选取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感情,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2.分析山水田园诗写景的特色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把握
2、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以动衬静;明暗对比;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3.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这首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兰溪山水的什么特点?这首诗从头到尾似乎没有描写人,你感受到人的存在了吗?为什么?注:棹歌:渔民的船歌。前两句写出了兰溪山水清秀明澈的特点。全诗未出现一个“人”字,但我们处处感受到“人”的存在,标题“棹歌”即船歌;首句中的“凉”字则是写出人对景物的感受;次句中的一个“看”,分明道出景中之人;而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清爽皎洁,都透露出渔民的欣快欢畅,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
3、机。这首小诗绘形绘色,诗中有画,画中含情,意境优美奇妙,请你结合全诗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诗中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并用“红”“绿”两个字进行着色,使景物鲜明怡目,描绘出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在着色之后,诗人更用“宿雨”来带出“落花”,而“犹眠”透出“山客”闲适恬静的心境。所谓“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而咏史却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怀古之作长于情景交融,咏史之作长于议论精辟。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一定要读好注解。后
4、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要体会意图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借古讽今,批判现实。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来的原因是什么?王诗认为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根据是什么?杜诗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不灰心,重整旗鼓,再争取胜利也是可能的。王诗却认为项羽已经众叛亲离,丧尽人心,江东子弟不可能再为他卖力了
5、。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春望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同情人民的疾苦杜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或者抒发山河沦丧的痛苦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鉴赏这类作品,必须了解诗人感慨的事由。例如同是怀乡思亲:杜甫的月夜是在战乱离散、月夜冷清的情景中思念妻子;李煜的浪淘沙令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的景况中痛思故国。由此引发的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用的笔法也不一样。一、弄清诗人感慨的事由
6、。二、由“事”体会诗人的情怀。注:龙钟:沾湿。试分析此诗所蕴含的感情。前两句抒写自己离开了故乡,回望故乡景色,孤寂凄凉之感袭上心头,不禁双泪痛流。后两句生动传神地写了路中偶遇奉命返京述职的故知,急切地托他带个报平安的口信回家的情景。这里突出了环境的荒凉和相逢的意外所引起的诗人对亲人真挚、深厚的眷念之情。重点注意:宋诗内容:对自然,生活的感悟对事理的体察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刘禹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王安石:“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用准确的语言阐发诗中蕴涵的哲理这首诗寓含着一种什么哲理?谈谈你的看法。注:泾溪是指今甘肃天水市东南的泾
7、谷水,今名永川河。许多事故往往出于人人自以为安全而失去警惕的时候。这首诗寓含着一种什么哲理?谈谈你的看法。注:泾溪是指今甘肃天水市东南的泾谷水,今名永川河。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风雨总是暂时的,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于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全诗从地点、景物特点写起,然后叙述史实,赞扬汉朝的威德,结尾点
8、出全诗的主旨:你这次去安西一定要让外族惧怕,不要去寻找屈辱的“和亲”方略。题目开门见山,点出是在暮雨时分送别李胄,用景物特征为送别定下了调子,建业则是友人要去的地方。“深深的海门看不到尽头,远处的浦树在雨中摇曳,诉不完的别情,就如同这无边的雨丝。”这四句则把别情形象化,反衬了情义的深重。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9、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一般来说,写景诗往往塑造形象,或者勾勒意境,或者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10、。”,“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
11、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语言运
12、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本诗主要描写了几幅图画,刚下过雨,山上清新空阔,到了晚上,秋意很浓。明月照在松林间,清泉在石头静静的流着。竹林哗哗,是浣女归来了。莲花摇动,是渔船归来了。随着天气变化,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淡,这优美的山景可以让人们留下欣赏。全诗主要在渲染一种优美、宁静的生活。1.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2.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1.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2.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诗中有画,本诗是极富诗情画
13、意的佳作;对仗工整,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1.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2.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诗中有画,本诗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对仗工整,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观察?第二句从什么角度观察?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观察?第二句从什么角度观察?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第一句仰视,第二句俯视。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营造了一种朦胧飘渺、如幻如梦的境界。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请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
14、情?写出渔民欣快欢畅之情,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请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的事物的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鉴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咏物诗,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行踪漂泊不定),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前四句写蝉的艰难处境:由于自命高洁,总是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
15、实际是说诗人自己。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三联上句说自己官位低微,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透出要辞官归隐之意。尾联又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起来,从蝉的叫声得到警示,醒悟到自己和蝉一样清苦。作者是怀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写蝉的,用蝉来警戒自己,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即使政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一首优秀的咏物诗,总是有意无意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理。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
16、东风不用媒。(李贺南国十三首)这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在昌谷家中所作。诗中第一、二句是写新花开,三、四句则写暮春花落,通篇把花人格化。“可怜”乃惜花伤春之情,也是诗人自伤自悼之词。从表面上看“嫁与东风”是自愿,“不用媒”证明了这一点。其实娇花又何尝愿意离开枝头。“嫁与东风”虽“不用媒”,仍是不自主的事情。花盛开时未嫁,而花凋零时始嫁,则倍增惆怅。联系诗人当时的境况,诗人才不过二十多岁,正当风华正茂,却不被当局所用,怀才不遇,自生自灭,不胜悲凄。细味此情,便知诗人写此诗的良苦用心。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或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咏物诗的写作技
17、巧或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咏物言志诗先要看清所赞扬的“物”有什么特点,其次再分析作者所赞扬的精神和品质。本诗是说,松树在小的时候没有引起人的重视,直到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可以想道作者是以“小松”自喻。四、怀古咏史诗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洲,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辛弃疾的
1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诗情的现实原因。领悟感情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历史的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
19、商隐的贾生就是借古讽今的杰作。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分析写法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六奇已出陈平计,王饵曾闻贾谊言。敢借妄自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的统治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在章法上,或正反对比,或侧面烘托等。汴河曲第一句就是景物描写,曾经是隋朝宫殿的地方,现已经长满杨柳,着重表现的是昔盛今衰之情。汴河怀古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隋炀帝南巡,仅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
20、悟、闲情逸趣等。鉴赏这类作品,必须了解诗人感慨的事由。例如同是怀乡思亲:杜甫的月夜是在战乱离散、月夜冷清的情景中思念妻子;李煜的浪淘沙令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的景况中痛悼故国。朱弁的春阴是在被拘塞北、春寒阴冷的环境中盼望返乡。诗人抒发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用的笔法也不一样。弄清诗人感慨的事由。赏析“事”与“怀”的结合。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体味诗人所抒之“怀”的深挚感人。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离别之佳作,其情必感人至深,绝不矫情造作。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
21、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是在“安史之乱”后写的一首抒怀诗,诗人于吟咏寻常的事情之中,潜伏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容。表面看来,这首诗是写“他乡遇故知”,字里行间好似洋溢着一种“喜”情。然而诗人却在这“喜”的背后,蕴藏着深沉的“忧”一种感时伤世、忧国忧民之情。前两句是当年上流社会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回忆。后两句是说四十多年后,这两位历尽沧桑的老诗人和艺术家又在流落长沙时不期而遇,不胜感慨。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身世,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世运之沉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俱在其中。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其基调
22、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如:“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或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
23、地。”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边塞征战诗的思想内容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因此,我们在鉴赏要注意区别。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边塞诗的艺术风格也是异彩纷呈。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能准确地领会到不同的艺术风格。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题作闺怨,有“怨”必有“愁”。先说春色撩拔得少
24、妇春心荡漾而“不知愁”,以乐景起笔,反衬出愁怨,以反起强化题旨,使得行文波澜起伏,跌宕生姿,更令醒目。总之,这首诗不说别而别情自露,不言愁而愁绪倍增,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手法。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过安宁的平静生活。第一首诗,题目“闻笛”就点明是思乡,前两句交代地点和景物,突出“月如霜”,隐含思乡之情。后两句紧承前边,由“芦管”直接引发将士们遥望故乡。第二首诗落笔在天山,行路难是乐府歌曲名,“奋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悲伤的离别曲使三十万将士,都回首看空中明月,盘算着回家的事。闺怨诗有两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这首词的大意是:一个女子在漠漠春寒中走上自己的小阁楼,无边的晓阴浓厚似秋天。走进房间,看见“淡烟流水”图也很幽深。梦像自由自在漂浮的花絮,愁就像无边的丝丝细雨。夜已经很深了,月亮挂在窗帘上,她还没有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