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雪白的墙梁小斌一、教学目标 文化底蕴:鉴赏诗歌的象征艺术,解读本诗的暗示性和多义性科学精神:质疑批判,运用理性思维看待文革这段历史自主发展:建立完善的人格,做一个健康理性的新时代青年二、重难点:(一)“妈妈”“蜡笔”“工人”“爸爸”“地平线”分别象征什么(二)读懂诗人的写作意图,理性看待历史,做一个理性青年三、走近作者 梁小斌,1954年生,山东荣成人。1972年毕业于合肥市第32中学。同年开始创作诗歌。1976年参加工作,在合肥制药厂做工人、秘书,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编辑,婚育杂志编辑部主任,珠海市石虎诗会会长。1979年经诗人公刘介绍到北京参加诗刊社举办的
2、首届“青春诗会”。同年10月,诗刊发表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等作品,它们后来被列为新时期朦胧诗代表作。三、导入: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政治运动。这十年,大多数人像充了鸡血一样,怀着亢奋、疯狂、炽热的激情试图砸烂旧世界,打破旧文化旧秩序,建立一个美好的新世界。可是狂热之后却发现,美丽的新世界并未建立起来,脚下只是一片废墟美丽的变成了丑陋的,高贵的变成了低贱的,独立的变成了附庸的,思想的变成了盲从的。文革,把中国人从文化上变成了野蛮人,变成了不受道德和伦理约束的人群。文革迫害了一群人十年,然后这群人迫害了后一代社会一百年。每个经历过的人都会有自
3、己的记忆和视觉,诗人梁小斌会从哪个角度来反映这场运动呢?四、【原文】妈妈, / 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 早晨,/ 我上街去买蜡笔,/ 看见一位工人 / 费了很大的力气, / 在为长长的围墙粉刷。/ 他回头向我微笑,/ 他叫我 / 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 以后不要在这墙上乱画。/ 妈妈, / 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这上面曾经那么肮脏,/ 写有很多粗暴的字。/ 妈妈,你也哭过,/ 就为那些辱骂的缘故,/ 爸爸不在了,/ 永远地不在了。/ 比我喝的牛奶还要洁白、/ 还要洁白的墙,/ 一直闪现在我的梦中,/ 它还站在地平线上,/ 在白天里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我爱洁白的墙。 / 永远地不会在这墙上乱画
4、,/ 不会的,/ 像妈妈一样温和的晴空啊,/ 你听到了吗?/ 妈妈,/ 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1980年五、预设问题:(1)大家说说,拿到一首诗,我们首先做什么?【预设答案】了解诗的作者、写作背景、写作意图、还有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等,当然这些都是从读中获得的信息。所以接下来大家齐声读这首诗。(2) 初读课文,你有什么感想?【预设答案】喜悦、欢喜、惊喜、悲痛、控诉、反思、缅怀、告诫(3) 带着上面的感情再读课文,你还有什么感想?【预设答案】百感交集,悲喜交加 希望(4)雪白的墙这个题目能够引起我们什么样的联想?【预设答案】雪白:纯洁、干净、清白。 墙 :坚固、见证、隔阂 雪白的墙背后会是什么?
5、粉刷之前呢? (5)有人说这首诗是象征主义的诗,你同意吗?【预设答案】雪白的墙是一首典型的象征主义的诗。诗歌写于文革结束后不久,直接映射了那个年代和那个时代人们的心理。作者以看见了雪白的墙为起点,围绕着墙这一个中心展开讨论。全诗看似写墙,而事实上句句都是诗人对于渴望幸福,逃离痛苦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的表露。之所以说这是一首象征主义的诗歌,关键点是要知道作者笔下的墙与作者在当时社会生活中所见的墙的同异。同:二者都是墙。异:后者仅仅是一堵普通的墙,前者却是文革时期写大字报,使“爸爸不在了”的墙。以后者写前者,这是一种象征。(6)“雪白的墙”与“肮脏的墙”分别象征什么?“妈妈”“蜡笔”“工人”“爸爸”
6、“地平线”呢?【预设答案】“文革”时期,没有洁白的墙,只有肮脏,上面涂满了粗暴的字。那时人与人之间缺乏友爱和温暖,而只是相互仇视和践踏。可以说,“雪白的墙”和“肮脏的墙”分别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时代,分别象征着文明与野蛮,理智与蒙昧。“妈妈”象征着被迫害苟活的善良的老百姓,“蜡笔”是七彩人生也是乱涂乱画的凶器,“工人”是拨乱反正的人,“爸爸”是被迫害死无辜的人,“地平线”是希望和正义。【重点突破】六、作品赏析(王光明)【难点突破】雪白的墙是一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诗。“雪白的墙”这一意象如同某类情感经验的网结点,连结了纷繁复杂的情感经验现象:失而复得的希望,纯洁美好的理想,充满友爱和温暖的人与人的关系
7、融进了丰富具体的内容。直观和记忆,现实与梦魇,理性与感性这一切,都凝聚在“雪白的墙”这一意象的感性概括中,通过音乐式的复沓结构,给你一种富有时代特色却又摆脱时空局限的感觉。诗篇开始于洁白的美的复归的惊喜,展示出一种心灵的“眼睛”所看到的幻景,仿佛是美好梦境后的回味和诉说,“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这简洁而又充满柔情的诗句,传达出对久已失落的某种美好事物重现在面前的欣喜。不过,这决不是一种单纯的喜悦之情。肮脏的颜色可以被刷白,但是记忆呢?“雪白的墙”不能不引起抒情主人公对自己所经历过的生活,遭遇的痛苦的缅怀、忏悔和深省:“这上面曾经那么肮脏/写有很多粗暴的字。/妈妈,你也哭过,/都为那些辱骂的
8、缘故,/爸爸不在了,/永远地不在了。”没有亲身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们,也许不能理解,大街小巷“那么肮脏”“写有很多粗暴的字”的墙壁,与国家和千百万个小家庭的悲剧有什么关系?因此,你或许无法在最深刻的意义上来谈论“雪白的墙”与“肮脏的墙”之间的戏剧性变化意味着什么,你也许不像诗的抒情主人公那样为自己曾经的幼稚、天真、轻信和盲从悔恨终生。但是,这一切并不妨碍人们了悟“肮脏”“粗暴”所象征的真正内涵。“雪白的墙”和“肮脏的墙”分别象征了文明与野蛮,理智与蒙昧。诗人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点,因此诗的结尾已不是起始时的那种喜悦的调子了,它变得严肃、庄重,犹如誓言一般:“永远地不会在这墙上乱画/不会的/像妈妈一样温和的晴空啊/你听到了吗?”这时,蒙昧的心灵觉醒了,无知的少年获得了清明的理性,一种新的成熟意识已向自己的过去诀别。这首诗的特点是以惊人的单纯表现了惊人的丰富。诗人选择了十年动乱中人们感受最强烈的“墙”这一物象作为抒发自己沉痛的经验与情感的题材,摒弃一切直接事实的陈述,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思。(选自中国新诗名篇鉴赏辞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年版)七、 作业熟读这首诗,找一些文革结束后反思的文章看看,帮助我们更理性,更科学的看待那段历史。【板书】雪白:纯洁、干净、清白。 墙 :坚固、见证、隔阂- 2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