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36.50KB ,
资源ID:1118995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1899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八周周测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八周周测试题.doc

1、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八周周测试题一、 单选题(每题4分共80分)1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用拼凑式的做法把诸子百家思想综合起来,并不追求一个内在的思想系统,成为“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这道无不贯通”的“杂家”代表作。这A反映了学术创新的停滞B重振了百家争鸣的气象C体现了政治统一的趋势D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转型2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重视民生、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满意,真正使群众成为利益的主体。习近平表达的这一治国理念传承了百家争鸣时期A法家“中央集权”的思想B兵家“知已知彼”的思想C儒家“民本、

2、和谐”的思想D道家“祸福相倚”的思想3“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这是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对先秦时期某思想学派的评论。司马谈所评论的学派是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墨家学派D法家学派4战国一位思想家指出,“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此观点属于( )A儒家“仁政”思想B道家“无为”思想C法家“备变”思想D墨家“尚贤”思想5墨子在非命篇中,反对儒家所宣称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命定

3、论,否认天命对人事的支配和影响,认为真正能够决定国家命运或个人命运的,是主观的“力”。这一主张A违背了当时社会发展潮流B得到了当时各国国君的推崇C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思想D反映了社会底层民众的愿望6秦代“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官员选任方面完全是熟悉文史法律的“文吏”。汉初,训练有素的文吏仍然占据着政治机构的主导地位。武、宣之时,文吏依然掌握着国家政权的主要命脉,而儒生已经从文化方面向整个社会开始渗透,文吏和儒生形成了对峙局面。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贵族政治转化为文人政治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汉代在继承秦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D黄老之术到霸王道杂之7西汉初年,奉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后来汉朝“外儒内法,而

4、剂之以道”。这种统治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削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8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考中提到:儒教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材料观点反映了A中央集权逐渐强化B儒学思想出现质变C儒家的政治化趋势D儒学的不断世俗化9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排斥黄老别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提拔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为承相,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

5、还批准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这对中国思想界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儒学发展为官方哲学B读书人的思想遭到禁锢C儒家经典成为教科书D实现了思想界的大一统10韩愈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其所指的道统是A中国的传统文化B孔孟的仁义道德C魏晋玄学风盛行D隋唐时三教合流11古代武士一般是指恪守“士”的道德规范,行为勇武的男性。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正史中,出现了许多为孝义而杀仇敌,为保卫家园而守城作战、为忠君而驰骋疆场的勇武女性形象。社会上“武士化”女性的增多说明当时

6、A人口减少导致女性政治地位提高B民族交融助推儒家思想的进一步传播C少教民族勇武之风得到社会普遍推崇D社会动荡加剧传统武士精神人口减少12据史书记载,唐人的服饰绚丽多彩,而宋人的服饰修长简洁、朴素无华,多以淡蓝、浅黄、青、墨绿和白色为主。据此可推知宋朝A服饰风格与国力的衰弱相关B官方正统思想影响民众意趣C商业经济迎来良机空前繁荣D市民阶层兴起推动服饰变革13欧阳修注意到地方政府中的腐败风气、“枉直乖错”;张载在本乡“以礼化俗”;吕大钧兄弟在蓝田建立“乡约”;范仲淹创立“义庄”等等。这些举措体现了儒家传统思想所追求的A通过道德自觉建立和谐的人间秩序B通过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成为圣贤C进行内心反省达到

7、理想人格的建树D注重以理统情凸显人性的庄严14对于宋代理学,有人认为它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有人认为它以三常五纲维持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理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B理学是儒家思想的一种倒退C历史学者素养制约史学研究D历史研究视角影响历史解释15李贽在藏书中既反对专权,又称颂“圣主”;既同情农民起义,又视起义为“盗贼”,其认识源于A个性的价值观B阶级的局限性C思想的矛盾性D主张的片面化1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方镇中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有所

8、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黄宗羲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A主张推行郡国并行制度B扩大地方权力,限制中央集权C深刻揭露君主专制的弊端D设方镇以克服郡县制度的弊端171645年,顾炎武撰写了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钱法论,被称作“乙酉四论”。在日知录中更有众多条目,涉及经济问题。这体现了顾炎武A针砭时弊经世致用的主张B发展经济改良习俗的愿望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D消除弊端治理社会的诉求18王夫之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离欲而别为理,其唯释氏为然,盖庆弃物而废人之大伦矣。这一思想在当时A抵制了佛教对中国文化的渗透B彻底否定了朱熹对儒学的改

9、造C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启蒙性D适应了工商业经济发展的需要19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呼!”这一思想的最大特点是A否定程朱理学B批判君主专制C主张君主立宪D强调经世致用20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强调人欲的合理性B批判君主专制C主张“经世致用”D提出“工商皆本”第II卷(非选择题)二、论

10、述题(2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概况简表时间思想内容地位春秋战国仁、礼、为政以德,仁政、民贵君轻遭到冷遇秦朝受到压制西汉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独尊魏晋危机宋明理、天理复兴、官方哲学明清“反对盲从孔子”、“天下为主,君为客”、经世致用、“天地之化日新”受到批判围绕表中儒学发展的历史信息,自行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说明: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1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吕氏春秋成为“杂家”的代表作是因为“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这道无不贯通”,这体现了政治统一的趋势,故选C;材料内容可知“杂家”

11、注重综合各家的优点,反映了一定的学术创新,A错误;材料是融合各家思想,不是百家争鸣的重振,B错误;材料是把百家思想进行综合,体现政治统一趋势,顺应了社会经济的转型,D错误。2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强调为民,以民为中心,没强调中央集权,故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切实为民,没体现知己知彼,不符题意,故B选项错误;“必须重视民生、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强调为民,传承了儒家民本、和谐的思想,故C选项正确;“福祸相依”强调的福和祸的关系,没强调为民,不符题意,故D选项错误。3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与先秦时期道家学派将“道”作为世

12、界本原,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思想相关,B项正确;儒家学派与“以虚无为本”不符,A项错误;“不为物先,不为物后”与重视实际功利的墨家学派不符,C项错误;法家学派反对因循守旧,D项错误。4C【解析】【详解】材料“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体现的是一种变革精神,反对一成不变,这主要和法家思想有关,C正确;材料未涉及仁政、无为和尚贤的思想,ABD排除。故选C。5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反映墨子反对儒学的天命观,认为决定国家命运或个人命运的是人,反映了平民阶层的愿望,故D正确;墨子重视人的作用,符合社会发展潮流,故A错误;墨子的思想代表平民小生产者的利益,没有得到当时各国国君的推

13、崇,B错误;墨子认为决定国家命运或个人命运的是人,体现唯物主义思想,C错误。6C【解析】【分析】【详解】秦朝起,官僚政治已经取代贵族政治了,故贵族政治转化为文人政治的说法错误,排除A;材料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无关,排除B;由材料“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到“武、宣之时,文吏依然掌握着国家政权的主要命脉,而儒生已经从文化方面向整个社会开始渗透,文吏和儒生形成了对峙局面”,说明汉代继承了秦代的文吏制度,并且有所发展,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黄老之术到霸王道杂之”,排除D。7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西汉统治思想的变化。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由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由于经过秦末战乱,经济凋弊,汉初需

14、要通过“无为而治”的休养生息政策恢复经济,而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得到恢复,同时面临着诸侯势力威胁中央等问题,汉武帝需要加强中央集权,故而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因此B正确;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主要受统治者的需要决定的,与AC项无关,排除;“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并非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的结果,排除D。8C【解析】【分析】【详解】题目中未涉及中央与地方间关系的变迁,排除A;材料“儒教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可知B项中的“出现质变”的表述过于夸大化,故排除;题目中的信息“儒教在夏商周,是原始儒教以后,

15、是国家宗教”体现了儒学的政治化趋势,C正确;D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孔子被神圣化”不符,故排除。9A【解析】由“汉武帝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排斥黄老别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提拔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为承相,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还批准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结合所学可以看出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重用儒生,使儒学地位上升为官方的正统思想,成为官方哲学,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错误,主要是禁锢了儒家之外的思想;C项是太学的影响;D项主要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10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可知,韩愈所指的道统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故

16、B正确;A太笼统,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儒、道、法等思想,排除A;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三教合流,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联系所学儒家思想及代表人物分析解答。11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各民族融合时期,而少数民族中男尊女卑思想较弱,拥有强烈儒家色彩的“武士化”女性增加,侧面反映出在民族交融的情况下,儒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传播,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士化”女性的增多并不代表女性地位得到了提高,并且不符合史实,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少数民族的勇武之风,也没有强调得到社会普遍推崇的问题

17、,故C选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传统武士精神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出现了“武士化”女性,没有体现传统武士精神人口减少,故D项错误。12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强调的是“存天理,灭人欲”,因此反映在服饰上是多以朴素为主,反映的是官方正统思想影响民众意趣,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选B。13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归纳的能力,题干中欧阳修能够注意政府的腐败与冤假错案,张载的“以礼化俗”即使社会风习遵循礼治的轨道,这是治理社会的方略,以及“乡约”“义庄”等等都表示士大夫已明确地认识到,治天下必须从建立稳定的地方制度开始,体现了儒家传统思想注重气节以理统情凸显

18、人性的庄严,故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内容14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是对宋明理学积极和消极影响的评价,说明历史研究视角影响历史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材料认为理学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但没有涉及理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是一分为二认识理学的影响,故B是片面的解读,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对理学的看法是基于历史学者素养所致,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5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李贽作为封建地主阶级和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一方面他要维护封建传统的制度,另一方面由于当时所处的时代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又使其产生了反传统的思想

19、,故其认识产生于自身的历史局限性,故B项正确;个性价值观是李贽所处的时代造成的,是历史局限性的体现,排除A项;李贽思想源于其所处时代与现实的需要,并非其思想上的矛盾与片面,排除CD两项。16B【解析】试题分析:黄宗羲从限制君权出发,提出“复方镇”,把中央权利下放到方镇,这样可以既限制膨胀的君权,又可以防止割据之害。A、C无从体现,D概括不全面,故答案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的思想17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顾炎武撰写了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涉及经济问题”可知顾炎武从弘光政权立国南京的实际出发,针对明末在农田、钱法和军制诸方面的积弊,提出了一些解救危

20、难的应急措施,这体现了其针砭时弊经世致用的主张。A正确;“军制论形势论”涉及军制诸方面的积弊,与“发展经济改良习俗”无关,B排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人的社会责任,与材料所述“乙酉四论”中改良积弊的主张无关,C排除;“消除弊端”说法绝对化,D排除。故选A。18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王夫之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王夫之的“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 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观点,是王夫之对“理”的阐述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这主要是由于当时工商业经济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A项

21、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项彻底表述错误,排除;C项从材料信息中无法体现,排除。故选D。19B【解析】根据材料“帝王皆贼”可知唐甄猛烈抨击君主专制,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否定程朱理学,而是强调批判君主专制,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主张主张君主立宪、经世致用,而是强调批判君主专制,排除C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点睛:抓住材料信息“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呼”即可知道唐甄猛烈抨击君主专制。20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 “工商皆本”的主张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故D项符合题意;强调人欲的合理性不能

22、体现出发展商品经济的本质要求,A项错误;批判君主专制和“经世致用”不是发展商品经济的具体要求,BC项不符合题意。21示例一: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曲折历程。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儒家主张的仁、礼、仁政、民本、教化等思想,不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儒学思想受到冷遇;秦代法家独尊,“焚书坑儒”,儒学受到打击,儒学发展进入低潮;到了西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魏晋南北朝,在佛、道的冲击下,儒学遭遇危机;宋代,在吸收佛、道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新儒学系统即理学,并成为官方哲学;明末清初,由于理学走向僵化,在对其进行批判中儒学走向新生。总之,儒学在其发展过程中,

23、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不同的时期,儒学的境遇是起伏变化充满曲折的。答案示例二:中国古代儒学在不断适应社会需要中发展先秦到秦朝,由于儒学的主张不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富国强兵、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而倍受冷落与打击;到了汉武帝时,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和“大一统”,提倡“三纲五常”,对先秦儒学进行改造,适应当时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学得以复兴,儒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成为正统思想;魏晋时期,在佛、道的冲击下,儒学遭遇危机,“北宋五子”和朱熹,在吸收佛、道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新儒学系统即程朱理学,使儒学走向精微,上升为官方哲学,使儒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明末清初,由于理学走向僵化,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对理学的“天理”、空谈、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进行了批判,从而使儒学重新焕发生机。总之,儒学的每一次发展,都是自我优化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结果。【解析】本题据“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概况简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表中提取儒学发展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例如: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曲折历程。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春秋战国时期、秦代、西汉武帝时、魏晋南北朝、明末清初等阶段予以阐述。注意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