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随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1953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随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北随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北随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北随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北随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湖北随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湖北随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湖北随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湖北随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湖北随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湖北随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湖北随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湖北随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湖北随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湖北随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北随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共计48分)1国语有载春秋时“重耳拜土”的故事:公子重耳(晋文公)曾流亡卫国,向老农乞食,老农举起土块给他,重耳大怒,随从却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重耳听后立即叩头拜谢,领受泥土而去。这则故事可以印证()A封邦建国观念根深蒂固 B井田制度仍然影响深远C统治者敬畏土地与农民 D重农思想已经初步萌芽2.与墨子提出的“兼爱、事鬼、非乐、非命、节葬”等主张最有可能形成互相诘难、批驳局面的思想学派是()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阴阳家3.在秦帝国,郡下设县,县下依次设乡(亭)、里、什伍等组

2、织。郡县的自由民皆称“黔首”。征服山东六国的秦人,在政治上没有特权,他们与山东六国人一样,均为帝国的臣民。由此可见,秦朝()A铲除了贵族等级制的基础 B郡县制的推行打破了地域关系形态C郡县制呈现出地缘性特征 D政治制度建设蕴含着民主平等色彩4.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荀子认为“天子势位至尊”,韩非子把君主作为“人主”,董仲舒提出“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据此可知,董仲舒思想与先秦诸子的区别是()A独尊儒术 B限制皇权 C强化皇权 D神化皇权5下表是两晋南朝时期代表皇权的宗室外戚与世家大族在官僚体系中的占比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西晋东晋南朝宗室外戚19%38% 7%

3、19%38% 世家大族49%64% 78% 49%64% A官僚体系日益遭到破坏 B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C皇权势力逐渐走向衰微 D社会发展出现了严重倒退6.有学者指出,宋明理学的形成反映了知识分子希望“建构一种超越万物万象万事之上,包括皇权在内的一切的终极依据,可以笼罩并解释社会、自然与人类的真理”。该学者旨在强调理学()思想体系庞大严密 具有干预政治的远大抱负深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注重循序渐进的治学方法A B C D7.下图为南宋画家林椿所作果熟来禽图。图中小鸟的动态用细劲柔和的笔致勾勒,蓬松的羽毛则以浑融的墨色晕染,木叶的枯萎、残损、锈斑,果子上被虫儿叮的痕迹都被一一描绘出来,显示出作者

4、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追求细节表现的真实性。据此可知,此画()A具有写意画的特征 B开风俗画创作先河C受到理学思潮影响 D体现世俗化的趋势8.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弓、火箭、火炮、干柴等物往山下释放。”这说明()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 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C明朝时期在军事上已广泛使用火器D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9.乾隆年间,山东有位进士留下一份“乡会连捷卷”,其中会试第二场有五个策问,每一问有若干小问题,训诂问题有14个

5、,历代兵制问题有6个,河北水利建设问题有6个,西北地理、历史沿革问题有6个。这体现了()A会试形式主义严重 B经世致用思想的内涵C农业经济的发展繁荣 D选才标准的根本变化10.据学者研究,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如下表所示,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统计表(单位:年)A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 B确保了地方吏治的清明C受制于列强的外来压力 D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完善11.19世纪后期,曾国藩在奏派陈兰彬、容闳选拔幼童出洋习艺折中专门提出“诸幼全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可见当时()留学目的是学习西方近代工业 B留学受到中体西用思想的影

6、响C留学过程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 D留学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12.1904年,康有为在观看牛津大学学生剧社表演后指出,西方戏剧(舞蹈)萌蘖于中国,他列举了二者在肢体语言、风俗习惯上的诸多相似之处。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由此可知,康有为主张()A新陈代谢维护传统文化 B西学中源宣传西方文化C中西结合呼唤制度变革 D托古改制实行全盘西化13.胡适说:“在许多方面,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但是我对孔子和早期的仲尼之徒如孟子,都是相当尊崇的;我对十二世纪新儒学的开山宗师的朱熹,也是十分崇敬的。”这表明胡适()A区分封建统治思想与儒学 B用科学方法对待儒家

7、思想C成为了新时期儒学的代表 D促进了新儒学的弘扬光大14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但1920年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止五族,应该合各族成为一大民族。1921年认为“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主义,使其他各民族同化为汉族”。1924年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A表明孙中山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B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D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15.毛泽东在某篇文章中说到:请读者们看一看孙先生的遗嘱吧,他在那里谆谆嘱咐人们的,不是叫人们把眼光

8、向着帝国主义国家的援助,而是叫人们“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苏联)”。孙先生有了经验了,他吃过亏,上过当。我们要记得他的话,不要再上当。毛泽东此论()A影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制定 B旨在宣传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威望C反映出中国抗战主要获取的是苏联支援 D指出了20世纪60年代外交形势的特点16.1956年5月18日,九三学社召开座谈会。30多位参加制定全国科学发展规划的科学家提出在学术上一定要争,争论才能发展;要学习一切国家的科学成就;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科学家的讲话()A表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 B贯彻执行了“百花齐放”的方针C响应了国家发展科技的远景规划 D奠定了“科教兴

9、国”的理论基础17.有学生整理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事业的部分标志性成果。下列科技成果的取得与图中位置形成对应关系的是()甲: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乙: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丙: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丁:1984年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A甲- B乙- C丙- D丁-18.下列言论的共同诉求是()地价之增益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孙中山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实行孙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口号。毛泽东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进而引起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邓小平A实

10、现民族独立 B完成民主革命 C关注人民生活 D消灭封建势力19.有学者认为,西西里远征失败以后,面对惨痛的失败,雅典的部分演说家不是总结教训反省自身的原因,而是转而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好像他们自己没有表决赞成似的,其出尔反尔的手法几近无赖。由此可知,这些演说家的活动()A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其自身的堕落 B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公民的非理性心态C造成公民与演说家间的恶性互动 D促使城邦理性精神和公民精神逐渐消解20古罗马法律规定在婚姻关系解除之后,妻子可以要求丈夫返还女方出嫁时的嫁资。但又规定如果丈夫需要以全部财产承担,则可以留下一部分用以维持生活。这说明罗马法遵循了()A司法独立原则 B程序法

11、定原则C契约自由原则 D公平正义原则21.从11世纪末开始,以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为中心,并逐渐扩展到西欧各国,出现了研究、学习和采用罗马法的历史现象。这一现象()A适应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B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C表明天主教会的权威被打破 D说明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22.有学者认为,哥白尼的革命意味着把人从宇宙的中心和特权地位上撤换下来,而康德在一定意义上是把人当作偶像崇拜的。这表明两者()A对人的地位的认识是对立的 B有利于思想解放运动发展C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进步 D动摇了中世纪神学的统治23.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和其他集团的敌视,但在19世纪后期,其在政治上为各国的民族主义者所赞同

12、;在经济生活中,得到了自由主义者的拥护。据此可知()A社会达尔文主义被普遍接受 B自然科学与宗教信仰不能并存C进化论推动马克思主义诞生 D进化论的社会学转化契合时代24.近年来,美国迪士尼的疯狂动物城奇幻森林等电脑动画电影给中国观众带来一场场视觉盛宴,体现了信息技术与电影艺术结合的非凡效果。以下有关信息技术和电影艺术发展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影艺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都诞生于美国B电脑动画发展证明,人工智能可部分取代人类的创作劳动C美国喜剧大师卓别林的影片擅长以幽默的语言打动观众D电影艺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产生了互联网技术二、非选择题(共计52分)本部分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

13、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2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宋朝至迟在北宋仁宗之后,民间善讼之风即初露端倪。民间“好讼”之风的兴起,使得一种专门教人打官司的学问与职业应运而生,这就是“讼学”与“讼师”。在宋代统治者中,虽不乏明法之君,但其目的在于用法律的威慑力量来钳制百姓的思想和行为,并非是让百姓知法用法。于是,讼师始终处于地下活动,始终是官府打压的对象。他们游离于官方的体制之外,同时也不见容于士大夫阶层。种种迹象表明,宋代也许给当时的讼师提供了一个转变为受官府和民间都认可的“身份转型”即由讼师变为具有正当性、合法性的律师

14、的机会。但是,这一转型终究未能完成。 材料二 在13世纪以前的英国,开始有了法律专家,他们有偿为诉讼当事人在王室法院和其他地方提供服务。亨利二世时期(11541189)英国的法律制度开始重大变革,这些变革及其延续以及亨利的后继者们的更为深入的发展,创造了一种有利于英国专业律师的出现及其人数增加的环境。到13世纪末,一个专业的教会律师群体产生了。在一味打压或者放任自流之间,英王政府最终选择了一条中间路线:将律师纳入到法制的轨道,对其在职业道德方面提出较为严格的要求,对其人数予以限制,对其不当行为加以规范,等等。正是这种“中间路线”的选择,使得英国早期的律师得以存活下来。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郭义贵讼师

15、与律师基于12至13世纪的中英两国之间的一种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讼师未能完成向律师转型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2至13世纪英国律师产生和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13分)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时间(时段)“新中国”一词内涵的历史发展脉络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为改变清王朝危机,设想在巴西建立和管理殖民地时首次提出了“新中国”的概念,希望通过向外移民来挽救民族国家危机;梁启超也提出了“新中国”一词,这源于其对戊戌变法失败的思考。1907年美籍传教士威廉蒲鲁士作新中国在演进一书,揭示某些洋人活动的殖民性、有害性及其

16、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冲突,并从这些冲突中凸显“新中国”出现的必要性。1910年陆士谔写理想小说新中国,该书以幻想形式对未来新中国进行了设计和构建,希望建立一个立宪民主的现代化新中国。辛亥革命时期新中国报论自由真理中提到:“人群之自由者文明也,外国惟文明故人群之自由胜。”五四运动前后国人纷纷提出建设“新中国”,各种“新中国”构想的呼声覆盖全中国,特别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观的推动下,“新中国”一词的涵义进一步深化,囊括了民族独立的内容。1921年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概念和实践两方面深化了“新中国”的内涵,并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新中国”一词的无限能量释放出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17、诞生,“新中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摘编自史宏波近代以来“新中国”名词的历史考察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时间(时段)提取信息,围绕“新中国一词的内涵”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请考生在第27、28两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27.(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建军初期,南昌起义部队实行了政治指导员制度。政治指导员的任务是负责军中的党组织工作和宣传工作,协助指挥官完成战斗、给养、管理、训育等各项任务,一切工作以争取军事胜利为主要目标,其在军

18、中的地位低于同级指挥官。1927年9月,毛泽东对参加秋收起义的部队进行了“三湾改编”,正式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党代表在军中的地位与同级指挥官相等,并有代表党监督指挥官的权力。井冈山会师后,党代表制度在全军推行。1928年中共六大前后,中共中央多次指示红军仿效苏联,废除党代表制度,改为政治委员制度。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肯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1930年10月,中央军委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突出强调“红军中只允许党在政治上之唯一领导”。摘编自王建强红军由党代表制度到政治委员制度的变化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地革命时期人民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6分)

19、(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人民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因。(9分)28.(15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14年8月,英国部署在远东的海军兵力变得相当薄弱,而它们要保护的地域范围则从印度洋一直到太平洋。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个自治领的海军在内,英国海军在新西兰派驻有4艘巡洋舰,在澳大利亚部署了1艘战列巡洋舰、4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2艘潜艇。另外,英国海军中国分舰队有1艘预备役老式战列舰、2艘装甲巡洋舰、2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3艘潜艇,东印度分舰队有1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相比之下,可以集中全部兵力于本土的日本海军有2艘“无畏”舰、2艘高速战列巡

20、洋舰、14艘“前无畏”舰、13艘巡洋舰、13艘轻巡洋舰、7艘老式巡洋舰、9艘炮艇、50艘驱逐舰、31艘鱼雷艇和13艘潜艇,总计46万吨。德国东亚舰队有2艘装甲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和8艘炮艇。另外,法国在远东部署有2艘装甲巡洋舰,俄国有1艘装甲巡洋舰,法俄还各有2艘和1艘老式小型巡洋舰。随战争形势的急剧变化,英国对日本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不得不从限制日本的立场上步步退。摘编自胡杰英国视角下的英日一战海军合作(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4年8月各国在远东海军部署的特点及其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海军部署所带来的影响。(6分)参考答案1.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

21、可知,“领受泥土”与“封邦建国”中诸侯接受“土地”意思相近,因此“领受泥土而去”体现了封邦建国观念根深蒂固,故A项正确;井田制春秋时期已经开始瓦解,且井田制重在土地国有,与题目中授土给诸侯的意思相反,故B项错误;晋文公并非敬畏土地和农民,而是敬畏这是“上天的恩赐”,材料没有体现统治者敬畏土地与农民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领受泥土而去”的封邦建国的思想,无法体现重农思想已经初步萌芽的信息,故D项错误。2.C【解析】由“非命”可知墨子否认天命对人事的支配和影响,认为一个人富贵贫贱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于努力或不努力的结果,而孔子强调天命论,可知墨家与儒家相互诘难,故选C项;道家主张顺应自

22、然,排除A项;法家强调以法治国,排除B项;阴阳家重在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排除D项。3.C【解析】通过题干中“征服山东六国的秦人,他们与山东六国人一样,均为帝国的臣民”,可以得知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各地的政治待遇是平等的,故选C项;贵族等级制度的基础是经济,而题干内容侧重的是政治地位,即秦朝统一六国之后,虽然对贵族也有影响,但并没有铲除基础,排除A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所设立的三十六郡并没有打破地域关系,排除B项;秦朝所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没有体现出民主平等色彩,排除D项。4.D【解析】据材料“唯天子受命与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表明董仲舒强调君权神授,神化皇权,故选D项;材

23、料“天子”主要是皇权不是儒学,排除A项;君权神授是加强皇权不是限制,排除B项;材料“天子势位至尊”、“唯天子受命与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人主”都强调君权,强化皇权是相同点,排除C项。5.B【解析】由材料可知西晋到东晋时期,代表皇权的宗室外戚在官僚体系中占比降低,而世家大族占比在增大,说明这一阶段王权弱于世族;从东晋到南朝时期,宗室外戚比重占比逐步增大,而世家大族占比缩小,说明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故选B项;材料既然对宗室外戚与世家大族在官僚体系中的占比进行比较,说明此时依然为官僚体系,且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中东晋到南朝的宗室外戚比重增大,说明皇权有增强,排除C项;材料仅对宗室外

24、戚与世族在官僚体系中的比重进行对比,没有提供经济、军事、文化等信息,无法体现整个社会发展严重倒退,排除D项。6.A【解析】由材料“建构一种超越万物万象万事之上”可知,理学思想体系庞大严密,正确;由材料“包括皇权在内的一切的终极依据”可知,皇权也被压制在理学体系中,故正确;由材料“终极依据,可以笼罩并解释社会、自然与人类的真理”可知理学借用了佛教和道教关于世界终极问题的讨论,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循序渐进的治学方法,错误;综上所述,选A。排除BCD项。7.C【解析】宋朝画作细致入微体现了宋明理学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是花鸟画是写实画作,排除A项;汉代开风俗画先河,排除B项;该画作属文人画,不能体现世

25、俗化的趋势,排除D项。8.C【解析】本题考查火药武器的发明与使用。依据材料可知,明朝小说中出现了火药武器的描写,结合所学可知,火药武器在两宋之后广泛使用于军事领域,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小说中的火器描写只是作者站在明朝的角度主观想象的产物,并不能根据小说的描写得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B选项错误,火器在军事上的广泛使用开始于两宋时期,并没有三千多年的历史;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明朝火药武器已经广泛使用,该小说的创作灵感依然来自于现实,并未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9.B【解析】材料中“山东有位进士留下一份乡会连捷卷,其中会试第二场有五个策问,每一问

26、有若干小问题,训诂问题有14个,历代兵制问题有6个,河北水利建设问题有6个,西北地理、历史沿革问题有6个” 反映了科举制关注和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而不是形式主义。故A项排除,答案为B项。C项,材料无法体现“农业经济的发展繁荣”,排除;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相较以前,科举制的选才标准未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排除。10.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安徽知县任期时间在顺治到同治年间总趋势上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利于政策执行的持续性,总的来看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故A项正确;官吏的任期长短和吏治清明与否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清朝统治前期,社会发展相对稳定没有列强施加压力,故C

27、项错误;官吏任期制的长短不能体现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与中央集权的完善没有必然联系,故D项错误。11.B【解析】根据“全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可知,曾国藩主张留学生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而且要兼修孝经、五经等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故B正确;材料反映留学生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而且要兼修孝经、五经等中国传统文化,故A错误;材料反映了曾国藩的中体西用思想,并非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排除C;材料反映留学生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而且要兼修孝经、五经等中国传统文化,无法体现“留学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排除D。12.B【解析】根据材料“康有为在观看牛津大学学生剧社表演后指出,

28、西方戏剧(舞蹈)萌蘖于中国,他列举了二者在肢体语言、风俗习惯上的诸多相似之处。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可知,国内维新变法失败后的康有为仍在试图通过宣扬西学中源等方法促成国内的西学普及和政治变革,故选B项;根据所学,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言人的康有为不可能主张维护封建传统文化,排除A项;材料中的康有为并没有提及制度变革,排除C项;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近代主张全盘西化的是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排除D项。13.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胡适属于资产阶级思想家,并非一概否定儒学,而只是批判儒学中为封建专制服务的部分。故答案为A项。BCD项,用科学方法对待儒家思想、成为了新时

29、期儒学的代表、促进了新儒学的弘扬光大的表述材料都没有体现,排除。14.D【解析】“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表明孙中山已经脱离了狭隘的大汉族主义的观念,故A错误;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故B错误;推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是共产国际,故C错误;中国成为一个民族表明孙中山把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放在了一起,符合时代的潮流,故D正确。15.A【解析】依据材料中“而是叫人们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苏联)。孙先生有了经验了,他吃过亏,上过当。我们要记得他的话,不要再上当”可以看出毛泽东主张学习苏联,结合新中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可知,该言论

30、影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制定。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没有强调宣传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威望,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抗日战争,排除;D项,材料中的句子出自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不是20世纪60年代外交形势的特点,排除。16.C【解析】1956年年初,我国组织一批科学家,制定发展科学技术的远景规划,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有计划的蓬勃发展新阶段,材料中的座谈会印证了这一背景,故C项正确。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即1956年底,故A项错误;“学术上一定要争”体现出的是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在艺术问题上实行的是“百花齐放”,故B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

31、,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17.D【解析】1984年4月8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东方红二号第二颗试验通信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符合西昌,故选D项;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新疆罗布泊,排除A项;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在甘肃酒泉发射升空成功,排除B项;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在长沙湖南农大培育成功,排除C项。18.C【解析】据材料“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和“引起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可知都关注人民生活,故选C项;民族独立是反帝不是“地方人民之

32、事业”,排除A项;据材料“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可知任务是发展经济,说明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排除B项;“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是消灭封建势力,排除D项。19.B【解析】由材料“雅典的部分演说家不是总结教训反省自身的原因,而是转而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好像他们自己没有表决赞成似的,其出尔反尔的手法几近无赖”可知在演说家们的鼓动或煽动下,雅典公民会出现集体丧失理智的现象,从而助长了公民的非理性心态,故选B项;材料强调演说家活动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而非对自己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部分煽动性的演说家与无耻公民间的恶性互动而非所有的演说家和公民,排除C项;“公民精神逐渐消解”表述不符合雅典

33、民主政治发展的史实,排除D项。20.D【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特征。依据材料可知,罗马法在处理家庭债务问题上,既保护了妻子的作为弱者的权益,同时也考虑到了丈夫的生存利益,这体现了罗马法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司法独立指的是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不受其他任何机关或个人的干涉。以审判独立为核心。材料体现的是照顾夫妻双方利益的公平正义原则,不是司法独立原则;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照顾夫妻双方利益的公平正义原则,并未涉及程序法定原则;C选项错误,契约自由指的是契约当事人只要不违反法律的规定和公序良俗,可以享有决定合同订立与否、合同相对人、合同内容、合同的变更解除、合同的

34、形式的自由。材料体现的是照顾夫妻双方利益的公平正义原则,不是契约自由原则。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1.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的复兴原因有城市的出现和市民阶层的形成、查士丁尼学说会纂原稿的发现、两大法学派的推动等,因此这一时期出现研究和学习罗马法现象出现主要是适应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故A选项贴切;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在文艺复兴时期,在14-17世纪时期,故B选项与材料无关;天主教会的权威被打破是在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故C选项错误;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是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形成了法律汇编,统称民法大全,故D选项与材料无关。22.B【

35、解析】根据材料“把人从宇宙的中心和特权地位上撤换下来”可知,哥白尼的革命改变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有利于人类的思想解放,康德的人文主义提高了人的地位,同样有利于人类的思想解放,故B项正确;哥白尼从自然的角度解放人的思想,康德从人文的角度解放人的思想都体现了对人的地位的关注,故A项错误;近代科学的发展进步促进以康德为代表的启蒙运动的发生,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二者在人的地位方面的论述,没有涉及中世纪的封建神学,故D项错误。23.D【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后期,其在政治上为各国的民族主义者所赞同;在经济生活中,得到了自由主义者的拥护”,进化论与工业革命自由竞争相适应,故选D项;“被普遍接受”,

36、表述存在夸大成分,排除A项;“自然科学与宗教信仰不能并存”,与历史、现实不符,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形成于1848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24.B【解析】电影艺术诞生于法国,故A项错误;由材料“电脑动画电影给中国观众带来一场场视觉盛宴,体现了信息技术与电影艺术结合的非凡效果”可知信息技术给人们生活的便利,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电脑动画而非卓别林的影片,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25.【答案】(1)原因:在专制集权制度下,古代中国法律主要为皇权而非为国民服务;讼师受官府打压,发展空间受限;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重视道德修养,缺乏法律意识;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12分) (2)特

37、点:以法律专家的身份出现;随着法律制度的改革逐渐专业化、职业化;得到官方认可并受到政府规范。(6分)意义:推动了英国司法制度的近代化;有利于英国民主法治社会的建立;有利于调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7分)26.(12分)【答案示例】论题: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新中国”的基本内涵。 阐述: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此背景下,康有为首先提出了“新中国”的概念,具有鲜明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意图。此后,仁人志士们不断丰富“新中国”的内涵,五四运动后,反帝反封建成为时代主流,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也成为“新中国”的基本涵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历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三

38、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由此诞生,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人民获得了解放,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总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新中国”的基本内涵。 (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他答案,符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成理也可)27.(15分)【答案】(1)特点:重视制度建设;强化党的领导;采用苏联经验;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2)原因:吸取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人民军队最初构成人员复杂,思想紊乱,组织涣散;革命斗争的需要;受苏联影响。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28.(15分)【答案】(1)特点:英国力量削弱但仍力图控制全局;日本海军力量强大;德法俄仍有一定的海军部署。原因:英国海军力量强大长期充当海上霸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欧洲无暇东顾;日本实力提高,企图称霸亚太。(2)影响:加强了英日同盟;有利于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激化了美日矛盾;列强在亚太地区争夺更加激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