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230.48KB ,
资源ID:1120259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2025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高考历史新课标专用版冲刺大二轮讲义:第二单元 中国近代史 专题七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高考历史新课标专用版冲刺大二轮讲义:第二单元 中国近代史 专题七 WORD版含答案.docx

1、专题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1.“开眼看世界”(19世纪四五十年代)(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的侵略;中国闭关落后;程朱理学的束缚。(2)代表:林则徐、魏源。(3)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4)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5)影响:引导中国人关注世界形势。2.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1)背景:清朝面临内忧外患。(2)代表:奕、曾国藩、李鸿章。(3)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4)主张:自强、求富。(5)作为: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6)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3.维新思潮(戊戌变法)(19世纪6090年代)(选修)(1)背景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

2、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经济根源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早期维新思想的直接影响。维新派的准备:创办学堂,聚徒讲学;著书立说,力倡维新;公车上书,恳请变法;创办报刊,传播维新;成立团体,组织力量;展开论战,挑战顽固。(2)内容政治:允许官绅士民参政,精简机构等。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等。军事:改革军制,精练陆海军,按新法练兵等。文化教育:促进西学传播,废除八股等。(3)结果: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4)评价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政治上: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

3、思想上: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启蒙性。社会生活上: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规律方法突破归纳“改革结局”的一般方法1.如何评定“改革的结果”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2.如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1)看是否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2)看当时力量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

4、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3)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行之有效。(4)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5)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4.民主、科学(20世纪初)(1)背景:袁世凯尊孔复古。(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派。(4)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5)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5.马克思主义(20世纪初)(1)背景: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胜利。(2)代表:李大钊。(3)阶级: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4)主张:学习俄国,

5、改造中国。(5)影响: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一语点拨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逐步加深、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和对西方认识的加深,近代前期的思想演进经历了这样的轨迹: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文化层次,体现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学习过程;向西方学习的道路没有走通,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解释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1.学习目的为了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2.学习内容经历了从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的过程,体现了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3.学习过程(1)经历了由鸦片战争前盲目排外到鸦片战争后被动接受(林则徐、魏源和地主阶级洋务派)再到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主动选择(维新变法运动

6、、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2)各进步思想之间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4.体现主题救亡图存是主题。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也是中国近代社会各阶层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过程,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关联、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5.发展历程曲折各阶级和阶层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都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吸取经验教训,继承发展。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旧三民主义(20世纪初)(1)内容: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创立民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

7、“平均地权”。(2)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但未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2.新三民主义(20世纪20年代)(1)提出: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2)变化:增加了反帝和节制资本等内容,民权的范围扩大。(3)意义: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历史解释多角度认识三民主义1.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推翻清朝统治。3.

8、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4.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三权分立式的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5.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党的成立到国民革命时期萌芽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主张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开始形成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3.抗日战争时期成熟提出民主革命分两步走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理念,在中共七大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4.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