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高考历史冲刺题型分类练:训练8 评价、影响类选择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19766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冲刺题型分类练:训练8 评价、影响类选择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冲刺题型分类练:训练8 评价、影响类选择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冲刺题型分类练:训练8 评价、影响类选择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冲刺题型分类练:训练8 评价、影响类选择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冲刺题型分类练:训练8 评价、影响类选择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冲刺题型分类练:训练8 评价、影响类选择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冲刺题型分类练:训练8 评价、影响类选择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训练8评价、影响类选择题1汉代对先秦旧本儒家经书侧重训诂(文字解释),而宋人则抛开旧注,直接往经文中寻求义理,敢于怀疑和独立思考,逐渐形成“理学”或“道学”。这表明宋明理学()A否定汉代董仲舒新儒学B强调回归孔孟儒学原典C顺应商品经济发展潮流D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答案B解析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就其内容而言,与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原典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宋明理学家在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上,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2唐代的炼丹著作铅汞甲庚至宝集成记录了火药的诞生。到北宋时,政府开始组织有关火药与火

2、器的大规模生产,由于涉及军事机密,官方作坊要求工匠熟背制造程序,严禁外传,同时禁止硫磺、硝石出境,特别是流向辽国。据此可知()A专制主义制约科技进步B政府行为主导科技发展C宋代火药技术已趋成熟D政局变迁影响科技发展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北宋禁止火药制造工序外传和火药制造原料出口,特别是对当时的敌国辽国,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政局变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因此D选项正确。3宋代土地买卖盛行,出现“千年田换八百主”,“田宅无定主”的现象,政府出台了较为严密的法律,对土地买卖实行规范化管理,要求买卖双方在政府机构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作为土地产权转移的证明。这一做法()A有效保护了自耕农经济B反映了宋代商

3、业立法的完备C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发展D说明政府立法抑制土地兼并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宋代政府出台法律规范土地交易的契约关系,实际上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的合法性,允许其按经济规律进行流转配置,这一做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因此C选项正确。4无论是朱熹的“义理之学”,还是陆九渊的“心学”,他们都跳出了汉唐注疏之学的藩篱,转而以学术经世为旨归。这一转变()A表明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个性解放B继承发展了朴素辩证法思想C有利于积极进取时代精神的形成D借鉴了佛道禁欲主义的思想答案C解析宋明理学以学术经世为主旨,揭开了以儒家圣人之学服务于国家、社会的时代序幕,这种文化的熏染对形成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影响极深,

4、故C项正确。宋明理学压抑人的个性,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D两项中“朴素辩证法思想”和“禁欲主义”题干信息无从体现,故排除。5晚清洋务派郭嵩焘在开矿问题上认为“天地自然之利,百姓都可以为之,不必官为督率,若经由官开采,则将夺民业,烦扰百端,百姓岂能顺从。”这一主张()A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B保证了煤矿业的健康发展C说明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D突破了洋务派的核心思想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郭嵩焘认为应该打破官府在矿业开采上的垄断,允许民众办理,这一主张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矿业由官办还是商办与是否健康发展没有必然关系;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郭嵩焘的认识

5、,并未体现政府的态度;D选项错误,洋务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中体西用,学习西方近代科技,发展民族工业并未突破这一思想。6甲午战后,从清政府开放内河航运至1910年,上海内河轮船数已骤增至381艘,黄浦江轮船渡运也开始出现。到民国元年,上海经营内河轮运的企业已有50余家,航线覆盖江、浙、沪。据此推知,当时()A政府政策调整促进民族企业发展B交通领域已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C开埠通商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D洋务运动对经济的客观作用明显答案A解析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所以上海内河航运企业增多,故A项正确。交通领域的近代化开始于鸦片战争后,故排除B项;题干显示时间是辛亥革命前后,而开埠通商开始于

6、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故排除C项;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故排除D项。7清末新政中曾出台大清民国刑事诉讼法,该法在“判案后查封产物”一节中规定:“凡封票纸查封被告本人之产物,如产物系一家之公物,则封本人名下应得之一分,他人之分不得株连。”该规定最重要的时代意义是()A表明近代人权意识的影响扩大B以法律形式巩固了财产私有权C折射出清末政治的民主化方向D体现民主自由原则的法律认同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如产物系一家之公物,则封本人名下应得之一分,他人之分不得株连”可知,在大清民国刑事诉讼法废除了长期以来的株连制度,体现了“一人犯法,一人负责”的原则,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表明近代人权

7、意识在中国影响的扩大,故A项正确。8清末民初,新名词大量传入,如“团体、革命、主义、阶级、公司、化学、公园、冰期、年代、手表、火车”等。据统计,仅从日本传来被中国人认同的外来词,就有849个之多,这还不包括从西方直接翻译的外来词。这些新名词遍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新名词的大量传入()A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反映B破坏了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适应了对外交往的需要D推动了白话文运动的进行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民初,新名词大量传入中国,体现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特征,故A正确;新名词大量传入不一定会破坏民族语言的纯洁性,故B错误;新名词大量传入与对外交往的需要没有直接关系,故

8、C错误;白话文运动属于新文化运动内容,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91943年国民党挑起了一场“中国之命运”的论战,抛出了“哪个党能够救中国”的议题。对此中国共产党组织多位理论家运用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等“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进行反击。这场论战()A有利于打败日本法西斯的侵略B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奠定理论基础C有利于争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D为“毛泽东思想”的确立提供了土壤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国之命运”这一命题的核心,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选择哪个政党来领导中国命运走向的问题,不是抗日的问题,故排除A。也不是为了争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故排除C。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后

9、三大改造的完成,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组织多位理论家运用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等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进行反击”可知,通过论战有利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传播,故选D。10周恩来曾指出说:“公报把两个曾经极端敌对的国家带到一起来了。两国之间有些问题推迟一个时期解决也无妨。公报将使我们的国家,使世界产生多大的变化,是无法估量的。”这一公报的发表()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B使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C标志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表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答案D解析材料中周恩来以及“公报把两个曾经极端敌对的国家带到一起来了”说明是1972年中美签署的中美

10、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D项正确。A是日内瓦会议的影响。B是1971年联合国大会。C是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111978年9月,国务院全国计划会议提出:把注意力转到生产斗争和技术革命上来;把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转到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科学管理的轨道上来;从闭关自守或半闭关自守状态转到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国外资金,大胆进入国际市场的政策上来。这次会议()A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纲领B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C吹响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号角D旨在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答案B解析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材料给出的时间是9月,当时十一届三中全会还

11、没召开,故排除D。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材料给出的时间是9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召开,故排除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故排除C。从材料中的三个转变可看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故选B。12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挂靠国有、集体等企业,戴上“红帽子”经营。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大部分私营企业纷纷主动摘帽还原,以其真实面目开展经营。这种“摘帽”现象()A加大了私营企业的投机性B推动了国家对非公经济的保护C削弱了公有制经济控制力D适应了我国经济体制变化要求答案D解析“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大部分私营企业纷纷主动摘帽还原,以其真实面目开展经

12、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的结果,即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故D项正确;A项错在“投机性”;国家对非公经济的保护是材料现象的原因,故B项错误;私营企业的发展不可能削弱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故C项错误。13在文艺复兴催生的事物中,出现了一种新式房间:一个小小的私人空间。在那儿,受到良好教育的绅士和淑女们会以书为伴,并寻觅到自己的安宁。材料中这种新式房间出现()A男女平等的意识得到认可B表明教育已经得到了普及C收藏书籍成为当时的共识D凸显个性独立和自我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私人空间”“自己的安宁”和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肯定人,肯定人性,新式房间的出现能够凸显个性独

13、立,也能够促进自我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男女平等的问题,故A项排除;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尚未得到普及,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书籍的收藏,故C项排除。14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多数是自然神论者,乐于赞同上帝存在并创造了世界,但坚决认为,上帝创世后,允许世界按照某些自然法则起作用而不加以干涉。这说明启蒙运动()A尚未形成完备思想体系B认可天主教会干预世俗生活C彻底否定对上帝的信仰D理性看待传统的基督教信仰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启蒙运动时期”“上帝创世后,允许世界按照某些自然法则起作用而不加以干涉”可知,启蒙运动受自然科学的影响,这说明启蒙运动能够比较理性看待传统的基督教信仰,故D项正确;启蒙运动形成了

14、比较完备的思想体系,故A项错误;材料“允许世界按照某些自然法则起作用而不加以干涉”说明B项错误;材料“乐于赞同上帝存在并创造了世界”说明C项错误。15根据美国宪法,最高法院拥有宪法解释权。历任总统往往会将那些赞同自己政治与哲学原则的人任命到最高法院担任大法官。该做法()A有利于总统自身的执政B反映出总统侵蚀最高法院的权力C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D说明了美国宪法有较大的灵活性答案A解析材料“将那些赞同自己政治与哲学原则的人任命到最高法院担任大法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总统的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最高法院对行政权的制衡,有利于总统的执政,故A项正确;美国总统的做法符合1787年宪法规定,没有违

15、背三权分立的原则,故B、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美国宪法的灵活性,故D项排除。161689年1月召开的英国“民会国会”以詹姆士“已经退位”和“王位虚悬”为由,决定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王位,前者为国王,后者为女王。议会的这一做法()A解决了英国国王与议会间的矛盾B冲击了传统的“王权神授”观念C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D意在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答案B解析由材料“1689年1月”“召开民会国会决定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王位”可知,经过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议会战胜了王权,决定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王位,冲击了传统的“王权神授”观念,故B项正确;英国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不可能解决,排除A;168

16、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国王依然掌握行政权,以后英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排除C;当时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君主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而非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排除D。17苏联“一五计划”(19281932年)规定国民收入增加102%,实际只增加60%;农业产值应增加50%,实际下降14%;煤炭、钢铁、石油、电力、拖拉机、汽车也没有完成计划。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工业优先战略存在严重弊端B经济发展受到国际环境制约C农业落后制约国民经济发展D经济计划存在一定“左”的倾向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规定指标数”“实际完成数”的对比可以看出,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的国民收

17、入、农业产值的实际完成数比规定完成数有较大差距,这反映出当时苏联经济计划存在着一定“左”的倾向,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实际完成数额与预期相差甚远,没有体现出农业、工业发展的问题,故A、C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实际完成数额与预期相差甚远,这与国际环境无关,故B项排除。181925年12月,苏联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据此分析()A斯大林模式形成B实行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C容易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D新经济政策被终止答案C解析由于斯大林认

18、为“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故答案为C项。1925年斯大林模式尚未形成,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191930年,美国决定提高多种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关税。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则以牙还牙都采取了提高关税的措施。这些做法()A表明资本主义世界矛盾不可调和B说明贸易战是摆脱危机的必然选择C缓和了世界各国紧张的经济关系D促使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发展答案D解析在世界已经连成一体的时代背景下,这些做法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加深了已经非常严重的经济危机。同时也是世界经济无序化的体现,因此在二战后各国主张建立有序的国际经济秩序,因此促使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发展,故D项正确。20学者孟钟捷在欧洲意识的培育中写道:“1950年8月,德法两国的300名青年人聚集在国界,用烧毁的方式来反对欧洲民族国家的隔阂。”这一现象()A促进了法国和民主德国和解B反映了法德两国统一的愿望C反映民间对两国历史的反思D为欧洲联合奠定了经济基础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法德两国青年对历史的反思,希望消除民族国家的隔阂,促进共同发展。所以,选择C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