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考前天天练(九)1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酶活力受pH影响的曲线都为钟罩形BpH在 48条件下,木瓜蛋白酶的活力基本不受pH的影响C所有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过低的pH及低温会导致蛋白酶变性失活解析:选B据图示可知,木瓜蛋白酶和胆碱酯酶的酶活力受pH影响的曲线并非钟罩形,A错误;据图示木瓜蛋白酶的活性曲线可知,pH在48条件下,木瓜蛋白酶的活力基本不受pH的影响,B正确;酶的本质为蛋白质或RNA,只有蛋白质类的酶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错误;过低的pH会导致蛋白酶变性失活,但低温只会使酶的活性降低,不会使酶变性,D错误。2以一个具有正常叶舌的水稻纯系的种子
2、为材料,进行辐射诱变实验。将辐射后的种子单独隔离种植,发现甲、乙两株的后代各分离出无叶舌突变株,且正常株与无叶舌突变株的分离比例均为31;经观察,这些叶舌突变都能遗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和乙的后代均出现31的分离比,表明辐射诱变处理导致甲、乙中各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B甲株后代中,无叶舌突变基因的频率为50%C将甲株的后代种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一代,只收获正常株上所结的种子,若每株的结实率相同,则其中无叶舌突变类型的基因型频率为12.5%D正常叶舌与无叶舌属于一对相对性状,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解析:选C正常叶舌与无叶舌属于一对相对性状,分离比例均为31,说明符合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定律,表明辐
3、射诱变处理导致甲、乙中各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A、D正确;若用A、a表示正常叶舌与无叶舌,甲株后代中AAAaaa121,将甲株的后代种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一代,符合遗传平衡定律,则产生A和a配子的概率均为0.5,故无叶舌突变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B正确;将甲株的后代种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一代,后代中AA1/4,Aa1/2,aa1/4,若只收获正常株即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则只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上结出基因型为aa的种子,其概率为1/21/21/21/8,故若每株的结实率相同,则其中无叶舌突变类型的基因型频率占甲株正常的后代的比例为aa(1/8)(1/41/2)1/6,
4、该基因型频率为16.7%,C错误。3将三个相同的燕麦胚芽鞘尖端作如图所示的处理,并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在E、F琼脂块所在胚芽鞘尖端的右侧给予单侧光照,则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ECEFDB解析:选A若在E、F琼脂块所在胚芽鞘尖端的右侧给予单侧光照,单侧光会引起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导致背光侧分布较多,则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EF。实验装置中将胚芽鞘尖端横向放置和与水平线形成一定的角度,说明该实验可用于探究重力对生长素运输的影响。由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单侧光的刺激下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所以该实验装置必须放置在黑暗环境中以防止单
5、侧光照影响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运输。一段时间后,预期该实验装置中6块琼脂块(AF)中生长素含量大小顺序是ACEFDB。4新疆草原蝗灾主要由3种蝗虫引起,总密度达到20头/m2以上,研究人员利用从尼日尔蝗虫体内分离得到的绿僵菌来做虫害治理实验。喷洒1 h后,随机采集蝗虫饲养,每天记录死亡个体数,第7天的实验结果如表:欧亚草地蝗红胫戟纹蝗西伯利亚蝗第7天死亡率98.8%92.2%93.6%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本实验采用化学药剂处理蝗虫B用绿僵菌治理虫害会引起生物放大C绿僵菌专性寄生于尼日尔蝗虫D绿僵菌处理会改变蝗虫种群的基因频率解析:选D根据题干信息“利用从尼日尔蝗虫体内分离得到的绿僵菌来做虫害治
6、理实验”可知,本实验并没有采用化学药剂处理蝗虫,A错误;用绿僵菌治理虫害不会引起生物放大,B错误;根据表格可知,绿僵菌可寄生于尼日尔蝗虫、欧亚草地蝗、红胫戟纹蝗及西伯利亚蝗,C错误;绿僵菌处理会对蝗虫进行选择,进而改变蝗虫种群的基因频率,D正确。5下列过程一定不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是()A蛋白质的合成B抗体与抗原结合CDNA复制 D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解析:选B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中,肯定不在细胞器中;DNA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中。6以下关于实验目的与实验操作的特殊要求或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7、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的特殊要求或特点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选择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B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不能选择蛙的红细胞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不能使用盐酸增大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D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不能用一个材料同时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解析:选C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故不能用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正确;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中,应避免其他膜结构的干扰,蛙的红细胞具有细胞器和细胞核,故不应选择蛙的红细胞,B正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盐酸能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使染色剂进入细胞,C错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由于用健那绿染色后的线粒体颜色
8、与叶绿体颜色接近,而且两个细胞器形状接近,故不能用一个材料同时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D正确。7如图为抗利尿激素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水通透性变化示意图,其中A、B、C代表不同的结构或物质,a、b代表含水通道蛋白囊泡的不同转运过程。请据图回答:(1)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通过结构A紧密连接而封闭了细胞间隙,能防止B_(填名称)和原尿混合,维持二者的渗透压梯度。(2)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水通道蛋白在_中合成,最终经过_加工、包装并转移至囊泡膜上。(3)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C_(名称)结合后,启动a过程,使囊泡膜与管腔侧细胞膜融合,增加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从而使细胞膜_。(4)当正常人一次饮用100
9、 mL清水,约过半小时后,尿量就开始增加,其调节过程是。请完善:_。管腔侧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在细胞膜的凹陷处集中,然后形成内陷囊泡,b过程增强。_。解析:(1)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通过结构A紧密连接而封闭了细胞间隙,该细胞间隙为组织液,因此防止B组织液和原尿混合。(2)水通道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通过高尔基体加工、包装并转移至囊泡膜上。(3)抗利尿激素可以与细胞膜上C受体特异性结合,使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增强,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4)饮用100 mL清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丘脑感受器不兴奋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管腔侧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在细胞膜的凹陷处集中,然后形成内陷囊泡,b过程增强。管腔侧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减少,降低了对水的通透性,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减弱,尿量增加。答案:(1)组织液(2)核糖体高尔基体(3)受体对水的通透性增强(4)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管腔侧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减少,降低了对水的通透性,肾小管、集合管吸收水的能力减弱,尿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