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安一中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时间:110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小题,共75分)下图是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呈现负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A.B.C.D. 2.关于该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人口数量比时多B.时人口数量比时少 C.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D.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3. 影响当今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B.政治因素C.经济因素D.宗教因素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B.C.D. 5.图中国最可能是(
2、 ) A.印度B.德国C.日本D.中国6. 截至2015年,中国单身人口达到2亿,中国第四次单身潮正面来袭。单身潮可能带来( )A.出生率增加B.劳动人口数增加 C.死亡率降低D.老龄化趋于严重7.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后我国婴儿的出生率并没有快速提高,原因是( ) 社会抚养成本较高 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变化 处于旺盛生育年龄的女性人口比重较低A.B.C.D.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8. 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是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
3、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9. 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2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 - 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完成各题。10.图中信息反映 ( )A.2015年前劳动适龄人口年增长率与所占比重呈正相关性 B.未来的几年内我国会出现劳动力严重不足现象 C.2015年以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与人口老龄化有关 D.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年增长率为零,劳动适龄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11.针对
4、日前我国劳动适龄人口的现状,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有( ) 吸引外来移民迁入提高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延迟退休年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A.B.C.D.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2.图中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 )A.国B.国C.国D.国 13.图中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60% 计划生育B.30% 鼓励生育 C.90% 计划生育D.30% 引进外来移民14.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 B.资源 C.对外开放程度D.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考古发现,孤
5、悬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复活节岛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开始出现人类活动。如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读图完成各题。15.据图可知,复活节岛 ( )A.t1时期,纯自然状态提供的物资可养活人口不超过1000人 B.t2时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环境承载力提高 C.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经济发展最为繁荣稳定 D.t4时期,该岛屿的生态环境优于t2时期 16.关于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必须低于环境承载力 B.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环境承载力制约 C.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不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 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西宁
6、市位于青海省东部的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261米,夏季凉爽宜人,被誉为“夏都”,2011年西宁市常住人口为222.8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9.4%,下表为2011年西宁市不同因素约束下的适度人口数量。读表完成下列两题。约束因素 城市建设用地 人均居住用地 人均绿地面积 水资源 适度人口(万人) 400.1 426.72 171.45 203.29 实际人口(万人) 222.8 17.现阶段限制西宁适度人口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为 ( )A.城市建设用地B.人均居住用地C.人均绿地面积D.水资源 18.西宁环境人口容量高于青海省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气候条件优越对外开放程度高水资源丰富生活浪费水
7、平高A.B.C.D.19.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该低于人口容量,这反映了人口容量具有( )A.警界性B.相对性C.临界性D.差异性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我国规定男子16岁60周岁,女子为16岁55周岁,为劳动年龄人口。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的劳动人口增长变化(未考虑全面二孩政策的预测数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每五年的劳动人口增长变化20.从图中分析,我国劳动力就业压力最大的年份是( ) A.1965年B.1980年C.2015年D.2045年 21.2016年1月我国正式全面放宽二孩政策后,则图中预测数据发生明显变化的年份是( ) A.2020年以后B.20
8、25年以后C.2030年以后D.2045年以后热播的电视剧闯关东再现了近代中国发生在东北大地上的一段恢宏的移民史。东北地区俗称“关东”,清朝一直把此视为“龙兴之地”,多数情况下入关是禁止的。但为了谋生,从1720世纪30年代约有3000万关内之人迁移至东北。回答下列小题。22.“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 ( )关内人口多,生存压力大关外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政策鼓励关内环境恶化,造成大规模的环境难民A.B.C.D. 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形成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政治因素B.环境因素C.经
9、济因素D.文化因素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不同的地域文化对城市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回答下题。24.不同地域的文化,主要对城市的_、_影响较大。( ) 功能区类型地域形态空间结构发展历史A.B.C.D. 25.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的( ) A.建筑B.居民心理C.风俗习惯D.交通工具下图为某国家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26.影响图示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年龄因素B.经济发展因素C.文化教育因素D.婚姻家庭因素 27.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A.乙、丙B.甲、丙C.甲、乙D.乙、丁28.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最主
10、要目的是追求( ) 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高的经济待遇 C.更多的休闲时间D.更优的自然环境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问题。29.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 A.B.C.D. 30.表示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主要人口迁移的有( ) A.B.C.D. 31.与P、Q两国目前人口迁移情况最类似的两个国家是( ) A.中国、蒙古B.澳大利亚、新西兰 C.墨西哥、美国D.法国、德国下表为“某岛国人口容量数据”,下图为“该国不同人口增长方式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40万 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20万 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25万 2010年供
11、养的人口数量 30万 32.表中反映环境承载力的数据是( ) A.20万B.40万C.30万D.25万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33.图中a、b分别表示 ( )A.a人口合理容量b环境人口容量B.a环境人口容量b人口合理容量 C.a环境人口容量b环境承载力D.a环境承载力b人口合理容量 34.与图中b呈正相关的是 ( )对外开放程度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地区消费水平A.B.C.D.35.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东南部劳动力不足 我国农村人口密度大 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A.B.C.D.36.下列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西部大开发,部分人口
12、西迁B.农村人到城市定居 C.春节南昌人到杭州市探亲D.知青开发东北据报道,新疆6月到8月初需要大量采摘西红柿的季节工,8月底到11月初又需要大量采摘棉花的民工,新疆每年对季节工的需求在50万人左右,季节工中,河南人最多,每年有15万人到20万人前往新疆打短工,其次是甘肃和四川民工,但缺口仍很大,每当这几个季节来临前,新疆都要派不少人到全国各地招工,据此回答题。37.材料中提到的民工流动 ( )A.属于国内人口迁移B.属于人口流动 C.属于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D.属于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38.影响材料中人口移动的主导因素是( ) A.经济因素B.自然环境因素C.文化教育因素D.政治因素3
13、9.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影响有 ( )使我国环境承载力明显变大 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部分农村出现“空巢老人” 加剧了西部地区环境的破坏A.B.C.D.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题目。40.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 A.B.C.D. 41.引起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B.C.D. 42. 大庆、攀枝花等城市兴起,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气候条件优越B.重大政治变革 C.经济的发展变化D.矿产资源的开发43.婚俗对
14、人口发展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低B.初婚年龄小,人口的出生率低 C.婚姻关系不稳定,则人口的出生率低D.离婚率高,则人口的出生率低44. 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与对应形成原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受宗教思想的影响 B.从北到南,房屋进深、高度和坡度都逐渐增大便于雨水的排泻和屋内通风纳凉 C.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北方地区地价和建筑材料价格高 D.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北方地区地广人稀读伦敦大本钟及北京故宫景观图,完成2021题。45.导致两地建筑风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15、A.气候B.历史C.文化D.经济 46.故宫虽位于北京的城市中心,但这儿并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经济B.政治C.历史D.环境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的估计,截至到2013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亿人,向全世界敲响了人口警钟,这引起了各国对人口问题的忧虑。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中国 美国 2000年 2010年 2000年 2010年 总人口(亿人) 12.95 13.40 2.81 3.10 性别构 成 男 51.63 51.87 48.75 49.10 女 48.37 48.13 51.25 50.90 年龄构 成(%) 014岁 22.89 16.60 21. 9
16、0 20 .10 1564岁 70.15 74.53 66.00 66.90 65岁 6.96 8.87 12.10 13.00 47.以下国家中,对于人口问题的忧虑内容与其他三国明显不同的是 ( ) A.中国B.巴西C.印度D.俄罗斯 48.20002010年间,关于中、美两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中国人口增长率高于美国 B.鼓励中国男性移民美国是解决两国性别构成不合理的可行措施 C.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快于美国 D.中、美两国1564岁年龄段的人口比重都很高,劳动力都很富余 49.老龄化是中、美两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中、美两国老龄化产生的原因相同 B.老
17、龄化是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相对于美国,我国老龄化水平还很低,老龄化的压力还不大 D.我国“未富先老”,应提高青少年的比重,从而降低老年人的比重下表是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23题。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约16亿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温饱型消费水平10亿之内小康型消费水平8-9亿人富裕型消费水平7亿之内50.表中代表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数据是 ( ) A.B.C.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0分)51.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
18、”“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_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_地区。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_地区与_地区。(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_地区和_地区向_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从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5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目前每年大约有1800万来自农村地区的人口进入城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背井离乡到城市打拼,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数量非常庞大,可以说他们是一个“强大”的、特殊的弱势群体。材料二:我国人口迁移空间分布图(如下图)(1)根据材料分析我国“留守儿童”和“留守
19、家庭”现象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概括我国的人口流动方向。(3)简述人口流动对流出地的影响。高一地理三月份月考试题答案和解析【答案】 1.C2.D3.C4.B5.A6.D7.C8.B9.B10.C11.B12.C13.A14.B15.B16.D17.C18.A19.A20.C21.C22.A23.C24B25.A26.B27.C28.B29.C30.A31.C32.B 33.A34.B35.D36.C37.B38.A39.D40.C41.A42.D43.B44.B45.C46.C47.D48.C49.B50.A51. 每空2分 (1) 东部中部中部东北 (2)西部中部东部流入区(东部地区)第
20、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和集聚的需要 52. (1)“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是由大量民工外出务工或经商引起的2分(2)主要从农村向城市;主要从中西部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 4分(3)有利:促进了流出地与外界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缓解了人口流出地的就业压力和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不利:可能造成当地人才的流失和劳动力不足等问题。(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3分【解析】 1 2. 本题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与读图分析能力。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说明人口数量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说明人口数量不变;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说明人口数量
21、减少。读图,两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数量增加,AB错。时期自然增长率为0,且是自然增长率由大于0到小于0的过渡时期,说明该时期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其后自然增长率小于0,人口减数量少,即出现负增长,C对。时期自然增长率小于0,人口数量继续减少,D错。故选C。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率与人口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由上题分析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说明人口数量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说明人口数量不变;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说明人口数量减少。读图,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到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减少,时期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减小为0,说明到时期人口不断增加,到时期时人口数量达
22、到最大值,D对,AC错。时期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小,之后不断增大,到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大为0,说明时期后,人口数量不断减少,直到时期自然增长率为0时,人口数量减少到最小值,B错。故选D。 3.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最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因素。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其他选项不是主要因素。故选C。 4 5.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直接根据图示四地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即可。由图可知国出生率,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低,属于原始低增长型。的人口自然
23、增长率最高约为2.9-1.5=1.4。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9-0.9=1。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0.8-1=-0.2。故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故选B。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结合上题分析,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约为1.4,属于高增长型,四个国家中,只有印度符合这种状况。德国、日本属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属于三低模式,中国人口增长也完成转型,属于三低模式。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 6. 本题考查“单生潮”带来的影响。出生率会减低,A错;劳动人口数量和死亡率不会发生变化,BC错;出生率下降,青少年比重下降,老龄人口比重上升,老龄化现象严重,D对。故选D。 7.
24、 本题考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会促使人口出生率提高,不合题意;当前我国处于旺盛生育年龄的女性人口比重并不低,不合题意;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提高,幼儿社会抚养成本较高,符合题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受教育水平提高,人们的生育观念淡薄,符合题意。故选C。 8 9.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由图可知:由于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A错。由于1982年之前出生率高,年轻人口比重大,故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B对。图中显示,2009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1982年的高,C错。1982年的202
25、4岁年龄组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大,而不是人口数量,D错。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读图可知,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人口增长速度变慢,A错。这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B对。与育儿有关的职业需求量减少,影响到职业构成,C错。2009年252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比1982年多,D错。故选B。 10 11. 本题考查人口数量变化的知识。从图中可以看出,2015年前劳动适龄人口的年增长率在减少,而劳动适龄人口所占比重上升,二者呈负相关,A错误;2015年以后劳动适龄人口所占比重下降,与人口老龄化有关,C正确;但劳动适龄人口数=总人
26、口劳动适龄人口所占比重,所以虽然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但由于总人口数仍在增长,故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并未达到最大值,劳动力短缺并不会太严重,BD错误。故选C。 本题考查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带来的影响。针对我国适龄人口比重降低问题,可以提高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减少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延迟退休年龄以缓解劳动力不足;针对我国适龄人口年增长率下降问题,可以通过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增加人口出生率缓解未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对,错误。故选B。 12 13. 本题考查人口老龄化和三角坐标系的判读。三轴坐标的读图方法:先确定每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为正方向,然后向每个坐标轴作平行线,延伸方向与数值
27、增大的方向一致,交点即为所求的要素。读图可知,图中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比重国家约为18%,国约为10%,国约为6%。都在20%以下。国家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比重达20%,老龄化最严重,C对,ABD错。故选C。本题考查三轴坐标系的判断及寻求人口问题的解决措施。三轴坐标的读图方法:先确定每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为正方向,然后向每个坐标轴作平行线,延伸方向与数值增大的方向一致,交点即为所求的要素。从图中可以看出,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0%,比重远远超出了正常水平,由此可以判断该国家的人口增速过快,需要实行计划生育以控制人口。故A对,BCD错。故选A。 14. 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掌
28、握各个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关系及相互关系即可判断。由于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总量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而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生活消费水平都是通过影响资源的开发与消耗而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故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故ACD错,B对。故选B。 15 16. 本题考查环境承载力以及读图分析能力。据图可知,t1时期纯自然状态提供的物资大约可养活人数可达2000人,A错误;t2时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源得以开发,农产品产量增加,因而环境承载力提高,B正确;t3时期,实际人口数量远远超过环境承载力,生存危机严重,C错误;t4时期,该岛屿生态环境仅优于t3时期
29、,D错误。故选B。 本题考查人口数量和环境承载力以及读图分析能力。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D正确;据图可知,人口数量可以适当超出环境承载力,A错误;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不仅仅只受环境承载力的影响,B错误。环境承载力受到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C错误。故选D。 17 18.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读“2011年西宁市不同因素约束下的适度人口数量”可知,城市建设用地约束下适度人口为400.1万人,人均居住用地约束下适度人口为4
30、26.72万人,人均绿地面积约束下适度人口为171.45万人,水资源约束下适度人口为203.29万人。通过分析,很明显人均绿地面积约束下适度人口最少,是现阶段限制西宁适度人口发展的最主要因素,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本题考查对西宁环境人口容量高于青海省其他城市的原因分析。“西宁市位于青海省东部的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261米,夏季凉爽宜人”说明西宁的气候条件优越,正确;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是青海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教、交通和通讯中心,是国务院确定的内陆开放城市,正确;西宁位于内陆地区,水资源并不丰富,错误;生活水平材料中未提及,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 本题主要
31、考查人口容量的概念。环境人口容量指的环境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与资源数量、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居民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其中资源数量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最重要因素。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在一定时期内,资源数量、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和居民消费水平是一定的,所以此时段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是一定的,所以一个国家伙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该低于人口容量,反映了人口容量具有警戒性,A对。故选A。 20 21. 本题考查人口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劳动力增长率大于0时数量增长,当劳动力增长率等于0时数量不变,当劳动力增长率小于0时数 量减少,读图可知,2015年之前劳动力增长率
32、大于或等于0,劳动力先是保持增长而后稳定,2015年之后劳动力增长率小于0,劳动力数量减少,所以 2015年劳动力人口最多,就业压力最大。C正确,故选C。 本题考查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及影响。二孩政策后,我国人口出生率会明显增高,等到符合二孩政策的新增出生的小孩长成劳动力后,至少要 16年后,即在 2030年后,我国劳动力人口增长率也会发生明显变化。C正确,故选C。 22 23.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较多,由于关内年年战乱,局势不稳,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生存压力较大,而东北有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故出现了“闯关东”的人口迁移。所以正确;而不是环境恶化,造成大规
33、模的环境难民,错误;由“多数情况下入关是禁止的”可知,政策是限制人口迁入关东的,错误。故选A。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故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而出现“雁南飞”现象,属于经济因素。故选C。 24 25. 本题考查地域文化对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的影响。不同地域的文化,主要对城市的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不同城市的功能区类型基本一致,错误;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发展历史影响较小,错误。故选B。 本题考查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饮食、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够体现地域
34、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空间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故选A26 27.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读图可知,该人口迁移以2034岁年龄段为主。此年龄段为青壮年劳动力,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务工、经济等经济因素,B正确;人口年龄因素主要对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影响大,A错误;文化教育因素对处于学习阶段的青少年人口影响大,C错误;婚姻家庭因素主要对2030岁处于婚育年龄段的人口影响大,D错误。故选B。 本题考查不同年龄段人口迁移的关联性。甲年龄段人口为幼儿,乙年龄段人口为g青壮年劳动力,丙丁年龄段人口为老年人。一般幼儿和老年人随青壮年人口迁移而迁移。其中幼儿需要父母抚
35、养,随着父母(青壮年)迁移的关联性最大;老年人口中有相当大比例能够独立生活,因此,随青壮年人口迁移的关联性小于幼儿。故选C。 28.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从经济落后地区迁入经济发达地区,最主要目的是追求更高的经济待遇。故选B。 29 31.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分类。根据图示的国界线分布判断,跨越国界,为国际人口迁移,而均没有跨越国界,属于国内迁移。故选C。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从乡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时期和目前的发展中国家正在进行的人口迁移。根据图中乡村和城市的分布,是从乡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为从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为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排
36、除。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图示P国的人口迁移,从乡村向城市,且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迁出国,故判断为发展中国家;而Q国的人口迁移,出现城市向城市、乡村向乡村和城市向乡村的人口迁移,且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迁入国,故判断为发达国家。结合选项,中国和蒙古都为发展中国家,A错误;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德国都为发达国家,BD错误;墨西哥为发展中国家,美国为发达国家,C项符合。故选C。 32 本题考查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体现的是可以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结合题干材料和问题,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
37、量为40万,B正确,ACD错。故选B。 3334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读图,据图中“适宜”和“极限”关键信息可以判断a、b分别表示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人口容量。A对,BCD错。故选A。 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结合上题知b表示环境人口容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环境人口容量与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
38、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呈正相关,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B对,ACD错。故选B。 本题考查美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美国老年人从东北部冷冻地带迁往南部和西部阳光地带是由于气候因素,因为这里阳光明媚,气候适宜,环境优美,故A正确。故选A。 35. 本题考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特别是涌向沿海各大中城市,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潮”,出现的原因主要是迁入地区经济发达,农村有剩余劳动力,对;东南部人口稠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为经济因素,即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错;我国农村人口密度比城市小,错。
39、 综上可知,ABC错,D对。故选D。 36.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判断。判断人口迁移的基本标准:一是跨越行政区域(县级以上);二是时间较长(一般以1年以上);三是定居地的变更。春节南昌人到杭州市探亲不符合人口迁移的时间标准,不属于人口迁移。故选C。 37 38.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人口迁移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通常是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人口流动是人口在短期离开后又返回原居住地的现象,一般指离家外出工作、读书、旅游、探亲和从军一段时间,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故材料中的民工流动属于人口流动。故选B。 本题考查人口流动的影
40、响因素。民工去新疆采摘棉花,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收入,因而影响其人口移动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故选A。 39. 本题考查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8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迁移。所以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影响有大量劳动人口迁入东部,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使迁出区部分农村出现“空巢老人”,缓解了西部的人地矛盾,使西部地区的环境得到改善,正确,错误;国内人口迁移不会影响我国的环境承载力,错误。故选D。 40 42.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民工迁入主要是由于东南沿海经济
41、较发达,就业机会多,属于经济因素影响,故C对。故选C。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由于美国东北部纬度较高,气温较南方低,故美国东北部“冷冻地带”不利于老年人生活,而西部和南部地区气候温和,阳光明媚,则A对。故选A。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大庆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攀枝花有丰富的铁矿资源,故随着这些城市矿产资源的开发,增加了大量就业机会,从而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故D对。故选D。 43. 本题考查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仔细辨别选项,找出地域文化对人口数量的增长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初婚年龄大,则妇女的育龄年龄延迟,故生育时间缩短,降低了人口的出生率,故A正确;初婚年龄小,则妇女的育龄年龄提前,
42、故生育时间变长,增加了人口的出生率,故B错;婚姻关系不稳定,降低了人口出生的机率,则人口的出生率低,故C对;离婚率高,人口出生的机率降低,则人口的出生率低,故D对。结合题意。B不正确,故选B。 44.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为了充分利用光照条件,故A错;从北到南,房屋进深、高度和坡度都逐渐增大,是便于雨水的排泻和屋内通风纳凉,故B对;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主要是由于北方寒冷,建筑物墙厚窗小,故C错;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是因为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较南方小,故D错。故选B。 45 46. 本题考查影响不同区域建筑
43、风格差异的主要因素。伦敦大本钟和北京故宫都是城市的文化景观,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特点,所以文化是导致两地建筑风格差异的主要因素,C对;而气候、文化、经济也会影响到建筑风格,但不是主要因素,ABD错。故选C。 本题考查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包括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行政因素。北京中心为皇宫,受历史因素的印象,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故选C。 47 49. 本题考查不同类型国家的人口问题。在全球的国家中,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增长较快;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较为完善,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人口增长较慢,甚至有些国家出现人口负增长。在题中
44、所给的四个国家中,中国、巴西和印度均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而俄罗斯属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慢,与其他三个国家忧虑的内容明显不同,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本题考查图表的解读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由表格中数据可以计算出,中国人口增长率低于美国,A错误。虽然中、美两国性别构成模式不同,但是鼓励中国男性移民美国,明显是不符合实际的,并不是可行措施,B错误。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中国65岁的人口比重增长速度快于美国,即老龄化速度更快,C正确。中、美两国1564岁年龄段的人口比重都很高,但不代表数量多,美国的劳动力人口数量并不丰富,D错误。故选C。 本题考查人口老龄化问题。美国老龄化是伴随着经济发
45、展自然出现的,而中国的老龄化主要是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A错误。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B正确。我国目前出现“未富先老”现象,说明老龄化压力很大,C错误。提高青少年比重会造成人口过快增长,人口压力会增大,不符合我国发展实际,D错误。故选B。 50 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知识。环境人口容量是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最高人口数量,所以表格中代表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故选A。 51.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人口流向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及人口流向。人口净流入量是流入人口总数与流出人口总数的差,比较四大地区可知,东部地区人
46、口净流入量最大;人口净流出量是流出人口总数与流入人口总数的差,比较得出西部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两个地区间流入流出人口总量最小的是中部和东北部之间,数量为26.4万和5.9万,比其他地区之间流动人口总数少。 (2)本题考查人口流向及影响因素。读图可知,我国人口主要从我国中西部地区流入东部地区;原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经济发达,收入高;从产业结构分析,即考虑三大产业的发展特点,东部地区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第三产业发达,就业机会多,需要劳动力多。 52. 本题考查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产生的原因;我国人口流动的方向;人口流动对流出地的影响。 (1)本题考
47、查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产生的原因。根据材料一可知,我国目前每年大约有1800万来自农村地区的人口进入城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背井离乡到城市打拼,说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大量民工外出务工或经商,进而出现“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 (2)本题考查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方向。根据材料一可知,我国人口流动的方向是由农村流向城市;根据材料二可知,我国人口流动的方向是从中西部流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 (3)本题考查人口流动对流出地的影响。主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分析。有利影响包括促进了流出地与外界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缓解了人口流出地的就业压力和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不利影响包括可能造成当地人才的流失和劳动力不足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