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19328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1.周天子授士授民给诸侯叫“建国”,诸侯授士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这一背景下,士、庶民把自己的宗族称之为“家”,效忠于“家”。这表明分封制A. 有利于宗法制的强化B. 为地方分裂割据埋下伏笔C. 促进了民众的国家认同D. 扩大了“家天下”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封制与宗法制结合,虽然诸侯小宗服从天子大宗,但是对于士,庶民等而言,只知效忠“家”,不知效忠“国”,形成有“家”无“国”的离心力,为诸侯割据以及大夫篡国创造了条件,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不符合题意

2、,排除;材料旨在强调分封制容易导致地方分裂割据,CD两项与材料主旨相悖逆,排除。2.孔子坦言“吾从周”,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实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周道”。但是他在教育上却主张“有教无类”,推动了学术下移。这一现象A. 是战国儒学发展的产物B. 体现了孔子毕生对社会平等的追求C. 是当时社会转型的反映D. 体现了崛起中的士阶层的政治诉求【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指的是学生不分贵贱贫富等级,适应了下层民众接受教育的要求,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反映的是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C选项符合题意;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A选项与材料的时间不符合,排除;孔子主

3、张克己复礼,强调等级秩序,B选项排除;有教无类是政治变革在教育上的反映,与士的阶层崛起无必然关系,D选项排除。3.汉初,丞相有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的传统。汉武帝时,开始起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武帝后期,丞相动辄因故免职、下狱。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 皇帝集权下政务机关权力弱化B. 独尊儒术使儒学地位得到提高C. 功臣列侯的势力开始遭到削弱D. 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有效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开始起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武帝后期,丞相动辄因故免职、下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形成中朝外朝制度,中朝多决策,丞相代表的外朝日益成为纯

4、粹的政务机关,其权力受到削弱,丞相受制于皇帝的程度大大加强,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错在“开始”,排除;材料旨在强调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概念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4.张家山汉墓竹简贼律中规定:“凡市场上出售不合格的肉,市官要尽量全部收获并焚毁;即使是县政府的肉,也要同样焚毁。应当焚毁的,而没有焚毁,市官与出售者同样受到处罚,要按盗窃罪论处。”这反映出汉代A. 注重规范市场的秩序B. 极力防范官商勾结C. 推行了严厉抑商政策D. 政府官营弊端显露【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规定,明显是针对商品的质量,力求市场上都是符合质量要求的商品,这是注重规范市场秩序的体现。故

5、答案为A项。B项,材料没有体现官商勾结的信息,甚至官府的肉也同样要焚毁,反映了要求严格执行,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是不让商人经营商业,而是不允许以假劣商品欺骗消费者,排除;D项,材料信息主要针对的是私人商业,虽涉及到了官府的经营,但不能说明问题出在官营上,因而也不能说明官营弊端显露,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5.在谈及唐代的选官制度时,学者钱穆指出:“当知在门第教育下,附加以一种考试,故见考试之利。现在门第衰

6、落,更无教育培养,仅凭考试选拔,则何从得真才?”这主要表明作者A. 认为科举制度不合时宜B. 认为科举制度需要其他制度配合C. 高度肯定九品中正制D. 认为科举制度只适用于世家子弟【答案】B【解析】本题是材料选择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现在门第衰落,更无教育培养,仅凭考试选拔,则何从选得真才” 科举制度需要其他制度的配合,故本题答案选B项。由“当知在门第教育下,附加以一种考试,故见考试之利”可以看出C项错误;A项错误,科举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历史的进步; D项错误,科举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6.在国家宝藏栏目里,湖南省博物馆特别推介了唐代长沙窑,下图为海

7、上丝绸之路出土的众多长沙窑文物之一。它反映出唐代A. 内陆城市外向型经济的兴起B. 阿拉伯文字在中国的普及C. 长沙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D. 长沙经济繁荣发达的景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海上丝绸之路出土的众多长沙窑文物之一”,可得知内陆城市长沙窑文物的瓷器大量出口,外向型经济兴起,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表达过于绝对,排除;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在广州和泉州,排除C项;材料无法充分体现长沙经济繁荣与发达,排除D项。7.董仲舒推崇春秋,认为一切从尊贵者开始,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以正四方”。朱熹首推大学,认同“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一变化反映出A. 天子从正心到修身

8、的转变B. 庶民社会注重个人自身修养C. 儒家从天子之学转为庶人之学D. 君主集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前后信息比较可得知,前者的正心在于君主,后者的正心,强调对于天子和庶人都很重要,这种差异反映的是宋代社会的变化,君主平民二元社会的来临,理学对庶民社会的诉求是所有人的修身正心,故本题答案选B项;材料不仅体现天子从正心到修身的转变,还强调庶民社会的修养,排除A项;本题旨在强调合注重个人修养,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8.明朝苏州一位叫谭晓的人,低价购买大量洼地,雇佣百名乡民劳动,低洼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四周垒高地按地质种果树

9、、蔬菜等,上述生产出卖后,收入是田地生产的三倍。这种生产经营表明其为A. 面向市场的立体化经营农场B. 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C.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农场D. 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答案】A【解析】根据题目中“生产出卖”得出面向市场的特点,根据题目中“低洼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四周垒高地按地质种果树、蔬菜等”得出立体化的经营农场,故A项正确;根据题目中“生产出卖”,不符合自给自足,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是形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题意不符合,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雇佣百名乡民劳动”,与精耕细作的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不相符,故D项错误。9.中国古代在都城之外

10、通常还设立有陪都,作为都城职能的有益补充。中国长期以长安、洛阳构筑东西平衡的两京制,直至唐朝;明朝则以南京、北京构筑南北平衡的两京制。这一变化反映了A. 对辽阔疆域有效管理的需要B. 非首都功能的疏散承载作用C. 政治中心东移与经济重心南移D. 大运河的修建决定了都城布局【答案】C【解析】A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依据材料“中国古代在都城之外通常还设立有陪都,作为都城职能的有益补充”可知B说法错误,故排除B;依据材料“中国长期以长安、洛阳构筑东西平衡的两京制,直至唐朝;明朝则以南京、北京构筑南北平衡的两京制”结合中国经济重心的演变情况可知C正确;D说法绝对,不合史实,故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中

11、国古代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中国长期以长安、洛阳构筑东西平衡的两京制。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10.下图为全国出土的不同时期铁农具数量对比示意图。图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 农业生产不断进步B. 铁制农具广泛应用C. 社会局势渐趋稳定D. 小农经济逐步壮大【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显示,秦汉时期铁农具的出土数量明显增多,由战国时期的不到1000件增至1500多件,铁农具的增多,是农业生产不断进步的体现。故答案为A项。BC项,仅凭铁农具数量增加并不能反映其应用广泛以及社会局势是否稳定,排除;D项,仅从农业生产工具

12、的角度不能直接判断小农经济是否壮大,排除。【点睛】图表题的解答应该充分注意图表的时间范围和数据变化规律,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按照题意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排除与图表不符的选项。由此启示我们,平时要养成图文并重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11.梦粱录载:“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挂四时名画,装点店面向绍兴年间,卖梅花酒之肆,以古乐吹梅花引曲破卖之。”这表明宋代A. 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B. 赏画品乐成为社会时尚C. 娱乐活动丰富市民生活D. 商业发展突破时空限制【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

13、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挂四时名画卖梅花酒之肆,以古乐吹梅花引曲破卖之”这表明宋代的餐饮业非常注重宣传,故A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赏画品乐成为社会时尚,故B错误;材料主旨是餐饮业通过宣传吸引食客,因此丰富市民生活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突破时空限制,故D错误。12.民间有许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如“节气不等人,春曰胜黄金”、“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种”等。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农耕文明A. 以天人感应理论为基础B. 注重协调南北方社会生产节奏C. 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 是统治者重视发展科技的结果【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二十四节气”“节气不

14、等人,春曰胜黄金”“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为农业生产服务,讲究不违农时,顺时劳作,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故答案为C项。A项,天人感应是西汉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反映的是天与人的关系,与材料适时而种,不违农时不符,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协调南北方社会生产节奏,排除;D项,统治者重视发展科技与材料中“民间谚语”不符,排除。13.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将军在其历史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不让历史学留有宗教神学和神仙鬼怪的踪迹,他热衷于以人性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特点来解释说明人的政治行为和事件进程,并努力挖掘事件的更多起因。由此可见修昔底德的历史意识

15、A. 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精神B. 专注于历史原因的多方面探究C. 立足于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上D. 被束缚在片面的战争观之中【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不让历史学留有宗教神学和神仙鬼怪的踪迹,他热衷于以人性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特点来解释说明人的政治行为和事件进程”,可得知修昔底德的历史意识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精神,故本题答案选A项;本题旨在强调人文主义精神,B项不符合本题题意,排除;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4.著名学者威尔,杜兰特说:“对于雅典人来说,公民不仅是选民,而且可以轮流以抽签或背诵诗文的方式充当地方首长或法官。他必须保持自由之身,随时准备为国家效劳。任何受命于他人或须以劳力

16、为生的人,都不可能有此闲暇或能力从事这类工作。因此,就绝大多数雅典人看来,劳动者似乎不适宜充任公民。”这体现了雅典A. 公民权利实现的局限性B. 民主自由的局限性C. 公民权利范围的局限性D. 审判制度的局限性【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他必须保持自由之身,随时准备为国家效劳。任何受命于他人或须以劳力为生的人,都不可能有此闲暇或能力从事这类工作。因此,就绝大多数雅典人看来,劳动者似乎不适宜充任公民。”表明雅典公民必须保持自由之身和有闲暇的精力及经济基础,体现的是雅典公民权利实现的局限性,故A项正确。民主自由的局限性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公民权利实现的局限性,故B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公民权利

17、范围的局限性,故C项排除。材料与审判制度无关,故D项排除。15.最初,罗马法中“公共犯罪行为”主要包括谋杀、烧毁庄稼、搬运界石、叛逆等有限的几种,到了4世纪则增加了拐卖人口,选举舞弊、贪污、囤积居奇粮食等新内容。这表明罗马法A. 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B. 法律体系逐渐完备C. 法条的应用具有灵活性D. 注重维护社会稳定【答案】D【解析】从材料“公共犯罪行为”主要包括谋杀、烧毁庄稼、搬运界石、叛逆等”“增加了拐卖人口,选举舞弊、贪污、囤积居奇粮食等新内容”中可以看出,“公共犯罪行为”不断增加新内容,可以更好的维护社会和经济的稳定,这也体现了罗马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罗马

18、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故A项排除;材料只强调了“公共犯罪行为”的增加,没有体现整个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应用的灵活,故BC项排除。16.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英国每日邮报在一篇报道中写道:“我们一直在各个地方为各种各样的野蛮人做着这样那样的好事。”该报道A. 证明英国极力推广工业文明B. 肯定了英国政治体制的优越C. 批判了阶级矛盾激化的现状D. 将殖民侵略美化成传播文明【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们一直在各个地方为各种各样的野蛮人做着这样那样的好事”可知,英国报纸将把英国对外扩张,对外侵略说成是“好事”,没有强调其侵略性和非正义性,说明将殖民侵略美化成传播文明,故D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内

19、容可知,英国报纸只强调了英国对外扩张过程中客观上给其他地区传播先进文明的“好事”,而没有强调其扩张性,说明将殖民侵略美化成传播文明,故A选项没有指出材料内容的本质,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了英国对外扩张过程中其传播文明的一点,没有涉及到英国政治体制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西方国家美化侵略战争的现象,没有涉及到阶级矛盾激化的问题,故C选项与材料无关。17.1879年法国将诞生于大革命期间的马赛曲定为国歌。从1880年开始,法国政府将攻占巴士底狱的日子7月14日定为国庆日,又要求将“自由、平等、博爱”三个词语镌刻在各个政府机构建筑的门楣上方,办公大楼人口也必须要悬挂国旗三色旗。这

20、些做法意在A. 推行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 铲除封建专制思想的社会影响C. 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全新形式D. 推动民主共和制度在法国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意识形态是指以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为出发点,以一定的政治权力为社会基础,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核心的,旨在保存或改变现存社会制度的思想观点和体系,材料中法国的这些做法恰恰就是推行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具体表现,故选A。1879年法国已经确立民主共和政体,铲除封建专制思想的社会影响显然已经不是当时社会的主要诉求,排除B;C项的说法浮于表面,与A项相比并不是最佳选项,排除;法国在1875年已经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排除D。18.1795年

21、,美国通过宪法修正案,限制了联邦法院对各州司法的管辖权。1868年,美国又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不得制定限制国家公民权益的法律,并对管辖下的所有人,给予平等的法律保护。这一修订变化的主要目的是A. 进一步维护各州的司法独立B. 督促南方各州解放黑人奴隶C. 强化三权分立维护民众权益D 肯定联邦宪法至上维护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1868的修正案是建立在美国南北战争北方胜利的基础上,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知道,新的修正案重心不在于州权力,而是强调州法律不得侵犯联邦法律法律要为联邦提供权益保障,这是对州权力的约束。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美国刚刚结束南北战争,北方获得胜利,这一时期通过

22、的宪法修正案更多要从维护联邦统一与权威入手,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项;材料旨在强调联邦法律的至上性,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9.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19世纪末,瑞典科学家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这些科学理论A. 有利于全面认识工业化的影响B. 引发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C. 因内燃机的创制使用而产生的D. 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19世纪时,法国数学家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造成大气变暖,瑞典科学家提出了“温室效应”,这有利于人们全面认识工业化带来的问题,即工业化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造成

23、环境问题,故A正确;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B时间不符合题意,并且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B;内燃机的创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827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点睛】解答本题关键信息是“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温室效应”,紧扣关键信息联系所学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解答即可。20.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下表中实践与结果的对应,符合史实的是实践结果A19世纪8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自治区B1938年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C19世纪末掀起的义和

24、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D1895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打击了日本侵略者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故C正确。A项,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新疆行省,排除。B项,1938年台儿庄大捷,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排除。D项,1895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中,清政府并未组织抗击日本侵略,排除。21.1903年,清政府在中央设立商部,这改变了中国几千年重农抑商的传统;清政府还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商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这些措施表明清政府A. 国家的机构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B. 客

25、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 开展“实业救国”维护专制统治D. 为工商业者提供了法律上的保护【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肯定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也就提高了工商业者的积极性,在客观上也就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B项正确;清政府还是封建政府,国家的机构并非出现根本性的变化,故A项排除;“实业救国”是民间行为而非政府行为,故C项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商部的设立、商法的制定客观上能够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2. 图所示是光绪十四年(1888年)的电报报文,通报了太和殿(

26、太和门)失火的消息。下列有关此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 开创了国人使用无线电报的先例B. 失火原因和英法联军侵华有关C. 中国的通信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D.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得以加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中国最早使用无线电报的时间是1899年在广东,因此A项错误;B项错误,英法联军是在1856年到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正确,电报的使用反映了我国的通讯手段发生了很大的进步。故选C。D项材料并未体现。考点:近代通讯的发展点评:随着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进入到中国。中国在交通、通讯等领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交通和通讯

27、的发展始终处在初级阶段且速度缓慢。23.某年鄂东银行发行的贰串文券,正面印着马克思像,背面印有“打倒帝国主义!拥护工农兵苏维埃!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农民银行!”等口号。据此推测,该文券发行于A. 19271936年B. 19241927年C. 19371945年D. 19451949年【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鄂东地区发行“拥护工农兵苏维埃!拥护中国共产党”等口号的文券是在国共对峙期间,即19271936年间,工农兵苏维埃是1931年到1937年期间中共红色政权的名称,A项符合题意;B项是国民革命期间,C项是抗日战争期间,D项是解放战争期间,与“工农兵苏维埃”不符合,是错误的

28、。24.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正确指出:“敌人乘我弱点之处,不但在军事,而且在政治,在我政治制度之不民主化,不能与广大人民发生密切的联系”,“长期艰苦的抗日战争,一切须取给于民众,没有普遍发展的并全国统一的民众运动,要长期支持战争是不可能的”。这说明A. 中共的抗日策略有所变化B. 民众的抗日热情极大高涨C. 坚持“持久战”成为国民共识D. 民主政治与抗日战争不可分割【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1938年”“敌人乘我弱点之处,不但在军事,而且在政治,在我政治制度之不民主化” “长期艰苦的抗日战争,一切须取给于民众,没有普遍发展的并全国统一的民众运动,要长期支持战争是不可能的”中可

29、以看出,抗战与民主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共抗战策略的改变,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民众的抗战热情,故B项排除;成为国民共识的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说法错误。【点睛】“1938年”“敌人乘我弱点之处,不但在军事,而且在政治,在我政治制度之不民主化” “长期艰苦的抗日战争,一切须取给于民众,没有普遍发展的并全国统一的民众运动,要长期支持战争是不可能的”是关键信息。25.1952年3月,毛泽东在修改中共中央统战部的一个文稿时写道:“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即允许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存在的时期”“不允许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有自己的立场和思想”的想法,是“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是一种

30、幼稚可笑的思想”。这表明毛泽东A. 承认当时国内存在阶级对立和斗争B. 认为资产阶级可以保留自己的立场C. 认识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艰巨性D. 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重大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不允许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有自己的立场和思想脱离马克思主义的幼稚可笑”体现出毛泽东认为在新民主主义时期,资产阶级可以保留自己的立场,没有发展马克思主义,故B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阶级矛盾,故A项排除;材料“在新民主主义时期”说明C项错误。26.1956年,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即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而以个体经营、

31、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为补充。陈云的这一观点A. 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有效举措B. 是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经验的全面总结C. 是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来源D. 是新中国突破苏联经济建设模式的有益探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与题干中时间“1956年”不符,排除A。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是在1957年,与题干中时间“1956年”不符,排除B。“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为补充”显然是在经济经济体制下对市场经济的有益探索,排除C,故选D。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

3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27.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A.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B. 扩大企业自主权、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D. 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答案】B【解析】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关键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确

33、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仅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而且成为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动力;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搭建了更好的平台,由此可知,B符合题意;A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排除;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在1990年,排除C;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是在1980年,排除D。28.1959年台湾外交部发文: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红色中国”“共产党中国”为“中共政权”提及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这些提法的改变反映出其A. 坚持“一个中国”立场B. 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信号C. 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D. 响应了“一国两制”的方针【答案】A【解析】【详解

34、】根据材料“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红色中国”“共产党中国”为“中共政权”提及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可知体现的是台湾国民党政权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A选项符合题意。谋求两岸和解与材料无关,结合相关知识可知两岸关系此时处于对峙的状态,B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说法,C选项排除。一国两制构想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D选项排除。29.有学者指出:“笼统地说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未必妥当。就十月革命从资产阶级手里夺取政权这一点而言,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就十月革命后面临的社会改造任务而言,则仍然是民主主义的,而非社会主义的。”该学者意在强调俄国十月革命A. 并没有

35、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B. 超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C. 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D. 未完成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就十月革命后面临的社会改造任务而言,则仍然是民主主义的,而非社会主义的。”信息可知,十月革命未完成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B选项错误,俄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并未超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C选项错误,十月革命道路,就是实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道路,它的本质就是科学社会主义。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0.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

36、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A. 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B. 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至47%C. 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D. 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开拓国际市场,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是为了稳定农业,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目的是恢复工业,AC两项与题目不符;提高进口关税,实行贸易保护,主要是防止外来商品占领本国市场,B项错误;D项意为美元贬值,有利于增加本国产品

37、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刺激出口,D项正确。【考点定位】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影响31. 苏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俄建成了汽车制造厂,并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B. 福特为经济利益放弃政治信仰C. 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D. 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考查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俄建成了汽车制造厂”这一现象的本质内容。联系已学史实可知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国度失败后,列

38、宁开始调整经济政策,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利用外国资本发展苏俄经济,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因此A符合题意;B中放弃错误;C中没有放弃;D中干扰错误。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内容与特点32.下面为某学者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其中:美、欧、日是基础;美、俄、日是关键;美、欧、俄是欧洲一翼;美、日、中是亚洲一翼。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A. 美国在多极力量中仍具有优势B. 日本已成为世界政治大国C. 政治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D. 大国力量的均衡保障了世界和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美国在欧洲、亚洲和世界局势中都占重要的

39、一极,反映了美国在多极力量中仍具有优势,A选项符合题意。日本是经济大国,政治上的侏儒,现在日本仍在谋求成为政治大国地位,B选项排除。“政治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表述错误,“化”字表明其只是一种趋势,并不是一种世界格局,C选项排除。大国的力量并不均衡,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力量可以能够与美国相抗衡,但是随着欧盟一体化、日本、中国等经济体的崛起,世界政治格局呈多极化趋势,D选项排除。二、材料题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15世纪晚期开始,英国就展开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保护主义探求:1485年亨利七世推出了大力支持羊毛工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587年完全禁止羊毛出口,1699年通过“羊毛法案”禁止

40、进口殖民地的羊毛制品,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禁止销售印度棉布的法令。1721年,英国首相沃波尔以提升制造业为目标,推行明确的重商主义政策改革。1760年至1830年是英国产业革命时期,虽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提倡自由贸易,但是1815年英国仍通过了新的谷物法,提高了对农业的保护力度,一直到1846年,当英国产业革命已经完成相当一段时间后,英国才通过取消谷物法,开始了维护其工业绝对领先地位的贸易自由化进程。摘编自张学博英美历史上的贸易保护主义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40年来的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

41、快速发展,货物贸易进出口既是我国开放性经济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重要支撑。自2009年起,我国已连续9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地位,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贸易大国。改革开放推升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给全球消费者带来了诸多实惠,“中国市场”为全球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中国奇迹”向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两次石油危机使世界经济增长缓慢,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在美国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美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和老贸易保护主义相比,过去主要是通过限制进口来保

42、护国内产业,其手段是构筑高关税壁垒,而现在更侧重非关税壁垒。一些非关税壁垒目前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干预外贸、限制进出口的主要政策措施。为了实现本国的贸易利益最大化,美国举双手赞成贸易自由化,积极参与GATT和WTO的谈判,同时又不断地带头实施各种贸易保护。198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贸易与关税法案,1988年经里根总统签署,正式成为美国法律的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力法案,都带有浓厚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摘编自吴学安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前生后世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建立全球贸易体系的有利条件从而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

4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奇迹”出现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近代英国相比,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新变化。依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认识。【答案】(1)特点:持续时间长;范围逐步扩大;政府主导,多以立法形式推行;体现了重商主义理念。条件、原因: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拥有广大的殖民地和海外市场;工业革命的进行完成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工业资产阶级急需对外扩张市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盛行;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2)原因:社会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的影响;科技发展与创新的推动;对外开放的国策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作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影

44、响(3)变化:非关税壁垒成为限制进口的重要措施;从单边保护转向多边贸易体系下的合法性保护;贸易保护日益制度化、法律化。认识:新贸易保护主义在维护国家利益的旗帜下,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等特点,不利于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也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的外部风险【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信息“从15世纪晚期开始,英国就展开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保护主义探求”得出:持续时间长;由“1699年通过“羊毛法案”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禁止销售印度棉布的法令。1721年,英国首相沃波尔以提升制造业为目标,推行明确的重商主义政策改革但是1815年英国

45、仍通过了新的谷物法,提高了对农业的保护力度”得出:范围逐步扩大、政府主导、以立法形式推行、体现了重商主义理念。“条件、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英国拥有广大的殖民地和海外市场、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盛行、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等角度分析。(2)“原因”,根据材料二信息“改革开放推升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给全球消费者带来了诸多实惠,中国市场为全球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开放的推动、综合国力增强的影响、科技发展与创新的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作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影响等角度分析。(3)“新变化”,根据材料三信息“过去主要

46、是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国内产业,其手段是构筑高关税壁垒,而现在更侧重非关税壁垒。一些非关税壁垒目前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干预外贸、限制进出口的主要政策措施”得出:非关税壁垒成为限制进口的重要措施;由“积极参与GATT和WTO的谈判,同时又不断地带头实施各种贸易保护”得出:从单边保护转向多边贸易体系下的合法性保护;由“198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贸易与关税法案,1988年经里根总统签署,正式成为美国法律的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力法案,都带有浓厚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得出:贸易保护日益制度化、法律化。“认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等特点;不利

47、于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的外部风险等方面思考。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表是19世紀40年代以来社会的、一些流行词汇时间流行词汇18401912师夷长技、洋布、洋火、兴民权、革命19121949共和、约法、民主科学、实业救国、她19491978列宁装、三大改造、人民代表、粮票1978年以后专业户、乡镇企业、村民委员会、股票、互联网二战后的世界社会福利、第三产业、新经济、跨国公司、冷战、不结盟、互联网根据材料,选取每一个阶段中的一个流行词汇,围绕“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

48、论结合)【答案】论题:示例一:流行词汇受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影响,又反映了政治民主化发展的状况。(1)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革兴起,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成为当时流行思潮。(2)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约法,共和、约法、民主成为流行词汇。(3)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民主、科学成为流行词汇。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成为流行词汇。(4)20世纪90年代,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推进了农村民主制度建设,村民委员会成为流行词汇。(5)二战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

49、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美国积极推行反苏反共的政策,战后初期形成两极冷战对峙格局;20世纪60、70年代亚非拉面对美苏争霸积极谋求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不结盟运动形成,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原则,不结盟运动兴起,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示例二:流行词汇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又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1)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中国市场,外国商品涌入中国,洋布、洋火成为流行词汇。(2)辛亥革命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实业救国思潮的流行,实业救国成为流行词汇。(3)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计划经

50、济体制下,粮票成为购买粮食的票证。三大改造和粮票成为流行词汇。(4)1978年改革开放,在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了大批专业户,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专业户、乡镇企业成为流行词汇。1992年,十四大以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纷纷投资股市,股票成为流行词汇(5)二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普遍使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欧美国家实行社会福利制度,福利国家出现。20世纪80年代,第三产业飞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新经济”模式,经济持续十年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直接推动下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趋势,这些词就成为流行词汇。示例三:流行词汇反映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发

51、展状况,体现文明交融的特点(1)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在当时流行。(2)辛亥革命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为流行词,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思想与科学,提倡新道德,主张男女平等,创造出新词“她”,民主与科学成为流行词汇。“她”成为流行词汇。(3)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主要向苏联学习,社会上列宁装流行。(4)改革开放后,引进外来的先进技术与文化,互联网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成为流行词汇。(5)互联网在美国诞生后发展为全球信息网,信息化社会出现,加快全球化步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交往方式,

52、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选取每一个阶段中的一个流行词汇;然后,围绕“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论题要明确;再次,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论题予以阐述,要史论结合。如可以选兴民权、共和、约法、人民代表、村民委员会、冷战等词汇,得出“论题”:“流行词汇受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影响,又反映了政治民主化发展的状况”。阐述,依据所学知识从19世纪末维新变法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约法;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

53、0世纪90年代,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二战后初期形成两极冷战对峙格局等角度分析论证。35.中国与世界秩序的关系变迁从一个方面折射了近代中国命运的浮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代以前,中国曾经是一个地区性国际秩序的主导者,面对西方东进之后的世界秩序重构,中国曾经试图继续维持旧秩序,但遭遇惨败。在20世纪初世界秩序的变动与重建中,中国逐渐主动参与。与晚清时期被迫进入国际秩序不同,这一次中国具有相当的主动性,并有着自己的明确诉求。摘编自从世界秩序的变迁中观察中国王建朗(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以前中国在国际秩序中表现出来的国家意识。分析在2

54、0世纪初世界秩序的变动与重构中,中国外交主动性的主要表现。材料二 二次大战是一次国际政治舞台重新洗牌的时期,历史给中国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抗日战争前期,独力支撑抗战的中国为取得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竭力将中日问题国际化。1942年2月,蒋介石一行访问印度,劝说英印双方在战争大局下作出妥协,7月,指示中央日报连续发表两篇社论对印度问题进行评论,呼吁双方妥协以促进战时盟国在远东的合作。1943年10月,中国与美、英、苏一起签署莫斯科宣言,参与了四大国对战时与战后世界的安排。侵略战争打破了旧秩序,反侵略战争并不是要消极地维护旧秩序,而是要在一个更为合理的基础上建立新秩序。在这一轮世界秩序的大变

55、动中,中国抓住了机遇,参与了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并在这一秩序中获得了重要地位。摘编自大国意识与大国作为抗战后期的中国国际角色定位与外交努力(2)阅读材料二,概括指出,与20世纪初期世界秩序变化中的外交相比,二战期间中国外交的新变化;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在二战后初期的世界秩序中获得重要地位的表现。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秩序关系又有新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组织(部分)统计时间中国行动1980年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代表权恢复1986年中国政府正式启动“复关”谈判1989年中国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1996年推动建立上海五国机制2001年中国

56、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2013年中国提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共建“一带一路”据百度搜索整理(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时期中国与世界秩序关系的变化。【答案】(1)国家意识:“天朝上国”。外交主动性表现:1917年对德宣战,派劳工赴欧助战;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提出收回山东权益主张,受挫后,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参加国联;参加华盛顿会议,并收回山东主权和其他权利,迫使日本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2)新变化:从主要主张和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到在维护自身合法利益同时积极介入地区事务的解决,推动战时合作、战后世界的安排;有明确的大国意识和大国作

57、为;获得大国地位。表现: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并取得五推动大常任理事国地位;参加布雷顿森林体系会议和的签署关贸总协定(或是关贸总协定的原始缔约国)。(3)变化:从积极参加现行国际组织与世界秩序接轨,走向通过积极的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新型区域外交,对现行世界秩序进行改革和创新、补充,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在近代以前的国家意识就是以“天朝上国”自居。表现:根据材料“在20世纪初世界秩序的变动与重建中,中国逐渐主动参与”并联系所学可知20世纪初的主动性表现为:1917年对德宣战,派劳工赴欧助战;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提出收回山东权益主张,受挫后,拒绝在和约上

58、签字;参加国联;参加华盛顿会议,并收回山东主权和其他权利,迫使日本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2)新变化:根据材料“抗日战争前期,独力支撑抗战的中国为取得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竭力将中日问题国际化。”“劝说英印双方在战争大局下作出妥协”“1943年10月,中国与美、英、苏一起签署莫斯科宣言,参与了四大国对战时与战后世界的安排”得出从主要主张和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到在维护自身合法利益同时积极介入地区事务的解决,推动战时合作、战后世界的安排;有明确的大国意识和大国作为;获得大国地位。表现:根据材料“中国抓住了机遇,参与了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并在这一秩序中获得了重要地位。”并联系所学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并取得五大常任理事国地位;参加布雷顿森林体系会议和的签署关贸总协定。(3)根据材料“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代表权恢复、中国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结合所学可总结出从积极参加现行国际组织与世界秩序接轨,走向通过积极的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新型区域外交,对现行世界秩序进行改革和创新、补充,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